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五)
展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
C.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
D.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
2.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个月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3.【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粗犷(kuàng) 侍弄(shì) 憔悴(qiáo)
B.应和(hè) 收敛(liǎn) 截然(jié) 惭愧(kuì)
C.绽放(zhàn) 贮蓄(chù) 淡雅(yǎ) 惨淡(cǎn)
D.黄晕(yùn) 倜傥(dǎng) 高邈(miǎo) 娇媚(mèi)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髻儿______ xiāng上______
(2)请从以上选文中找出分别与下列词语词性相同的一个词。
①看护妇______ ②吹动______
(3)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其中加点词语“秀气”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7.劝说:为了确保人象安全,请你拟一条标语,用于悬挂在关键路口,劝返前往高风险区的人员。
8.应对:野象群进入莲花村田地觅食,村里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请你以村委会名义向村民做好解释安抚。
9.讨论:班上模拟现场指挥部就该事件展开讨论,议题包括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请你就其中一个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100字左右)
四、对比阅读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述而》)
有子曰:“礼④之用,和为贵。先王⑤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⑥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⑦不习乎?”
(《学而》)
【注释】①叶公:叶,是春秋时楚国一地名。有个叫沈诸粱的人,字子高,任那里地方官,人们称他为叶公。②女:同“汝”,你。奚:为什么。③云尔:如此而已。云:代词,如此。尔:同“耳”,罢了的意思。④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⑤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⑥节:节制,约束。⑦传:传授的知识。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对:回答 B.斯为美 斯:这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传不习乎 习:学习
1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王之道,斯为美
A.礼之用,和为贵 B.不知老之将至
C.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下面对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询问的对象是孔子,所以子路不回答。
B.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勤奋、快乐且自信的人。
C.有子认为,和谐重要,但也要符合礼节。
D.从曾子言行告诉我们,做人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14.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
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
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
15.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树洞里
——一名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述
①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我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我小的时候,甚至连用电也需要看运气,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断电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治病手段就是热水,最可靠的取暖设备就是柴火。
②每当我生病了,爸爸就劈柴火、烧热水,一杯一杯地倒给我。喝得撑了,身体难受,不愿意喝了,爸爸就想办法安慰我,很原始的办法。生病了,爸爸就把暖水袋灌满,放到我的脚边,身上盖两层厚厚的被子,脑袋上蒙着毛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个眼睛,就像一个粽子。脚背被热水袋烫得红红的,我就忍着,一动不动,忍到出汗,距离退烧也就不远了。
③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我是当年高考省前十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入学的时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和5000元的助学金,还可以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的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3000元。扣掉6500的学杂费,留下3200元钱买电脑,买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剩余的3200元分到8个月,每个月只能花400元,精打细算地把握每一份支出。
④你们知道T35吗?我非常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绿皮列车,它的硬座票价是140。每年暑假,我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这张票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达,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⑤在我统计的钱里,我没算水费。因为教学楼、图书馆都有免费的水。我一般都是拿着两个空瓶子,10点左右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喝、漱口,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两年。别说奶茶了,连一块五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以后,大家去食堂吃饭,排得最多的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我看到大家吃西瓜,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地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
⑥大一时,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我提前问了一下花销,大约人均150。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花不起,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
⑦就这样,时间一晃,来到了大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大城市让我发现,省钱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赚钱。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去做家教。我的第一份家教在北京森林公园附近,林萃路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坐车很耽误时间,没有什么地铁和车方便到那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点路费,每次这6公里的路,我都是骑自行车,那是一段充满收获的日子。
⑧大四我保送了清华的研究生。系里的负责老师也在邮箱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我陷入沉思之后,决定拒绝。我知道,从客观上说,也许我依然属于园子里困难的那批人,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现在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⑨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了,可以做助教,我的导师也会叫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一些补助。家教这件事也没有落下。生活进入了平稳期,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回忆了这一切,也将他们和我的论文一起永远录入到数据库中。
⑩我想说,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了3200块钱,资助四个孩子这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等。可以支持他们读完一个学期。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是我的家乡那边的希望小学,我实地考察过,也有他们的名单,我能力有限。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个决定:把爱传递下去。
⑪当然,做我的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四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咱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⑫直到今天我也认为上天是眷顾我的,我的家里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去照顾,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是所有人一起的努力才帮助我找到如今的工作,开始未来的生活。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⑬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是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摘自知乎,选文有删改)
16.作者主要记叙了求学历程,最详细的是大学经历,请细读文章,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时间 | 事件 | 心理 |
每年暑假 | 乘坐T35列车坐一宿回家 | ①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 | 中午解散看到大家吃西瓜 | 心静自然凉 |
大一 | ③______________ | 最大的遗憾 |
大三 | 骑自行车六公里做家教 | ④______________ |
大四 | 保送研究生拒绝助学金 | 陷入沉思 |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生病了,爸爸就把暖水袋灌满,放到我的脚边,身上盖两层厚厚的被子,脑袋上蒙着毛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个眼睛,就像一个粽子。
18.文章的主人公哪些品质让你印象深刻?《在树洞里》被称为现实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请结合文章以及链接材料谈谈如何面对求学之路上的困难。【链接材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B
6.(1) jì 镶
(2) 矮松、树尖,肌肤…… 示例:穿上、看见、露出……
(3) 比拟(拟人) 小巧儿清秀(或:秀美)
7.示例:大象群要经过此地,请注意您和大象的安全。 8.示例:乡亲们,野象群进村,虽然咱村的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但是,不要惊慌,首先要注意安全,村里会尽快统计各家损失,然后上报上级政府,党和政府会尽快出台应对措施的,大家放心吧。 9.示例: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保护好大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0.D 11.A 12.A
13.B 14.D 15.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答满2点即可)
16. 非常感谢 军训 未参加班级第一次游玩 充满收获 17.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生病时父亲用原始的办法帮助对抗疾病,突出作者小时候的贫穷,用轻松诙谐的语调表达了作者的心酸。 18.(1)吃苦耐劳、乐观积极、勤劳坚强、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2)①文章中,作者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凭借吃苦耐劳以及惊人的意志考入清华大学,并且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用毅力和感恩温暖着他人。②材料中,宋濂克服恶劣的环境、巨大的贫富差距,保持对读书的热爱,用勤奋与刻苦的精神面对求学之路的困难。③求学之路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如恶劣的环境、身边人的影响、自己意志力的不坚定,我们应保持对学习的热爱,转化为提升自我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坚忍不拔的精神。
19.参考例文
我是一个稻草人
风如一支笛子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她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
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盈的喜悦。
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蹦蹦哒哒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伏下去,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
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捶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
每年都如此。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他制定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他的规则行走。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
世界是如此阔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屹立在天空,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为之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
然而不能。
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他,春夏秋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七):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四):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五):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拔高试题(十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