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块检测卷(必修2)含答案
展开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
模 块 检 测 卷 (必修2)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本卷共4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体数目减半
B 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C、D都是减数分裂的特征。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会出现,B正确。
2.(2021·6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人类男女比例约为1∶1,其根本原因是( )
A.精子和卵细胞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
B.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数目相等
C.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比例相等
D.卵细胞和精子之间能相互识别和结合
[答案] C
3.下列叙述中,与减数分裂有关而与有丝分裂无关的是( )
A.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
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C.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C 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错误;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但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有,B错误;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但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有丝分裂不会发生,C正确;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存在,D错误。
4.(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模式图。据图分析,该细胞( )
A.是初级精母细胞
B.有2对同源染色体
C.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D
5.(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杂交所用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B.子代豌豆中基因型为YyRr的比例为1/2
C.子代中黄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1/16
D.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的后代可有4种表现型
[答案] C
6.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图像,最好选用的材料是( )
A.马蛔虫受精卵 B.成熟花粉粒
C.小鼠睾丸 D.牛的卵巢
C 受精卵进行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故A错误;成熟的花粉粒不分裂,故B错误;小鼠的睾丸中含有大量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故C正确;牛的卵巢中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在排卵前后,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并且数量较少,故D错误。
7.噬藻体是感染蓝细菌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细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细菌上的噬藻体与蓝细菌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B 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A错误;噬藻体感染蓝细菌时,其DNA进入蓝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细菌上的噬藻体与蓝细菌分离,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此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8.下列表述不够科学的是( )
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B.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C.豌豆细胞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D.松鼠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4种,五碳糖有1种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A项正确;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有遗传效应,也有许多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确切地说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B项错误;豌豆细胞是真核细胞,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可以进行复制,C项正确;松鼠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中碱基有A、G、C、T 4种,五碳糖有1种,且为脱氧核糖,D项正确。
9.(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要准确地构建一个含有3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模型,则该模型中( )
A.含有30个脱氧核糖分子
B.若含20个腺嘌呤,则有20个胞嘧啶
C.含有60个磷酸基团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同向平行的
[答案] C
1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C 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以DNA为模板的复制和转录都在酶的催化下发生,A、B、D项正确。其中DNA复制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项错误。
1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非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以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强调的是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的基因,A项正确,B、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如E和e)或相同的基因(如E和E),D项错误。
12.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录时一个基因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B.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C.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
D.不同密码子可编码同种氨基酸
A DNA转录时只有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蛋白质合成情况不同,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B正确;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正确;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不同密码子可编码同种氨基酸,D正确。
13.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35% B.29% C.28% D.21%
A DNA双链中G+C比例与单链中G+C比例相同,则α链中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44%-21%=35%,则β链中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A项正确。
14.(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胰岛素基因的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
B.以氨基酸为原料进行转录
C.在核糖体中完成转录
D.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
[答案] D
15.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B.1/6 C.1/8 D.1/16
B Aa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有1/3AA+2/3Aa,再自交得到后代aa的概率为2/3×1/4=1/6,B项正确。
16.下列各组性状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选项B一个是腿的长度,一个是腿的形状;选项C一个是种子的颜色,一个是种子的形状;选项D一个是茎的高度,一个是豆荚的颜色,都不是同一性状,B、C、D错误。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C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A项错误;隐性性状也可能会表现,B项错误;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C项正确;杂合子的后代也有纯合子,能稳定遗传,D项错误。
18.假定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AaBBDD×AaBbdd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两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1/2 B.1/4
C.1/8 D.3/4
B AaBBDD和AaBbdd杂交,子代的基因中一定有Dd,因此只要求出前两对基因杂交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即可,1/2×1/2=1/4,故B正确。
19.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C 甲家庭中如果生育女儿,丈夫会把显性致病基因传给女儿,因此适于生男孩。乙家庭中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有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如果生育男孩,有患病的可能性,因此最好生育女孩,不会患病。
20.如图①为某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由①变异而成的染色体②~⑤中,属于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而引起变异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A 由图可知,②比①多了F片段,属于染色体增加,故A正确;③和①由F变成了f,属于染色体易位,故B错误;④比①缺少了F片段,属于染色体缺失,故C错误;⑤比①缺少了E和F片段,属于染色体缺失,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2分)甲图中a~e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为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细胞,①~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核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____。
(2)甲图中细胞c处于________期,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乙图中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是________。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乙图中的________过程中,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____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中的________过程,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____段。
(4)丙图中B′C′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示,图甲中各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分别是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Ⅰ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减Ⅱ后期,e表示减Ⅰ前期。图乙中的序号及字母分别是:①表示减Ⅰ前的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A表示初级卵母细胞,B表示次级卵母细胞,C表示第一极体,D表示卵细胞,EFG表示第二极体。图丙既可代表减数分裂,也可代表有丝分裂,其中B′C′上升的原因是DNA复制,D′E′下降的原因为着丝粒分裂。图甲中DNA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时,染色体应存在染色体单位的形态。
[答案] (1)b、d、e b、c、e
(2)有丝分裂中 极体(或第一极体)
(3)D ③④ D′E′ ② C′D′
(4)DNA复制
22.(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14分)人类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红绿色盲病时,获得了如下家系图(见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突变):
(1)由Ⅰ1、 Ⅰ2和Ⅱ3的性状可知,红绿色盲由______(填“B”或“b”)基因控制,Ⅰ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Ⅰ代中________号个体将红绿色盲基因遗传给Ⅱ2,然后遗传给Ⅲ1。
(2)Ⅲ2为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Ⅱ2、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Ⅲ3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女儿,该女孩的色觉为________;为确定其是否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以利于优生,常用技术是________。
[答案] (1)b XBXb XbY 2 (2) (3)正常 基因芯片技术
23.(14分)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豌豆只能自花传粉,这样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变得可靠;豌豆也有容易区分的性状,这样使实验结果容易统计和分析。以上都是以豌豆作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2)实验二黄色子叶亲本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后代中出现的与亲本性状不同的绿色子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3)实验二中亲本丁的基因型为Yy,F1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有YY和Yy,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YY在戊中占1/3。(4)实验一中亲本甲的基因型为Yy,它产生Y和y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这是甲与乙(yy)杂交产生的后代出现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的主要原因。(5)丙的基因型为Yy,戊的基因型为YY(1/3)、Yy(2/3),其中Yy与YY(1/3)杂交,后代中YY占1/2×1/3=1/6;Yy占1/2×1/3=1/6;Yy与Yy(2/3)杂交,后代中YY占1/4×2/3=1/6,Yy占2/4×2/3=2/6,yy占1/4×2/3=1/6,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Yy占3/5。
[答案] (1)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答出一点即可) (2)二 黄色子叶 (3)1/3 (4)Y∶y=1∶1 (5)3/5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块检测卷(必修1)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块检测卷(必修1)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7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7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6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6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