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本课时间轴,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遵循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①颁布“推恩令”,三公九卿,尚书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BC202年 ———
    ———— 220年)
    9年 —— 25年
    第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政治:推恩令;中外朝:察举制;刺史制度
    经济:币制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思想:尊崇儒术,儒学独尊
    边疆:卫青霍去病;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城
    政治:加强皇权;控制外戚;节省财政;整顿吏治
    经济:清查垦田户口;释放女婢
    思考: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初统治者是如何总结秦亡教训的?他们在治国方略上做了怎样的调整?有何影响?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文景、汉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大一统的措施,开创了汉武盛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 “与民休息”政策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 思考是什么历史原因导致的?
    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将会如何应对?
    知识拓展:汉初儒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
    1、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沉重打击,汉初尚未复苏。2、当时的儒家思想中没有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内容。3、秦末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道家的“无为”思想更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
    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读材料:汉初是如何在吸取秦亡的基础上 变革制度的?
    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
    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力,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史记·吕太后本纪》
    吸收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
    从俗而治,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确保刘家天下,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壮大自己势力,安抚宗室和功臣的工具
    晃错:“削也反,不削也反”。七国之乱
    推恩令:王国被越分越小,最终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材料1:诸侯“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序》
    材料2: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读材料1:汉初的分封导致怎样的结果?
    王国问题:封国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读材料2:王国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汉书·志·食货志》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文景之治”为鼎盛局面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
    ② 设立“中外朝制度”
    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
    汉武帝令各郡举孝、廉各一人。自此,确立了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管理选拔制度。
    程序:地方官举荐→考核→授官(自下而上推选人才)
    影响:从地方选拔人才,拓展了选拔范围,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期,“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被地方世家大族控制选官。
    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示意图
    探究:比较秦朝和西汉中央官制的异同?汉武帝设立中朝的目的是什么?
    ④ 设立州刺史,任用酷吏
    巡查监视郡级官员、子弟;弹压不法豪强。
    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的监察对象是针对大地主豪强和郡守、尉、王国相一级的大吏)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促进地方监察,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矛盾,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稳定秩序:“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德主刑辅
    儒 + 法 + 道 + 阴阳 + ……
    设“五经博士”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官学,由“五经博士” 负责教学,以“经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大力提倡儒学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思想大一统,维护统治;确立儒学独尊,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材料1: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教材P21
    材料2: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③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读材料1:汉初采取怎样的统治思想?
    读材料2: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产生怎样的改变?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发生改变的原因?
    改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经济的恢复,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需要。
    思考: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思想政策的异同。
    为什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成功,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失败?
    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历史学家顾颉刚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淮书》
    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①盐铁专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折算困难、交易不便、社会混乱
    ②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
    ③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
    ④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
    向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
    每2000钱纳税120钱(6%)
    有产不报或少报,罚戍边一年,财产没收
    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为奖
    其时“告缗遍天下”,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干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中国古代简史》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打败匈奴和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物质基础;抑制工商业者,平抑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过度垄断经营和干预经济生活,导致侵害私营工商业正常发展,与民争利,增加人民负担,引起社会不满。
    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战争,夺去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武帝欲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虏,羁留十余年逃脱。夹击计划失败,但传播汉朝声威,被誉为“凿空之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匈奴已被击败,较顺利。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了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配合对外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的路上要道——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思考:秦汉的疆域有何不同?西汉疆域扩展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有什么意义?
    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尊崇儒学,形成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思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共同心理素质。
    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实体的发展。
    积极开拓疆域,扩大中华疆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边疆治理为后世提供典范。
    材料:汉武帝的穷兵黥武加重了农民身上的赋税……农民最终不得不卖掉他们唯—剩下的家财——土地。……在汉帝国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帝国统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地主势力的逐步膨胀。——《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无法力挽狂澜问题继续累积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材料五: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
    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后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班固:“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 同归殊涂,俱用灭亡。”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刘秀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思考: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成为官宦世家。经济: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大庄园,农民依附其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军事:拥有“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力量。文化:精通儒学,把持地方舆论。
    东汉后期,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经济上兼并土地,占有大量劳动力,影响国家税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失败,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思考:比较西汉和东汉后期的统治情况,思考两汉衰亡的共同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
    君主专制使国家统治的好坏过度的依赖于君主个人的能力,一旦出现幼主、昏君,就很容易出权皇权的旁落,从而出现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的情况。
    封建政权的性质是地主阶段专政:豪强地方势力的膨胀,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封建政权的统治。
    问题: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政治和社会问题的?
    第4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巩固新生政权——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朝经济恢复——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完整版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篇章西汉,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第三篇章东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多年战乱百废待兴,治国方略,无为无不为,加强皇权,架空相权,从无为到有为,中央特派员,给皇帝打小报告,累死累活工资低,2经济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帝国的建立,郡国并行制,一对内,政治上,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经济上,统制经济扩大财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