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成都七中 2023届 高中毕业班10月阶段性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了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一类是大量年轻人口迁出导致的残留老龄化,一类是大量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集聚老龄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主要取决于不同乡村(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年龄结构差异③自然环境差异④人口密度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测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其快速增长的产业部门是( )
A. 交通运输业 B. 制造业 C. 生产性服务业 D. 生活性服务业
3. 与加拿大相比,我国几乎没有出现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主要是因为我国( )
A. 退休老人收入高 B. 城乡医疗差距大 C. 城乡交通联系弱 D. 乡村环境质量差
【答案】1. A2. D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可知,残留老龄化是由于年轻人口迁出导致,说明这些乡村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经济落后,年轻人需外出寻找就业机会;集聚老龄化是退休人员集聚乡村而形成,说明这些乡村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二者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环境的差距,①③正确;同为老龄化不存在年龄差异,②错,两类老龄化都是老年人集聚而成,人口密度差异不大,④错。综上,本题选①③,即A。
【2题详解】
老年人由于身体等原因,体力不能满足制造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且出行意愿较低,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增长较慢,A、B错;生产性服务业对交通、信息、市场等要求较高,更适合在大城市布局,C错;退休老人大量迁入,相关的日用品、家政服务、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会随之出现以保证老年人的生活,D对。综上,本题选D。
【3题详解】
和国外相比,我国大部分退休老人收入较低,A错;由于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慢,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城乡医疗条件差距大,老人生活在乡村不便就医,B对;随着交通线路的完善,我国城乡交通联系日益紧密,C错;我国乡村风景优美,污染小,环境质量好,D错。综上,本题选B。
【点睛】老龄化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严重的人口问题之一。解决老龄化的措施可以包括:鼓励生育、完善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接纳国外移民等。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4. 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 西风:自西向东流 B. 东风;自西向东流
C. 东南风;东向西流 D. 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5. 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A5. D
【解析】
【4题详解】
重化工业区污染严重,应位于河流的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重化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可推测出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A正确、BCD错。故选A。
【5题详解】
从图中看,从甲到乙主要经过住宅区,住宅区地租高于周边地区,②错;住宅区内部距交通线近的地租更高,从图中看,有两条公路和一条河流穿过甲、乙一线,应有三个地租高峰,①③错、④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城镇中心的土地利用可能性多,竞争强,因此地租高,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的利用潜能。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水坝的主要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减少水坝下游流量 B. 抬高水坝上游水位
C. 加快水坝下游流速 D. 增加水渠总体流量
7. 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7-8月的原因主要是( )
A. 该地此时伏旱现象严重,灌溉需水量大 B. 此时该地为雨季,降水量大,防洪需要
C. 该地常年受副高控制,此时农作物需水量大 D. 此时农作物播种面积小,农田排水需要
8. 图中甲处河岸泥沙淤积作用最强,其不同于丙的独特原因是( )
A. 地势平缓 B. 位于河流的凸岸 C. 水坝阻挡 D. 上游方向侵蚀强
【答案】6. C7. A8. D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坝的目的是方便灌溉,所以,水坝的主要作用是截留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从而增加水渠流量,导致水坝下游流量减少,故A、B、D的作用描述正确,与题目要求不符;修建水坝不能加快水坝下游的流速,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题详解】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7—8月该地正处于西太平洋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产生伏旱,农业需大量引水灌溉,A对、B错;该地7、8月受副高控制明显,C错。鄱阳湖以农业为主,此时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D错误。综上,本题选A。
8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和丙都位于河流的凸岸,且都受到水坝阻挡,C错误;三地等高线都稀疏,说明都位于地势平缓处,不符合题意,A错误;只有甲附近等高线由密变疏,说明地形由陡变缓,上游侵蚀强,下游堆积作用强,B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水坝等水利工程对流域既有有利作用,又有不利作用:可能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水位降低,从而影响下游生物生存;甚至会导致海水倒灌,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一生物一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
A. 位于低洼盆地 B. 夏季蒸发旺盛 C. 大气降水稀少 D. 土壤含盐量高
10. 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沟渠水体盐度 B. 减少沟渠水体蒸发
C. 降低蓄水沟渠水位 D. 提高生物多样性
11. 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
A. 农业机械耕作 B. 减轻水土流失 C. 提高复种指数 D. 改善局地气候
【答案】9. A10. A11. B
【解析】
【9题详解】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卤泊滩位于古咸水湖形成的低洼盆地,漫灌淋盐是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将盐分稀释并排出,该地位于低洼盆地,水不易排出,盐分仍累积在盆地底部,故未能成功治理,A 选项正确。夏季蒸发旺盛是盐碱地出现的原因之一,漫灌淋盐是通过稀释地表盐分,将盐分淋走与夏季蒸发旺盛关系并不大,B 选项错误。灌溉农田的水多为淡水,咸水灌溉与事实不符,C 选项错误。土壤含盐量高,通过漫灌淋盐也会慢慢稀释盐分,但材料说未能成功治理,表示这种方式未能起到效果,故与土壤含盐量高关系不大,D 选项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卤泊滩位于陕西中部,长期受盐碱制约,在田块间挖蓄水沟渠,可以储存大量灌溉用水,在水渠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将盐分转化, 从而降低沟渠水体的盐度,对降低蓄水沟区的水位作用相对较小,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种植水生植物不能减少沟渠水体蒸发,二者不产生关联,B 选项错误。水生植物的增加的确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但这并不是在盐碱地沟渠种植水生植物的主要目的,排除 D 选项。故选A。
【11题详解】
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田地被森林和沟渠分割成小区块,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工作,A 选项错误。通过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可以大大的降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B 选项正确。复种指数与该地的热量有关,增加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不能提升本区的热量,不能提高复种指数,C 选项错误。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对气候的改变相对较小,不影响本区整体的气候的变化,D 选项排除。故选B。
【点睛】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二、非选择题: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第 43~45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 分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3)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1)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2)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对外交流;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影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地貌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结合材料信息,“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说明首先经过岩浆侵入冷凝作用形成花岗岩;根据材料信息“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说明花岗岩经过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从而露出地面,在地壳挤压隆起的过程中,受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导致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出露地表之后,处于雪山分布区,受到风化及冰川侵蚀等作用,使得山体逐渐形成角峰;再加上该山体因板块挤压抬升作用,使得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两侧岩石破碎,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而剥落,从而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说明该地所在地区山体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攀登危险,难攀登;“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人烟稀少,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资补给不便;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天气变化复杂;同时根据该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山地降水丰富,海拔高,雪崩多发,所以难攀登。
【小问3详解】
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大方面进行回答。首先,游客的增加能够带动当地旅游及与旅游有关的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游客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吸引游客,完善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对外交流。但游客增多,使得该地区环境压力增多,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另外,外来游客进入,会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洲纳马夸兰区域图
材料二:纳马夸兰位于南非偏远的西北角,地形多样,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区被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仅植物就有 3500 多种,其中 1000 多种是这里独有的。该地属于冬雨区,雨量也极其稳定,每年有 150 天左右是雾天。植物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以多肉植物著称。
(1)说出纳马夸兰沿岸洋流流向,并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沿岸洋流对该地天气、气候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
(2)纳马夸兰是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据材料说明生物多样化的原因。
(3)1、2 月份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试从气候条件解释其原因。
【答案】(1)流向:向北或向低纬。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形成了当地干旱的气候;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经过寒流,形成多雾的天气。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
(2)位置偏远,人类破坏小;地形类型多样;雨量稳定,雾天多,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
(3)此时正值夏季,气温高、蒸发强,而降水又非常少;进入休眠状态,生长减缓,减小水分的耗费,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纳马夸兰区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的流向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化的原因、气候对植物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非洲纳马夸兰区域图可知,流经该地洋流为本格拉寒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沿岸有寒流流经,会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当地形成了干旱的气候;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有寒流经过时易形成多雾的天气。根据当地所处的纬度可知,该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使得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繁殖提供丰富的饵料,使得渔业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纳马夸兰位于南非偏远的西北角,地形多样”可知,该地地理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地形类型多样,为植物生存提供提供多样的生长环境。根据材料二“该地属于冬雨区,雨量也极其稳定,每年有 150 天左右是雾天”可知,该地的雨量稳定,多雾天,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小问3详解】
1、2 月份该地正值夏季,气温高,蒸发强;该地属于冬雨区,所以此时降水非常少;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时生长速度减缓,减小对水分的耗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命。
14.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近年来,受短视频、电视剧等影响,国内一些景点迅速蹿红,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如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永兴坊、青海的茶卡盐湖等。但“网红”热度易消散,要想保持“长红”,还需回归旅游本质。
简述网红景点迅速蹿红的原因,并为“网红打卡地”保持“长红”提出建议。
【答案】原因: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各类宣传在互联网上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旅游资源的非凡性突出,吸引大量游客。措施:做好景区规划,形成文旅品牌);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加强周迈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资源的地城組合),给游客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旅游资源开发设计。
【详解】原因:由材料“近年来,受短视频、电视剧等影响”互联网传播速度较快,影响范围大;且“网红打卡地”如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永兴坊、青海的茶卡盐湖等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规划设计可从开发条件分析。加强景区规划,形成旅游品牌;加强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地域组合;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进而提升旅游者体验。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11, 北京时间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对图中A地坐标的判读准确的是, 圣赫勒拿岛的面积最接近, 太湖路走向为,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等高线数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