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73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高考常考成语训练,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高考常考成语:一方面,以前考过的题目,以后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 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虽然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少,但全国卷依然借鉴往年的地方卷, 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高考题中词语、成语的积累,可以初步把握高考试题出题情况以及常见成语误用类型,对突破考点大有帮助。
[南辕北辙]1.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 的主要内涵,真与美就南.辕.北.辙.了。()2.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 讨论无果而终。()3.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 悲痛,实际上近于 (南辕北辙买椟还珠)。4.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 能殊途同归。()答案:1.×2.×3.买椟还珠5.×
根据下面所给高考题语境,判断成语使用对错或选用成语。
【解析】南辕北辙:想往南走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例 1 错,“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此处应用“分道扬镳”。例 2错,使用对象错误,不能形容“立场”。例 3 结合“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例 4 错,句子说的是“我俩考虑问题时”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殊途同归”),这显然与“南辕北辙”的意思不合,使用该成语时只看字面有“南”“北”二字,就望文生义 错误理解为“不同”,以致造成误用。可修改为“虽然方法各异”。
[举重若轻]5.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 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6.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答案:5.×6.×【解析】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多用于人。例 5 明显对象误用。例6 表意正好相反,应改为“无关紧要”。
[讳莫如深]7.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8.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9.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答案:7.√ 8.√9.√【解析】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所以例7、例 8、例 9 都是正确的。
[安步当车]10.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 步.当.车.向医院跑去。()1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答案:10×11.×【解析】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例 10和例 11 都和语境自相矛盾,故错误。
[涣然冰释]12.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13.《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涣然冰释的审美感受。()
[扣人心弦]14.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15.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答案:14.×15.×【解析】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所以例 14和例 15 都是对象用错。
[首当其冲]16.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17.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18.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 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19.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 45%。()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答案:16.×17.×18.√19.×20.×【解析】首当其冲:当,指承当,承受;冲,指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容易望文生义。只有例18 是正确的,其余例句都与语境不符,是错误的。
[叹为观止]21.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22.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23.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2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答案:21.√22.×23.×24.√【解析】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例21、例 24 都是正确的,例 22 望文生义,例 23 对象用错。
[防患未然]25.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26.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7.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答案:25.防患未然26.×27√
【解析】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微,指事物的苗头。渐,指事物的发展。这三个成语的侧重点不同。例 25 侧重于祸患的预防,所以应填“防患未然”。例 26 讲“在灾害面前”而不是“灾害发生之前”,因此同语境不符,所以错误。例 27 正确。
[匪夷所思]2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29.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30.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 2.1 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 13.7 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答案:28.×29.√30.√【解析】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例 28 句中所描写的情景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可以想象到的,成语使用错误,例 29 和例 30 使用正确。
[淋漓尽致]31.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滋味,且将它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32.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 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33.“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答案:31√32.√33.√【解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例31、例 32、例 33 使用正确。
[趋之若鹜]34.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35.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3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答案:34.×35.×36.×【解析】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是贬义词。本组例句的成语“趋之若鹜”都是情感色彩不对,使用错误。
[不期而遇]37.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38.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39.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答案:37.×38.×39.√【解析】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主语应是人。例 37、例 38 对象使用错误, 应用“如期而至”,例 39 使用正确。
[慷慨解囊]40.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41.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答案:40.×41.×【解析】 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用在支援别人,为别人排忧解难上。例 40 将“慷慨解囊”错误地理解为“舍得花钱”,属望文生义。例 41“慷慨解囊”不能用于为自己花钱,这里望文生义。所以两句都错误。
[当仁不让]42.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43.(2014·高考安徽卷)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 10 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 1.8 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44.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答案:42.①义不容辞②责无旁贷③当仁不让 43.×44.×【解析】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 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例 44①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例 43 不合语境,错误。例 44 不合语境,应为“不负众望”。
[推波助澜]45.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46.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答案:45.×46.×【解析】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所以例45 和例 46 褒贬误用,都使用错误。
[求全责备]47.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48.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答案:47.×48.×【解析】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含贬义。例 47 和例 48 都望文生义、褒贬误用。
[不足为训]49.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50.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绝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答案:49.√50.×【解析】不足为训: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容易望文生义。例49 正确。例 50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难以释怀]51.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 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52.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 (难以释怀难以忘怀)。答案:51.×52.难以忘怀【解析】难以释怀:释怀,抒发情怀,放心,无牵挂。指爱憎、悲喜的情感在心中难以消除。例 51 文中应用“难以忘怀”,例 52 也应用“难以忘怀”。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______之地。②每个人的心情都会通过他的打扮显露 ______,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③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建筑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______ 的气度。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 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 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解析: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比喻某些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 ______,悠然自得,内心是______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______,内心是烦乱而混浊的。A.踯躅静谧无所适从B.徜徉静谧不知所措C.踯躅宁静不知所措D.徜徉宁静无所适从解析:“踯躅”指徘徊不进。“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平和。“静谧” 指环境寂静。“无所适从”指不知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不知所措”指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名闻遐迩: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名声大。名噪一时:指名声在 一个时期广为传播。语境说的是观光胜地,重在强调远近闻名,应选用“名闻遐迩”。闻风而至:听到消息,立刻就来到。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语境是说游客很多,应选用“纷至沓来”。杂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栖居:栖息;居住。语境是说居住在都市,应选用“栖居”。故选 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文字运用题之成语积累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成语积累,真题领航,考点探秘,归纳小结,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复习之成语与语言得体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综合运用——成语俗语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重复,望文生义,谦敬褒贬错位,对象误用,多义混用,易错题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