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2022_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2_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下列选项中,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B. 靠采集和捕猎获得食物C. 结成群体生活 D. 懂得人工取火2.“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3.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项全新的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开放后,游客们通过各种项目设置,全方位体验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游客们的体验活动项目不包括( )A. 在水田里插秧栽稻 B. 搭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 打猎捕鱼,饲养猪、狗 D. 纺织和制作衣服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5.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6.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C. 商纣王施用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D.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7.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 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D. 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8.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盐铁官营专卖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9.传说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会缫丝,擅长纺织。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A. 当时已经出现手工业 B.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C. 黄帝重视手工业发展 D.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10.晚清思想家谭嗣同在《仁学》中阐述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那么关于“秦政”的准确含义是(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D. 废分封设置郡县11.“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相关的有( )①烽火戏诸侯 ②徭役沉重 ③赋税沉重 ④刑法严酷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2.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铭文 ②甲骨文 ③小篆 ④隶书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其中13大题16分,14大题12分,15大题16分,16大题8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粟种遗存 图二稻谷遗存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三: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农作物遗存是从我国哪个早期原始居民的遗址中发现的?(2分)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2分)(2)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当时建造什么样的房屋?(2分)他们种植水稻、建造这种房屋,适应了怎样的气候?(2分)(3)材料二中的“轩辕”指哪位传说中的人物?(2分)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4)材料三中的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禹的历史功绩及品质。(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材料三:材料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封爵受赏)……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享受特权)。(1)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它的修建者是谁?(2分)(4)材料四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1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2分)材料二中李白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分)(2)下图1处应填________;2处应填________;3处应填_______。(共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在交通、文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3分)(至少 3条)(4)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秦朝修筑了哪一防御工程?(2分)(5)秦朝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4分)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材料二:《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三: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1)材料一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2分)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2分)(2)项羽在哪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2分)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2分) 2022年下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C 3. A 4. B 5. D 6. B 7. D8. B 9. A 10. A 11. B 12. A 二、材料分析题13 大题(16分)(1)半坡遗址;(2分)黄河流域。(2分)(2)干栏式房屋;(2分)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或高温多雨)。(2分)(3)黄帝;(2分)“人文初祖”。(2分)(4)禅让制;(2分)贡献:大禹治水(或治理黄河,消除水患);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或建立夏朝)。精神: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等。(2分,任意答一点即可给分)14大题(12分)(1)铁制农具(1分);牛耕(1分);(2)商鞅;(2分)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2分)(3)李冰(2分);。(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15大题(16分)(1)人物:秦始皇;(2分)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六国)(2分)(2)皇帝;(1分)丞相;(1分);县(1分);(3)车同轨(1分);书同文(1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意思接近即可。(4) 长城(2分)(5)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16大题(8分)(1)社会现象是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2分);陈胜吴广起义(2分);(2)巨鹿之战(2分);原因是善于用人、有关中作后方、约法三章赢得民心。(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