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汇总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二)试卷与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二)试卷与解析,共8页。
2022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二)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教诲(huì) 解剖 (pāo) 深恶痛绝(wù)
B.鲜腴(yú) 窒息(shì) 匿名 (nì) 恹恹欲睡(yān)
C.丘壑(hè) 濒临(pín) 纤维 (xiān) 惟妙惟肖(xiāo)
D.喧嚣(xiāo) 遒劲(jìng) 畸形 (jī) 无动于衷(z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推祟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B.序幕 丘壑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C.蜜匝 濒临 恹恹欲睡 长途拔涉
D.斟酌 喧嚣 春寒料峭 自出心裁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多引用,就可能适得其反,使文章缺乏新鲜感和特色感。
B.公民在国家的事务中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建设未来的参与者。
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良好的家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4.(2分)下面一段话有误的一句是( )
近年来,①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②但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善,也导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③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领域的重大课题。④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是当前的重点任务。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2分)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杜牧﹣﹣唐代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昆明的雨》﹣﹣汪曾祺﹣﹣当代
D.《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法国
6.(2分)下文“……”处介绍了南极地区积雪的特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在南极地区,由于气温低,积雪常年都不融化……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可辨认约90米厚的冰层,代表近500年的冰沉积。
①从底部往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越向上年代越新。
②夏季气温高,雪粒粗而疏松。
③冬季气温低,雪粒细而紧密。
④因而,冬夏季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差异,宛如树干的年轮一样。
⑤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复一年。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②⑤④
D.⑤②③①④
二、名著阅读(共5分)
7.(2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它,色彩丰富,身体是棕栗色,但胸部,尤其是内侧是柔和的粉红色;它,看起来天真温顺,实则是食肉动物,一个打猎时手段毒辣得罕见的猎手;它常用亲吻般的“拧”将猎物麻醉,再享用大餐;它的尾部还会亮起一盏信号灯,让自己闪闪发光……
以上文字描述的“它”是指__________,它的主要猎物是蜗牛。这种昆虫在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作者)的《昆虫记》中有详细的介绍。
8.(3分)我住在他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彭德怀的一段文字,请结合上述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共23分)
9.(9分)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叹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颔联两句,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颈联两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C.“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抒发情感深沉饱满。
11.(6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委而去之
去:离开
C.多助之至
至:到达
D.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寡助之至
D.亲戚畔之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孟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本文论述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将“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突出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1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或败奔__________
②诸将尽弃桂林走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以是服同敞。
(3)文中同敞的事例证明了“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3.(6分)阅读《大自然的神功﹣﹣自净》,回答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河水中常常漂起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③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了正常。
④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⑤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1)下克对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B.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
C.陆地的自净能力也合人惊叹。
D.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2)下面对第③段画线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使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B.“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一句属平实说明。
C.第③段中加点的“最大”一词不能删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D.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
14.(14分)阅读《清水麻鞋》,回答下列各题。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就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空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书页上。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他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木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③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④“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买,一定买!”我说。
⑤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的。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给我借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对!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⑥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他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⑦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沦为不入流的黑白照片。儿时有关麻鞋的梦想像蒸气散尽的一口老锅,只剩锅底的一片清凉。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一位来自江南的老者感叹:“我找了半辈子麻鞋,没想会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永远是最时尚的。”
⑧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是一位甘肃籍成功人士,身着传统直领对襟真丝汉服。我意外发现,他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⑨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⑩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清水麻鞋。鞋盒上书有于右任的《清水麻鞋歌》:“老农自矜麻鞋好,并谓麻鞋制作巧。闻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轻足赴蜀道。”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清水麻鞋”相逢的三段经历。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书页上。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杜甫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
B.第③段中,“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既写了少年的样子,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第⑤段中,少年“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表明少年因为贫穷而悲伤,他立志要通过卖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D.第⑦段中,“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似乎”二字不可缺少,这既为下文再见麻鞋埋下伏笔,也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心中难以割含那份“麻鞋情结”。
E.本文以麻鞋为线索,拾取了匆匆岁月中的点点感慨,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情。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中“一拍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这句话的含义。
五、作文(共40分)
15.(40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走着,走着,我们会发现,旅途的经历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或变得懂事了,或变得自信了,或变得宽容了……
请以“走着走着,我变得 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
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答案】D
A.有误,“解剖”的“剖”应读作“pōu”;
B.有误,“窒息”的“窒”应读作“zhì”;
C.有误,“濒临”的“濒”应读作“bīn”;“惟妙惟肖”的“肖”应读作“xiào”;
2.【解答解析】D
A.“推祟”写作“推崇”;
B.“重峦叠障”写作“重峦叠嶂”;
C.“长途拔涉”写作“长途跋涉”;
3.【答案解析】C
ABD.正确。
C有误,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
4.【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故选:B。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知识并完成选择。
【解答】A.《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6.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可以采用排除法。细读这几句话,根据根据第四句话中的“冬夏季积雪”,可知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排序应为③②.然后是第四句,排序应为:③②④.观察几个选项,只有B项与之相同。
故选:B
二、名著阅读(共5分)
7.(2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根据语段描述的昆虫外形及生活习性,特别是“它的尾部还会亮起一盏信号灯”,可确定“它”指的是萤火虫。
【解答】答案:
萤火虫 法布尔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3分)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司令部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表现了彭德怀同志和战士们不搞特殊化,能和士兵同甘共苦的大公无私的品质;“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既表现了彭德怀同志的率真,又表现了他杰出的指挥才能。
答案:
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大公无私、率真质朴、有杰出指挥才能。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要熟读原著,了解作家作品知识,能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其性格特点,尤其是每个人物的主要特点要熟知。
三、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共23分)
9.(9分)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绿杨阴里白沙堤(注意“堤”的书写)
(2)折戟沉沙铁未销(注意“戟”的书写)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重点字:圆)。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重点字:鸢、戾、窥、反)。
【点评】解答这种题目,直接填空,依据原文填写就可以,对于理解性的填空题要联系原文进行分析,然后写出答案。
10.(2分)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的说法是不对的,这里的景色特征应是“雄浑空旷”而不是“明媚秀丽”;
故选:B。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6分)
【分析】参考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
故选:C。
(2)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的积累,也可根据句意来推断。
A.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
B.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C.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D.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故有通假字的一项为:D。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正误的判断。
A.有误,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C
(2)D
(3)A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2.(6分)
【分析】参考译文:
张同敞有文能武,志向远大,充满正气、每次作战时,总是一马当先。有时遇到兵败逃跑,同敞端正地坐着不走,众将士又回来作战,有时能够取胜,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佩同敞。顺治七年,清兵攻破严关,众将士都放弃桂林逃跑了。城中没有人了,只有瞿式耜独自坐在府中,恰逢同敞从自灵川赶到此地。看见式耜。式耜说:“我作为太守,应该死在这里。你没有守护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呢?”同敞严肃的说:“前人以独自是君子为耻辱,你难道不同意同敞和你一起死吗?”式耜非常高兴,取酒与同敞共饮一直到第二天天明。清兵早晨入侵,他们被俘,让他们投降,坚决不服从。让他们成为僧人,也不服从。于是把他们幽禁在屋里。虽然两人不在同一个房间,但能听到两人作诗附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有时遇到兵败逃跑。或:有时。
②句意:同敞端正地坐着不走。去:离开。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是,这;服,佩服。句意为: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佩(佩服)同敞。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从“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可以看出同敞不向敌军投降,被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甲文“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答案:
(1)①有的,有时;②跑,逃跑,离开。
(2)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佩(佩服)同敞。
(3)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3.(6分)
【分析】本文开头直接点明说明对象:大自然的“神功”﹣﹣自净;接着从“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明;最后指出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会在题目或首段直接提出。根据本文的题目和首段末句“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故选:D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具体真实的实例,所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几十万吨”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
D.有误,根据末段中的“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了。
故选:D
答案:
(1)D
(2)A
(3)D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4.(14分)
【分析】我求学时,想要买一双麻鞋,但是买不起,但我把一本书借给了卖鞋少年。后来参加工作后,我来到清水,打听当初那位卖鞋的少年,却没有找到。后来在天津生活,参加一次茶话会,遇到了那个卖鞋少年。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怀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本文按时间顺序一共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我在天水求学时,想买一双麻鞋却买不起,还把自己的一本书借给了卖鞋的少年。第二件,我参加工作以后,到清水去,寻找那位当初卖鞋的少年,却没有找到。第三件,我落户天津以后,参加一次老乡之间的茶话会,遇到了当年那个卖鞋的少处。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捧”和“盯”是对这个少年的动作描写,前者是他拿书的动作,表现了他对书的珍爱。“盯”是他看书的动作,表现了他看书的认真。两个词语综合运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对书的喜爱和对书中知识的渴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有误,本段引用杜甫的诗句,是为了突出清水麻鞋自古有名。
BDE.正确。
C.有误,我借给他书看,他心中感激,却因为穷不能送我一双鞋,所以又心中有自责,并无因贫穷而悲伤之意。
故选:AC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这个句子,重点应放在“走进了岁月”上,结合语境可知,我穿上了麻鞋,由脚上的这双鞋想到曾经的那些与麻鞋有关的那些善良的人和那些美好的事。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这个句子又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答案:
(1)求学时,买鞋不成,借书给贫困少年;参加工作后,去鞋铺寻少年,没有找到;落脚天津,参加老乡会,再逢当年卖鞋人。
(2)“捧”,写出对书的珍爱;“盯”写出看书的认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人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AC
(4)脚穿麻鞋,回忆起曾经与麻鞋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地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五、作文(共40分)
15.(40分)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空白处应补充某种品质,比如,我变得豁达了,我变得自信了,我变得懂事了,我变得坚强了等等。在创作时,应重点关注“变得”,也就是要表现出作者变化的过程,由不懂得××变得懂得××起来。“走着走着”不应理解为动词行走,而应理解为时间的流逝。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写真人真事,表现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题目开门见山,点明自己变得××后的收获和心境变化,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文中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自己不懂得××而品尝的恶果,一部分写因为时间的流逝,自身的成长逐渐懂得了××,变得成熟。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向读者发出号召。
【细节描写】写人记事类的文章需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例文】
走着走着,我变得豁达了
夜,静悄悄地,只有蟋蟀还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演奏着优美的乐曲。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高挂,普洒着皎洁的月光,北斗灯依然亮着。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下床,打开窗,一股夹着桂花香的空气迎面吹来。我静静地坐在窗下的书桌前,沉思着:难道,我,真的变了?
桂花清香,勾起了我对桂花树下往事的回忆。
入秋了,我和好朋友妤在桂花树下静静看着书。这时,妤的邻居甜来了。甜也是我的朋友,不算是好朋友,这也因为她的脾气。她唤了我们两声。妤抬起头来,对甜说:“哎,你不要吵了好吗?我们正看着书呢!”妤的一句话使甜感到了不满,她生气了,气呼呼地跑过来,一把把书夺了过去。“咝”地一声,原来,是甜把我的书撕坏了。我顿时呆住了,但刹那间又回过神来,从甜手中拿过书,头也不回地回家了。后来,妤到我家找我,对我说:“你别这样,甜她也不是故意的。”我抬起头,哭丧着脸说:“什么不是故意的,你也知道,我最宝贝的就是我的书,更何况她撕坏的还是我最最心爱的书呢。她要是不是故意的,她怎么不自己来道歉?你走吧,我不想见到你!”妤听了,含着泪水,悄然离开。就这样,我失去了两个朋友。
上中学了,妤离开了,跟着爸妈去别的地方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愚蠢,自己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蓦地,想起了妤的话:笑一笑,十年少。凡事都应该看开了。”于是,在这种力量的促使下,我努力改变着自己。
下课,一位同学走了过来,不留神地,踩了我的脚。她大惊失色,慌忙中向我俯身道了声“对不起”。我笑了笑,“不痛。你也不是故意的,不用太在意。”走出门去,一位同学飞快奔跑着,正把我给撞了,她继续跑着,好像有什么急事。旁边的朋友说:“呵,这人怎么这样?撞了人应该道歉的吧。”“没关系的,她看起来好像有急事。”“真不明白你是什么心理。”“没什么,凡事都应该看开了嘛。”朋友说:“你变了,你真的变了,变得豁达了。”
我变了,是啊,真的变了,变得豁达了。我为自己的改变感到高兴,感到欣慰。
夜,静静地,我躺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在梦里,我见到了妤,那个目如清谭,笑靥如花的甜美小姑娘,她也说:“你变了,变得豁达了”……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人总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就如同我,走着走着,我就变得豁达了。
【点评】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首段紧扣题目中的“变”之一字,以景物描写入文,起到渲染气氛,把读者拉入到特定情境中的作用。文中写人记事,重点表现自己由不懂得宽容别人,对他人斤斤计较变得宽容豁达的变化过程。最后一段以议论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并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姓名: 班级: 得分: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一)试卷与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二)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过关,法布尔,萤火虫,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