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原卷版).doc
    •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解析版).doc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1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2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3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1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2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冲刺03 小说阅读

    1. 小说试题考查形式是3道题(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赋分15分。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形式。
    2. 考查内容涉及情节、主题、人物和环境四个大点,其中情节为高频热点,需要重点注意。

    情节

    考点思维导图:

    主题
    环境
    小说



    人物


    情节考点详析




    设问
    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审题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模式
    1.时间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空间顺序:一个场面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3.文章线索: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设问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审题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模式
    1.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设问
    1.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审题
    1.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
    模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设问
    1. 小说为什么要以……结尾?(结尾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探究结尾的意蕴(特点和艺术效果)。
    3.×××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审题
    1.审清是单一问还是综合问。单一问:只问结尾段的含意,或对表现人物或情节的作用。综合问:笼统地问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2.审清题型。有分析题,如设问方式③;有探究题,如设问方式①②。
    模式
    情节作用+结构作用+表现人物作用
    1.点明情节特点,如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补充情节等。
    2.点明结构作用,如呼应上文,结构完整。
    3.点明人物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4.点明主旨、情感作用,如深化主旨,加深情感。个别还能引起读者深思,令人感到回味悠长等。

    【2020年高考】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一、 【贵州省盘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与黑铁塔
    任瑞娟
    她穿着一件淡粉色的连衣裙,就像盛开的桃花。爷爷说。他穿着笔直的军装笔直地走着,像一尊黑铁塔。奶奶说。
    那时,奶奶正在大学读书,是一个美丽热情的姑娘。爷爷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来,身上还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儿。
    春天的河水激情澎湃,奶奶的辨子,随着羞涩的步伐在肩上一跳一跳。爷爷双手拘谨地垂在身体两侧,身体饱满地撑着军装。
    “我想掐你一下,行吗?”奶奶说。“为什么?”爷爷睁大了眼睛。“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铁打的。”奶奶俏皮地歪斜着脑袋。“尽管掐,你的手不疼就行。”爷爷爽快地伸出了胳膊。
    奶奶翘着兰花指,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劲掐了上去,可爷爷的胳膊硬得像铁皮,奶奶只觉得手疼,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奶奶红了脸,爷爷笑眯了眼。
    美女爱英雄,这话很适合那时的爷爷奶奶。
    从此,奶奶对爷爷表达爱与恨的方式就有了这个奇特的习惯。
    抗美援朝打响了,爷爷递上参战申请,但上级的回复却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要求你留在军校。
    爷爷的老班长赵二娃来和爷爷告别。爷爷说:“有什么交代的?”老班长回答:“如果牺牲了,请你照顾我的妻儿。”爷爷说:“没有问题。”
    参加战争的军人,都很吝惜语言。
    参战的第二年,老班长赵二娃牺牲了。爷爷找到了赵二娃的家乡,找到了赵二娃的妻子,赵二娃的妻子正在生产。女人哭喊着丈夫的名字,生下一个男孩儿撒手走了。爷爷将男孩抱回了家,取名:赵援朝。
    一年后,奶奶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怀友。
    援朝和怀友住同一个屋,上同一个幼儿园,又进同一个学校读书。两人和所有那个时代的男孩子一样,觉得打架就是表现英雄气质的最佳方式。他们在家里互相打,在学校站在同一个阵线上和别的孩子打。
    每次打完,灰头土脸地回来,爷爷都高兴地拍他们的脑袋,说:“儿子们,打赢了吗?”援朝和怀友便兴奋地拽着爷爷的手晃荡,连连喊:“赢了!赢了!”爷爷就哈哈大笑起来。奶奶不乐意了:“你这人!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
    第二天早上,爷爷的胳膊就多了很多红点点。援朝和怀友很好奇,怎么所有的蚊子都在胳膊的同一个地方叮呢?爷爷神秘地冲他们挤挤眼睛,然后咳嗽一声,大声说:“以后不许打架了哦,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奶奶斜了一眼爷爷,说:“这还差不多。”
    一天,援朝因为打篮球,和高年级的一群孩子打了起来。怀友听说了,不由分说地成了援朝的援军。最后,我爸爸的腿骨折了,被抬了回来。爷爷气得直骂援朝无能:“既然打不过,为什么不采取以退为进,分而击之的战术?”
    爷爷还没有骂完,奶奶的兰花指就伸了过来。爷爷“哎哟”一声,卷起袖子一看,一个尖尖的红印落在了胳膊上。
    “打架还有理了,还战略战术?”奶奶理直气壮地拉长了脸。
    爷爷装模作样地哼了起来:“哎呀,有印子了,黑铁塔的美好时代都被你掐跑了。”奶奶的脸就红红粉粉起来。
    援朝和怀友相互做了个鬼脸,吐着舌头悄悄地笑了。他们终于知道,“蚊子为什么总在同一个地方叮了”。
    援朝和怀友高中毕业,部队招兵,他们都想去,爷爷犹豫了,奶奶坚决不让援朝去,结果,怀友参军了。援朝说奶奶偏心,好长时间不理奶奶。
    后来援朝考上了大学,爷爷奶奶为援朝隆重地庆祝了一番。
    援朝入学前,爷爷给援朝讲了一个故事:“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时候,我入伍了。新兵?班长问。是。我回答。跟在我后面。班长说。一天,一发炮弹打过来,我蒙了,班长一把将我推进一个弹坑,扑在了我身上。当我和班长从炮弹震出的灰尘中爬出来的时候,旁边的战友都牺牲了。班长就是你的父亲赵二娃。我答应过他要照顾好你,所以,没让你参军。当兵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
    再后来,援朝和怀友分别成了家,有了孩子。奶奶把孩子们都留在了自己身边。援朝的孩子叫“小尾巴”。奶奶说,这胖小子和他爸简直一个模子出来的。怀友的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孩儿,叫倩倩,就是我。
    边境开战了,我爸爸随部队进入了战场。一个秋天的清晨,很冷,几名军官走进我家,缓步来到爷爷面前,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然后将一份阵亡通知书交给了爷爷。
    奶奶痛哭起来,抱着爷爷的胳膊一下又一下地掐着。爷爷颤抖的眼皮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但身子一动没有动。
    爷爷病了,病得很重。他努力地朝奶奶笑了一下,说:“你再掐我一下,看我还是不是铁塔?”奶奶翘起兰花指,将拇指和食指伸向爷爷的胳膊。掐完后,爷爷的胳膊上一片泪痕。
    “还……还是……黑铁塔!”奶奶泪水滂沱地搂着我笑了。
    爷爷和奶奶一直希望小尾巴和倩倩成为情侣,可我们终究没有听话,小尾巴始终是最疼我的哥哥。对不起啦,桃花与黑铁塔!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通过爷爷奶奶的观感道出彼此印象,“桃花”“黑铁塔”的比喻既摹状出人物形貌,又切合各自个性特征,简洁明快且贴切自然。
    B. 小说擅用反复手法,例如奶奶的“兰花指”;还多用对称描写,例如“奶奶红了脸,爷爷笑眯了眼”:这样,对比鲜明,强化了人物形象刻画。
    C. 小说注意情节的详略,怀友牺牲后,援朝再也没露面,小尾巴也不发声,这种“留白”技巧,突出爷爷奶奶的情感世界,留下想象的空间。
    D. 小说以女性特殊的感知和情趣、独特的审美观照,讲述一个特殊军人家庭的悲欢情爱故事,歌颂了深挚的爱情、友情和英雄主义精神。
    8. 小说多次写到奶奶“掐”爷爷,这在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叙述视角是指小说叙事所采用的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作用。




    二、 【云南省昆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三不靠
    冯骥才
    汪无奇自小跟着爹学手艺,长大随着爹干活。他天生好书画,人有悟性,无师自通。但他不在文人圈里,是好是坏,谁也不知;说好说坏,他也不在意。他有个性,自己随爹造笔卖笔,活得开心,并不求在书画上出人头地。父亲过世之后,他照旧这样干活养家,书画自娱。他挺喜欢这么活着,轻松又自我。
    汪无奇造的笔是徽州笔,羊毫、狼毫、兼毫三种。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
    可是他没想到,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偶然听到了,一笑而已,只当人家拿他打趣。可是他不明白,那些人念叨他干嘛?写写画画,只是为了自己一乐,只要自己高兴就得了。
    一个晚上,孟解元领着一位中年人来串门。汪无奇不喜欢和生人交往,因与孟解元熟识,不好谢绝,让进屋来。这位来客是位中年人,说话京腔,文雅和善,不叫人讨厌。孟解元说,这位来客是京城人,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想叫汪无奇见识一下京城的画艺。孟解元说:“反正他是京城人,天津这边只认得我,再没熟人。明天一早人家就回去了。”
    这句话叫汪无奇放下了素常的戒心,领他们去到后院的书斋,铺纸研墨。京都来客一挽袖子,抓一支羊毫大笔,连水带墨挥上去,很快就浓浓淡淡,山重水复,满纸云烟。画得虽不算好,却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
    他待来客画完,把画撤去,为自己铺上一张白宣。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手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京城来客惊呼:“好一片墨荷,当世的石涛八大!我头一次见用鸡毛扎笔作画,胜过凤羽啊!”
    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京城来客就势说:“用这鸡毫写字如何?怕不如画画好使吧。”汪无奇听了,二话没说,又铺一张纸,换一支两尺多长的粗杆鸡毫大笔蘸了浓墨,写了八个大字:“风生水起,逸兴真情。”
    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
    汪无奇听了高兴之极,以为遇到知己。谁知这时京城来客忽从怀中摸出一包死重的东西,递给汪无奇。汪无奇不知是嘛意思,京城来客解释说:“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
    汪无奇更觉奇怪,心想你没问我卖不卖,怎么就叫我盖图章?他说:“我是卖笔的,从来不卖字画。再说,你干嘛给我这么多钱?”
    京城来客说:“你的字画明天会更值钱!老实跟您说,我是在京城琉璃厂开画店的。今儿看到您作画,比听的厉害。我来帮您卖画吧!咱们成交之后,您的画和字只能叫我卖,一幅不能再给旁人,送人字画也得叫我点头才行。等您的画价在京城卖起来,我保您在天津称王!”京城来客说到这里,满脸堆笑,再没有刚才那种文雅劲了。
    孟解元在一旁说:“等您功成名就,我给您研墨!”
    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刷刷”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那两人出去之后走了半天,仍然一脸惊愕与不解。
    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孟解元把他经过的这怪事到处去说,无人能解。有人骂汪无奇傻蛋,有人骂他天生穷命,到头穷死。
    汪无奇的街坊却说,他一如往常,忙时造笔卖笔,闲时耍耍笔墨。个人的快乐,只有自己明白。一次,汪无奇的老婆在邻家打牌,他去找老婆。人问他会不会打牌,他说:“小时候会打,但只打一种牌——十三不靠。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还有东西南北中发白,哪张也不靠着哪张,我只会这一种,也只喜欢这一种。”他还说:“这种牌难打,不靠旁人,全要自摸,这才好玩!”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
    曾有人问他的不靠是哪十三个?他指指横幅左边,有一行指甲大小的字写的边款:吾所不靠乃权责名人大户混混家产亲威朋友女人小恩小惠坑人骗人送字画卖字卖画以及拼命是也。
    对于他,最要紧还是最后三样。
    这人活到民国十一年才死掉,死前七天,似乎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把书斋中所有字画,还有他用了一辈子的鸡毫笔一把火烧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鉴传统传奇小说的写法,前三段介绍了汪无奇的出身、职业、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勾勒出他的成长环境及个性。
    B. 京城来客赞汪无奇所书道:“……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其中暗含作者对京城来客的嘲讽之意。
    C. “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刷刷’撕成碎片”,通过几个连多的动作,突出了汪无奇的失望、愤怒。
    D. 孟解元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向汪无奇引荐京城来客,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出汪无奇一心只想过隐逸的名士生活的志趣。
    8. 请从情节设置及其效果的角度赏析文末与“十三不靠”有关的情节。


    9. 《十三不靠》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文本,从“俗世”与“奇人”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 【普洱市民中新高考语文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启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刻画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普通劳动者”为标题,表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人物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劳动场景的火热与繁忙,突出了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与积极,氛围变得越来越热烈,情节也不断向前发展。
    C.小说对分队长这个人物着墨不多,通过“抓”“松”两个动作以及他的两句话,就把他坚持工作原则又关心将军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语、口头语结合使用,使小说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有气势,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8.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9.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哪些对革命战争的回忆?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相关试卷

    08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这是一份08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66页。

    08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这是一份08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66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