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
展开套中人套中了谁?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本堂课旨在“大情境”的背景下,强调以议题统领下的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课堂真实情境模式的建构,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整合与思辨,进而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激活阅读思维,发展阅读素养。
二、学情分析:
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下册)中只有一个小说单元——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学生高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学习《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中国小说,并基本掌握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小说情节的梳理方法,也已经尝试正确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题。这篇外国小说语言浅显,情节也较为简单,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难度不大,因此,老师在设计任务时特别要考虑到如何透过对小说人物的典型分析来探寻小说的社会价值。
三、教学目标:
- 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 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 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五、教学思路:
(一)情境设计:下个月(4月)的23日就是世界读书日,为了鼓励同学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校决定开展“走进书中人”展览活动,我们班同学要向全校师生推荐《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人物宣传展板。
(二)学习任务布置
学习任务一:说说人物展板背景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设计思路:通过展板背景的设计,同学们能够大致上能够理解小说的基调和色彩,了解小说的主要环境及背景。)
学习任务二:请设计一个“别里科夫”形象。
(设计思路:本任务主要让学生更好去了解“套中人”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三:在展板设计一个推荐语。
(设计思路:撰写推荐理由,可以帮助学生对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小说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实录:
师(导入):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他的著作《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这样说道:“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精神。4月23日就是世界读书日,为了鼓励同学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校决定开展“走进书中人”展览活动,我们班同学要向全校师生推荐《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人物宣传展板。
师:契诃夫大家熟悉吗?以前学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生1:以前学过他的作品《变色龙》,批判的是当时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他一般都是写一些普通的小职员,比如说,他在《变色龙》中就是写了一个叫奥楚蔑洛夫斯基的小警员。
生2: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他与欧亨利、莫泊桑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生3:印象中他笔下的人物都比较怪。
师:哦?怎么个怪法?
生3:《小公务员之死》中这个小公务员居然因为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最后把自己吓死了,《第六病室》中正直的医生居然被当做疯子被关了起来,我就觉得很奇怪。
师:这位同学果然读了很多契诃夫先生的作品,那我们今天通过来看看《装在套子里的人》里面会不会也有同学眼里的“怪”呢?
师:首先第一个学习任务,让我们一起来为人物展板设计一个背景吧。
生1:我觉得背景应该是白色的,最好还有太阳。就像小说一开始写的,“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这样的背景正好和“套中人”形成强烈的反差。
生2:我觉得可以是个雨天,就像小说里那个促狭鬼画的那个题为《恋爱中的人》那样,小说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爱情。
生3:我们组觉得背景的基调应该是忧郁阴暗的灰色。就像套中人一样永远感受不到阳光照耀的温暖,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虽然每一组选择的色彩不太相同,但大家都将展板的背景设计与小说的内容结合起来。有的同学用白色去反衬,有同学认为雨天、灰蒙蒙的感觉更符合人物和主题,虽然选择的色彩不同,但对小说情感基调的把握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阴暗,压抑。
师:那我们接下来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那就是设计一个“别里科夫”形象。在我们的课本中,已经有两幅别里科夫的插图,大家可以以这个为参考,用具体的文字描述你认为展板上的人物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1:我觉得插图中描绘的是两个经典场景,都让人感受到别里科夫的与众不同。但我觉得展板上的人物可以比这个更夸张地展现人物形象,让全校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到我们的创意。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进行夸张化呢?
生1: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都怕的人,怕有变化,怕出现一些新的事件新的情况,连华连卡她们骑自行车都把他吓个半死,而且他脸色苍白,常常无精打采,我觉得应该用漫画的方式给他画一个惊悚的表情,嘴巴张大,眼神里充满恐惧。
师:这个挺有意思,夸张式的别里科夫是他一辈子不敢做的。
生2:我补充一下,别里科夫不是有句口头禅嘛,“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我觉得可以放在展板上,又有语言,又有表情,人物的“怪”一下就很形象了。
师:哈哈,那就是图文并茂了。把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结合得非常巧妙。
生3:我读这个小说最有意思的是别里科夫滚下台阶这个情节,他的窘迫被华连卡撞见,而华连卡几声“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也将两个人的爱情画上了终止符,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就死了。所以我要把这个情节画在展板上,既幽默又很讽刺,我还要配上“哈哈哈”几个字。
师:你这么一说我还觉得这个“哈哈哈”别有深意哩。
生3:对的,我觉得“哈哈哈”既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华连卡单纯的明朗的笑声,也像是一个画外音,在嘲笑“套中人”。
生4:雨伞、眼镜、棉大衣自然是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标配,但如果让我设计,我打算用电脑重影的手段画一排的别里科夫,特震撼。
师:为什么是一排?
生4:因为我觉得别里科夫不是一个人。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生4:小说好几个地方提到,“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所以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师:你分析得很对。在作者的笔下,有很多害怕变革胆战心惊,一心求安稳的小人物,他们不是十恶不赦,只不过是需要“套子”来寻求安全感。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师:为了让我们的别里科夫在“走进书中人”活动中脱颖而出,请为我们设计的展板最后写一句推荐语。
生1:套中人套中了谁?用疑问句引发我们思考,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他们用行动约束自己,禁锢自己的思想,似乎是用“套子”困住了自己,但“套子”套住的何尝不是身边的人。
师:这个推荐语很别致,有点不像在推荐,可又吸引着人看这本书。用我们小说的术语讲,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生2:这本书让你看着想笑,笑完之后忍不住想想自己。我读了这篇小说,一开始觉得剧情特别荒诞,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可反观自己,好像也是“套中人”。
师:看来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比我们想象中更深。你觉得哪些人也像是“套中人”呢?
生2:我觉得对新事物有恐惧,害怕改变,害怕新力量的都是“套中人”。
师:同学这么一说,老师也要好好反思了,在新教材、新教法势不可挡的趋势下,老师也许也像“套中人”希望一层不变,不想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生3:阅读这本书,通过作者不多的文字看出沙皇时代专政的暴力,更能学习到作者对于人物描写的高超技巧。
师:不仅了解了情节,还懂得从艺术技巧上进行赏析,非常好。
生4:读一篇小说,了解一类人,看清一个时代。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4:契诃夫在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别里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生5: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生5:小说里面说“我们教师都怕他”,“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但是他又是如此虚弱,尽管他把一切都藏在套子里,自以为“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正人君子”,但是他还是惶惶不可终日,战战兢兢,六神不安。作家用别里科夫的形象昭示天下: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端腐朽,你怕他,他能辖制你,你不怕他,他一触即清。
师: 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的某些阅历、经验投入其中。这就是阅读经典过程中厚植自身教养的过程。当我们将自喜欢的作品进行推荐里,大家已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传达给更多的人。希望在这堂课后,每个组都对今天完成的三个任务方案进行讨论和完善,在读书日来临之前制作出能够参加活动的宣传展板,让更多经过的老师和同学“入套”,像我们一样,爱上契诃夫的文字,走进契诃夫的那个时代。
七、课后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一篇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的小说,他的幽默讽刺使作品既沉重又滑稽,学生对这样的文本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下,我通过预设情境,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了这堂课。总体上,我觉得“大情境、大任务”的教法确实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
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度高。这种情境化设置的任务驱动型活动确实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前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上学生的表达欲也比较强,所以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反而让我觉得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还有很多跃跃欲试的同学没有在课堂自我展现的机会。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更好的展板宣传方案,将思维提升的过程延续到课外。
预设性强,讨论更像展示。整个课堂过于流畅,这似乎也不是件好事。所有的生成都带有预设性。设定好的环节,设定好的方向,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很难“出套”。学生在课前想得多了,在课堂上反而思考得少了,课堂更像在展示之前的成果,虽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是有跟多交流的火花,但整体上看,课堂探讨交流的意义似乎没那么大了,这也是我面对新教材非常困惑的地方。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质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介绍,解题和创作背景,解析第一部分,布置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