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三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半边房是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半边房房檐较短,房子低矮,房顶坡度大,后墙无窗,庭院布局紧凑,院中多建有储水的水窖。下图示意半边房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中半边房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 降水量大 B. 森林茂密 C. 风沙较大 D. 地势险峻
2. 半边房建“半边”的原因是( )
A. 利于采光 B. 便于集水 C. 稳固结实 D. 节约成本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半边房房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和院落收集雨水,说明降水量不大,A错误;半边房为土木结构,可以大量节省木材,反映当地木材资源并不充裕,B错误;房子较矮,后墙无窗,利于防风沙和冬季保暖,C正确;半边房中间有院落,黄土高原地区塬面平坦,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建半边房可以直接节省建筑用材和人力,节省建设成本,D正确;半边房后墙无窗,建“半边”并非为了利于采光,A错误;半边房的集水主要依靠水窖和水道,便于集水并不是建设半边房的原因,B错误;稳固是建设房屋的基本要求,C错误。故选D。
【点睛】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坡中段,河源源峰海拔约5292米。预估未来呼图壁河流域将表现为气温显著升高、降雨缓慢增加、降雪明显减少的趋势。下图示意呼图壁河流域各径流的多年平均月补给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呼图壁河流域春季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下渗 B. 降水
C. 气温 D. 蒸发
4. 预估未来呼图壁河流域( )
A. 总径流将缓慢减少 B. 降雨径流显著减少
C. 融雪径流显著增加 D. 春季峰值流量下降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呼图壁河流域春季径流补给以融雪径流为主,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C正确。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本流域冬季积雪厚度、地形的差异有关,与下渗、降水、蒸发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呼图壁河流域以降雨补给为主,次要补给类型为融雪补给,因此在降雨增加、降雪减少的情况下,流域总径流将缓慢增加,A错误;降雨缓慢增加,由材料可知,降雨缓慢增加,则降雨径流缓慢增加,B错误;降雪明显减少,则融雪径流将显著减少,春季峰值流量下降,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多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由于冬季气温很低,降雪积累至次年春季,随着气温转暖而融化成水,补给河流形成汛期,又称春汛。这种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本流域冬季积雪厚度、地形的差异有关。
亚速海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海岸外的内陆海,其西部有一条名叫阿拉巴特岬的狭长沙坝,亚速海区域秋、冬季节盛行偏北风,风力强劲,多风浪,冬季沿岸有结冰现象。下图为亚速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顿河入海口泥沙淤积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与南部海域相比,调查发现每年冬季亚速海北部海湾更易结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湾地形②海水盐度③水域深浅④气候类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顿河流域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顿河流域的地表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使得顿河在春季的径流量最大。春季地表解冻,土层松散,加上植被覆盖少,土层易被侵蚀,导致该季节顿河入海口泥沙淤积量最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亚速海南部海域与北部海域海岸地形差异不大,且海岸地形不是影响海水结冰的主要因素,①错误;亚速海南部与黑海相连,南部海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②正确;北部入海河流多,泥沙淤积使得水域更浅,更易结冰,③正确;亚速海南部与北部气候类型无差异,④错误。故选B。
【点睛】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乌克兰独立以后,它成为俄乌两国的"公海"。主要的河流有顿河和库班河。长约340千米,宽135千米,面积约37600平方千米。海洋生物丰富,沙丁鱼格外多。塔甘罗格湾为最大海湾。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可通航。冰期2-3个月。平均深度8米,最深处也只有14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荚状云是一种特殊的地形云。当稳定的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气流越过山峰,在顺风方向形成一系列的风波,产生上下交替的重力波运动,如果温度在运动过程中下降,低于露点,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就会形成荚状云。下图为荚状云的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荚状云形成于图中( )
A. ①位置 B. ②位置 C. ③位置 D. ④位置
8. ③位置气流在顺风方向上升是因为( )
A 空气密度差异 B. 地形阻挡 C. 大气透明度差异 D. 水分含量差异
9. 当荚状云出现时,山顶附近( )
A. 风力十分强劲 B. 气流较为稳定 C. 对流运动强烈 D. 即将有雨雪天气
【答案】7. D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潮湿气流越过山峰,在顺风方向形成风波产生了上下交替的重力波运动,如果温度在运动过程中下降,低于露点时水分凝结就会形成荚状云,据图可知,只有④是越过山峰后,由于产生了重力波运动,气流在波峰处温度下降,易使水分凝结、低于露点,从而形成荚状云,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气流越过山峰后会产生重力波运动,因重力波运动造成空气上下运动,能够使空气密度出现差异,从而使③处气流在顺风方向上升,A正确;而地形阻挡、大气透明度差异、水分含量差异都不能使气流产生重力波运动从而使气流在顺风方向上升,BCD错误。本题应选A。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稳定的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才能产生荚状云,可知要想产生荚状云,山顶附近的气流要稳定,需要稳定的大气条件,由此可知风力强劲、对流运动强烈和雨雪天气均不利于荚状云的产生,故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点睛】当稳定的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一系列大型的背风波就可能在顺风方向形成。如果温度在波峰处下降或低于露点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形成荚状云。由于潮湿的空气会流向谷底形成槽波,云就会蒸发成水蒸气。在某些情况下,一连串的荚状云会像洪峰一样连续的波,形成所谓的“波云”。“波系统”造成大规模的空气立式流动,并可能产生足够的水蒸气凝结造成降水。有时,荚状云的边缘会出现亮丽的颜色(被称为华)。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结构示意图,地层O3、S1、S2、S3、D、C依次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断层形成于( )
A. C地层之后 B. S1地层之前 C. S3地层之后 D. O3地层之前
11. 图中东山处岩层( )
A. 受挤压而岩性坚硬 B. 受张力而岩性脆弱 C. 受挤压而岩性脆弱 D. 受张力而岩性坚硬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层O3、S1、S2、S3、D、C依次由老到新,分析断层左右侧地层可知,图中断层经过了O3、S1、S2、S3地层,但是没有经过D、C地层;若是岩层中出现断层,则必须先形成地层后再形成断层,据图可知断层经过的最新的岩层为S3,则断层最早应在S3地层形成后出现,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
【11题详解】
据题分析可知,东山附近的岩层主要是相对较新的D、C岩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斜中间岩层相对较新,而较新的岩层形成山地,说明东山应是向斜山,向斜处岩层受挤压,槽部岩性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地,由此可知A正确,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脆弱;但是背斜若是成山,则中部较高处岩层较老,而不是分布有相对较新的D、C岩层,故BD错误。本题应选A。
【点睛】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某研究团队选择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中经刀耕火种、皆伐和择伐3种不同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了40~60年的次生林以及未受干扰的老龄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刀耕火种干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恢复的次生林土壤养分高于老龄林;择伐增加了植物,多样性,其恢复的次生林土壤养分高于老龄林;刀耕火种和皆伐后的土壤真菌的平均连接度增加,连接度与土壤真菌网络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地地带性土壤类型为( )
A. 黄壤 B. 砖红壤 C. 棕壤 D. 高山草甸土
13. 导致老龄林土壤养分较低的主要因素最不可能是( )
A. 有效光照 B. 地上生物量 C. 成土母质 D. 土壤温度
14. 刀耕火种与皆伐后土壤真菌网络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别是( )
A. 增加物种演替 B. 减少水土流失 C. 增加根系发达 D. 减少土壤退化
【答案】12. B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3题详解】
择伐和刀耕火种干扰后恢复的次生林土壤养分高于老龄林,可能是由于中等林分密度的土壤凋落物适中且充足,可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而过高的林分密度会减少有效光照,降低土壤温度等,进而导致土壤养分减少;老龄林未受人类破坏,生物量更丰富,土壤中的养分被植被大量吸收,导致老龄林土壤养分偏低。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是最不可能导致老龄林土壤养分较低的主要因素。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壤真菌网络的变化与连接度呈正相关,所以应呈增加趋势,排除B、D;从材料无法推断出次生林与老岭林的根系对比关系,排除C;由人为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和群落结构影响大可知,植被物种演替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故A选项正确。
【点睛】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我国某城市(36°34'N)的开发商欲在一幢20m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如下图),且打出了“全年都可见到阳光”的销售宣传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为验证开发商的销售宣传语,最适宜购房者去看房的时间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6. 已知cot30°=1.735,该开发商为兑现“全年都可见到阳光”的承诺,楼间距L至少为( )
A. 11.53m B. 20m C. 34.7m D. 40m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位于36°34'N,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侧楼房的影子最长,所以为验证开发商的销售宣传语,最适宜购房者去看房的时间是冬至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题详解】
由上题知该地冬至日南楼影子最长,计算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90-(36°34'+23°26')=30°,南楼影长/楼高=cot30°=1.735,求得影长为34.7m,若北楼“全年都可见到阳光”,则楼间距L至少为34.7m,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
某年8月28日,小李乘HU7238次航班从西安(34°N,108°E)直飞北京(34°N,116°E)。下图分别示意小李的登机牌和飞机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小李登机时所在地地方时为( )
A. 15点02分 B. 16点50分 C. 15点50分 D. 16点22分
18. 某时刻小李发现阳光从飞机右后方射入,此时飞机最可能处于( )
A. ①航段 B. ②航段 C. ③航段 D. ④航段
19. 即将降落时,飞机剧烈颠簸,其原因是( )
A. 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 B. 飞机进港拥堵
C. 阳光照射太强 D. 大气对流运动剧烈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由于西安位于北京的西侧,时间比北京晚,可算出西安比北京的地方时晚(120-108)×4=48分钟,小明登机时为北京时间15:50,可算出此时为西安地方时15:02,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八月底太阳直射北半球,结合所学太阳方位相关知识可知,下午太阳位于西侧,结合第1题计算得到时间可估计,当飞机飞行在②航段时,太阳大约位于西南方,此时阳光从飞机右后方射入,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正常情况下,飞机飞行在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状况稳定,飞机较为平稳,当飞机快要着陆时会降低高度,会进入到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的大气对流运动比较剧烈,飞机在飞行时遇到对流的气流会产生颠簸,故D正确;飞机颠簸的情况与大雾天气、航空港拥堵和光照强烈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飞机颠簸指飞机飞行中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等现象。飞机颠簸主要是由于飞机飞入扰动气流区,扰动气流使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和力矩失去平衡,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飞机姿态等发生突然变化而引起的。飞机颠簸强度与扰动气流强度、飞行速度等有关。
风险边坡失稳造成的危害极大,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某矿区采用智能化边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提前加固边坡,保障了生产安全。下图分别示意边坡传感器布设形式和边坡等高线,传感器数量精简化和特种排列方式是地面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系统利用布设在边坡的传感器的位移量监测边坡风险,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5G技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1. 为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传感器的布设应符合( )
①避开断层和破碎带②尽量在一条直线或平面上③尽量远离开采区④尽量集中放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2. 根据该地边坡形态,传感器更新改造后布设形式是( )
A. 星型 B. 网格型 C. 环型 D. 分散布置
【答案】20. B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遥感技术是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对于监测边坡位移作用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可知,监测边坡需要布设传感器,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③正确;计算边坡传感器位移量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②正确;5G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④错误。故选B项。
【21题详解】
该系统是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断层和破碎带会影响传感器监测,故要避开,①正确;边坡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坡面,故传感器应呈立体状方能很好地监测位移,②错误;开采区的震动会影响监测,故要远离开采区,③正确;据图可知,传感器分散均匀放置比较合理,④错误。故选A项。
【22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边坡形态为环形,故选择环型布设形式以达到精简化目的,其他形式均不适宜该边坡形态。故选C项。
【点睛】滑坡灾害的预防,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位移检测;当滑坡发生后,需要用到遥感技术(RS)进行受灾范围和面积的预估;同时,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程进行数据分析。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区通常是指太行山地及其毗邻区战,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区不仅为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其他大城市提供水源,还为华北平原提供农业生产用水。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太行山东侧的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降水日数均多于西侧。下图示意1961~2018年太行山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1)说出1961~2018年太行山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索。
(2)说明1961~2018年太行山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3)与西侧相比,说明东侧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征:东南部、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风向(夏季风)。
(2)太行山年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3)东侧连接平原,地势落差大;太行山东侧的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均多于西侧,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行山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及影响因素、地质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分布特征:如左图所示,东北部和东南部对应数值大,降水多;西北部对应数值小,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受太行山影响,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背风坡降水少。
【小问2详解】
1961~2018年太行山东侧的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降水日数均多于西侧,再根据右图所示,太行山年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非雨季严重缺水,再加上人口多,工业农业生活需水量大,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东侧连接平原,地势落差大;再根据太行山东侧的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均多于西侧,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地质灾害。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和时空演变,孕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雅丹群落,面积约21000km2,雅丹也遍布于湖泊之中,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上雅丹景观。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之间的鸭湖本来没有水,只因有一年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下图示意该地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
(1)说出该地水上雅丹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
(2)据图描述该地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3)推测东、西台吉乃尔湖近几年逐渐干涸的原因。
【答案】(1)在形成水上雅丹的过程中,气候由湿润转为干旱,又向湿润再一次转化。
(2)地质时期为湖泊环境,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随着青藏高原抬升挤压,古湖沉积地层随之抬升,同时气候逐渐干旱,古湖泊不断萎缩;在西北风侵蚀作用下,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近代湖区降水增多,湖泊增加,加上山洪暴发,导致河流改道,部分雅丹地貌浸泡水中,形成水上雅丹。
(3)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修建水坝,拦截河流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雅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雅丹地貌以沉积岩为主,而湿润的环境易于形成河湖,有利于沉积物形成沉积岩;而后气候逐渐转为干旱,使古河湖逐渐干涸,较为疏松的沉积岩层裸露于地表,受到风力侵蚀作用逐渐形成雅丹地貌;之后又经历山洪暴发,河流改道,使该地雅丹地貌被水淹没,说明该地再次转变为湿润气候。
【小问2详解】
构成雅丹地貌的岩层主要以沉积岩层为主,地质时期该地区较为湿润,形成了湖泊环境,湖泊产生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为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后期随着板块运动,青藏高原逐渐抬升和挤压该地地层,使该地古湖沉积地层随之抬升;同时青藏高原抬升使深入该地的水汽减少,气候逐渐转为干旱,使该地古湖泊水量逐渐减少,湖泊不断萎缩;该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西北风的侵蚀作用,使地表的沉积岩层逐渐形成了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近代,由于气候的变化,该地区降水增多,使湖泊增加;同时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山洪暴发导致了河流改道,将该地区淹没,使部分雅丹地貌浸泡在水中,从而形成水上雅丹。
【小问3详解】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使得湖泊蒸发加剧,水量减少;同时降水的减少,使湖泊补给量下降,蒸发量大于降水补给量;随着该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周边地区对于水的需求量增加,在注入该湖泊的河流修建水坝,拦截径流,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受到的补给减少,使湖泊逐渐干涸。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上游多山区,中游较平坦,下游入海通道较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以淮河河道作为出海口),导致淮河下游洪水排泄不畅。近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淮河流域洪水排泄入海通道,大幅提升洪泽湖防洪滞洪标准,减少淮河沿岸滞洪区使用。下图示意淮河入海水道及苏北、苏中地区海岸线的变迁。
(1)分析历史上6~9月淮河下游洪涝多发的原因。
(2)简述黄河多次夺淮对淮河下游地貌的影响。
(3)说明淮河入海通道修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受台风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6~9月常出现台风暴雨;6月~7月初,长江中下游(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上游河流源短流急,来水快;下游地势较平坦,排水较慢。
(2)淮河干流泥沙淤积,河水变浅;苏北、苏中海岸线向东扩展,陆地面积增加;泥沙阻塞入海通道,洪泽湖形成。
(3)排水顺畅,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滞洪区启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减少河道淤塞,为通航创造条件。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淮河上游为材料,涉及洪涝灾害成因,河流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淮河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6月~7月初,长江中下游(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台风降水量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6~9月常出现台风暴雨;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上游河流源短流急,来水快;下游地势较平坦,排水较慢,不易泄洪。
【小问2详解】
黄河含沙量大,淮河下游地形平坦,淮河干流泥沙淤积,河水变浅;入海泥沙增多,苏北、苏中海岸线向东扩展,陆地面积增加;黄河夺淮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冲入淮河下游,导致泥沙阻塞入海通道,从而形成洪泽湖。
【小问3详解】
新的排水通道,排水顺畅,能减少洪涝灾害;排水便利,洪涝灾害减少,可减少滞洪区启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入海通道,泥沙入海,可减少河道淤塞,改善航运。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种稻始于6世纪后半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宁夏大米是唐代史料记载中的御膳用米。宁夏平原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享黄河之利,水稻一年一熟,多与旱作物轮种。该地生产的大米表面光滑,晶莹剔透,入口黏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2019年11月15日,宁夏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尽管宁夏大米品质优良,但与享誉全国的东北大米相比,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够高,这成为宁夏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下图示意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
(1)说明宁夏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
(2)简述与东北大米相比,宁夏大米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原因。
(3)为提高经济效益,有人提出在宁夏平原大幅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遭到极力反对。请说明遭到反对的原因。
【答案】(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施用的农药少;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2)种植面积小,产量较低;机械化水平低,种植成本高,价格高;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
(3)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导致大量引用黄河水灌溉,加剧宁夏平原水资源短缺状况;可能加剧宁夏平原土地盐碱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水稻需水量大,当地水资源不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大米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难度一般。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病虫害和土壤等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大米有机质的积累;由于纬度较高,年均温偏低,熟制只有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度低,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病虫害少,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该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作物品质好。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宁夏平原和东北平原相比,面积较小,耕地少,导致宁夏地区大米产量远低于东北地区,故市场占有率低;由于种植面积小,难以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故与东北地区大米相比,宁夏大米成本更高,市场竞争力相对弱;从知名度来看东北大米更为出名,而宁夏大米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故市场占有率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若在该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故遭到极力反对。从条件来说,水稻属于喜高温高湿的作物,但宁夏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故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再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可知,该地降水不足,需要大量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会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发展灌溉农业,若大水漫灌,加上蒸发旺盛,很容易导致盐碱化问题,进而土地退化,粮食减产。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因,在菊石最早出现的地质历史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86%, 南极煤层形成的时期可能为, 哈尼族梯田景观的形成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河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