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2.A【详解】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流动于各诸侯国宣扬自己的主张,合则留、异则去,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能容纳全部士人,揭示出当时社会环境宽松,A项正确;合则留、异则去,说明是士人选择君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诸侯国对于人才的争夺,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百家争鸣,而非社会秩序混乱,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魏王、齐王相互称王,天子派使节赐胙以贺,这一剧情源于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可得出,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的分封制逐步瓦解,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电视剧情节并非都是虚构,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当时的现状的,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在收复的河南地区设置了三十四个县,并迁移大量人口,其目的在于巩固对河南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消除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埋下了边疆武将割据的隐患,排除D项。故选A项。
5. A【详解】本题考查秦汉盐价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盐价在汉武帝时有较大规模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制度,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故A项正确;秦汉盐价的大幅度上升并不是通货膨胀的结果,故排除B项;汉代盐价的大幅上升并不能反映经济的恢复发展,也不是经济恢复发展的结果,故排除C项;秦汉人口是增加了,但人口增加不是导致盐价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时,全国人口增长了近两千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增长尤为迅速,反映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A项正确;材料现象与汉武帝采取的“独尊儒术”政策无关,排除B项;打击豪强查明隐匿户口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不符,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前期才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7. 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A项正确;“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选拔“最优秀官吏”并非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展示的科举制的优势,排除C项;科举考试不能准确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午前决朝政”,三省长官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通过“会食”,改善宰相因工作上的不同意见的僵化关系,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B项正确;宰相“会食”属于下班时间,与办公效率无关,排除A项;宰相仅仅是“会食”,不可能因此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排除C项;宰相会食仅仅属于工作餐,因此不会对皇帝诏令造成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9.D【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足以判断小农经济的破产,排除A项;均田制土地受田户数的减少,并不能反映中央权力的式微,排除B项;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材料并没有涉及国家对土地交易的严格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后期通过两税法,将古代中国的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等,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松弛,B项正确;直到清朝前期,封建国家才废除了人丁税,排除A项;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是宋朝而非唐朝,排除C项;推行代役制和改变征税标准等做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并非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1. C【详解】材料反映了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唐朝的人名多采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字,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儒家文化影响力增强,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和唐朝时期名人的取名情况,没有反映民间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名人取名情况,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2.B【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13. 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辽夏金的科举实践培养了大量治国理政人才,增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倡导了共通的思想理念,强化了中华一统的发展格局,D项正确;辽夏金借鉴中原王朝的科举制有利于制度转型,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4. 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通判主要是为了牵制知州,起到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A项正确;通判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通判是中央集权的产物,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5. D【详解】根据材料“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知,富民(地主)与佃户之间仅存纯粹的经济关系,地主不能控制佃户,佃户去留自主,依附关系减弱,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租佃经营方式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6. A【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元曲不同于诗词,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采用民间俗语而不是文绉化语言,叙述通俗易懂的故事而非生僻晦涩的东西,据此可知,元曲的特点是化雅为俗,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元曲的对仗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元曲的内容针砭时弊、情感情真意切,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地理界线,呈现“犬牙相错”的特点,其意在打破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此举有利于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此举有利于商路的畅通,排除C项;地方行政区划“犬牙相错”模式,元代之前就有,排除D项。故选B项。
18.A【详解】 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改土归流”与促进民族融合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改土归流”与统治疆域的扩大无关,排除D。
19.D【详解】根据材料“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可知内阁大学士本身并无行政权力,但内阁大学士加上六部尚书等衔,代表他们掌握了实际行政权力,这说明被称为“阁部”的人员职权得到扩大, D项正确;明代中后期,内阁虽然可以参与政务,但依然是辅政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排除A项;虽然“阁部”人员兼管六部,但其并非常设,故不能说明六部从属于内阁,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内阁大学士的年龄变化,不能由此得出内阁大学士趋向年轻化,排除 C项。故选D项。
20.D【详解】根据材料“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天理、人欲并无区别”可知,李贽认为,把见识分为长短之见是可以的,而说把男人的见识视为深谋远虑,把女人的见识视为目光短浅,又怎么可以呢?说明李贽强调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一思想变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打破了传统儒学的僵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说法错误,排除B项;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倾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1.B【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D。
2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和舰队开展反海盗作战,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政府对制海权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与交往范围无关,得不出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排除B项;戚继光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军机处,先是负责西北军事,而后负责全国一切军政大事,而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一切大权由皇帝掌握,因此军机处设置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其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C项正确;军机处不是监察部门,排除A项;军机处的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不是主管六部百司,排除B项;军机处不负责处理民族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建立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地位下降,因此出现材料“内阁权力已明显不如明代,仅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这一现象,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清朝决策权属于皇帝,排除B项;D项“完全垄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5.(1)异:①汉初和亲规模小,唐朝和亲规模较大;汉和亲对象比较单一,和亲对象相对多;汉初和亲处于被动地位,唐处于主动地位。(6分,一点2分)
同:①都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②都有利于内地和边疆民族的和平交流、交往和交融;③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一点2分)
原因:①唐朝初期具有国力强大;②统治者思想观念开放;③民族政策比较开明。(6分,一点2分)
(2)原因:①政治上,通过满蒙联姻结成政治联盟,将其纳入清政府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盟友;②经济上,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接近;③文化心理、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接近;④历史上,两族保持了长期的紧密联系。(6分,一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6. (1)新变化: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市场活跃,贸易繁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3点6分)
原因:农耕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影响;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6分)
(2)表现:市镇数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市镇人口规模扩大;出现了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或专业化市镇);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点8分)
27.卫所分布集中的区域主要有四类:都城、元朝残余势力附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遭受外来侵略的边疆地区。
一类:明朝的都城附近。两个都城中的一个(南京或者北京)附近。理由:是皇宫所在地,也是政治经济中心,当然也是国防要地;二类:北部与蒙古族交界地带(大约长城一带),应该是对付元朝残余势力的要害地带。理由:明朝是灭亡了元朝(蒙古政权)才建立的,设立卫所有利于保护北部边境安全;保护我国的农耕经济;三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区域。理由: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统一,会设置集中分布的卫所;四类:容易遭到外来侵略的地区,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理由:这是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明朝曾遭受过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防安全,会设立集中分布的卫所。(8分,画图3分,理由5分)
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鲲鹏5班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鲲鹏5班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郎溪中学高一鲲鹏5班期中考试模拟2docx、郎溪中学高一鲲鹏5班期中考试模拟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2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解析版docx、安徽省郎溪中学2022-20232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