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等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地球地图+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地球侧俯视图(地球扁率忽略不计),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点的地方时为6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A、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 1110km B. 7770km C. 8880km D. 9990km
2. 若一架飞机沿最短线路由B点飞往C点,飞行的路线有( )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A点在晨线上且地方时为6时,说明A点位于赤道上,A点与N点(北极点)之间纬度相差90°。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可计算出A、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990km。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据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C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经度相差180°,B点在北半球,C点在南半球,若一架飞机沿最短线路由B点飞往C点,可先向南再向北或先向北再向南;由于BC位于剖面的大圆上,也可一直向西北或一直向东北,故有4条飞行路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A点与N点(北极点)之间纬度相差90°因此距离为9990km。
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AB在同一经线圈上,且经度相差180°,A点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所以飞行方向可以为南一北一南;北一南一北;AB位于剖面的大圆上,所以可以一直向西北或一直向东北。
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日出、日落景观壮美,是游客必赏的美景。下表示意八达岭长城不同日期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 日出时刻 | 日落时刻 |
① | 04:45:44 | 19:46:06 |
② | 07:32:47 | 16:53:08 |
③ | 06:43:05 | 17:12:49 |
④ | 07:08:19 | 17:48:42 |
3. 表中四个日期,最接近“七一”建党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游客在表中四个日期观赏八达岭日落风景时,需面向西南方的日期分别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据表分析可知,“七一”建党节离夏至日较近,北半球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昼较长且长于12小时;①昼长约为15小时,②昼长约为9小时21分钟,③昼长约为10小时29分钟,④昼长约为10小时40分钟,四个选项中只有①长于12小时,故最接近“七一”建党节的是①,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题干说:游客观赏八达岭日落风景时,需面向西南方时,说明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上的北京八达岭昼长应小于12小时,由上题可知,昼长小于12小时的分别为日期②③④,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例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以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以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时间内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丙>乙
C. 甲>丙>乙>丁 D. 丁>乙>丙>甲
6. 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天气 B. 土壤 C. 植被 D. 地形
7. 甲地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推测其发展的限制条件是( )
A. 昼夜温差小 B. 山地环绕 C. 海拔较高 D. 深居内陆
【答案】5. C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甲地日照时数为3600〜3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丙地日照时数为3400〜3600小时,丁地日照时数为2200〜2400小时,故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丁,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乙地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数较短,故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天气),A正确;土壤和植被不影响实际日照时数,BC错误;地形(类型、坡向)会影响太阳实际照射时数,但该地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导致气候差异,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适宜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但此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当地光伏电消费量少,且离光伏发电主要消费市场远,故甲地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限制条件是深居内陆,D正确,排除ABC。故选D。
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岛屿的地形特征是( )
A. 地势四周低中部高,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B. 地形呈纵列状分布,山间河谷纵贯全岛
C. 地形起伏变化较小,平原面积分布广阔
D.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9. 在丰水季节,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范围为( )
A. 100~300m B. 200~500m C. 300~600m D. 600~900m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岛的地形特征,等高线大于500米,可判断该岛以山地、高原为主,等高线小于200米为平原,图中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正确D错,地形并没有呈纵列状分布,故B错,地形起伏变化大,平原狭小,故C错,本题选A。
【9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湖泊位于等高线200--500m 之间,在丰水期湖泊水面上涨,但不会超过500m,故图中湖泊水面海拔范围为200--500m ,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B。
【点睛】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2. 丘陵: 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3.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4. 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俄罗斯环北极地区注入北冰洋的地表径流量占北冰洋淡水输入总量的55.6%,是北冰洋淡水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区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显著,且呈现不同的径流量变化趋势。下图示意俄罗斯流入北冰洋的6条主要河流及其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全球气候变化对图示地区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凌汛发生时间推迟 B. 冻土融水补给量增多
C 河水泥沙含量减少 D. 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11.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列4条河流径流量变化最显著的是( )
A. 北德维纳河 B. 伯朝拉河 C. 鄂毕河 D. 勒拿河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凌汛一年发生两次,结冰时一次,融冰时一次,全球气候变暖使结冰时凌汛发生时间推迟,融冰时凌汛发生时间提前,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冻土的融化,使冻土融水补给量增多,B正确;C.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冻土的融化,使冻土融水补给量增多,河流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加强,泥沙含量增多,C错误;由材料信息“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区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显著”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变大,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6条河流,流域面积最大的是鄂毕河,故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图中6条河流径流量变化最显著的是鄂毕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逐渐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全球变暖会导致低空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下图示意我国辽西某矿区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大坝的选址主要因为( )
A. 地势最高 B. 改善河运 C. 下渗水量少 D. 库容较大
13. 该矿区现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型生产基地,其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河网密布 B. 交通便捷 C. 人才众多 D. 科技发达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大坝的选址主要因为库容较大,D正确。大坝库区所在地不是地势最高处,A错误;改善河运是大坝建成后的有利影响,而不是选址的优势条件,B错误;此处与其他地方地质条件相差不大,下渗水量无太大差别,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该矿区的建设区内有道路和铁路贯通,且铁路通往沿海城市葫芦岛港口,故该矿区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型生产基地,其主要优势条件是海陆交通便捷,B正确;河网密布是优势条件之一,但不够B答案全面,A错误;发展采掘工业对于人才、技术要求不高,而且辽西较为落后,人才没有明显优势,科技不发达,故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
(1)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从而节省筑坝工程投资;
(2)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3)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尽量少淹没农田,无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质灾害的地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北与青海省接壤,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为4500m,属丘状高原低密度纯牧业地区。下图示意2005〜2017年那曲市聚落规模等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那曲市聚落规模等级变化中( )
A. 2005年个数随等级升高而增加 B. 总体上低等级数量偏多
C. 2017年为各等级数量中最多的 D. 中、高等级数量多
15. 从整体看,那曲市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
A. 多样化和大型化 B. 分散化和一体化
C. 分散化和小型化 D. 多元化和工业化
16. 推测那曲市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靠近水系的河谷阶地 B. 山间的和缓坡地
C. 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 D. 河流的上游地区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那曲市聚落规模等级变化中,总体上低等级数量偏多,而中、高等级数量偏少;2005年个数随等级升高而减少;与其他年份相比,2017年低等级的少,中、高等级的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上一题可知,那曲市聚落规模低等级数量偏多,聚落规模小;且那曲市是低密度纯牧业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呈分散性。故从整体看,那曲市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分散化和小型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可知,那曲市属丘状高原低密度纯牧业地区,水源和草场分布是聚落空间布局的主导性因素。靠近水源,草料充足,草场载畜能力强,能够满足牧民生产需求。故那曲市聚落主要分布在靠近水系的河谷阶地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纯牧业来说,水源和草场分布是聚落空间布局的主导性因素,故那曲市聚落主要分布在靠近水系的河谷阶地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中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每天早上或下雨前,会有雾团漂浮在湖面上,像人间仙境一样。下图示意云中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
(1)指出云中湖周边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2)推测云中湖的水质特点及影响因素。
(3)分析云中湖雾团的形成条件。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较大。
(2)水质较差;水体更新速度较慢,周边旅游业排放废水,导致水体恶化。
(3)气温下降,湖面上空气水汽含量达到饱和,形成团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中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地形地势特征、水质特点及雾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的种类、地势起伏状况、特殊地貌的分布等方面分析;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等高线比较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南地区海拔高,西北地区海拔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
【小问2详解】
云中湖为水库蓄水区,常年蓄水,水体更新速度较慢;随着周边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进云中湖水域,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每天早上或下雨前,会有雾团漂浮在湖面上,像人间仙境一样”。云中湖地区白天温度比较髙,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水汽含量较高,到了夜间,温度开始下降,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小了,在日出前后湖面上空空气温度达到最低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同理,在下雨天,湖面水汽含量较高,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小,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博多河贯穿整个孟加拉国,总流域面积约为31000km2。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博多河流域是孟加拉国的稻米主产区。孟加拉国人口约1.6亿,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工业区逐年扩张,加上流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特征,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频发。下图示意博多河流域。
(1)简述博多河流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具体表现。
(3)分析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1)博多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气温高,热量条件好,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临近河流水量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稻生长较好。
(2)博多河流域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易产生旱涝灾害,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不利于工农业发展,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
(3)博多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易产生旱涝灾害;博多河流域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河流众多,夏季多暴雨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博多河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频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多河流域地图为材料;涉及博多河流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具体表现及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博多河流域自然地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多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分析。博多河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纬度低,气温高,雨热同期,降水充足热量条件好,有利于水稻生长;降水多,河流水源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开阔,泥沙淤积,土壤肥沃,有利于水稻生长。
【小问2详解】
博多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易产生旱涝灾害,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毁坏农田,城镇等基础设施,不利于工农业发展,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小问3详解】
博多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易产生旱涝灾害;博多河流域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河流众多,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质不稳定,山高谷深,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博多河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发生。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澳大利亚气象厅2022年4月20日6时发布的天气系统图,且此时冷锋以20km/h的速度向东移动。
(1)对比甲、乙两海面的风力和风向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墨尔本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3)说明该时段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多低压槽生成的原因。
【答案】(1)甲海面风力小,乙海面风力大;甲海面吹东南风,乙海面吹西北风。原因:甲海面受高压控制,位于高压中心东北部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吹东南风;乙海面受低压控制,位于低压中心西北部且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吹西北风。
(2)冷锋过境时,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气压升高;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3)该时段为夏秋季节过渡期,海水表面温度较高,海面多气旋形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气系统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风向、天气、天气系统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甲海面风力小,乙海面风力大;甲海面吹东南风,乙海面吹西北风。据图可知,甲等压线稀疏,乙等压线密集,因此甲海面风力小,乙海面风力大。甲海面南部为高压,北部为低压,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吹东南风;乙地西北为高压,东南为低压,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墨尔本西南部有一冷锋,并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东移动,未来几天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气压升高;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
【小问3详解】
图示时间为2022年4月20日,正处于澳大利亚夏秋季节过渡时段,海水表层温度较高,海面形成多个气旋,气旋两侧容易形成多处低压槽。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推动沿线国家经济、贸易、文化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效的海上航线网络是促进海上互联互通,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基础。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和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在海上航线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港口的发展演变使港口的功能增多、整体效率逐渐提高。下图示意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部分港口面积变化。
(1)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部分港口的主要特征。
(2)分析中东地区多大型港口的原因。
(3)说明港口和城市的相互关系。
【答案】(1)欧洲和中东地区港口数量多,港口面积大;非洲沿线国家港口数量少,港口面积小。
(2)中东地区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地区,石油输出量大,依靠大吨位船舶,对港口的条件要求较高;石油工业发达,资金雄厚,港口建设完善;地理位置优越等。
(3)港口的发展可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促进和带动城市工业、文化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各产业协调发展;港口便利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扩大对外贸易等。城市的发展,可为港口发展提供所需的货物、资源等保障;为港口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促进港口规模和等级的发展与提升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部分港口面积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欧洲和中东地区表示港口面积的柱长,说明港口数量多,港口面积大;非洲沿线国家表示港口面积的柱短,说明港口数量少,港口面积小。
【小问2详解】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出地区,石油输出量大,大吨位船舶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多大型港口;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建设港口的资金雄厚,因此港口建设完善;中东地区位于五海三洲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小问3详解】
港口的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的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港口建设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建设可促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各产业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港口有利于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扩大对外贸易等。城市的发展,可为港口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货物、资源等保障;城市的发展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港口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进而促进港口规模和等级的发展与提升等。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此次大雾过程, 与2号水井相比,1号水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株洲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关于转山路线,下列说法可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溶洞中边石坝主要分布在, 目前溶洞中的水最有可能来源于, 溶洞内大小块石的存在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