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备课课件ppt
展开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书愤之“愤”。
鉴赏诗歌语言和表现技巧。
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激发爱国情感。
南宋是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你能想到哪些爱国文人和哪些爱国词句?你最喜欢的爱国文人又是谁呢?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岳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抒怀》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中原沦陷在即,而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动词,写,抒发。
听读全诗,有感情地进行诵读。(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把握停顿、节奏、重音;听读联想想象,将自己代入诗境;三读把握情感,感悟诗歌哲理。)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诵读本诗,思考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 simulate what text wuld lk like. If it is nt real text.
Title ges here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全诗以“愤”为情感基调,不是一怒了之,而是富于变化:前四句回顾过去,重在激愤;后四句结合现实,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
诗人“书”了哪些事?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哪些事作者感到了”愤”?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赏析本诗的景物描写,其意象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形象的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颔联:两次对敌作战取得胜利,有实力对抗。对自己国家充满信心、自豪;对朝廷的不满。
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简洁有致。你还能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杏花春雨江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书愤?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分小组交流讨论。
诗人自身的对比,昔日的豪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
诸葛亮的矢志北伐、积极进取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理想“塞上长城”与现实“镜中衰鬓”对比。
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以虚写实,用有形的“山”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处远处落笔,是虚写。
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颈联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着墨,实实写。虚实映衬使诗歌愈加雄壮悲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体现诗人年少时的雄心壮志。“空”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
檀道济早年曾随刘裕平定孙恩、桓玄之乱。一路西进,所向披靡。刘裕代晋建宋后,檀道济升任将军。他对刘宋江山赤胆忠心,屡立战功。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檀道济奉命领军北伐,屡获胜利,一直攻到山东历城(今济南)。没想到此时北魏军队大举反攻,檀道济军粮不继,陷入重围之中。但他没有惊慌失措,而巧妙地稳定了军心。这次北伐,檀道济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以至于北魏惧惮他的威名,竟然画下他的像用来驱鬼,再也不敢轻易南犯。
战史奇迹: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沙”吓退北魏大军
本来,国有良将,乃国家之幸。宋文帝(刘义隆)偏偏患上了虚劳病。这一来,宋文帝就不能不考虑身后之事了。威名赫赫,他的几个儿子也颇有才智。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领军将军刘湛等人也颇有此忧,所以屡屡进言劝宋文帝早日除掉檀道济。说让刘义隆警惕,小心那又是另一个司马懿。刘义隆又一次病重了,刘义康矫诏,说大将军走之前有事商讨,然后设计抓住檀道济一家,将之杀害。当时的檀道济既震惊又寒心,只得绝望地大喊:“你们这是自毁长城啊!”而北魏人听到后弹冠相庆,认为南朝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大将值得重视的了。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扶着石头城城墙向北望去,在那里曾是他的国土,被他的父亲辛辛苦苦地打下来,但如今那儿却是被北魏的骑兵肆意驰骋。他的北伐之战又失败了,这让他忍不住想起一个人,让他忍不住哀叹:“要是有檀道济在,如今这局面又怎么会如此败坏”,那人是他的大将,但已经死了有十四年了。
“出师一表真名世”——借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比较《书愤》尾联和杜甫《蜀相》的尾联,两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侧重表达对诸葛亮《出师表》中的精神品格的赞赏和仰慕。
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但未及成功就已身亡的无限痛惜。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文学知识,品读诗歌,用典比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文学知识,品读诗歌,燕歌行,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备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文学知识,品读诗歌,李凭箜篌引,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