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约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端口,发射取得圓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天体的是( )
A. 待发射的飞船 B. 刚发射的飞船
C. 成功对接核心舱的飞船 D. 核心舱中的航天员
2. 下列不属于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所属天体系统的是( )
A. 总星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银河系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待发射的飞船属于地球的一部分,A错误;刚发射的飞船仍在大气层之内,属于地球的一部分,B错误;成功对接核心舱的飞船,属于天体,C正确;核心舱中的航天员属于天和核心舱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神舟十四号飞船围绕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位于地月系中,因此其被总星系、银河系和太阳系所包括,ACD不符合题意;河外星系是指银河系以外的星系,不包括地月系,B正确。故选B。。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太阳系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火星公转轨道相邻的行星是( )
A. 金星和地球 B. 金星和土星 C. 地球和木星 D. 木星和土星
4.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登陆火星过程中,将会( )
A. 到达河外星系 B. 脱离地月系 C. 始终在地月系 D. 脱离太阳系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与火星轨道相邻的行星应为地球与木星,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由于地球和火星均位于太阳系,因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登陆火星过程中,不会脱离太阳系,更不会到达河外星系,排除AD;地球和火星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星系统,因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登陆火星过程中,会脱离地月系,进入火星与卫星构成的天体系统,B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B。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行星系统)、太阳系(恒星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和总星系。
2021年10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一颗距地球2800万光年外的行星。该行星位于旋涡星系“梅西耶51a”,是目前人类发现的第一颗银河系外行星。据科学家观测,该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3倍,与恒星的距离和地球大致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若该行星存在生命,则其具备的外部条件有( )
A. 有液态水存在 B. 所绕恒星状态稳定
C. 体积、质量与地球相似 D. 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
6. 行星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与地球相比,该行星( )
A. 表面获得恒星光照较多 B. 受外部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小
C. 相同坡度,河水的流速较慢 D. 地表温度较低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题干限制“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所绕恒星状态稳定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之一,B正确。液态水、 体积、质量、 大气成分均属行星内部条件,ACD错误。故B选项正确。
【6题详解】
“梅西耶51a”质量是地球的3倍,则其引力更大,大气层的厚度较地球要厚,大气层越厚,对恒星光照的辐射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表的恒星光照越少,A错误;引力大,容易吸引外部的小行星,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越大,B错误;相同坡度,“梅西耶51a”引力更强,重力加速度较大,河水的流速较快,C错误;若不考虑大气成分,地表受恒星光照较少,因此地表温度较低,D正确。故D选项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具体缘由的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平安的宇宙环境;恒星的稳定供应光和热;平安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因局部温度降低、部分区域突然变暗的现象。太阳黑子变化也有一定的周期,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一般也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下图示意18世纪以来平均每日太阳黑子数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热核反应层
8. 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中纬度地区的极光增多 B. 信鸽准确传递书信
C. 航天器运行轨道稳定 D. 树木年轮生长异常
9. 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 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 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A正确;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B错误;日冕层发生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误;热核反应层为太阳的内部,而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所学,太阳活动会使高纬度,即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的现象会增多,A错误;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耀斑出现的次数也增多,耀斑爆发能够破坏地球磁场,信鸽是靠地球磁场辨别方向,耀斑爆发时信鸽易迷路,不能准确传递书信,B错误;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耀斑出现的次数也增多。耀斑通过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以及地球上产生磁暴,C错误;树木年轮生长与气候相关,太阳活动与降水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地方,显得较暗的部分,A不符合题意;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为11年,B不符合题意;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的部分,C符合题意;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山东青岛奥帆中心,在成功举办了奥运赛事之后,对游人完全开放,奥帆中心主干道两旁的太阳能景观灯及主防波堤上的风能路灯(如图)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前来游览的游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奥运帆船项目比赛时,比赛选手驾驭帆船所借助的动力来源是( )
A. 潮汐能 B. 重力能 C. 生物能 D. 太阳辐射能
11. 青岛奥帆中心的主干道两旁安装了许多的太阳能景观灯,说明该市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青岛市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太阳能较丰富
B. 青岛市地处半干旱地区,故太阳能丰富
C. 青岛市一年中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多,故太阳能丰富
D. 从天气状况看,青岛市一年中的晴天较多,阴雨天较少,故太阳能丰富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帆船的动力是风能,风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题详解】
联系青岛市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市地处东部季风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一年中的日照时数较多且晴天多,故太阳能丰富,ACD正确;青岛市属于半湿润地区,B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所以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2. 地震发生时,最初感受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破坏力更大的横向震动,期间间隔大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因此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是“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D正确。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不是确定的主要依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震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等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常常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甚至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13. 同一次地震,不同地区
A. 震级和烈度都不同
B. 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C. 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D. 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次地震,不同地区震级是相同的,烈度是不同的,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离地震中心的距离越近其地震的烈度越强,距离地震中心的距离远其烈度越小。
2018年11月21日,我国台湾屏东(位于台湾岛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6.2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
B. 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
C. 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
D. 小鱼逃离被污染的海水
15. 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6.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大的地方②在室外开阔空地活动的人,应迅速跑到附近影剧院内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不可能有这么多鱼,A项错误。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导致鱼群慌乱,B项正确。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但不可能跃上码头, C项错误。海水被污染往往是先影响局部区域,不会出现上万尾鱼同时异常,D项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6题详解】
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①错误;在影剧院,在门口的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离门口较远的应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②错误;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③④正确。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要准确地确定地层年代,可以通过研究该地层的( )
A. 放射性同位素 B. 海陆分布状况
C. 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D. 出土古文献
18. 下列关于地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形成的地层靠近上部 B. 同一地层化石年代相同
C. 后形成的地层靠近下部 D. 不同地层化石年代一定相同
19. 大量煤炭最可能存在于图中( )
A. 甲地层 B. 三叶虫化石地层
C.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地层 D. 恐龙化石地层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主要是通过测定地层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来确定的,A正确。海陆分布状况、 形成时的地理环境无法准确地确定地层年代,BC错误。文献是有了人类文明后才产生的,历史很短暂,不能反映长久的地质地层年代,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图中多数岩层都含有化石,地层岩石为沉积岩,先形成的沉积岩被埋在下面,后形成的沉积岩覆盖在上面,AC错误。同一地层生物类型和环境相同,故化石年代相同,B正确。不同地层,其形成年代不同,化石一般不相同,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煤炭大量形成有两个时段,一是古生代中晚期大量蕨类形成煤炭,二是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形成煤炭。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前期,甲地层形成早于三叶虫地层,应该为元古代,因此,甲地层和三叶虫化石地层都不会形成大量的煤炭,AB错误。大型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距当代时间比较短,没有形成大量煤炭,C错误。恐龙繁盛于中生代,有大量煤炭形成。D正确。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表显示,从古到今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其中太古代和中生代是形成大量煤炭重要时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06月10日01时28分,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32.25°N,101.82°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3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1.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B. 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C.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D. 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小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其震源深度为13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9-41km,因此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不属于地幔和地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级不变,AD错误;震级越大,烈度越大,B错误;震源越浅,烈度越大,C正确。故选C。
【点睛】一般来讲,震级越大,震中区烈度越大;对同一次地震,离震中区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区越远,烈度越小;对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表烈度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多个烈度。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75°之间。一座山坡上,梯田最高级数可达3000级。人类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演化,形成了著名的哈尼族梯田景观。下图为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景观中,体现的地球外部圈层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3. 哈尼族梯田景观的形成说明( )
A. 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
C. 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 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图可以看到梯田中有水,种植水稻,丘陵地形,故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其中外部圈层有三个,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哈尼族梯田是人类合理改造自然的结果,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扩大耕地面积,说明各圈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D正确;物质运动的能量有些来自地球内部,不全是太阳辐射能,A错误;外部圈层中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生物圈是不连续的,B错误;地球各圈层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成分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地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地面以下的圈层称为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个圈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B. 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C. 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 整个中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25.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
26. 在古生代末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答案】24. D 25. D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A错误。第四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冷,属于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B错误。总地质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人类历史时期,表现为比较寒冷的时期和比较温暖的时期;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有逐渐变暖的趋势,总体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温暖期偏长,寒冷期偏短的特征,C错误。中生代气候温暖,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时期,根据图片,该时期气温比现代的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现代的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盛行,被子植物繁盛是在新生代,A错误;由图可知,该时期气温低,降水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低,B正确,C错误;该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不会出现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D错误。故选B。
【点睛】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恐龙时代。中生代时期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
读下面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岩层①、②、③、④按有老到新的次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④②
28. 如果在①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 温暖的浅海 B. 温暖的深海 C. 寒冷的深海 D. 寒冷的浅海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岩层①③④为水平沉积岩层,沉积岩形成年代越久,位置越向下,所以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①③④。②岩层为岩浆岩,将①③岩层破坏,形成于①③岩层以后,而④岩层没有被破坏,说明④形成最晚,故顺序为①③②④,故选B。
【28题详解】
珊瑚化石是珊瑚虫的沉积物,珊瑚虫是生活在温暖浅海中的动物,需要一定的阳光,故可推知珊瑚虫生存环境即为该岩石的形成环境。故选A。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
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下图为湖北省年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湖北省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 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C.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D.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30. 若仅考虑年太阳辐射量,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是( )
A. 恩施 B. 十堰 C. 武汉 D. 咸宁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数值可知,湖北省年太阳辐射数值东部数值总体大于西部、南部少于北部,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排除ABD,选C。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数值可知,恩施所在地区年太阳辐射量最小,故其最不适合建设光伏电站。排除BCD,选A。
【点睛】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下图为太阳系行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地球绕日公转方向____。
(2)简述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
(3)图中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和____(填字母)。小行星带分布于____与____之间(填字母)。距离地球最近的巨行星是____(填字母)
(4)该图反应的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答案】(1)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2)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 ①. B(或D) ②. D(或B) ③. D(或E) ④. E(或D) ⑤. E
(4)安全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行星分布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球的公转运动及特征、八大行星的分布及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旨在培养其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公转方向与之其自转方向一样,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小问2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所以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偏心率都很小,所以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小问3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可分类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木行星又分为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小问4详解】
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太阳正值壮年,所处宇宙环境安全,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其次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有安全的行星际空间。除此之外地球生命存在还离不开它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8.5%,荒无人烟,但此处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下列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共和县塔拉滩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在共和县塔拉滩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
(3)分析四川盆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
【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
(2)共和县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共和县塔拉滩荒漠面积广阔,不可利用土地较多,地价低;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有利于施工建设。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多阴天、云雾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为背景,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为从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因此光照从东南沿海向北内陆逐渐增强,太阳辐射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青藏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而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成为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优势条件主要从能源、地形、地价分析。从能源分析,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能源丰富。从地形分析,由右图可知,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从地价分析,该地戈壁广布,沙化土地面积广布,荒无人烟,地价低。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四川盆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可从海拔、地势、大气透明度及气候的多方面分析。海拔:海拔的高低与与太阳辐射量呈正比,四川盆地平均海拔为340米,受到的太阳辐射远小于其他地区。地势: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的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加上低洼地势,宛如一道天然屏障遮挡住太阳辐射。大气透明度:四川盆地常年阴雨连绵,且多云雾,大气透明度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候: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素有“华西雨屏”之称,常年多雨的气候导致日照时间短。
33. 下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圈层厚薄不一,一般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2)软流层被认为是____的发源地,它位于图中的____(填字母)圈层。
(3)①界面为____(填名称)②界面为____(填名称),其中②界面以下横波____,纵波____,这说明该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或____态。
【答案】(1) ①. 大陆 ②. 大洋
(2) ①. 岩浆 ②. B
(3) ①. 莫霍面 ②. 古登堡面 ③. 消失 ④. 波速急速下降 ⑤. 液态(或熔融状态) ⑥. 熔融状态(液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A圈层为地壳,厚度不一,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9-41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km。
【小问2详解】
在地下80~400千米深处(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熔融状态的固体圈层,叫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对应图中B圈层。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而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壳与地幔的分界为莫霍界面①,位于地下约39-41km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为古登堡界面②,位于地下约2900km处。其中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急速下降。原因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很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无法透过此处。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四地中有可能表示北京的是, 某日北京时间6,38°W,20, 图中居民区最可能遭遇, 该公路的修建,最初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