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333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3333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333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333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
展开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必背知识清单01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小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必背知识清单02 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物质 | 运动 |
关系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理解 |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
强调 | 物质离不开运动 | 运动离不开物质 |
误区 |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