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63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课课件ppt,共23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对象: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觉—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表面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知觉—将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反映该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表象—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判断——人们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推理——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
三个逻辑学家走进酒吧。侍者问:「三位都要来一杯咖啡么?」第一个说:「不知道。」第二个说:「我也不知道。」第三个说:「是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把鸡球形化有什么意义?
“球形鸡”的近似为人诟病,是因为它只关注了鸡的极其粗略的宏观特征,而忽略了大量的微观特征。但实际上,物理系统中的很多性质,是完全可以用类似“球形鸡”这种看似荒谬的简化来精确描述的。所以“球形鸡”精神并没有错,物理的精髓就在于寻找到那些可以被球形化的鸡作为研究对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道理和践行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把道理和践行结合起来?工读互助社和平民教育讲演团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为什么?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对象: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将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A、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B、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注意: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客观事物本身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主观见之于客观)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后,政治上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经济上依赖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产业结构单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拉美国家开出“华盛顿共识” 的改革药方,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最终使拉美国家对美国依赖更为严重,产业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弱化,贫富差距更为悬殊。墨西哥人感叹自己“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道出对美国所强加的种种不幸的愤慨与无奈。
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践与认识,认识与实践,实践的含义及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索认识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是什么,实践的含义,主体人是客观的,1社会性,2历史性,实践的特点,你赞同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