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第1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共4页。
    教材分析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内容,本课基本覆盖了19世纪末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基本史实。
    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利权,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一种是以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为代表,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但最终被当权的守旧势力镇压;一种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提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却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东南互保”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使其面对困局,开始“新政”。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认识列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欣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课标以及教材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基于时间序列和空间要素的历史讲述与分析,能够构建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时间之间相关联系
    2、通过历史史实的辨析、分析材料和探讨问题,能够概述19世纪末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牺牲,在这个基础上,史论结合,初步掌握历史材料研习的基本方法,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活动
    结出列强多种方式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始终存在的根因。
    ◎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张金黄的饼,现在有两个人要吃,怎么才公平?
    生:平均分配。
    师:张饼并不规则,平均分配操作比较困难,为实现公平性,只需要一个人切,另一个人选即可。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远没有那么理想。如果把大饼换成八寸的水果蛋糕,问题就复杂了很多——你想吃葡萄,我想吃猕猴桃,他想吃芒果。分蛋糕的过程充满了博弈和尔虞我诈。好不容易,按照满意的方式分完了,如第三张图那样,那个大鼻孔的人分到了蛋糕,还没有吃,现在从他手上把这块蛋糕拿过来,大家觉得他肯不肯?一块蛋糕尚且如此,当蛋糕换化成学历、地位、金钱、权力乃至生命时,要让图片中的人把自己的蛋糕拱手相让,无异于痴人说梦。我倒是可以给他配一句台词,你要是动了我的蛋糕,老子就要了你的命。虽是戏谑之语,但绝无玩笑之意。大家熟悉的改革或者变法,就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进行利益再分配,这就不可避免会触犯那些已经分得蛋糕的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极力的反对。变法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项工作不仅难,而且特别危险。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受变法的艰难。
    ◎学生任务:
    公车上书之辨。
    情境呈现:阅读相关史料。
    问题设计:两种观点所依据的史料类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能够辨别不同史料类型及其特点。
    甲午战败,民族意识的觉醒
    情境呈现:阅读相关史料。
    唐才常,湖南士子。自嘲甲午战前自己是“低首垂眉,钻研故纸,冥思苦索,自矜为孤诣秘理,粘粘自足,绝不知人间复有天雨,复有诟耻之事。”《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两人(他与谭嗣同)对坐,彻夜不寐,热血盈腔,苦无籍手,泣泪数行。”
    设计意图:以人物着手,让学生感受到公车上书就是正在转型的晚清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的标志。
    晚晴知识分子的选择与牺牲
    情境呈现:浏阳会馆的图片
    设计意图: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立意设计,其实简单来讲就是:民族危机、民族觉醒、民族牺牲。这部分从地图出发,结合教师讲述,最大程度让学生感受谭嗣同人生的选择的片段,意识到民族牺牲的价值与意义。
    民众反洋教的动机。
    情境呈现:阅读相关史料。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最初是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药丹,又一说教士窈取婴孩脑髓……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设计:民众反洋教的动机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解读,了解民众反洋教的深层次原因,并感受农民阶层的阶级局限性,有爱国成分,也有盲目排外的成分。
    学生活动: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在该教学探究中,以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学生一方面可以直观了解八国侵华过程,另一方面为下文讨论“宣战之谜”铺垫。
    学生活动:宣战之谜
    情境呈现:大事年表
    问题设计:这场战争究竟是慈禧主动对外宣战,还是被迫抵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企图用对待殖民地的方式对待中国,才是这场战争发生根本原因,清政府是被迫抵抗的。

    相关教案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探究,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补充分析,课堂补充,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本课学习内容任务,渗透时间观念,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