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第1页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第2页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热点押题练(五) 生物与传统文化,共8页。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通俗易懂的成语妙句及丰富多彩的谚语佳谜。其中既包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蕴藏着鲜活的生物学知识。在倡导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将生物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不仅考查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还能让考生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选择题
    1.(2021·大连二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夏日傍晚,星星点点的萤火虫,让夜空与星光辉映。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萤火虫尾部发光所需的ATP是其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
    B.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经催化氧化后能发光
    C.萤火虫能持续发光,是因为其发光细胞内储存了大量的ATP
    D.萤火虫尾部发光的过程实现了ATP中的化学能向光能的转化
    解析:C 萤火虫尾部发光所需的ATP是其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A正确;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经催化氧化后能发光,B正确;发光细胞内不会储存大量的ATP,萤火虫能持续发光,是因为其发光细胞内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时刻不停的进行,C错误;萤火虫尾部发光的过程实现了ATP中的化学能向光能的转化,D正确。
    2.(2021·临沂模拟)香肠是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制作时需要的材料有猪肉、精盐、白酒、白酱油等,制作流程有切肉、拌馅、灌肠、晾晒等,这种香肠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能够储存1~3个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高浓度的食盐会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繁殖
    C.食盐中的钠离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D.晾晒的目的是抑制猪肉细胞的细胞呼吸
    解析:B 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高浓度的食盐会使得真菌和细菌失水,进而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繁殖,B正确;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是渗透作用,而钠离子不属于溶剂分子,C错误;晾晒的目的是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呼吸,D错误。
    3.(2021·沈阳模拟)“充氮保鲜法”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储存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蔬菜、水果等放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排出其中的空气,然后充入氮气,这样能有效地将蔬菜、水果等的保存期和保鲜期延长。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充入氮气的目的是降低氧气浓度以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消耗
    B.在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对蔬菜、水果的长期保存
    D.在储存多汁果蔬时,更适合贮藏在低氧、干燥、零上低温条件下
    解析:D 充入氮气的目的是降低氧气浓度以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消耗,A正确;在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也可以实现对蔬菜、水果的长期保存,C正确;在储存多汁果蔬时,更适合贮藏在低氧、适宜湿度及零上低温条件下,D错误。
    4.(2021·菏泽模拟)自古以来我们都是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农耕过程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流传下来,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指导生产。下列对有关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
    ①“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再浸之,以泥封处之,……则生根。”(元·《种艺必用》)
    ②“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北魏·《齐明要术》)
    ③“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西晋·《广志》)
    ④“摘未熟红柿,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谈》)
    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A.上述的记载都跟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关
    B.①和⑤都跟植物的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C.④中使红柿成熟的是木瓜产生的乙烯
    D.⑤中所述体现了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现象
    解析:A ①“凡嫁接矮果及花……则根生”,是利用尿液中的吲哚乙酸(生长素),其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与植物激素有关;②“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它们的作用是改良土壤、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与植物激素没有直接关系;③“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是因为水稻的根部能够产生生长素等多种激素,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成熟,与植物激素有关;④“摘未熟红柿,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是利用成熟木瓜产生的乙烯来促进红柿的成熟,与植物激素有关;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红杏出墙”体现了植物生长的向光性现象,生长素的背光侧比向光侧多而导致红杏向光弯曲生长,与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关。综上所述,②与植物激素无关。
    5.(2021·铁岭模拟)我国古代就已有“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塘泥中的有机物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
    B.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
    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鱼塘中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A 塘泥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B正确;“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鱼塘中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6.(2021·海口模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昣”出自《诗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去除杂草,翻松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翻松土壤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对腐殖质的吸收
    B.翻松土壤促进所有土壤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提高土壤肥力
    C.去除杂草后,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到提高
    D.杂草经处理后可用来培养食用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D 松土可促进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进而促进根系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A错误;土壤微生物也存在厌氧微生物,不能促进所有土壤微生物的细胞呼吸,B错误;去除杂草后,生物种类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C错误;杂草经处理后可用来培养食用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7.(2021·咸阳三模)“清沟泠泠流水细,好风习习吹衣轻。四邻蛙声已合合(象声词),两岸柳色争青青。”以下对该诗句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水、清风、蛙和柳树都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黑斑蛙分布不一、杨柳高矮不同都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水声、风声、蛙声、柳色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D.诗中鸣蛙青柳带来的美感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解析:C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选项中流水、清风、蛙都不是生产者,A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在空间的分布,黑斑蛙的分布位置,杨柳树的高矮分别是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水声、风声、蛙声、柳色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C正确;蛙声合合、柳色青青、一动一静、一声一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8.(2021·抚顺模拟)《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春雨过后,白沙河入海口的长趾滨鹬回归。作为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或混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其性胆小但机警,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要估算长趾滨鹬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C.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能以CO2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
    D.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和繁殖
    解析:B 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长趾滨鹬的种群数量,A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数量增加没有增加该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路,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
    9.(多选)(2021·青岛三模)黄酒是中国特产,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关于黄酒酿造方法,古遗六法中描述道: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注: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
    B.“曲藜”制作的季节不同,不会影响到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
    C.“陶器必良”和“火剂必得”是为了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
    D.“湛炽”的目的是灭菌,确保发酵过程中无杂菌污染
    解析:B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A正确;“曲藜”制作的季节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有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陶器必良”是为了有良好的容器从而控制好发酵过程气体条件,“火剂必得”是指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通常为18~30 ℃,C正确;避免杂菌污染是酿酒过程中的必要措施,因此,“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错误。
    10.(多选)(2021·山东青岛一模改编)泡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有制作泡菜的专述:“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该表述说明食盐的用量非常关键。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
    B.微生物无氧环境的创设主要依靠盐水的浸没,因此蔬菜不能露出水面
    C.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起高,这与微生物繁殖数量有关
    D.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亚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变成亚硝胺
    解析:ABD 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在盐水中失水,A错误;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①选择的泡菜坛要闭封性好;②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蔬菜;③盖上坛盖后要在坛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清水,主要依赖①③,B错误;由于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制作泡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乳酸菌产生亚硝酸还原酶会将亚硝酸盐分解,D错误。
    11.(多选)(2021·济南模拟)《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酒精转化为乙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渗透压过高醋酸菌失水过多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解析:BCD 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不足时将酒精转化为乙酸,A错误;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渗透压过高醋酸菌失水过多,B正确;“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搅拌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利于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21·汕头三模)民间世代相传的农业谚语是千百年来劳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道理,下面就用高中阶段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农业谚语锄头“三有一无”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
    (1)“锄头有肥”:锄地松土增加了土地的____________,有利于肥料的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前中耕,能使耕作层多蓄水;雨后中耕,能切断表土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可称为“锄头有水”。如果植物缺水,首先影响到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后土壤中出现湿涝情况时,土壤黏度增大,毛细管堵塞,所以涝天锄地可以减轻涝灾,此可称为“锄头有火”。
    (3)“锄头无争”:在中耕松土时,铲除了杂草,有利于丰收,其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锄地松土增加了土地的通气量,使作物根部的有氧呼吸增强,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有利于肥料的吸收。(2)如果植物缺水,气孔大量关闭以减少蒸腾作用,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原料减少,因此首先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3)在中耕松土时,铲除了杂草,有利于丰收,其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使物质和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1)通气量(氧气量) 使作物根部的有氧呼吸增强,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2)暗反应 缺水时气孔大量关闭以减少蒸腾作用,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原料减少 (3)使物质和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3.(2021·辽宁模拟)山西老陈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如有机酸、矿物质、酮类、醇类以及酯类等,新配方中加入苦荞、普洱,能使老陈醋具有降脂、降糖等功效,其制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膨化处理是指将粮食加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加压后突然减压,粮食中的水分汽化膨胀,使其出现许多小孔,变得松脆。红曲菌属于真菌。
    (1)利用紫色红曲培育成优质的红曲菌,利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红曲菌进行发酵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主粮膨化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主粮是否彻底发酵的方法是检测发酵液中________的含量。酿制粮食酒时,并不需要对主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酒精发酵转变成醋酸发酵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醋酸菌发酵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并未产生醋酸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紫色红曲培育成优质的红曲菌是诱变育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红曲菌进行发酵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对主粮膨化处理的作用是使其变得松脆,加大与红曲菌的接触面积。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的目的是使红曲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判断主粮是否彻底发酵的方法是检测发酵液中酒精的含量。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所以酿制粮食酒时,并不需要对主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3)酒精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18~30 ℃;醋酸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30~35 ℃。因此由酒精发酵转变成醋酸发酵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通入氧气,提高温度。此时醋酸菌发酵的总反应式是C2H5OH+O2eq \(――→,\s\up7(酶))CH3COOH+H2O+能量。若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并未产生醋酸的最可能原因是缺少醋酸菌。
    答案:(1)基因突变 细胞质基质 (2)使其变得松脆,加大与红曲菌的接触面积 使红曲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酒精 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3)通入氧气,提高温度 C2H5OH+O2eq \(――→,\s\up7(酶))CH3COOH+H2O+能量 缺少醋酸菌
    14.(2021·河南模拟)蝉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材,是蝉拟青霉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在其胞内含虫草多糖、甘露醇、虫草素及必需氨基酸等,这些物质通常作为保健品以及部分医用药品的成分。为了提高产量,研究人员尝试从天然蝉花中分离纯化出蝉拟青霉菌株进行人工培养,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制备培养基
    ①该实验选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配制培养基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的生长,按功能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蝉花真菌的分离、纯化
    ①取新鲜蝉花,用75%乙醇进行消毒,取胸腔中菌体少许接种至PDA培养基,然后置于______________中25 ℃培养3~5 d,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特征对蝉花菌种进行鉴定,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菌落长至0.2~0.5 cm时挑选少量菌丝进行纯化,纯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生产
    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为检测蝉花真菌发酵液灭菌是否彻底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倒平板后,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②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按功能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①取新鲜蝉花,用75%乙醇进行消毒,取胸腔中少许菌体接种至PDA培养基,然后置于中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 d,平板上会形成菌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特征对蝉花菌种进行鉴定。②待菌落长至0.2~0.5 cm时挑选少量菌丝进行纯化,纯化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为检测蝉花真菌发酵液灭菌是否彻底的常用方法是取少量发酵液涂布到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菌落产生。
    答案:(1)①防止培养基中水分过快地挥发,防止冷凝的水珠落到培养基上,造成污染 ②细菌 选择 (2)①恒温培养箱 不同菌形成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一般不同 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取少量发酵液涂布到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菌落产生

    相关试卷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一) 结构与功能观: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一) 结构与功能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五) 信息观: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五) 信息观,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二) 物质与能量观: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素养主题练(二) 物质与能量观,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