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湘豫名校联考2022年10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河南省总人口为9936.5519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534.1952万人,全省人口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仍在不断的演变中。从这两次的人口普查来看,河南省内各地级市所辖区常住人口空间变化差别较大。下图示意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省人口空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导致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机械化不均衡 B. 工业化水平差异大
C. 医疗条件差异较大 D.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郑州市在河南省各地级市中十年人口增幅最大,得益于郑州( )
A. 较强的就业吸引力 B. 先进的医疗技术
C. 较高的人口出生率 D. 悠久的历史文化
3. 河南省南阳、驻马店等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其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 加快合村并镇的进程 B. 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C. 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 D. 缓解城乡人口老龄化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人口变化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和交通便利的城市,而非省会城市和非交通干线城市,尤其偏远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城市人口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主要是省会郑州及交通便利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口的吸引力存在差异,D正确;农业机械化、医疗条件、工业化水平对于近年来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州十年人口增幅46%左右,是河南省人口增幅最大、增速最高的城市。究其原因,郑州市地处京广线与陇海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郑州为省会城市,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对周边地级市及下辖县的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强,因此,郑州市在河南省内人口增幅最大,A正确;医疗技术先进、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近十年郑州市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属于主要原因,BD错;郑州市人口出生率不高,C错。故选A。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负增长说明人口数量减少,有利于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C正确;合村并镇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将几个阾近的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其与人口负增长关系不大,A错;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生活消费水平有关,因此人口负增长不一定会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B错;结合实际情况,南阳、驻马店等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青壮年外出求学、务工导致的,大量青壮年流失,会加重人口老龄化程度,D错。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深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其次,自然环境也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此外,开发历史的长短、移民活动,以及政治动乱、战争和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移动,也会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来。
城市休闲广场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供市民休息、娱乐、游玩、锻炼、交流等活动的城市公共开放场所,是城市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休闲广场的利用在给居民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拥堵等问题。下面为我国某城市一处大型休闲广场位置及其布局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的城市大型休闲广场可能位于城市的( )
A. 住宅区附近 B. 工业区旁边 C. 行政区内部 D. 城郊区外围
5. 该城市这一大型休闲广场出入口附近道路产生的交通拥堵最集中时段是每日( )
A. 8时~11时 B. 14时~17时 C. 19时~22时 D. 23时~次日5时
6. 为缓解近年来城市休闲广场利用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是( )
A. 拓宽广场周围道路路面宽度 B. 增加广场周围出口和入口数量
C. 调整广场休闲娱乐活动时间 D. 修建过街地上天桥和地下通道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休闲广场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供市民休闲、娱乐、游玩、锻炼、交流等活动的城市公共开放场所,主要用于市民闲暇时间的娱乐、休憩、锻炼等活动,也是城市规划中躲避地震和火灾的公共场所,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休闲广场附近以住房为主,因此推测其可能位于住宅区附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我国的工作日安排和居民生活习惯可知,我国城市休闲广场的使用时间大多在每日的6时~8时和19时~22时,而6时~8时大多是老年人的晨练活动时间,年轻人因上班需要最晚在7时到7时30分离开,所以白天出入广场的人数相对较少。而19时~22时为住宅区各年龄段居民的晚饭后休闲散步活动时间,不仅有老年人、妇女、儿童,还有大量下班饭后散步的年轻人,所以这个时段进出广场的人流量最大,广场出入口路段因广场人流过多,车辆行驶缓慢,从而最容易产生交通拥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休闲广场附近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出入广场休闲、娱乐、锻炼等活动的人员数量过大造成的,因此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应修建广场周围过街的地上天桥和地下通道,合理疏散出入人流,同时加强对居民交通规则的宣传,提高市民交通规范意识等。D正确;拓宽广场周围道路路面成本高、难度大,难以实施,A错误;增加广场周围出入口和调整广场休闲娱乐活动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集中使用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BC错误;故选D。
【点睛】常见的城市功能区:1.商业区: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2.居住区: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3.工业区: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4.仓储区: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除此之外还有文教区、风景区、综合区、开发区。
阿根廷P省地处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之间的低地平原,土壤十分肥沃,是阿根廷水稻的主产地,也是全国大米生产和加工的最大集中地。2013年以来阿根廷P省水稻的产量不断增加。下图示意阿根廷P省水稻主产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阿根廷P省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是( )。
A. 7月份气温高,热量充足 B. 1月份降水多,水源充足
C. 全年气温较高,降水均匀 D. 全年晴天较多,光照充足
8. 2013年以来阿根廷P省水稻的产量不断增加,得益于该地( )。
A. 全球气候变暖加快 B. 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C.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D. 国内人口数量增加
9. 制约阿根廷P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技术 D. 劳动力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P省(恩特雷里奥斯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降水丰富。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该地夏季(1月份)气温高,降水较多,适宜水稻生长;冬季(7月份)气温相对较低,降水也较少,不利于水稻生长,B正确,CD错误;7月份阿根廷正值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A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阿根廷地处南美洲东南部,该国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东部地区水热土资源丰富。P省是该国水稻的主产地,受国际市场对稻米的需求增多的影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进而推动水稻产量不断增加,BD错误,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与水稻总产量不断增加关系不大,A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水稻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大,而阿根廷地处南美洲东南部,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不足,这是制约阿根廷P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D正确;阿根廷是南美的农牧产品出口国,市场广阔,A错误;P省(恩特雷里奥斯省)是阿根廷水稻主产地,全国大米生产和加工都集中在这里,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科技投入,大政府支持。且该地距海较近,海陆运输便利,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偃松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常绿灌木,树干基部多大分枝,并呈伏卧状伏于地面,其末端向上斜长,叶为针状。下图示意某季节记录的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植被所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偃松可反映出其生境地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气温低,风力强 B. 向阳坡,光照足 C. 湿度大,降水多 D. 坡度小,土壤肥
12. 图中吉林省白城地区植被以草甸草为主,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 地势高而开阔 B. 光热资源丰富 C. 全年降水充足 D. 地下水位较高
【答案】10. D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羊草、针茅草、草甸草等都已经枯黄,且主要乔木——落叶松、落叶林的树干都已经是光秃秃的枝干,说明该季节乔木类树上已经没有树叶,草本植物已经黄落,此时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ABC错。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干燥,冬季降水少。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般乔木树种都难以生长,偃松是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海拔1500以上的代表树种,由于1500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速较大,偃松树干只能伏卧地面匍匐生长,以适应低温大风的生境条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甸是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形成发育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读图可知,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海拔较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秋冬春季雨雪较少,夏季降雨集中。但因地势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再加上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适宜草甸草的生长。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的因素: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水源、土壤、风力、人类活动等。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过渡带,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下面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地区中( )。
A. 两处断层受力后以水平错移为主 B. 丹霞地貌区泥岩形成最晚
C. 所有岩石形成均以外力作用为主 D. 砾岩比其他岩石搬运更远
14. 该地彩色丘陵区( )。
A. 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B. 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微弱
C. 属于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 D.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两处断层受力后以垂直方向上的错移为主,A项错误;丹霞地貌区岩层中,砾岩分布在最上层,其形成时间最晚,B项错误;该地区的岩石有砾岩、砂岩和泥岩,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影响,C项正确;由于砾岩粒度比砂岩和泥岩的粒度都大,在搬运过程中搬运距离比砂岩、泥岩更近,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属于向斜构造,该岩层结构具有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特点,属于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主要集中在背斜地质构造内,故A、D两项错误,C项正确;该地岩层为沉积岩,受水平挤压、断裂抬升后,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岩层相间出露地表的特点,且向斜槽部为山地,说明该地受外力侵蚀作用显著,B错误。故选C。
【点睛】向斜背斜的判断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②根据岩层的年代: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
下图为某游客在与我国黑龙江省相邻的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一水库中拍摄的日落照片,近处的“冰蘑菇”由冰雪附着在树干上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水库周围的植被( )
A. 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 B. 叶片呈宽大椭圆形,终年常绿
C. 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等,树种较单一 D. 湿季草木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16. 与该“冰蘑菇”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降雪增加 B. 过度放牧 C. 气候变暖 D. 水库放水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水库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以北,当地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等,其余树种在此均难以生存,故树种较单一,C正确;板状根为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错误;叶片宽大且终年常绿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的特征,B错误;有干湿季之分,湿季降水多,草木葱绿,干季降水少,一片枯黄,为典型的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水库的水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该“冰蘑菇”位于水库中,且附着在树干中间,仅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难以形成该形态,应该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推测,由于该水库位于中高纬度,冬季水面会结冰,在水库放水之后,树干会有冰块附着,而在风力的协助之下,这些“冰蘑菇”会被雕琢成型,犹如冰雕一般,D正确;降雪增加和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暖都不会使得树干中间形成“冰蘑菇”,ABC排除。故选D。
【点睛】板状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
浙江省台州市地处台州湾西南岸,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东南丘陵绵延,沿海海岸绵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海陆风环流。下图为台州湾沿岸海陆风主风向及变化范围,图中的次数和范围分别是主风向在海陆风时段内出现的次数及出现的全部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段/
项目/
季节
陆风时段
海风时段
持续时间
主风向
次数
范围
持续时间
主风向
次数
范围
1月(冬)
11h
NW
6
WNW-NW
6h
ENE
4
ENE-E
4月(春)
9h
WNW
5
WNW-NW
7h
E
6
ENE-E
7月(夏)
6h
WNW
4
WNW-NW
5h
E
4
E-ESE
10月(秋)
12h
WNW
7
WNW-NW
7h
ENE
7
ENE
注:N、S、E、W分别代表北、南、东、西四个方向
17. 台州湾沿岸陆风和海风主风向( )
A. 陆风四季均为西北风 B. 海风四季均为东北风
C. 春夏季节以西风为主 D. 各季节变化都比较大
18. 台州湾沿岸各季节的海陆风中( )
A. 夏季陆风起始时间最早,海风结束时间最晚 B. 夏季的陆风、海风持续时间都比较长
C. 秋季陆风、海风的起始时间均最早 D. 秋季的陆风、海风持续时间都比较短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表中信息可知,台州湾沿岸陆风主风向四季均为西北偏西风和西北风,即均以西北风为主,A正确;海风主风向秋冬季节以东北偏东风为主,春夏季以东风为主,BC错;各季节的主风向方向变化不大,D错。故选A。
【18题详解】
读表中信息可知,秋季陆风、海风的持续时间长,起始时间均最早,C正确,D错;夏季陆风持续时间短,起始时间最晚,海风持续时间短,结束时间最早,A错;秋季的陆风、海风持续时间长,夏季的陆风、海风持续时间短,B错。故选C。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下图示意2022年1月某日我国东部某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分布(晴天),观测时间分别为8时、13时和17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地8时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变化特点是( )
A. 持续增加 B. 先增后减 C. 先减后增 D. 持续降低
20.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黑龙江省 B. 山东省 C. 河南省 D. 广东省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我国东部所处经度在120°E附近,故材料中的时间可以认作是地方时。1月份某日晴天位于我国东部的该地8时刚刚日出,此时气温较低,土壤表层(深度0cm)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显著,温度较低,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会逐渐升高,故图中折线③表示的是8时观测的结果;13时太阳辐射强,土壤表层(深度0cm)的温度比17时的温度要高,故图中折线①、②分别表示的是13时、17时观测的结果。根据图中折线③的变化状况也能验证该地8时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变化特点是持续增加,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故选A。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1月某日晴天日出前后土壤表层(深度0cm)温度在5-6℃之间,说明此时当时的大气温度也明显高于0℃,故该地不可能位于1月份月均温0℃等温线附近及其以北,四个选项中广东省1月份月均温明显高于0℃,因此D选项符合要求,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
【点睛】引起土壤温度变化的热力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对于不同土壤,即使获得相同的辐射平衡,土温仍可相差很大。而这些差异的造成,要从土壤的本身物理性质以及某些外界条件中找原因。如:土壤湿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天气条件等。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2日10时0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41°N,100°E)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下面为该卫星发射升空时光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M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最接近( )。
A. 30°E B. 30°W C. 60°E D. 75°W
22. 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时其日影朝向( )。
A. 东偏南 B. 西偏北 C. 西偏南 D. 东偏北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M所在经线东侧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为24时,两条经线相差45°,故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21时。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0时08分,根据相差时间与相差时区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图中M点位于西五区,即最接近75°W,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0°E)与120°E(北京时间所在经线)相差20个经度,两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当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0时08分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方时为6月22日8时48分,太阳位于东偏南方向,故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时其日影朝向为西偏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北半球为例):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夏半年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冬半年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鹤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种,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每年秋季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靠近墨西哥湾海岸的阿兰萨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盐泽地及淡水湖里越冬,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随着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及破坏栖息地行为,使其从它们的繁殖地一-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的许多草原沼泽地上逐渐消失。下面为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
(1)分析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沼泽面积广布的自然条件。
(2)指出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适宜美洲鹤繁殖的优势条件。
(3)分析美洲鹤在其繁殖地逐渐消失的原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注入水量多;冻土广布,水分下渗困难。
(2)水源充足,物种丰富,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阔,夏季气温较高,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为活动干扰小;公园内天敌少等。
(3)移民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生存空间;移民大量猎杀,减少了种群数量;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剧减,造成美洲鹤食物短缺;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美洲鹤的生存环境;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解析】
【分析】本题以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功能及其破坏的原因、美洲的自然环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纬度位置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该地地处位于加拿大中北部的平原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湖众多,水源丰富,且多冻土,使得水分难以下渗,因此该地湿地广布。
【小问2详解】
美洲鹤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湿地面积广阔,可为美洲鹤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地物种丰富,随处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森林、湿地、盐沼,为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春季该地气温回升,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且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公园内天敌较少,生存空间相对安全。
【小问3详解】
有材料可知,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减少其种群数量;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栖息地,破坏生存空间;开垦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破坏其生产环境;使得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导致美洲鹤食物短缺;再加上该地区常遭受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使美洲鹤逐渐减少。
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它把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最高峰为图卜卡勒峰,海拔4167米。阿特拉斯山脉从西北部的山麓地带到干燥裸露的巅峰,自然景观的空间分异显著。据联合国动物保护组织调查发现,近年来,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的野生动物出现高迁山林的现象。下面为阿特拉斯山脉位置图。
(1)说明阿特拉斯山脉东西两侧区域自然景观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阿特拉斯山脉干燥裸露巅峰形成的原因。
(3)近年来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野生动物纷纷高迁山林,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差异: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部以(热带)荒漠为主。
原因: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冬季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东南部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2)阿特拉斯山脉山顶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山顶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崩解,导致山顶裸岩广布,从而形成山顶干燥裸露巅峰。
(3)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人类活动频繁,动物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山地植被带上移,动物迁入海拔较高的山林便于觅食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特拉斯山为背景,考查了陆地自然带、山地垂直地带性和动物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景观取决于当地的水热组合状况。读图可知,阿特拉斯山位于地中海沿岸附近地区,应受到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西北坡处在盛行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故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而阿特拉斯山的东南侧则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加上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导致全年高温干燥,故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小问2详解】
干燥说明降水少,该地位于沿海地区且海拔高,降水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燥;裸露则说明该地土壤较少,难以生长植被,是由于山顶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导致岩石易风化崩解破碎,山顶裸岩广布,故形成干燥裸露巅峰。
【小问3详解】
动物会趋向于迁往食物和生存条件好的地区。结合图文材料和前题分析可知,山地西北麓气候条件较好,故是人类活动密集区,人类活动会导致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导致栖息地减少,生存空间减少,食物减少,不再适合动物生存,导致动物迁徙;其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导致原本的山地植被会向海拔更高的地区生长,动物为了觅食,也会随着植被分布的变化而迁徙。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左右、深度10cm至45cm的坑穴。经研究:石鼓尖山顶花岗岩坑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寒冻物理风化过程可以分为寒冻剥裂过程、寒冻劈裂过程、寒冻楔入过程等3种不同方式),现场常可见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内壁产生加速旋转磨蚀作用。下面为大洋山地理位置图(a)和石鼓尖东北坡山脊上的坑穴示意图(b)。
(1)说出石鼓尖形成的地质过程。
(2)在寒冻物理风化的三种不同方式中,任选其中两种描述其过程的差异。
(3)简析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到岩石圈上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在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花岗岩逐渐被抬升到一定高度;花岗岩上覆岩层受外力作用被剥蚀,花岗岩出露地表。
(2)寒冻剥裂过程是水分进入与岩石表面平行的裂隙中形成薄片状冰体而引起岩石的片状剥落过程;寒冻劈裂过程是寒冻作用对无裂隙岩石整个表面冻结(多在0℃以下)后而产生的寒冻爆裂过程;寒冻楔入过程主要是寒冻作用对岩石原有的微裂隙进行拓宽的过程。
(3)加快了坑穴内径的扩展;加深了花岗岩石穴的深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石鼓尖为背景,涉及地貌形成,内外力对于地貌的影响,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鼓尖的主体为花岗岩,所以该地一定出现过岩浆侵入并冷却凝固的过程。花岗岩本来生成的位置为地表以下,现裸露在地表,所以该地经历了地壳抬升,覆盖在花岗岩上的沉积物被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石鼓尖。
小问2详解】
寒冻剥裂过程是水分进入与岩石表面平行的裂隙中形成薄片状冰体而引起岩石的片状剥落过程;寒冻劈裂过程是寒冻作用对无裂隙岩石整个表面冻结(多在0℃以下)后,吸收附近的液态水体积不断变大,最后产生的寒冻爆裂过程;寒冻楔入过程主要是寒冻作用对岩石原有的微裂隙进行拓宽的过程,岩石裂缝中的水结冰体积变大,对两侧的岩石产生压力,缝隙增大,消融与冻结不断交替,最终使岩石破碎。
【小问3详解】
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内壁产生加速旋转磨蚀作用,使得岩穴内壁被侵蚀的程度加剧,岩穴逐渐变大变深。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移动大棚养鸡业是近年来美国农场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它是在农业用地(农场、草场、莱地、稻田等)里搭建可移动(轮动和滑动)的简易大棚养鸡,实行农作物--养鸡轮作的混合农业模式。2000年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许多农户借鉴美国移动大棚养鸡业成功经验,在自家雪菜地、稻田里搭建简易移动大棚用来养鸡,每3~4年后再移到其他田块养鸡,原来的地块继续种植雪菜和水稻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面为美国农场移动大棚养鸡业(左)和我国南方地区移动大棚养鸡业图(右)。
(1)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移动大棚养鸡业的气候优势。
(2)说明我国南方地区农村发展移动大棚养鸡业的好处。
(3)在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推广移动大棚养鸡业是否可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虫菜草食物类丰富;冬季大棚气温高,鸡生长快,上市早;降水丰富,养鸡饮水和清洗等用水充足等。
(2)可以节省土地资源;运行成本低,产出高;有利于鸡病防治和疫情控制;有利于提高鸡的品质;种养轮作,提高土地肥力,减少环境污染。
(3)可行:内蒙古草原虫类多,食物充足;可消除草原虫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可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可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效益;可增加就业机会等。不可行:内蒙古草原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养殖时间短;冬季草地枯萎,草虫骤减,养鸡食物短缺;冬季多暴风雪,低温冻害多,易造成经济损失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移动大棚养鸡业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题可从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动植物生长繁盛,虫菜草食物类丰富,可为养鸡提供充足食物、养鸡饮水和清洗等;且冬季时大棚气温高,适宜鸡的生长,生长快,上市早,经济效益高。
【小问2详解】
移动大棚养鸡业是在农业用地(农场、草场、莱地、稻田等)里搭建可移动(轮动和滑动)的简易大棚养鸡,实行农作物—养鸡轮作的混合农业模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大棚养鸡选址方便,拆迁容易,成本低,投资少。疾病传播少,饲养容易,对劳动力要求低,生产效率高,养殖周转快;实行农作物—养鸡轮作,可提高土地肥力,减少环境污染。
【小问3详解】
可行:在内蒙古草原移动大棚养鸡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大大减少了草原蝗灾的发生,更是可以大大降低草原病虫害的程度。同时,草原病害防治的投药量可谓是大幅减少;移动大棚养鸡业有经济效益见效快、回报高、环境承载量大、饲养成本低等等明显优点。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就业机会,不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防止草原荒漠化。不可行:内蒙古草原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暖季较短,养殖时间短;冬季草地枯萎,虫菜草食物骤减,养鸡食物短缺;且该地冬季多暴风雪、低温冻害,养鸡易受影响,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试卷,文件包含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pdf、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答案: 这是一份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答案,共3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 这是一份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地理,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