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101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101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说课稿
展开说课稿一、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为,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是课前、课时说课,题目为《拿来主义》。下面我将从教学设想和教学实施两方面向各位评委汇报。 二、教学设想(一)说教材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倡导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设置“任务群教学”。对《拿来主义》一篇的教学,不仅要认识、学习它本身的经典性,更要把它放在一个“大单元”中,实现它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者讨论问题的一个支架。《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人文主题是“学习”,要求在作者鲁迅的带领下,了解其写作的针对性——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既不能无原则地全盘西化,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提高学习能力,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二)说学情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只有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知”——所思所想,才能以能思能想为启迪,设置教学情境、任务、活动向应思应想前进。可通过谈话了解、作业观察等方式,尽可能确定学生在语文学习兴趣、作者知晓情况、议论文学习写作等方面的现实水平。现初步设想本堂课的教学对象为农村普高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相对其他科目较为浓厚,已有涉及鲁迅生平和相关作品,对于议论文学习不排斥,但是对写作有一定畏难心理。(三)说目标鉴于以上学情分析,结合单元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定位,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通过设置任务情境,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表达的有针对性、论述的层次逻辑性以及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其中以表达的有针对性为教学重点,以论述的层次逻辑性为难点。(四)说理念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结合学情,授课将依托“学为中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积极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教学实施(一)设定学习情境为引导广大学生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学校辩论社拟设定辩题——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展开辩论。有同学说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正方),也有同学说要积极吸收(反方)……那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辩手,你将在《拿来主义》中如何撷取素材呢?(二)根据情境设计活动任务一:明确“针对性” 活动一:梳理与探究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担当助学角色——给方向,引导学生在梳理与探究中明确当时鲁迅发出“拿来主义”呼唤的现实基础,探究议论文写作具有针对性的重要性。任务二:学习“逻辑性”活动二: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形成小组合作,探究用简要文字概述、交流每一节大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是担当助学角色——给梯子,为同学们提供有关“破立结合”议论法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感受鲁迅杂文的说理逻辑。任务三:感受“批判的力量”活动三:阅读与鉴赏衔接:本文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读下来并不觉得枯燥,为什么会这样呢?比较阅读:教师提供一段简单、平白的文字在此环节中,教师依旧担当助学角色,为学生搭台子,引导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感受文本在“讽刺性”“比喻”等语言特殊性,感知鲁迅杂文的“批判的力量”。(三)作业布置:学习成果展示尝试用200左右的文字概述《拿来主义》一文的学习收获;尝试用300字左右表达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辩论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一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精华,也发挥其教材性提升学生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四、教、学、评一体推进在新课标引领下,教育始终围绕“学为中心”这一基点,关注学习的起点和收获,注重在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建构学习,树立教师“给方向”“搭台子”“给梯子”“给果子”的助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