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425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展开考法1 鉴赏景物形象(含意象和意境)
一、掌握必备知识
1.知识填空。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________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________(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
[答案] 意象 意象组合 一个意象 意象组合
2.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
[答案]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3.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案] 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之情。
【知识积累】 (1)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2)古代诗歌常见六类意境。①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②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③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④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⑤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⑥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二、意象“3考”和意境赏析“3步骤”
(一)意象“3考”
【温馨提示】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 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兰”“蕙”“菊”三种意象表层属性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 第一步: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步: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
[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一步)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第二步)
(二)意境赏析“3步骤”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3.(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B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故选B。]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解析] 第一步:找景物组画面。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遥砧”在这里是“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第二步:析特点设意境。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生活的美好怡人温馨。
[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第一步)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第二步)
考法2 鉴赏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根据对物象与景物形象的理解填空。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________,而景物形象在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________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________形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________形象。
[答案] 主体形象 象征性 事物 景物
二、鉴赏物象“3步骤”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C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的意思是“我看到苦笋想到了魏征美好的品行,就管束儿童不要过多挖取苦笋”。因此,“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分析错误。]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第一步:概括物象表层特点。苦笋“苦节乃与生俱生”,口感苦涩,一些人不喜欢。第二、三步:分析物象内涵、点出物象意义。魏征常常“犯颜直谏”,其言行常令人难以接受。“极知耿介种性别”意思是“知苦笋耿介的性格与别的品种不同”,苦笋象征耿介性格,魏征方正不阿,二者相似。本诗借歌咏苦笋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第一、二步:概括物象表层特点,分析物象内涵)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
考法3 鉴赏人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
(说明: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都有他人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 并序》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 ________,其形象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主观人物形象是________,其形象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知识积累】
了解常见的“9类人物形象”
①傲视权贵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②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③钟情田园的形象。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这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④爱贤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⑤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⑥朋友离别的形象。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⑦报效国家的形象。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⑧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二、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 “3步骤”
(一)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二)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解析] 第一步:说特点。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除知人论世外,还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自信,有文武才华,笑傲王侯,能言雄辩,理想远大。颔联写诗人本欲战场杀敌,以酬壮志,如今却年华老去,白发萧疏,表达了英雄迟暮之悲。颈联写诗人如今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之志,赋闲在家,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曾经建功立业的塞外,与首联对比,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则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达了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诉衷肠的寂寞之情。第二步:析例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第三步:明作用。
[答案] ①迟暮悲伤。(第一步)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第二步、第三步)②壮志难酬。(第一步)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二步、第三步)③孤独寂寞。(第一步)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之情。 (第二步、第三步)
类型
术语
豪放型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清幽型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伤感型
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悲苦型
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
欢快型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品味诗歌用词之妙教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品味诗歌用词之妙教案,共5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形象定义,问题呈现,写景术语,全真模拟,鉴赏景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6.2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6.2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案》,共7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