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第1页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第2页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

    展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作为基础型任务群加以设置的。一、内涵与价值:为语文学习奠基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其课程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张志公先生指出:识了字的孩子,在发育成长上是一次飞跃,正像有历史记载以后的人类同史前人有很大的区别一样。当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达到一定数量后,学生必定会在阅读、思考、表达等方面产生质变和飞跃。(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四个方面。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课程内容,是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在学习内容上的具体体现。我们通过列表来比较两者关联:表1 语言运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习要求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语言运用素养的表述具有极高的关联性。了解语言文字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积累语言经验和培养语感,既是对语言运用素养的明确要求,更是具体展开任务群学习时的重要指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给出了提高语言运用素养的具体路径,即以汉字为轴心,从发现构字组词特点出发,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再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当然,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也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其他三个方面存在关联性。如观察分析、发现汉字特点,必然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形成良好语感的过程中,审美创造的素养必定获得磨练;感受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正是对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培育;在汉字文化的积累和感悟基础上,文化自信就能得到确立和巩固。(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是人与人交往的场所,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词不达意就会导致人心隔阂,交往质量受到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是从工具性的角度,看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离不开价值观的融合,离不开文化成果的共享。没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2022年版课标所指出的那样,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人文性的角度,看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独特价值。二、目标与内容:集中指向语言运用素养作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贯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习的始终。2022年版课标在每个学段都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提出要求,学段要求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由易到难,拾级而上。以下,我们对不同学段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课程内容与关联目标作列表梳理。表2 第一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课程内容与目标表3 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课程内容与目标表4 第三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课程内容与目标比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目标,我们能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高度关联从以上三个学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梳理比照来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高度关联。课程目标各学段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加以表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中四个板块的学习要求相对应。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比照阅读,可以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教什么、学什么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比如课程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就具体阐明了这1600个常用字的来源,即认识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这些常用字均来自学生熟悉的自身、万物、社会,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编排,我们发现,《天地人》指向天地四方,《金木水火土》《日月水火》《对韵歌》来自自然万物,而《口耳目》则是人体的各个部位。由此,我们就能厘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的具体路径。(二)语言文字积累与语言文字梳理相互支撑语言文字积累是梳理的前提。从本任务群内容看,须在两个方面加强积累。一是加强汉字积累。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字认识得多,就能顺畅阅读、自如表达。二是加强语言文化积累。如: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相比较而言,汉字积累是一切积累的基础,而语言文化的积累,既是对汉字积累的巩固,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的语言文字积累的内涵。语言文字梳理是积累的巩固和优化。2022年版课标在该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对语言文字梳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说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贯任务,那么梳理则是2022版课标提出的全新要求。为什么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梳理的新要求?根据相关研究,人们提取知识的能力差异表现为费力’‘相对不费力(顺畅)’‘自动化三个层面,自动化和顺畅提取是专业知识的重要特征。语言文字积累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和运用,而要自动化和顺畅提取,就需要通过梳理来实现。梳理就是对积累的语言文字加以归纳、分类、整理,使之形成条件化知识。积累的语言文字一旦被条件化,使用时只要检索相关条件,就能被快捷提取,应用到新的更广泛的语境中。积累与梳理相互作用、彼此支撑,是学习科学给予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启示。走进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之门,我们发现,一边是田园”——教学基础知识;一边是花园”——体会文化内涵。掌握汉字,不仅仅是能读会写,更要感受其文化意蕴,知晓其文化本源;积累经典,不仅仅是好词佳句的储藏,更要体察其背后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智慧。只有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内涵的领悟紧密结合起来,正确理解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课程总目标才不会落空。三、路径与策略:致力于养成独立的积累与梳理习惯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课程内容,切实达成相关的课程目标呢?2022年版课标对此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一)关注兴趣与情感的激发2022年版课标在该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力量,没有兴趣作为学习动力,识字、写字、诵读,积累,都将成为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乐趣呢?1.联系已知经验。学生来到学校,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书面语言。但书面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非是一张白纸。入学前,学生已经有过相当长时间的口头语言运用经验。因此,以口语经验为底子,做好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连接,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信心的重要途径。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课《天地人》,虽然学生还没有学过拼音,但是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就可以请学生为生字找朋友可以组成天空、白天、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天、下雨天……”这就是将口语中已经积累的语言经验用于书面语的学习。学生在组词过程中,反复认读,已知作用于新知的学习,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自信心与效能感,提高学习质量。2.满足探究欲望。学习是一场探索与发现之旅,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过程中,学生不断认识、发现那些原先根本不认识的汉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让自己的语文行囊逐渐丰盈。这其中,陌生化语言的接触和整理,最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意识。例如在学习《走月亮》一课时,学生看到题目首先会产生疑问:什么是走月亮?那么学习就可以从质疑导入,走进文本。3.发现生活价值。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如何让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具有生活价值呢?2022年版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识字。比如,低段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食物包装、广告牌、读物等进行识字报创作,增加识字量。这些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语文活动,都能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持续的升华作用。4.体悟文化魅力。汉语历史悠久,文字象形会意,读音优美动听,语义丰厚深邃,集造型美、声韵美、意蕴美于一体。在学习汉字及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时,应该自觉而巧妙地将文化融入其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发现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体悟中华文化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获得情感的升华和成长的力量。(二)教给积累与梳理的方法2022年版课标在该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又指出: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对起步阶段的学生而言,积累和梳理是需要方法的。教师要在方法上做好引导,让学生能有效积累与梳理语言材料,逐步建立积累与梳理意识,养成习惯。如何更好地将语言文字有效保存又能快速提取呢?这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质量地编码和解码。1.精致性复述。这里的复述,指的是对信息的复习复现,是记忆信息的一种策略,跟我们常用的故事复述这一概念有所不同。比如,生字的记忆,需要多次见面,不断复现认读;诗文的记忆,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熟读成诵。认知心理学认为,复述分为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维持性复述,就是对信息进行直接重复,以便将其保存在记忆中;精致性复述,则是将记忆的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比如,学习生字时,不仅仅是认读字音、识记字形,还让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含义,找到生字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使生字进入长时记忆中。认知心理学这一发现启示我们,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活动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调用已知的信息资源,将新旧知识联结起来,用原有信息激活新信息,使新信息具有更强烈的意义感,从而提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效能。2.有目的使用。积累与梳理的效果,有时候取决于是否有机会将记忆仓库中的语言文字调取出来,运用于新的语境中。通过有目的的使用,可以将沉睡的语言文字唤醒,将惰性的语言文字激活。经历多次使用的语言文字,就能进入到自动化调用的模式中。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课后习题,要求读一读,再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教材给出了两个例子: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请学生照样子说一说  )的眼睛。学生需要在记忆仓库中把与眼睛相匹配的形容词搜索出来,不同的学生记忆仓库容量不同,搜索路径不同,调用的信息也不同。如炯炯有神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睛、红通通的眼睛、水灵灵的眼睛……”在这样的调取中,词语又进行了一次编码归类,获得了同一个标签——形容眼睛的词语。学生积极调取储存词汇加以运用,信息提取形成相互刺激,语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又生动起来。3.分类别整理。分类别整理,是指学习者根据分散的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赋予其一定结构或对其进行重组,以便将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种策略。高质量的积累与梳理,需要对大量的文字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记忆和提取。比如,在低段的汉字教学中,按照偏旁对汉字进行归类,学生的记忆由一个字变成一串字,积累与梳理的效果就特别好。又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语段运用栏目提出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请你帮他整理一份购物清单。旁边学习小提示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此时如果巧用思维导图更是事半功倍。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