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历史学科9月 月考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日期:

    一、选择题
    1.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
    A.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 B.说明西周时期抛弃了鬼神信仰
    C.体现稳定宗法分封秩序的探索 D.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3.春秋时期的货币铸造地点,主要集中在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之地;战国中期以后,货币铸造的范围向东延伸到滨海的齐国境内,向南到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到达燕赵长城以南。这表明(  )

    战国主要货币图
    A.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B.全国市场初步形成 C.民族交融进程加速 D.各国货币单一流通
    4.表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
    政治
    人物
    辅佐的
    诸侯国
    主张或举措
    子产
    郑国
    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
    魏国
    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
    楚国
    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捐不急之官
    商鞅
    秦国
    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 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 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5.《史记》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  )
    A.郡县制受到挑战 B.分封制有一定社会基础
    C.存在着统治危机 D.不施仁德是灭亡的主因
    6.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 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 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7.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助为中大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  )
    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 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
    C.加强监督,防止腐败 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
    8.图1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

    图1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9.《汉书》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种归。”《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1世纪时,桃在印度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华文化优秀 B.汉初国力强盛 C.民族关系融洽 D.丝绸之路开通
    10.表2均田制下奴婢、耕牛的受田情况

    奴婢
               耕牛
    北魏
    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30亩,限4牛
    北齐
    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隋代
    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唐代
    不受田
    不受田
    与以往相比,唐代政府的这一做法(  )
    A.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保护了自耕农的利益
    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D.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
    11.图2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示意图。这一时期为(  )

    图2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13.《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的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
    A.人口出生率偏低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 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
    14.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据此可知(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地方割据彻底解决
    15.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划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一举措(  )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增强了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的演变 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16.表1所示是金世宗的部分改革措施。
    表1
    1
    “以廉平诫谕中外官吏”
    2
    “诏户部侍郎魏子平等九人,分诣诸路猛安谋克,劝农及廉问”
    3
    “亲军虽不识字,亦令依例出职,若涉赃贿,必痛绳之”
    4
    “朕于女直(真)人未尝不知优恤。然涉于赃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
    由此可知,金世宗主张(  )
    A.整顿吏治,稳定秩序 B.改革官制,选贤任能
    C.重用亲信,强化统治 D.推行汉化,发展教育

    二、非选择题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摘编自刘焕曾、张文喜《新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只有到董仲舒完成儒学改造,使儒学从思想领域走向政治领域以后,儒学才更加具备自上而下地向全国广泛传播的条件与可能。也就是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而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大一统”的民族观才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信奉的政治理念。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8分)

    18.(12分)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8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状元数量及分布表(有籍可考者)部分
    朝代
    人数
    地区
    唐代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总计
    河北
    15
    2
    3
    5
    2
    3
    30
    河南
    13
     
    20
    1
    2
    1
    37
    陕西
    11
    1
    1
     
    2
    1
    16
    山西
    6
    1
    2
    2
     
     
    11
    山东
    4
    3
    9
    2
    4
     
    22
    江苏
    6
     
    9
     
    14
    46
    75
    江西
    2
     
    9
    1
    18
    3
    23
    广西
    2
    1
    2
     
     
    4
    9
    湖北
    1
     
    2
     
    2
    3
    8
    湖南
    1
     
    1
     
    1
    2
    5
    安徽
    1
    1
    5
    1
    6
    9
    23
    福建
     
    2
    19
     
    11
    3
    35
    广东
     
    1
    1
     
    3
    3
    8
    浙江
     
     
    24
    1
    19
    20
    64
    上海
     
     
    1
     
    3
    3
    7
    吉林
     
     
     
    1
     
     
    1
    内蒙古
     
     
     
    2
     
    3
    3
    贵州
     
     
     
     
     
    2
    2
    总计
    62
    11
    108
    16
    87
    106
    379
    ——摘编自梅介人《中国状元及其地理分布》
    材料二
    阅读下表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
    内容摘编
     
    考试科目
    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应举人资格
    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考试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
    (1)据材料一指出历代状元数量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进步性。(8分)

    20.(12分)表4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4
    文献
    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
    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
    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
    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022~2023学年高 二 年级历史学科9月考答案详解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C
    C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C
    B
    A





    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女性则与手工业有关,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变化反映出生产发展影响到了劳动的具体分工,故选A项;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男性与女性”,这属于性别的不同,与“阶级”无关,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确实述及了男性与女性陪葬品的不同,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性别分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形成”,排除C项;集体劳作指的是由于农具的原始,许多人不得不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即“千耦其耘”、“十千维耦”,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该现象,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西周早期,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这是宗法制的体现,到西周中期,求“福”的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说明其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据此可知,这种变化体现出西周统治者为稳定宗法分封秩序进行探索,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并没有抛弃鬼神信仰,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商业并不发达,统治者的“事神致福”、“善待百姓”体现的是农业文明的发展需求,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由材料“货币铸造的范围向东延伸到滨海的齐国境内,向南到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到达燕赵长城以南”可知货币的铸造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货币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表明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分裂状态,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和市场,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加速了民族交融,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并不统一无法体现出民族交融,排除C项;由图可知各国货币存在相互流通的现象,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择能吏”、“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罢无能、废无庸”、“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采纳这些主张和实行的举措使得在耕战方面和治国理政方面具有突出才能的人得以重用,而无能之辈则逐渐失去了已有的权势,所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故选D项;上述这些人的主张和举措仅代表法家思想,不能体现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排除A项;题干尽管有征战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兼并和局部统一的相关信息,所以不能体现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题干中是关于富国强兵和治国理政的相关举措和主张没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相关信息,没法体现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知,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会反抗秦的暴政,说明秦朝存在着统治危机,故选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秦的暴政使秦存在着严重危机,不是郡县制的弊端,排除A项;据材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知,反映了人们反对暴政,反抗秦朝的信念,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不比周,不朋党”“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可知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质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清明,说明商鞅变法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加强了对百姓、百吏和士大夫的控制,故选C项;秦国崇尚法家思想,儒家的仁义礼制不受重视,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效果很好,“如无治者”,并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秦统一后,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往往提拔低级官员组成中朝参与重大决策,体现了以小御大,以内御外的特点,故选A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具有集体决策,集思广益的特点,排除B项;中朝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决策,分割丞相的决策权,以便加强皇权,排除C项;内重外轻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题干内容中“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说明该家庭成员在旁人的监督之下被迫劳作,这与东汉末年地主庄园经济的特点相符合,据此可知,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说明该画像石反映的不是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执斧砍制木料”、“推车”、“辋”等信息反映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商业”,排除C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画像石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不是“浪漫主义”,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结合《纲要》上册第21页所学: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题干宛、印度与汉朝有物种交流相吻合,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天马、蒲陶(葡萄)、目宿(苜蓿)、桃子等物种交流,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排除A项;“汉初国力强盛”不合史实,经历秦末战火,汉朝社会经济残破,排除B项;“民族关系融洽”不合史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结交西域诸国合击匈奴,排除C项。
    10.【答案】A【解析】据上表中唐代的受田情况,可知唐代具有奴婢和耕牛的门阀士族不再受田,经济实力逐渐削弱,故选A项;材料只是均田制下奴婢、耕牛的受田情况,自耕农利益并不受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唐代的均田制,对人身依附关系影响不大,排除C项;农村社会秩序与农民利益有关,材料中并未对农民产生影响,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据材料“粮食产区分布”“桑蚕生产分布”可知,此时经济重心在北方,据材料“扬州”“益州”发展状况可知,唐朝时期这两个地区被称为“扬一益二”,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为唐朝,故选B项;汉朝与“扬州”“益州”发展状况不符,排除A项;此时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朝经济重心在南方,排除C项;明朝经济重心在南方,与图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可知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阶层固化现象逐渐严重,平民阶层不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遂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说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传统主流文化思想,排除C项;爱国情怀是热爱、维护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情结,材料并未涉及爱国情怀,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宋朝时期,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最高是2.57,最低是1.42,都没有达到3个人,这不符合常理(一般而言,一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三人),这种情况只能按照以下角度来考虑:这个平均数不是家庭全部人口数,而是每个家庭中间承担赋役的人口数,故选C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并且一个家庭中至少应该有3个人,也就是说,人口出生率偏低并不能成为题干所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排除A项;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这与“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为征收赋税的需要,会不断加强对户籍的管理力度,对人身控制呈现出不断松弛态势,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可知为宋代收归地方财政权,设置通判监督地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的措施,并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A项;宋朝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彻底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自然的疆界”“地方区划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可知元朝的地方制度打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利于不同区域人民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加人民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感,故选B项;犬牙交错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融合,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南移完成,元朝不存在经济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犬牙交错的做法打破了地方自然条件的限制,更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束缚地方的自主性,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廉平诫谕中外官吏、分诣诸路猛安谋克,劝农及廉问、若 涉赃贿必痛绳之、涉于脏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可知,对待贪赃受贿的官吏必然沉重打击,说明金世宗注重整顿吏治,稳定秩序,故选A项;材料主要侧重对吏治治理,没有涉及选官的改革内容,排除B项;据材料“涉于脏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可知,即使是皇亲国戚贪赃受贿依然会受到重罚,故材料重在强调整治吏治的决心,排除C项;材料中改革内容均属于吏治改革,未涉及教育改革,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6分)
    (1)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③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了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④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8分)
    (2)深远影响:①对西汉政治:“推恩令”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②对民族精神: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③对学术文化:一方面尊儒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④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大多数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8分)
    【解析】
    (1)①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方面入手,据材料一“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据材料一“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②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入手,据材料一“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结合所学得出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③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了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④结合所学可从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入手;即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材料二为“推恩令”,材料三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从政治、民族精神、文化、主流思想等角度入手,①对西汉政治:据材料二“推恩令”和材料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结合所学可知,“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思想一统为政治一统服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②对民族精神:据材料三“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大一统’的民族观才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信奉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得出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③对学术文化:从积极、消极角度入手;
    积极上:结合所学得出尊儒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消极上:结合所学得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④对主流思想:据材料三“儒学从思想领域走向政治领域以后”“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结合所学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大多数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8.【答案】(12分)
    (1)模式一:匈奴与秦、汉王朝并立;突厥与唐王朝并立;(2分)
    模式二:北魏政权;前秦政权;五代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和后汉政权。(任意两点得2分,其他实例符合要求亦可);
    (2)答案示例:
    辽、金、元和清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其统治区域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程度较高,与中原王朝差距不大。(2分)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逐渐扩展到中原内地,为巩固统治,这些政权吸收中原文化,学习中原政治制度;同时又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动的北方草原地区,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对于中原内地和边疆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和政策。(2分)辽推行南北面官制和四时捺钵制,金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保留猛安谋克制度。(1分)
    这一模式推动了统治阶级处理不同民族事务的制度探索,促进了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加速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分)
    【解析】
    (1)模式一:据材料一可知,模式一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属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据材料二“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结合所学得出匈奴与秦、汉王朝并立;突厥与唐王朝并立;
    模式二:据材料一可知,模式二体现出少数民族迁徙进入内地,并且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属于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压倒性优势,据材料二“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结合所学得出北魏政权;前秦政权;五代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和后汉政权。
    (2)据材料一可知,模式三体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结合所学得出模式三政权有辽、金、元和清,据材料二“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结合所学得出辽、金、元和清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其统治区域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程度较高,与中原王朝差距不大。接着,分析其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原因,据材料二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结合所学得出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逐渐扩展到中原内地,为巩固统治,这些政权吸收中原文化,学习中原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结合所学得出同时又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动的北方草原地区,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对于中原内地和边疆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和政策。
    比如:辽推行南北面官制和四时捺钵制,金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保留猛安谋克制度。最后,分析其意义, 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了统治阶级处理不同民族事务的制度探索,促进了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加速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角度入手。
    19.【答案】
    (1)趋势:由唐朝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代以后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由发达地区向边远地区扩展。(4分)
    (2)特点:分科设目,方式多样;注重社会教化;逐渐放松对工商业者的限制;组织规范,选拔公正。(4分)
    进步性: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提高官员素质;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宋代以前北方较多,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南方较多,而且内蒙古、贵州等边远地区也有分布,得出由唐朝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代以后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由发达地区向边远地区扩展。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得出分科设目,方式多样;据材料二中“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得出注重社会教化;据材料二“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得出逐渐放松对工商业者的限制;据材料二“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得出组织规范,选拔公正。第二小问进步性,结合所学科举制的影响,得出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提高官员素质;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20.【答案】(12分)
    (1)规律: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3分)
    (2)成因:
    ①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学传播创造条件。(3分)
    ②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3分)
    ③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规律,据材料“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可知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
    (2)第二小问成因,可以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学传播创造条件。思想上,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文化上, 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