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2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课时学案
展开一、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1.海水温度
(1)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❶
(2)分布规律
(3)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①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②海水温度增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③局部区域海水温度异常变化,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2.海水盐度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 ❸
(2)海水中盐类物质对人类的影响: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
3.海水密度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盐度、温度、压力及其变化。
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在大河的入海口,密度较小,但若河水裹挟泥沙则密度增大。
(2)海水密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❶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低,所以洋流也会影响海水温度。
❷在海沟或海岭处可能由于地热作用而出现逆温现象。
❸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深度、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主要受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❹海水的密度越大,海水的浮力越大,船的吃水深度越小。
❺易产生密度流的海域
二、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1.波浪
(1)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风浪。
(2)影响因素:风速(风速越大,风浪越大) ❻
(3)波浪的影响 ❼
①波浪对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②波浪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但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
③波浪还可用来发电。
❻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塌陷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如海啸的形成。
❼波浪的影响有利有弊,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要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潮汐 ❽
(1)基本概念
(2)潮汐的影响
①潮汐现象对河流和海上航运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
②潮汐也可以用来发电。
❽潮汐的规律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的涨落。
一月中: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2018·江苏高考)圣劳伦斯湾面积约 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题。
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信息】
①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带来的淡水。
②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
③圣劳伦斯湾东部有纽芬兰岛等大小众多岛屿。
解析:由①可知,圣劳伦斯河可以带来大量淡水;由②可知,有高纬低温海水注入,水温较低;由③可知圣劳伦斯湾相对较封闭。
【尝试解答】
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海水温度
1.图示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海水温度对海洋生物和海洋运输的影响
3.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
水温最高的海域并不在赤道附近,是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同时陆地上空大气吸收的热量也比海洋上空大气吸收的热量多,这些热量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附近。
海水盐度
1.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总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度递减,并形成“马鞍”形曲线,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
2.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达41‰。其盐度高的主要原因: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①波罗的海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②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③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4.我国著名的盐场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1、2题。
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海水热容量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2.若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
C.在水深1 000米以下,水温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
1.D 2.C 解析: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和垂直方向水温的变化。第1题,曲线②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第2题,由曲线①的表层水温在25 ℃左右,可以确定其不可能在高纬度海区。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大致以1 000米深度为界,0~1 000 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至1 000米以下,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3.读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海区,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D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2)简析A海区盐度比 B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解析:第(1)题,D海区之所以盐度低,是因为D海区分布于中高纬度,气温低,蒸发量小,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第(2)题,由于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并非最高,而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
答案:(1)D海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并非最高,而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波浪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
【获取信息】
①由图可知,该海域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在南部密集,北部稀疏。
②图中的50 m等深线,在北部离海岸远,在南部紧靠海岸。
③我国海岸线漫长而曲折。
④该图中波浪能密度为1~9 kW·m-1 。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可得南部密度大,北部密度小。由信息②可知北部海域较浅,海底摩擦力较大,相应的会减小波浪能;而南部海域较深,海底摩擦力较小,所以波浪能密度大。第(2)题,由信息③可知,我国海岸线曲折而漫长,所以波浪能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电的地点多,且波浪能本身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所以前景广阔。但是我国沿海波浪能密度小,开发难度大。
【尝试解答】
(1)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原因: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大。
(2)①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②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电的地点较多;③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④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
比较波浪与潮汐
潮汐的特点
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发电对环境污染小;潮汐能发电的水库都是利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基本不占用耕地,且容易建造,投资较少;另外,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特殊的海浪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海啸、风暴潮是海浪的特殊形式,分析如下:
海啸和风暴潮都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但是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而风暴潮主要发生在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
1.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解析: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咸水。
2.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最多能发电(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D 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我国沿海地区一天之中一般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巨大海啸,使沿岸多个国家遭受巨大灾难。2019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灾难发生15周年之际,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举行了纪念活动,缅怀逾20万名罹难者。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这次海啸发生的因素可能是( )
①印度洋洋底大地震 ②特大风暴潮 ③海平面上升 ④海底岩层破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面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 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③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④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D 4.C 解析:第3题,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是由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的9.1级地震引起的。地震可能诱发板块移动岩层破裂,从而扰动海水,到近岸形成灾难性的海啸。第4题,对海啸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有建立预警系统、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等,此外也要开展预防海啸灾害的宣传教育。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不可取,围海造陆也不会减轻海啸带来的影响。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的学习,认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从要素综合角度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因素。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认知典型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海水运动的规律。
[知识体系导图]
分布
规律
时间
同一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空间
水平
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垂直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❷
角度
影响
对海水航行
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同一艘船的吃水深度不同。远洋航运中,标准吨位船只的核载重量要考虑不同海区海水密度的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 ❹
对海水运动
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例如,直布罗陀海峡东侧的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从底层流向大西洋,而表层海水则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❺
概念
内容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高潮与低潮
在海水涨落的每一周期内,当水位涨到最高位置时,叫高潮;当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叫低潮。
潮差
相邻的高潮与低潮的水位差。
涨潮与落潮
从低潮到高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上升,叫涨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叫落潮。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如罗非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备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注入量多
降水量<蒸发量
注入量少或无
河流径流注入量
结冰
温度低
融冰
温度高
结冰或融冰
寒流流经
开敞
暖流流经
闭塞
温度
盐度降低
盐度降低
盐度升高
不影响盐度
洋流(同一纬度)
盐度升高
盐度低
盐度降低
盐度高
开敞或闭塞
盐度降低
适中
盐度升高
较高或较低
盐场
位置
条件
长芦盐场
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沿岸
①海滩宽广平坦;②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布袋盐场
台湾岛西海岸
①沙滩广布,地势缓斜;②副热带地区,且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日照长,气温高,有利于蒸发
莺歌海盐场
海南岛西南海滨
①位于中部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温度高,蒸发旺盛;②西部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分布规律
原因
垂直方向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深度增加,压力增大
水平方向
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波罗的海海水盐度最低
红海海水密度最大
波罗的海海水密度最小
形式
形成因素
分布
时间
方向
规模
波浪
风力、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等
普遍
无周期性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较小
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普遍
具有周期性
海水定时涨落
大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是巨浪
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4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4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课时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防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