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徘徊(huí) 酝酿(niàng) 混(hǔn)为一谈
    B.匿笑(nì) 粗犷(kuàng) 黄晕(yùn) 恍(huǎng)然大悟
    C.搓捻(niǎn) 菜畦(qí) 秕谷(bǐ) 小心翼翼(yì)
    D.竦峙(zhì) 倜傥(dǎng) 贮蓄(chǔ) 咄(duō)咄逼人
    2.(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 烂漫 疲惫不堪 花团锦簇
    B.瘫痪 抖擞 人迹罕至 翻来复去
    C.憔瘁 轻捷 花枝招展 人声顶沸
    D.绝别 感慨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3.(2分)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我的偶像》中的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前行。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C.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故二十岁称弱冠之年。此外,各个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人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2分)下列语句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往致谢,望您在家恭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对改进食堂服务质量提出了不少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7.(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8.(2分)四位同学利用国庆假期读完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所作的读书笔记,其中有关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朴实又愚昧,是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妇女。买《山海经》一事给“我”的内心带来震动,定格了“我”对阿长的敬意。
    B.《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衣》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通过回忆书中的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其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两个故事。
    9.(8分)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6)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7)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
    (8)《论语•为政》中孔子用    ,   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
    二、综合性学习(6分)
    10.(6分)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朋友称谓填空。
    示例: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交
    ②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之交
    ③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之交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典故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名称。
    (3)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两条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1.(7分)阅读《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找出以上两首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1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寒雪日内集
    期日中
    B.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C.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
    D.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从文章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13.(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唯读书是务。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14.(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薪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本文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
    D.《最炫民族风》
    1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访蜡梅
    庄雨
    ①我第一次见到蜡梅,简直被迷住了。它半透明的质地像玉一样,颜色娇艳,真是美极了。其曲香似玫瑰,不过更凉一些,仿佛冰镇过。开始的时候你闻不到,可是等暗香盈袖,又非常浓郁。
    ②以前看惯了画中的五瓣红梅,对梅花产生了刻板印象。孰知真正的梅花如此生动超绝、冷香飘逸、冰清玉洁。
    ③一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十几度,担心我的梅花冻蔫,又来看望,结果人家好好的,初见惊艳,再见倾心!几树梅花立寒风,在阳光下明媚着,玉琢一样的。其香也低调,若有若无,沁人心脾。蜡梅复瓣,中间一圈有橘色的边,在挺拔的枝干上串串开放。
    ④路上发现许多树的叶子仍然是绿色的,梧桐所剩无几的大叶子也在风中摇晃着坚守在枝头。青青杨柳在夕阳里变身成黄金柳。我驾着寒风回家了。终于悟到梅花为何名列四君子之首:这般美好玲珑的花朵,貌似不堪一击,却不惧零下10度的严寒,亭亭玉立。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
    ⑤快进入腊月的时候,下了第一场大雪。银妆素裹,马上又惦记起蜡梅,于是和朋友约好再去访梅。
    ⑥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好似俏丽的姑娘低眉敛目。先开的一树过了两个星期,花朵还在。此刻沐浴了阳光,雪化为水滴,半晌落下。蜡梅更显冰清玉洁,暗香浮动,令人想起冰淇淋的香甜。柳树两周前还青翠,进入阳历一月便告枯黄凋落,梧桐也露出暗灰的枝干,可是梅花依然动人美好。
    ⑦四季轮回里,最寒冷的腊月前后,百花蛰伏,只有梅花绽放。陆游著有《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何止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腊月一过,春天就在路上了。
    ⑧三访蜡梅,晴日,风中,雪后,各有其美。即便是雪后,早发的蜡梅花虽略显疲惫,却仍然玲珑,仍凛然难犯。历劫寒风刺骨,冷雨浇头,大雪压身,依然盛开。后来新冠病毒开始肆虐,我几个月都没有再去访梅。那段时间没有了欣赏的目光,梅花可真是“寂寞开无主”。
    ⑨梅花,有桂花之幽。却更华贵;有玫瑰之丽,却更娇美;有水仙之清,却更优雅。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花比之更顽强、更有傲骨,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中学时就会背诵,我却不懂。可是立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一下子就理解了苦寒二字。娇弱的鲜花没有保暖衣没有暖气,可是仍然那么美,仿佛柔弱无声的顽强宣言,顿时让人失语,敬佩。
    ⑩所以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感动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5月0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三次访梅的经历,对梅花认识逐渐深入,文章条理清晰。
    B.文章多处引用了陆游的诗句,既突出表现梅花品质,又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C.作者说疫情期间梅花“寂寞开无主”,由此可见,梅花是为游客赞美而开放。
    D.作者将梅花与桂花、玫瑰、水仙对比,认为梅花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
    (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三访梅花
    感受
    第一次①   
    惊艳
    第二次风中访梅
    ②   
    三次 ③   
    ④   
    (3)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好似俏丽的姑娘低眉敛目。(从修辞的角度)
    (4)为什么说“所以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感动的”,请简要说明。
    五、写作(共50分)
    16.(50分)“甜”,指的是像糖或蜜一样的滋味,也比喻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兴奋等等的感受。当我们留心生活,我们会品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甜蜜滋味,请你以“有一种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徘徊(huí) 酝酿(niàng) 混(hǔn)为一谈
    B.匿笑(nì) 粗犷(kuàng) 黄晕(yùn) 恍(huǎng)然大悟
    C.搓捻(niǎn) 菜畦(qí) 秕谷(bǐ) 小心翼翼(yì)
    D.竦峙(zhì) 倜傥(dǎng) 贮蓄(chǔ) 咄(duō)咄逼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多音字的读音。
    【解答】A.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混为一谈”的“混”应读“hùn”。
    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guǎng”。
    C.正确。
    D.有误,“倜傥”的“傥”应读“tǎng”,“贮蓄”的“贮”应读“zhù”。
    故选:C。
    2.(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 烂漫 疲惫不堪 花团锦簇
    B.瘫痪 抖擞 人迹罕至 翻来复去
    C.憔瘁 轻捷 花枝招展 人声顶沸
    D.绝别 感慨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正确;
    B.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写作“覆”;
    C.有误,“憔瘁”的“瘁”应写作“悴”,“人声顶沸”的“顶”应写作“鼎”;
    D.有误,“绝别”的“绝”应写作“诀”。
    故选:A。
    3.(2分)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第一个空前面是“溪边”应为“看水中腾雾”,第二个空是“崖下”,应为“观石上生云”,第三个空是“林间”,应为“听月下虫鸣夜鸟梦”,第四个空“村头”应为“田园牧歌”。
    故选:C。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我的偶像》中的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前行。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可把“发扬”与“继承”调换位置;
    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经典名著”之后加上“的习惯”;
    C.正确;
    D.有误,一面对两面,可把“好”改为“好坏”。
    故选:C。
    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C.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故二十岁称弱冠之年。此外,各个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人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故选:B。
    6.(2分)下列语句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往致谢,望您在家恭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对改进食堂服务质量提出了不少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解答】A.正确;
    B.有误,说自己“于百忙之中”不得体。“恭候”是敬辞,不能用于别人等候自己;
    C.有误,“责成”一般用于上极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
    D.有误,“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此处用于自身,不当,应改为“全力协助”。
    故选:A。
    7.(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正确。
    B.有误,省略号与“等”都表示省略,二者不可同时使用,应将省略号删去;
    C.有误,约数中间不可用顿号,“三、四里”中的顿号应删去;
    D.有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路漫漫其修远兮”都不是独立引用,“寒”和“兮”后面的句号都要移到引号的外面。
    故选:A。
    8.(2分)四位同学利用国庆假期读完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所作的读书笔记,其中有关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朴实又愚昧,是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妇女。买《山海经》一事给“我”的内心带来震动,定格了“我”对阿长的敬意。
    B.《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衣》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通过回忆书中的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其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两个故事。
    【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二十四孝图》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故选:D。
    9.(8分)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6)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7)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论语》)
    (8)《论语•为政》中孔子用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2)秋风萧瑟(注意“瑟”的书写)
    (3)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意“望”的书写)
    (4)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5)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6)山朗润起来了(注意“朗”的书写)
    (7)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注意“博”“笃”的书写)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罔”“殆”的书写)
    二、综合性学习(6分)
    10.(6分)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朋友称谓填空。
    示例: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患难 之交
    ②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君子 之交
    ③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忘年 之交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典故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名称。
    (3)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两条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根据知识积累可知,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患难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称为“君子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称为“忘年之交”。
    (2)本题考查典故积累。解答时,写出与交友相关的典故即可。如:高山流水。
    (3)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解答时,能结合实际,围绕观点“网络交友弊大于利”列举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如:沉迷其中,浪费时间。
    【解答】答案:
    (1)①患难
    ②君子
    ③忘年
    (2)示例:割席断交
    (3)示例:①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②网络交友带来人际关系障碍,形成孤独、自闭性格。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1.(7分)阅读《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找出以上两首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分析】《次北固山下》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次”这里是停宿的意思;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哀情,更能突出游子之悲。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次北固山下》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表达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抒发了天涯游子之悲。
    答案:
    (1)A
    (2)C
    (3)《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通过写让北归的鸿雁捎信给洛阳的家人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三字,写出了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迎着凄苦秋风、牵着瘦马、愁肠绞断的游子形象,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
    译文:
    次北固山下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寒雪日内集
    期日中
    B.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C.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
    D.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从文章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某一天/太阳;
    B.当时/时常;
    C.同“否”/副词,表示否定;
    D.离开/离开。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为:惭,感到惭愧;引,牵,拉;顾,回头看。句意为: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他。
    (3)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从元方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到,我们在被别人质疑或怒骂的时候,要懂得据理力争;面对别人的指责,要敢于反驳;从友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做人要有礼貌,要讲诚信,或是从知错就改的角度来阐述。
    答案:
    (1)D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他。
    (3)①面对别人的指责,要据理力争,不卑不亢;②做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③当别人指出了自己的错误时,要善于改正。
    13.(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C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D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唯读书是务。
    【分析】参考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以:介词,用;
    B.教给他写字。书:写;
    C.让(他)学习写诗。为:写;
    D.到他年龄大些了。及:等到。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可知欧阳修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刻苦攻读,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唯…是:固定格式,由副词“唯”和助词“是”组成,“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务:致力。句子翻译为:只是致力读书。
    答案:
    (1)C
    (2)D
    (3)只是致力读书。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14.(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薪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 
    A.本文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A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
    D.《最炫民族风》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由小树听了优美的曲调开始摇头摆尾,引出说明内容“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接着举例介绍了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分析了草本植物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不符合,由第②段“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可知,此项说法有误。
    B.不符合,第⑤段的原句是“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选项中没有“适当”。
    C.不符合,根据第④段“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可知,选项说法错误;
    D.符合。
    故选:D。
    (2)本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类型、说明顺序、表达方式、语段作用。
    A.有误,本文介绍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原因,是事理说明文,是逻辑顺序;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第五段内容,“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四个选项中《黄河大合唱》《小苹果》《最炫民族风》都属于节奏强烈摇滚风,所以选择《绿岛小夜曲》。
    故选:A。
    答案:
    (1)D
    (2)A
    (3)A
    1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访蜡梅
    庄雨
    ①我第一次见到蜡梅,简直被迷住了。它半透明的质地像玉一样,颜色娇艳,真是美极了。其曲香似玫瑰,不过更凉一些,仿佛冰镇过。开始的时候你闻不到,可是等暗香盈袖,又非常浓郁。
    ②以前看惯了画中的五瓣红梅,对梅花产生了刻板印象。孰知真正的梅花如此生动超绝、冷香飘逸、冰清玉洁。
    ③一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十几度,担心我的梅花冻蔫,又来看望,结果人家好好的,初见惊艳,再见倾心!几树梅花立寒风,在阳光下明媚着,玉琢一样的。其香也低调,若有若无,沁人心脾。蜡梅复瓣,中间一圈有橘色的边,在挺拔的枝干上串串开放。
    ④路上发现许多树的叶子仍然是绿色的,梧桐所剩无几的大叶子也在风中摇晃着坚守在枝头。青青杨柳在夕阳里变身成黄金柳。我驾着寒风回家了。终于悟到梅花为何名列四君子之首:这般美好玲珑的花朵,貌似不堪一击,却不惧零下10度的严寒,亭亭玉立。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
    ⑤快进入腊月的时候,下了第一场大雪。银妆素裹,马上又惦记起蜡梅,于是和朋友约好再去访梅。
    ⑥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好似俏丽的姑娘低眉敛目。先开的一树过了两个星期,花朵还在。此刻沐浴了阳光,雪化为水滴,半晌落下。蜡梅更显冰清玉洁,暗香浮动,令人想起冰淇淋的香甜。柳树两周前还青翠,进入阳历一月便告枯黄凋落,梧桐也露出暗灰的枝干,可是梅花依然动人美好。
    ⑦四季轮回里,最寒冷的腊月前后,百花蛰伏,只有梅花绽放。陆游著有《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何止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腊月一过,春天就在路上了。
    ⑧三访蜡梅,晴日,风中,雪后,各有其美。即便是雪后,早发的蜡梅花虽略显疲惫,却仍然玲珑,仍凛然难犯。历劫寒风刺骨,冷雨浇头,大雪压身,依然盛开。后来新冠病毒开始肆虐,我几个月都没有再去访梅。那段时间没有了欣赏的目光,梅花可真是“寂寞开无主”。
    ⑨梅花,有桂花之幽。却更华贵;有玫瑰之丽,却更娇美;有水仙之清,却更优雅。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花比之更顽强、更有傲骨,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中学时就会背诵,我却不懂。可是立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一下子就理解了苦寒二字。娇弱的鲜花没有保暖衣没有暖气,可是仍然那么美,仿佛柔弱无声的顽强宣言,顿时让人失语,敬佩。
    ⑩所以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感动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5月0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三次访梅的经历,对梅花认识逐渐深入,文章条理清晰。
    B.文章多处引用了陆游的诗句,既突出表现梅花品质,又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C.作者说疫情期间梅花“寂寞开无主”,由此可见,梅花是为游客赞美而开放。
    D.作者将梅花与桂花、玫瑰、水仙对比,认为梅花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
    (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三访梅花
    感受
    第一次① 晴日访梅 
    惊艳
    第二次风中访梅
    ② 深受感染,内心坚强 
    三次 ③ 雪中访梅 
    ④ 震撼/敬佩 
    (3)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好似俏丽的姑娘低眉敛目。(从修辞的角度)
    (4)为什么说“所以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感动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文章写了作者三访蜡梅的感受:一访消除了对蜡梅的刻板印象,感受到蜡梅的美。二访感到蜡梅的不畏严寒,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三访感到蜡梅先行报春,动人美好,品质高尚,令人敬佩。文章赞美了蜡梅美丽、顽强、有傲骨,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结合“即便是雪后,早发的蜡梅花虽略显疲惫,却仍然玲珑,仍凛然难犯”分析,可知选项“由此可见,梅花是为游客赞美而开放”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一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十几度。担心我的梅花冻蔫,又来看望”,可知第一次是晴日访梅。“四季轮回里,最寒冷的腊月前后,百花蛰伏,只有梅花绽放”“终于悟到梅花为何名列四君子之首:这般美好玲珑的花朵,貌似不堪一击,却不惧零下10度的严寒,亭亭玉立。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可知二访感到蜡梅的不畏严寒,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结合“下了第一场大雪。银妆素裹,马上又惦记起蜡梅,于是和朋友约好再去访梅”可知第三次是雪中访梅。结合“梅花何止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可是立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一下子就理解了苦寒二字。娇弱的鲜花没有保暖衣没有暖气,可是仍然那么美,仿佛柔弱无声的顽强宣言,顿时让人失语,敬佩”,可知三访感到蜡梅先行报春,动人美好,品质高尚,令人敬佩。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蜡梅花人格化,写出了蜡梅花蒂被雪覆盖,花朵不胜重压而低垂的情态,表现蜡梅的美丽,表现了蜡梅花不畏严寒、顽强而谦逊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梅花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傲然绽放、散发芳香,在雪后更显冰清玉洁,依然美好动人,它用默默的坚持和无声的绽放给予人启迪,这是大自然的不言之教。让人感受到梅花精神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答案:
    (1)C
    (2)①晴日访梅;②深受感染,内心坚强;③雪中访梅;④震撼/敬佩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将被雪覆盖而压弯的花蒂拟人化,又将花蒂之上的厚雪比作“帽子”,写出了雪中的梅花花蒂低垂娇羞的情态,表现了梅花的谦逊谦和(美丽动人/动人美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4)本文作者通过三访梅花,才深切感受对梅花傲骨凌寒的品质。从而明白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只停留在纸上,强调了要亲身体验,走进自然,才能明白自然之物所蕴含的哲理,为之触动。
    五、写作(共50分)
    16.(50分)“甜”,指的是像糖或蜜一样的滋味,也比喻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兴奋等等的感受。当我们留心生活,我们会品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甜蜜滋味,请你以“有一种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中的“甜”不只是形容味道,这里引申为感觉、体验。代表着幸福、感动、温暖、成功、快乐等含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苦,也是一种甜,将“苦”和“甜”看成是辩证的统一。“苦”往往孕育着“甜”,而“甜”常常来自于“苦”。因此,要挖掘出“苦”中所蕴含的“甜”,例如,学习的过程是“苦”的,要每天按时上课,做作业,要写字、读书,做题,日复一日,要控制贪玩的欲望,要割舍无益的爱好,似乎艰辛且枯燥。但学习带来的快乐很多,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心灵的丰盈,这些精神上的愉悦无法言说,所以“苦”的确是另外一种“甜”,只是,一个多在过程中体验,一个在结果中收获。只要用心体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苦甜”交织的。通过自己的经历,所见所感,来表达“苦,也是另外一种甜”的感悟吧。“在心头”指记忆深刻,永难忘记。文章要求写成记叙文。
    【解答】
    有一种甜,在心头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爷爷奶奶便起床了,背着背篓去地里收玉米。
       太阳渐渐地越升越高,阳光也愈加炽热。被太阳晒得满脸金光的我,睡不下去了,也背起背篓,下到地里。
       玉米粒被金灿灿的太阳照得发亮。“你来干什么?”“嘿嘿,体验生活,晒太阳,吃苦!”爷爷憨厚地笑了。
       我掰下第一个玉米,放进背篓里,心里想,这都不是事儿!“别光是拔,把皮儿剥了!”麻烦!我拿出刚才的玉米,剥开外面一层一层的皮,可是要使皮脱下来,还得把玉米下端突起的那部分给掰断,可没想到,这节我拿它无可奈何!怎么掰都会从一旁滑脱。
       我回头看看两个老人,一拔一剥一掰,毫无压力,背篓里也快满了。而我的背篓里却空无一物,手里还握着个没解决的。越想越气,两只手一扬,奋力地往小腿上拽,“咔”的一声,断了,终于断了。还是骨头厉害。
       这才刚刚弄完一个呢,汗珠便从头发里跑出来,慢慢爬上额头,从两颊分开,跑到下巴上,滴在衣领上,便迅速地散开来。我继续像之前一样,剥开一个就往腿上拽,剥一个拽一个,拽一个就红一点,渐渐地,太阳越晒越热,烤得我两颊变红,发烫。背后篓里的玉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好久过后,我瘫坐在地上。望望爷爷和奶奶,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闪亮耀眼,再看看他们旁边几堆堆的玉米,我才半篓啊!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干的了,汗水还在拼了命得流,到处乱跑,无处不在。袜子里,裤子里,流到嘴巴和眼睛里,这可真是透透彻彻的苦。
    “劳动可真辛苦!”我嘟嚷着。
    “不苦,不苦!”奶奶笑着说。
       我呆呆望着爷爷奶奶。夕阳的余晖里,两个满头银丝的老人,有说有笑。劳动,对于他们,真的不是苦,反而是甜呢!可不是嘛?他们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眼里都是笑意呢!
       苦了一辈子,收获了一辈子,我仿佛明白了,这苦,也是另外一种甜!有一种甜,在心头!

    相关试卷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04,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04,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