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微练卷(一)(含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微练卷(一)(含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微练卷(一)(含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微练卷(一)(含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康中学(北校区)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语文微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和杰弗瑞·威廉姆森研究指出,在人口转变初期,由于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保持不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这快速增长使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下降,抚养负担加重,因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在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生育率开始下降时期,人口增长减缓,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即人口红利阶段;当生育率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人口趋于稳定静止,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趋于常量,这时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中性。这一论述使我们明白,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影响。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建立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经济理论。此理论及实证研究指出,人口教育、人口健康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明显效用,人口结构合理、人力资本投入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西方历史人口变迁和当今东亚人口转变都证明了这理论。中国也是如此。从纵向历史数据看,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后,我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开始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相呼应。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挥,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如今,不少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都乐观预测,中国经济高增长率可以保持10到20年,能够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只考虑人口因素,预测没有错误。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一个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时期,即人口红利期。但结合地域因素考虑,预测未必乐观。从横向地域上看,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从人口角度看,沿海地区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处于优势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口抚养比最低,人均GDP最高且发展最快;贵州、西藏等地人口抚养比最高,人均GDP最低且发展缓慢。同样,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济济,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最高,中西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虎大的人口数量与地域差异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压力。只有保持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提高中西部人口素质,我国社会经济才可持续发展。当我们把目光只停留在人均指标的时候,我们就会推演出,人口越少越有利于人均指标提高从而越有利于发展的荒谬结论。而我们“一孩”政策背后恰恰有着这样的逻辑。如果继续实施只顾及人口数量的严格生育政策,虽然会少生不少人口,但会使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那么这不仅使“人口红利”迅速丧失,使中国经济失去可持续增长的活力,也会使中国丧失国际竞争力。(节选自李建新《风险社会与中国人口结构安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哈佛大学教授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增长与三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存在联系。B.人力资本经济理论指出,人口结构合理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C.在实施计划生育以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曾经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D.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等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差距很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在引述哈佛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 B.文章用改革开放中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济的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经济理论的正确。C.文章对学者乐观预测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辩证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压力巨大的结论。D.文章人力资本经济理论论述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的论述是并列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死亡率开始下降,人口快速增长,这时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处于人口红利阶段。B.只要加大对人口教育、人口健康积极投入,社会经济就一定会快速良性发展。C.保持合理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提高中西部人口素质,中国经济才可持续发展。D.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可能会失去持续增长的活力。二、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4-5 题。雕鹗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攀跻:攀登。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雕鹗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雕鹗将从天上摇落到人间。C.“群毛遁”“百鸟睽”写了走兽飞禽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5.这首诗的第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6 小题,12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感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突出洞箫声的悲怆凄凉。3)《离骚》中表达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是:                         4)《琵琶行》中,诗人讲述自己贬谪之地音乐不堪入耳后,突出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____________”,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____________”。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6)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一次次惊艳出圈,本次《七夕奇妙游》他们又将带来哪些神仙节目?观众_______。各具风采的形象造型,处处彰显着《七夕奇妙游》的主创们_______的工匠精神。元气可爱的唐小妹,英俊潇洒的月老,惊艳绝美的龙门金刚……(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节目还将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联系起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对话,赞美中国航天人_______、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向观众发起一份关于星空的邀约。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的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七夕奇妙游》选择在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诠释爱情,家国情怀作为一条隐藏的线,埋藏在整个节目中。基于这样的考虑,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的英雄,也将在《七夕奇妙游》中_______。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拭目以待  精益求精  前仆后继  粉墨登场B .翘首以待  精益求精  前赴后继  闪亮登场C .翘首以待  苦心孤诣  前仆后继  闪亮登场D .拭目以待  苦心孤诣  前赴后继  粉墨登场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每一个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又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B .每一个颠覆观众传统审美的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C .每一个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的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D .每一个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但又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B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C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D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要靠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1分)千年古刹隆兴寺天王殿前,古朴典雅的宁荣街和荣国府门前,铿锵雄浑的常山战鼓擂起,让人们瞬间穿越历史。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的村庄。常山战鼓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节庆,谁的鼓声更响,谁的鼓点更密,谁的花式更多,都是要拉开场子比试一番的。已经记不清诞生过几届“鼓王”了,只记得那彩旗猎猎、铁甲闪闪的场面越来越盛大。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    ,从村镇里的田埂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张书社他们相信:这声响还会传得更远、响得更亮哩!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摇曳的雉鸡翎,     ;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中幡在艺人们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二踢脚”“孙猴背剑”“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的魔力。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而在每一次成功飞跃、每一次向上托举的背后都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勇气,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们不知付出了多少,那是无数次的练习和      ,历经了一次又一次无畏无惧地奋起……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语文微练试卷答案1.B
    解析:1.错在“有一定影响”曲解文意,原文是“积极而重要影响”。
    2.D 错在“并列关系”,二者是层进关系。
    3.C 错在“死亡率开始下降,人口快速增长”;B.错在“只要•••••就”;D.“可能”,曲解文意。 4.B【解析】“雕鹗将从天上摇落到人间”错。是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答案: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6.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3)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4)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5)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在庾之粟粒6)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某件事情的出现。前者倾向审视事件发展动向,后者倾向热切盼望。根据语境“他们又将带来哪些神仙节目”,倾向热切盼望,应选“翘首以待”。第二空:“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语境中只强调主创们认真钻研的精神,没有强调达到什么成就,因此用“精益求精”。第三空:“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前文有“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对话”,说明这里并没有强调前人牺牲,而是前人冲上,后人跟上。因此应选“前赴后继”。第四空:“闪亮登场”,人物上场前台上的灯光闪烁以增加气氛。“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属于贬义词。根据语境“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的英雄”,应选“闪亮登场”。故选B。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后文“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碰撞”在前,“融合”在后,因此前文也应该是“颠覆”在前,“毫无违和”在后,排除AC;再结合前文“元气可爱的唐小妹,英俊潇洒的月老,惊艳绝美的龙门金刚……”,该句强调的重点是“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而不是“每一个……的造型”,排除B。故选D。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不仅仅”“更多”后的内容语序不当;二是“破圈”和后文的“是”搭配不当,应将“是”改为“依赖”和“要靠”。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 10.①走南闯北 ②妩媚多姿 ③挥汗如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走南闯北:到处闯荡,也形容到过很多地方,见过世面。根据语境“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① ,从村镇里的田埂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可知,这里是指张书社带着战鼓队参加过很多比赛,去多很多地方,可以选用“走南闯北”;第二空,妩媚多姿:姿态美好可爱。雉鸡翎又叫“野鸡翎”或“雉毛翎”,是戏曲中的翎子,是用野鸡的尾部最长的羽毛制成的。语境中是形容雉鸡翎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可以选用“妩媚多姿”;第三空,挥汗如雨:抹下的汗就像下雨一样。语境中是形容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们艰苦练习技艺,流出的汗就像下雨一样,且前文提到“汗水”,可以选用“挥汗如雨”。11.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是讲长句转换成短句,原则是先找出句子主干,然后把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即可。本句主干:正定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其他成分,如“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确定了地点范围,可以单独成句;“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强调村庄数量,可以单独成句;“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强调战鼓队伍多,可单独成句。最后连在一起,即: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12.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从结构上来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从表达上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           

    相关试卷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1练病句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1练病句一,共3页。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5练连贯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5练连贯一,共3页。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1练蹭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1练蹭一,共3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