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中①处所代表的政权是( )
A.隋朝 B.秦朝 C.西晋 D.宋朝
2.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5.下图、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6.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苏轼
7.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 贞观十三年 | 高宗永徽元年 | 武周神龙元年 | 玄宗开元28年 | 天宝十三年 |
200 | 304 | 380 | 615 | 841 | 906.9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8.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9.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1.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12.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
C.缓和阶级矛盾 D.稳固国家政权
1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几乎全部被废除。他是( )
A.欧阳修 B.范仲淹 C.王安石 D.司马光
14.电视剧《精忠岳飞》聚焦一代英雄岳飞,用符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在此剧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情节是
A.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回许多失地
B.岳飞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
C.宋高宗、秦松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D.岳飞在澶州之战打败辽军
15.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17.对如下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18.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下列举措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A.设西域都护 B.设安西都护府 C.设澎湖巡检司 D.设宣政院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0.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发达的社会经济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二、识图题
21.读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运河中心点的名称。古人评价大运河:“天下转漕(指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根据图二,分别列举唐朝向东和向西进行友好交往的事件。
(3)写出图三、图四两种生产工具所起的共同作用。
(4)结合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三、综合题
22.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选拔]
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三: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2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少数民族)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
(2)材料二中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元朝的疆域图,它在地方上通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请写出该朝代在台湾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5.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发展原因】
材料一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1)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一中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探究二: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叫什么?
材料三 下图所示
(3)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探究三:经济重心】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热,天下足。”
——陆游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探究四:启示】
(5)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D
6.B
7.D
8.A
9.B
10.B
11.B
12.D
13.C
14.D
15.B
16.B
17.D
18.D
19.B
20.A
21.(1)洛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2)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3)共同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4)政府政策支持;交通便利;生产工具先进等。
22.(1)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注重发展生产等。
(3)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3.(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24.(1)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2)澶渊之盟
(3)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4)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等
25.(1)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市舶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4)经济重心南移
(5)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