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机密★启用前(新高考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 2021届高三 11 月教学质量测评
地 理
本试题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河西地区深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下行地带,河流多为内流河。下图示意河西地区气象站及地形分布。据此完成1~2 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相对高差最接近
A.2000米B.3 000米C.4 000米D.5 000米
2.气象站多沿河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河西地区
A. 气候干旱B. 水运发达C.火灾常发D. 人口密集
地理爱好者小明于夏至日乘坐高铁前往吐鲁番(42°54'36"N,89°11'24"E)进行研学考察,当日到达目的地后观看了大漠落日景观。研学过程中,当地向导说到他们独具地域特色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文化,引起了组员们的兴趣。据此完成 3~5 题。
3.经查询知夏至日吐鲁番的昼长为 15 时14分,小明到达观赏地的北京时间约为
A.19:40 B. 20:00 C.21:40 D. 18:40
4.下列关于"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文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当地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B.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的特点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冬季可能出现 D. 围着火炉吃西瓜冬季可能出现
5.造就吐鲁番葡萄绿色无污染的有利条件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C.山麓平原带土壤肥沃 D. 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
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两个年份粮食产量的占比情况。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粮食变化特点为
①东部季风区粮食生产"南移"特征明显②东中西部粮食生产呈现"东缩中扩"特征
③全国范围内粮食生产空间集中度增大④东部季风气候区粮食总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C. ③④ D.①④
7. 东部经济地带粮食生产在国内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基本农田面积减少 B.自然灾害加剧 C.膳食结构变化D.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8.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为此我国当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B. 退耕还林,改善生态
C. 发展经济,进口粮食 D.宣传教育,节约粮食
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及河流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 图中 A 河流
A. 有春汛和夏汛 B. 无结冰期C. 自东北向西南流 D. 流量年际变化小
10.一年中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时期是
A.3月至5月B.6月至8月C.9月至10月D. 11月至次年 2月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泄洪排水系统采用的是直排式大坝设计,但是长江三峡在各个泄洪口都增加了一个三角形的导槽,洪水流出受阻,使水流喷向天空。每年旅游旺季都会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这个震撼的工程奇观。下图为拍摄的三峡枢纽泄洪深孔泄洪景象。据此完成11~12 题。
11.与直排式大坝设计相比,长江三峡泄洪排水系统采用三角形导槽设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水下泄增加发电量B. 减少水流对大坝基面冲刷
C. 减缓流速利于防洪D. 形成世界奇观发展旅游业
12.三峡水库泄洪对大坝的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是
A.来沙增多水污染加重B. 来水增多淤积严重
C. 减轻下游防洪压力D. 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地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如图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T 为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温度,T。为山体外部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度),据此回答13~15 题。
13.T1高于 T2的主要原因
A.山体内部海拔高,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多
B.与山体外部相比,山体内部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C.山体内部降水少,天气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
D.山体内部地面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
14.影响山体效应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开阔状况 B. 降水C. 山地基面高度 D. 纬度
15.与山体外部相比,山体内部
①垂直带谱复杂 ②生长期长 ③雪线低 ④林线高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了约3米,但从2005年开始,受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的影响,导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来。如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1)分析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2)推测2005年后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4分)
(3)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影响(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中林火是最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森林火灾属于重大自然灾害。正确认识和掌握林火发生规律是科学有效开展防火的重要前提,有助于按照其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开展防火工作。如图示意黑龙江林火的月变化。
(1)描述黑龙江省火灾次数年内分布特点。(4 分)
(2)说明5月份林火次数最多、火灾面积最大的原因。(4 分)
(3)森林一旦发生火情,危害巨大。请简述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6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大葱,葱白约50~80cm(如图),营养价值丰富,易久藏。章丘大葱每年种植面积比较大,生产过程主要有播种、开沟、育苗、移栽、培土、收获等环节。章丘大葱的生长对于时节要求严格,一般在每年的9月或10月开始播种。第二年的6月中旬需要人工移栽。种植过程中要避免三年以上连作。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章丘市种植业劳动力大幅度减少。近年,章丘一些实验基地研发出"两年葱,一年鸡"的种养轮作模式。
(1)概括章丘大葱产地的土壤特征。(3 分)
(2)说明章丘大葱种植尝试"两年葱,一年鸡"的优点。(6分)
(3)每年 6月中旬,章丘大葱产区劳动力特别短缺,分析其原因。(6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费尔干纳是中亚低海拔盒地,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盒地(如图)。费尔干纳盆地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就以灌溉农业闻名于世。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大麦、玉米、小米、苜蓿、烟草、蔬菜和水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被称为中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盒"。
(1)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业的有利气候条件。(6 分)
(2)描述费尔干纳地区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
(3)简析盆地内过度发展棉花种植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
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命题意图】以河西地区气象站及地形分布为载体,考查等值线、西北地区区域特色等基础知识。
1.【答案】D
【解析】由图例知溷示区域最高海拔为5 811米,最低海拔869米,最大高差为4 942米,最接近5 000米。
2.【答案】A
【解析】该区域多内流,水运价值低,排除B项;深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排除D项;气象站沿河分布不会因 为火灾多发,排除C项;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源是制约人口、城市等诸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气 象站主要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原因是该区域气候干旱。
【命题意图]以吐鲁番研学旅行为载体,考査地方时计算,区域环境特征,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
3.【答案】C
【解析】当地夏至日昼长15时14分,由此可推知当地日落的地方时为12+(15时14分/2) = 19时37分, 而已知当地经度约为90°E,故可求观赏日落的北京时间约为21:40,C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吐鲁番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的是当地 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年温差及气候干旱的特点。夏季炎热期长、高温酷热,极端高气温为 49. 6-C ,即使因日温差大,上午气温稍低,也不至于出现早穿皮袄的现象。吐鲁番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少 雨,适合瓜果储存,只要瓜果不接触地面就可以长期存放,故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现象可能在冬季出现。
5.【答案】B
【解析】造就吐鲁番葡萄绿色无污染的主要是因其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夏季炎热,这种独 特的气候特点导致该区域的病虫害少,施用的农药少。
【命题意图】考査学生的时代背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知,东部季风区粮食生产“北移”特征明显,①错;材料所给的是比重,且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多 发,无法推知粮食总产量增加④。由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所占比重,可以推知全国范围内粮食生产空 间集中度增大,③对;由三大经济地带所占比重,可以推知,东中西部粮食生产呈现"东缩中扩"特征,②对。
7.【答案】C
【解析】在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推出C 项正确;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所以说基本农田不会有大的变 化,A项错;自然灾害会影响某一年的产量,不可能导致长期地位的变化,B项错;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会 使产量增加,不会产生“东缩”现象,D项错。
8.【答案】A
【解析】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应是更侧重于自己国家粮食产 量的增加。
【命题意图】通过我国东北地区等高线及河流分布,考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及调动运 用知识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由经纬线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流量年际变化大;由等高线 分布及水系形状可知,A项河段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10.【答案】D
【解析】河流搬运能力弱的时期应是径流量最小的时期,3月至5月有春汛,6月至8月有夏汛,9月至10 月为夏汛后期水量不会太小。
【命题意图】通过三峡枢纽的泄洪图文,考査学生的河流水文特征基本知识及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 践力素养。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洪水流出受阻,使水流喷向天空”,分析结果是泄洪后的水不会对大坝下的基面造成冲 刷而减少大坝的寿命。
12.【答案】D
【解析】泄洪后,现有河段来水来沙量增多,流速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沉积物的颗粒物砾径增大。A 项,含沙量增大,不影响水污染。C项,来水量增大,加大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命题意图】以山体效应为载体考察,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通过山体效应图文考察学生 的信息整理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13.【答案】D
【解析】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山体基面海拔越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越多,气温就 越高。
14.【答案】C
【解析】山体效应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山体内部比外部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山体基面 高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越多,气温就越高,与山体外部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差异就越大。
15.【答案】D
【解析】垂直带谱复杂程度与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①错;由于山体效应的影响,山体内部比山体外部温度 高,因此山体内部生长季长,雪线高,林线高;③错误;②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参考答案】(1)河流改道,流入青海湖,缺少外泄河道(2分);盐分随径流而不断积累(2分);海拔高,光照 强,蒸发量大。(2分)
(2)全球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多(2分);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降水量增多。(2分)
(3)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升高(1分);减弱了荒漠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 多样性。(1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青海湖为区域载体考察湖泊水文特征的成因及影响,并考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析】(1)找出该地区特征,联系所学的水循环理论。根据材料,青海湖的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 盐分随径流汇入,盐分不断累积,形成咸水湖。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 湖水补给减少,也是湖水变咸的原因。(2)在材料中找到“受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的影响”联系水循环的 有关知识。(3)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对气候、植被、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7.【参考答案】⑴林火次数年内分布不均;春、秋季次数多;冬季最少。(1分)林火高峰期大多集中在3~5月 和9〜11月即春季和秋季,在5月份和10月份出现峰值;(1分)在5月末6月初始至8月末,林火次数低; (1分)12月至次年2月几乎无林火发生。(1分)
(2)春季干燥,少雨大风频发,尤其是植被返青之前,林木含水量少,地面枯枝落叶较多,导致林火发生次数 较多,且火势易蔓延;(2分)5月份的部分林火发生,踏春旅游等人为活动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2分)
(3)树立防火意识;严格控制火源,强化火源管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个人疏忽而引发森林 火灾;建立防火组织;制定森林防火预案。(任答1点2分,共6分)
【命题意图】该题以“黑龙江林火的月变化图”为载体,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火灾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和 生活中的地理探究火灾面积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考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解析】⑴由图可知火灾次数曲线一年中的是不均衡的。林火高峰期大多集中在3〜5月和9〜11月(即 春季和秋季),在5月份和10月份出现峰值;在5月末6月初始至8月末(夏季),林火次数低;12月至次 年2月(冬季)几乎无林火发生。(2)春季升温,降水少,气候干燥,大风频发,尤其是植被返青之前,林木 含水量少,地面枯枝落叶较多,导致林火发生次数较多;5月份的部分林火发生,靠近居民区,与踏春旅游 等人为活动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3)预防火灾的措施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个人与政府等不同层面分析。
18.【答案】(1) 土层深厚(1分);土质疏松(1分);土壤肥沃(1分)。
(2)防止连作,保证大葱品质;促进产品多元化,增加收入;鸡粪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利于农田生态 系统向良性发展。(任答1点2分,共6分)
(3)种植面积大,移栽数量多,需要大量劳动力(2分);正值冬小麦收获晾晒时节,需要部分劳动力(2分); 城镇化发展,种植业劳动力大幅度减少;机械化水平低(2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章丘大葱"为载体考察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并考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解析】(1)章丘大葱的葱白约50〜80cm,营养价值丰富,生长过程有培土环节,可以得知该地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且保水保肥能力强。(2)由题目中说明章丘大葱种植过程中要避免三年以上连作,可 知“两年葱,一年鸡”可以避免连作,为了第三年不浪费土地资源,合作社实验养鸡,可以增加当地农产品 种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鸡的粪便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3)题目描述中章丘大葱每年种植面积 比较大且种植第二年的6月中旬需要人工移栽,这说明需要劳动力数量多;6月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收 割晾晒时节,因此周边劳务市场劳动力短缺。文中描述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章丘市种植业劳动力大 幅度减少,加剧劳动力短缺。人工移栽,说明机械化水平比较低O
19.【答案】(1)果蔬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盆地冬半年温暖,低温冻害少(2分);受西风 影响,降水较多(2分)。
(2)城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沿河分布(4分)。
(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 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任答1点2分,共4分)
【命题意图】考査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费尔干纳盆地为背景考査干旱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 位、环境承载力等相关知识。以费尔干纳盆地过度发展棉花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 境的影响。
【解析】(1)气候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该从光照、热量、降水、灾害等四个方面来入手。费尔干纳盆地 位于中亚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光照方面: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它被群山环抱,位于北纬 40度附近,从热量、降水、灾害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冬季因北部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故盆地冬半年温暖, 低温冻害少,利于果树越冬,又因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缓解春季土壤墙情。(2)干旱区城市 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故该区域城镇形成自然条件是有合适的水源而其发展必须要依托绿洲发 展。本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故其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3)费尔干纳盆地属于内陆干 旱区,水资源短缺,若过度种植棉花会导致一方面会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荒漠化扩张,影响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另一方面干旱区蒸发旺盛,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 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2023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高考预测地理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高考预测地理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2022年5月地理湖北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版 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名校高三押题卷地理试题pdf、2022年5月地理湖北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