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3分)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3分)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4.(3分)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5.(3分)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6.(3分)运动会上,在100m决赛项目中,跑的中间过程中李刚明显落后于王强,冲刺阶段李刚加速追赶,最后他们俩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刚和王强的平均速度相等
B.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小
C.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大
D.他们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7.(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8.(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9.(3分)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敏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敏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敏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km/s
10.(3分)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11.(3分)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从而传递信息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12.(3分)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3.(3分)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4.(3分)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种草植树
15.(3分)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6.(3分)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7.(3分)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在学校附近看到的禁鸣标志,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8.(3分)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9.(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20.(3分)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圆筒的直径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21.(3分)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 m/s,10s后两人相距 m,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2.(2分)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23.(2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简答、实验题(24题4,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24.(4分)影剧院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为什么?
25.(9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B= m/s;vBC=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越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6.(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7.(6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
四、计算题(6分):
28.(6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分析】物理上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不均匀产生的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B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正确。
C、海水奔腾,是水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春风拂面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深入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可解答此题。
2.(3分)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
C、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C错误;
D、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探究时需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3.(3分)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分析】分别计算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根据公式v=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
则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km/h。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4.(3分)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5.(3分)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解答】解:
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温度对刻度尺产生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
6.(3分)运动会上,在100m决赛项目中,跑的中间过程中李刚明显落后于王强,冲刺阶段李刚加速追赶,最后他们俩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刚和王强的平均速度相等
B.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小
C.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大
D.他们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得出二人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
7.(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分析】关于测量中的误差的定义,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解答】解:测量中的误差由测量工具、人为读数引起的,在测量过程中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不会消除误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中产生的误差造成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题。
8.(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v=,
∴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9.(3分)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敏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敏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敏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km/s
【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8m/s,因此C正确,D错误;
小敏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10.(3分)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分析】(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直线表示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5s内运动的距离,根据v=求出甲车运动的速度;
(2)在v﹣t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的速度关系;
(3)知道甲车5s内通路的路程,根据s=vt结合两者的速度关系得出5s内两者运动的路程关系;
(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初速度不为零。
【解答】解:
由图甲可知,甲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t甲=5s时s甲=10m,
则甲车的速度v甲===2m/s,
由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2m/s,
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C错误;
因甲乙的速度相等,且5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10m,
所以,乙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也是10m,故B正确;
又因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甲、乙两车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和v﹣t图象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1.(3分)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从而传递信息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分析】(1)声纹锁是通过辨别音色来打开的;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中和人耳处三个;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不需要介质;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解答】解:A、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
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难度不大,但要求我们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与实例相结合。
12.(3分)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解: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说法正确。
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说法错误。
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说法正确。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13.(3分)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A。
【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14.(3分)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种草植树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
15.(3分)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
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3分)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分析】A、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人耳听不到;
C、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
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
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
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此题的难点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17.(3分)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在学校附近看到的禁鸣标志,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图示含义为静止鸣笛,禁鸣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A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故C不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8.(3分)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正确;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9.(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乙 。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
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
【解答】解:
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
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故答案为:甲;丙;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0.(3分)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圆筒的直径为 1.00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228.7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圆筒左侧与2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2.00cm,右侧与3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3.00cm,
圆筒的直径:d=3.00cm﹣2.00cm=1.0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5min=21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8.7s,即秒表的读数为210s+18.7s=228.7s。
故答案为:1mm;1.00;228.7。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21.(3分)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 7.5 m/s,10s后两人相距 50 m,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看计算甲、乙两人的速度,两人同时同向行进,10s后两人所走路程之差,即为两人之间的距离;以甲为参照物,观察乙相对于甲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进一步确定乙是运动还是静止。
【解答】解:由图可得甲2s所走的路程为15m,则甲的速度v甲===7.5m/s;
乙4s所走的路程为10m,则乙的速度v乙===2.5m/s;
10s后,甲所走的路程s=v甲t=7.5m/s×10s=75m,乙所走的路程s′=v乙t=2.5m/s×10s=25m,10s后两人相距s0=s﹣s′=75m﹣25m=50m;
甲、乙两人速度不同,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一直在发生改变,故乙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7.5;50;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2.(2分)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传递信息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响度”)。
【分析】(1)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
(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 振动 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音调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拨动尺子时,尺子会振动发出声音;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影响音调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三、简答、实验题(24题4,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24.(4分)影剧院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为什么?
【分析】(1)由于影剧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影剧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长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看者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观看者的收听效果。
(2)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产生。
【解答】解:影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答: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点评】把消音材料做成蜂窝状、蓬松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类似现象:在雪后的田野感到格外静。
25.(9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40.0 cm;tBC= 1 s;vAB= 0.2 m/s;vBC= 0.5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大 ,是在做 变速直线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越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1)要测量速度,根据v=就要测出路程和时间;
(2)斜面斜度过大、小车下滑快,不好测量时间;过小,小车滑不动;
(3)读出AB、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每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判断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4)由(3)可得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
【解答】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由图可知:sAB=4dm=40cm=0.4m;sBC=5dm=0.5m,sAC=9dm=0.9m;tAB=2s;tBC=1s;tAC=3s;
vAB===0.2m/s;vBC===0.5m/s;
(4)由以上计算可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5)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 (2)小;(3)40.0; 1; 0.2; 0.5;(4)大; 变速直线;(5)大。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知道实验原理并且熟悉实验中器材的组装和使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常见题目。
26.(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弹跳起来 ,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上沙子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减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微小振动不易观察,利用转换法,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跳动;
(2)桌面的振动可以通过桌面上放置的微小沙粒跳动显示;
(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人体周围的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4)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听到声音响度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敲击桌面发声,桌面微小振动不易观察,在桌面上撒上沙子,通过沙粒跳动显示桌面的振动;
(3)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左侧音叉,左侧音叉发声后使得泡沫塑料球跳动,如果到月球表面,因为没有空气的真空不能传声,因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跳动;
(4)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听到声音响度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上沙子;
(3)空气;不能;
(4)减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转换放大和实验推理法是本题的核心。
27.(6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③ 、 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④ 、 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 ① 、 ②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20 , 0.5 。
【分析】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
【解答】解:(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
(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
(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缺少的数据为:琴弦长度为20cm,琴弦横截面积为0.5mm2;
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①②;20;0.5。
【点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6分):
28.(6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t=可以得到所需时间。
(2)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利用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为
t===1.2h=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80km/h×1.5h=120km
答: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20km。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表、速度表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长山片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荣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