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共8页。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一、 选择题 (20分) 1.如果游学想去看下图所示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应该去的博物馆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中华民族发端于几千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 是由若干民族集团联合、 汇集形成且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所有中华儿女都自称是 “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B.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C.“炎黄” 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D.“炎黄” 时期中华大地出现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4.《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不属于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共同特点的是( ) A.都种植水稻 B.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C.都饲养猪、狗 D.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6.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8.某教师在训:授“我们的远占祖先”时介绍: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能直立行走,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请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他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据说他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史载他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族。相传他在位期间,始制衣冠、建宫室、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10.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原始社会民主性的体现B.它的推举原则是选贤任能C.舜和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首领的D.通过禅让制实现的领导权更迭,体现的是个人之间权力的转移11.如图是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的船形彩陶壶,壶两侧有渔网状的图案。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当时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文字 B.当时人类已掌握捕鱼技术C.黄帝造船确有其事 D.当时船通行大江南北 12.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下列传说中与黄帝有关的是( )①发明舟车②建造宫室③养蚕缫丝④发明文字⑤制作音律⑥首创骨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13.居住方式的不同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 ) A.洞顶上 B.山洞里C.半地穴式房屋里 D.干栏式房屋里1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下面哪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小麦 B.花生 C.玉米 D.粟16.“用骨耜在双眸中 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诗歌《问津河姆渡》中“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的农作物是( ) A.粟 B.玉米 C.水稻 D.南瓜17.“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这是郭沫若为原始农耕时代的哪一居民所写的诗歌?(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18.“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9.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这次大战发生在( ) A.元谋 B.涿鹿 C.半坡 D.临汾20.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这个历史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二、 非选择题(30分) 21.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建造了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1)请你列出两处远古居民及他们居住的房屋名称。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2)材料六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做了哪些贡献?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梁启超关于华夏族形成的说法是否正确? (2)简要列举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3)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存在于哪一时期? (4)上述材料中的“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人们必须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材料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农作物。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说的两类原始聚落遗址分别在哪?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谈谈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2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居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邮票上的历史)
材料一 1990年发行了编号为T149的文物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邮票是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质红陶,内外均磨光,宽沿、圆唇、浅腹、平底。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有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什么器物?南方远古居民制造的同类型的典型器物是什么?
(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2)你知道材料二中两图农作物是什么吗?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一原始居民的饭桌上?说说原始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房屋中的历史)
材料三 我国原始社会农耕时代南方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所?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类型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会存在这么大的不同? 参考答案CCACACBBADBACBDCDDBD21.(1)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2)黄帝
贡献: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发明弓箭、指南车(答对2项就得22.正确。炎帝和黄帝战蚩尤;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时期。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23.原始社会时期;群居生活。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4.(1)材料一原始聚落遗址在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一带,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农耕生活;材料二原始聚落遗址在浙江余姚,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农耕生活。(2)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可防寒、取暖、方便生活、利于安全等;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风、防炎热。25.(1)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猪纹陶钵。(2)栗;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地处长江流域,天热多雨,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半坡居民地处黄
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天干寒冷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