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真题】
考题 | 分值 | 考点 | 题型 | 命题情景 |
2022年山东卷-4 | 3 |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 | 选择题 | 野外调查 |
2022年浙江卷 15-16 | 4 | 地域分异规律 | 选择题 | 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2022年浙江卷 11-12 | 4 | 自然带的分布; 地域分异规律 | 选择题 | 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
2021年高考广东卷 -11 | 3 | 自然带的分布 | 选择题 | 我国火箭发射场所所在的自然带 |
2021年高考湖南卷 -6 | 3 | 自然带的分布 | 选择题 | 蒙古东部地区野火燃烧的植被类型 |
2021年高考山东卷 5-6 | 6 | 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 选择题 | 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 |
【课堂目标】
1.知道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分异规律;
3.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垂直带谱规律;
4.能从小尺度角度分析地方性地域分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地域差异主要是地域特征的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
2.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地带性因素:导致地表自然地理现象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因素
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环流和洋流、水分变化、岩性、局部地热异常、人类活动等。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3.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地带是地域分异的直观体现。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2.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
3.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表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归纳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实际分布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形成基础:由于海拔的差异,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
(二)垂直自然带带谱
1.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山地自然带的更替顺序为: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森林带变化)——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2.带谱数量的影响因素:
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
② 山体海拔高度: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③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自然带的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4.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 温度因素:
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2) 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3) 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5.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
a.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b.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注: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多—少的变化,因此在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案例:
【在线练习】
(2022·贵州贵阳·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带III可能是( )
A.极地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自然带Ⅱ在甲处向南凸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水分 C.太阳辐射 D.地形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
A.自然带I面积扩大 B.自然带Ⅱ面积减小
C.自然带II向南移动 D.自然带III向南移动
【答案】1.B 2.D 3.B
【解析】1.由图可知,自然带I纬度最高,应为冰原带;自然带II纬度其次,应为苔原带;自然带III靠近苔原带,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故选B。
2.自然带Ⅱ在甲处向南凸,说明该处气温较低,结合其地理位置,可以确定该处为乌拉尔山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苔原带在该处向南凸,其主导因素为地形,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随着全球变暖,自然带向高纬度扩张,自然带I面积会缩小,自然带Ⅱ面积也会受到压缩而减小, 自然带II向北移动, 自然带III向北移动,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022·青海西宁·三模)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2月下旬开始,日本九州、四国以及本州岛中南部陆续进入花粉飘散期,但花粉数量较少,进入3月花粉飘散数量明显增加,日本气象协会每年在1~5月都会对花粉飘散情况提前作出预测。下图示意某年3月11日日本花粉飘散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花粉飘散期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 )
A.受海洋影响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势起伏较小 D.国土南北狭长
5.影响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因素与日本花粉飘散最相似的是( )
A.河流含沙量 B.入春早晚 C.风力大小 D.雨带进退
【答案】4.D 5.B
【解析】4.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深受海洋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国土南北狭长,气温差异显著,植物开花早晚差异大,导致花粉飘散期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受海洋影响大不是导致花期长的主要原因,A错误;日本的气候类型相对简单,B错误;地势起伏较小,导致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小,植被差异较小,C错误。所以选D。
5.据图分析可知,花粉飞散程度主要考虑的是花的开放时间和程度,气温影响植物生长,影响植物开花时间及程度,入春早晚差异与气温高低有关,因而,入春早晚与日本花粉飘散空间分布最相似,B正确;河流含沙量与土壤侵蚀速率以及河流径流量等因素有关,与气温相关性较小,A错误;风力大小与气温相关性较小,C错误;雨带进退与气温相关性较小,D错误。所以选B。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
A.印度半岛 B.新西兰北岛
C.马来群岛 D.马达加斯加岛
7.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地形 D.热量
【答案】6.C 7.A
【解析】6.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故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C正确。新西兰北岛、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距离该地区较远,ABD错误。故选C。
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可推测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A正确。当地都是热带,跟热量关系不大,光照和地形对植被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例如,在我国沿北纬40°纬线,从沿海到内陆,随着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2022·山东日照·高三开学考试)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据研究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秦岭山脉 C.太行山脉 D.横断山脉
9.据图推测( )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
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
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
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8.A 9.C
【解析】8.读图,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山体海拔较高,基带为荒漠,北坡存在针叶林,应为天山山脉(天山北坡为阴坡,蒸发少,加之北坡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有针叶林的分布),A正确。秦岭山脉的基带不可能是荒漠,B错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明显的东坡和西坡,且其基带不会是荒漠,C错误。横断山脉基带应为干热河谷灌丛,D错误。故选A。
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导主要受由于海拔不同导致的水热组合差异的影响,不是单纯的热量影响,①错误。分析可知,天山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②正确。注意材料信息“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温则相反”。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带上移,范围变大,而荒漠草原面积较小,③正确。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基带为荒漠草原,缺少荒漠带,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
(2022·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三模)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新疆野苹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阳坡,光热条件优越 B.地处缓坡,士壤深厚肥沃
C.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 D.地处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
11.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 )
A.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 B.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
C.山顶坡向面积差异小 D.山顶植被种类较单调
【答案】10.D 11.B
【解析】10.由图可知,新疆野苹果林分布于山谷东南侧,为阴坡,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小,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D正确,A错误;图中所示阴坡坡度大,土层薄,B错误;该地距离海洋较远,受湿润气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1.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山地山顶附近各坡向面积均较小,各坡向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强,导致区域差异小,植被差异小,因此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B正确;各坡向光照条件和坡向面积存在差异,不是山顶植被坡向分布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A、C错误;山顶植被种类与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关系较小,即使植被种类单调,各坡向若自然条件差异大,植被分布仍会差异明显,D错误。故选B。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原卷版docx、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20《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20《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