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解析版+原卷版)
08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08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文件包含08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08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0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_______》,是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公欣然曰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本文言简意赅,文中并没有直接评价两个孩子咏雪诗句的优劣,但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谢道韫?请用原文回答。
4.本文写出了谢道韫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5.请你结合原文具体词句说说谢太傅家的家庭氛围如何?
【答案】1. 世说新语 刘义庆 2.(1)急(2)高兴的样子(3)相比(4)趁、乘 3.(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公大笑乐” 4.聪明机智,才华出众。语言描写,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5.由“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公大笑乐”,可见谢太傅家的家庭氛围轻松、和谐、愉悦。
【解析】1.考查文学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本文选自出自《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更急了。骤:急。
②句意:谢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句意: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拟:相比。
④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因:趁、乘。
3.本题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对于对大雪的比喻,胡儿和谢道韫都给出了答案,在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之后,“公大笑乐”,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有利地暗示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据此提取这两句即可。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的理解。
(1)由“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写出了雪花飘摇的轻盈姿态,另外,柳絮在初春的时候才会飘扬,也就意味着雪代表着春天的即将来临。 这一句是从正面描写谢道韫的聪明智慧与才华出众。“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这是从侧面写谢道韫的聪明智慧与才华出众。属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同时“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句属于语言描写;“公大笑乐”是神态描写。而以柳絮喻雪,给人一种想象的美感和回味,仿佛让人置身其中;盐,便完全达不到谢太傅追求的意境,也与眼前美景不搭配,平庸与唯美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又使用了对比手法。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通读全文可以感知谢家是个贵族大户。家和万事兴,营造的家庭气氛相当和睦,和侄子侄女以雪为题,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家庭氛围是轻松、温馨,和谐的。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从“公欣然”“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显示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轻松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点睛】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D.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B.对子/骂父 C.友人/惭 D.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句子。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0.“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11.文中“友人”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答案】6. 离开 拉,牵拉 7.C 8.D 9.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10.示例:元方的行为有礼有节。元方当时才七岁,它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实属不易。 11.友人从开始有礼貌地询问元方“尊君在不”,到后续听到陈太丘已走的愤怒,再听到了元方的责骂之由的惭愧。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但;
B.表否定,没有/同“否”,表示“吗”的意思;
C.都是连词,和;
D.名词,中午/名词作状语,每天;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朗读节奏。
D.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元方”作主语,“入门不顾”是谓语,故断为:元方/入门不顾。
故选D。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戏,玩耍。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元方确实有失礼。客人既以认错,元方就该原谅他,“入门不顾”让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且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
示例二:元方不失礼。不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是有礼有节。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梳理相关内容概括作答。友人与陈太丘相约同行,因自己爽约,陈太丘先走了。开始还很有礼貌的询问元方“尊君在不?”但听到元方说“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但听了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义正辞严的批驳后,友人知道自己失礼而感到惭愧。据此,友人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有礼貌——愤怒——惭愧。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解释词语
(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子曰的“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世人尊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文。
15.请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成现代文
1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是个安贫乐道的君子。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
C.孔子不渴慕富贵,哪怕吃粗粮,喝热水,他也觉得乐在其中。
D.《论语》采用纪传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
17.在这以上八则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_则,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忍受 改变 坚守 13. 孔子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1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不解。 15.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6.A 17. 言之有理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忍受。
(2)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3)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章中的“子”指孔子。曰就是“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孔子说”的意思。“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在先秦时诸子百家之称。敬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学,学习;而,连词,表转折,却;思,思考;罔,感到迷茫;殆,感到疑惑。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好,爱好;乐,以……为乐;者,……的人。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有误,并非是说学习方法,而是说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志向,表明人要坚守志向的重要性;
C.“喝热水”有误,应是“喝冷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D.“《论语》采用纪传体”有误,应是《论语》采用语录体;
故选A。
17.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答案不唯一,选择喜欢的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即可。
示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身边的每一个,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示例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示例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不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1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20.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三处。
谢 公 语 同 坐 日 家 嫂 辞 情 慷 慨 致 可 传 述 恨 不 使 朝 士 见!
2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22.王夫人为什么要“流涕抱儿以归”?
23.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8.A 19.(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20.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21.C 22.①谢朗刚刚大病初愈,还未恢复。(却与谢安在谈论文义,王夫人心疼孩子,担心孩子身体不堪劳顿);②王夫人早年守寡,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23.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分别人物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将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起,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解析】18.A.谈论/谈论;
B.趁、乘/于是,就;
C.“王凝之”是人名/代词;
D.天/每天;
故选A。
19.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欣然(高兴地样子)”“何(什么)”“遣(派)”“还(回来)”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可以根据句意停顿。故断为: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2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C项表述错误,因为当时谢家都以儿童接客,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玄理,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有遗憾,有气恼。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结合“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可知,原因是:谢朗刚刚大病初愈,还未恢复。结合“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可知,王夫人早年守寡,希望孩子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23.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世说新语》内容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名士、上层社会人士之轶闻琐事、言行风貌,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思想、生活、行为与清谈风气,被鲁迅誉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结合两文内容合理解答即可。如,甲文,《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是培养“名士”的正面例子。乙文,“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写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名士”的正面例子。王夫人以谢朗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为由,阻止谢朗待客,与林公论道,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反例。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④。”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田子为相》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二十两。③馆:这里指“家”。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⑤造:往,到。⑥就狱:接受处分。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友期行(期:约定) B.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C.子安得此金(安:安心) D.王贤其母(贤:认为……贤惠)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对子骂父 孝子之事亲也 B.之:下车引之 不义之物
C.其:王贤其母 子其去之 D.为:田子为相 为人谋而不忠乎
2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元方/入门不顾
C.得金/百镒奉其母 D.即舍田子/罪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28.【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文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性格共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C 25.A 26.B 27.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 28. (1)甲文:做人要讲诚信; 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2)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C. 句意:你是怎样得到这些金子的?安:怎么。
故选C。
2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虚词。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儿子;
B.代词,代指元方/结构助词,的;
C.代词,他的/助词,表命令;
D.做/替
故选A。
2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
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A.您与家父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断句:君/与家君/期日中;
C.得了二千两金。断句:得金百镒/奉其母;
D.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断句:即/舍田子罪。
故选B。
2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
为:作为。忠:忠诚。是……也:这就是,判断句式。子:儿子。孝:孝顺。
2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一空:【甲】文通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二空:【乙】文通过分析“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等句,说明尽孝的含义是为官不贪,忠于国家。
三空:性格方面的共同之处可分析【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乙】文“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等句,说明这两个人都虚心接受批评,能知错就改。
【点睛】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了二千两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做为子臣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除去它吧。”田子惭愧的走出来,上朝还金子,回来后请求进牢狱。。齐宣王认为他的母亲贤能, 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③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④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⑤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⑥。
【注】①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汉末文学家。②中表:古代称父亲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亲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如:“外父”即为岳父,“外甥”即为姊妹之子)。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③仆:我,古代谦称。④伯阳:即老子李耳,道学创始人。⑤君奕:即李元礼。⑥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2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元礼与客莫不奇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D.人以其语语之(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3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断3处)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3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32.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下列句子中“大”的表达效果。
韪大踧踖。
《古代汉语词典》中“大”的义项:①与“小”相对。②重视。③大大地、非常地。④通“泰”。⑤大夫,宦名。⑥专家、行家。
33.【甲】【乙】两文中的儿童元方和孔文举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否赞同他们对待客人的态度?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29.D 3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31.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32.大,非常。该句生动地表现了陈韪闻言后恭敬不安,手足无措的神态,衬托了孔融的机智。 33.示例一:元方和孔文举都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友人无信无礼,元方回击,陈韪武断,孔融回击。所以都不失礼。
示例二:元方和孔文举都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因为对方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顾及他们的颜面,所以可以认为是失礼。
【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句意: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之,代陈韪。
故选D。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本句句意为: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孔文举年十岁”点明时间,“随父到洛”点明事件,“时李元礼有盛名”说明李元礼负有盛名,“为司隶校尉”点明李元礼的官职。故可断句为: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3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惭,惭愧;引,拉。
②重点词有:是,因此;仆,我。
32.本题考查词语翻译与赏析。“韪大踧踖”句意为:陈韪感到非常窘迫,手足无措。大,意为大大地、非常地。
由“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可知,陈韪在被孔融反驳后,倍加窘迫,体现了手足无措的情态;而孔融能够巧妙委婉的回击陈韪,体现了孔融的机智。
3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元方和孔文举面对客人的刁难和侮辱,回答的不卑不亢,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可知,友人无信无礼,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而回击客人,所以不失礼;从“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中可知,面对陈韪的武断之言,孔融只能机智回击。所以也不失礼。
而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元方和孔文举都是晚辈,而友人和陈韪是长辈,虽然有过错,作为晚辈也应该给其留有颜面。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孔文举“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元方直接入门不顾,孔文举直接进行反驳,体现了不尊重长辈的一面。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亲戚才能通报进门。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就坐。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十二章》)
【乙】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①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③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④。”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④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藜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佯:假装。④馈:向尊长进食。⑤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
②额回对曰____________
35.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向 者 煤 炱 乎 甑 中 弃 食 不 祥 回 攫 面 饭 之。
36.与“择其善着而从之”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思而不学则殆 C.三十而立 D.敏而好学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38.孔子和颜回的故事给予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
【答案】34. 生气,恼怒 应答,回答 35.向 者 煤 炱 乎 甑 中 / 弃 食 不 祥 / 回 攫 而 饭 之。 36.A 37.①译文: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②译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敬地请孔子吃饭。 38.示例一:“眼见者可能并不为实”,就像文中孔子对颜回的误解。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作深入的了解,不要轻易地用自己所谓的“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联系生活略)
示例二:孔子在误会颜回背着自己抓饭吃后认为颜回不敬,当了解事情真相后能深刻反省,反思“知人不易”,他善于从寻常琐事中汲取智慧,值得我们学习。(联系生活略)
示例三:颜回面对孔子的误解,能耐心解释,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34.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道自己却不觉得生气;愠:生气;
②颜回对曰:颜回回答说;对:应答,回答。
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由题意可知句子的含义为: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所以断句应该是根据含义进行断开: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3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
择其善着而从之: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而:于是,就,是顺承关系。
A.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应该经常复习;而:表示顺承关系;
B.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却不学习是有害的;而: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C.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而:表示无意义;
D.敏而好学:聪明并且好学;而:表示并列关系;
故选A。
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
①堪:忍受;
②少顷:一会儿;谒:请。
3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由乙文“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可知孔子误会颜回背着自己吃饭,由后来可知是误会了颜回;所以告诉我们眼见并非为实,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多方考察和研究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判断,接近事实真相。
由乙文“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可知孔子知道自己误会颜回之后反思人容易被眼前景象所欺骗,所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应该知道认识一个人是需要很多的了解的,不能够轻易下结论。
由乙文“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可知颜回的品性,被自己的老师误会,还是会想着进行解释,没有表现出来生气。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受到他人的误解时,可以很好地进行努力解释,不要选择故意置气。
【点睛】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乙】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过了一会,食物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
39.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 ) (2)好之者不如乐之( )
(3)王生不说( ) (4)何以谓之善学也( )
4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3.【甲】文和【乙】文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39.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0. 疑惑 以……为乐 同“悦”,愉快 什么 41.D 42.(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43.他们都认为学贵善思、择善而从的人才是“善学者”。启发: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像[乙]文中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记住再多老师讲的知识,如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个两脚书橱而已。
【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意思是: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因此断句为: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殆,疑惑。
②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
③句意:王生不高兴。说,同“悦”,愉快。
④句意: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何,什么。
41.A.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而:表转折;
B.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而:表转折;
C.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而:表转折;
D.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而:表承接;
故选D。
4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故,学过的知识;知新,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2)或,有人;信,真的。
4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谈启示的能力。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根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得出:孔子、李生认为学贵善思,认为要择善而从之。
启示要结合实际来谈,孔子、李生认为学贵善思,认为要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江苏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北专用),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