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 考点课件:第三部分 第五章 第1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26张PPT)
展开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地理区域的类型,有__________区域、__________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____________地区、B._______地区、C._______地区、D._______地区。(见图 14-1)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因素,大致与________mm 等降水量线一致。(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__________因素,大致与 1月份______℃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也与________mm 等降水量线分布相接近。
(3)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因素,与地势第________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异
四大区域和区域划分依据
【例题 1】读图 14-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①与②的界线 C 大致与 1 月________等温线相吻合,大致与________ 等降水量线最接近。界线 C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界线 B 是我国地势第______阶梯与第______阶梯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界线 B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4)②与③的界线 A 大致与我国的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分界线相吻合,也由一系列山脉所组成,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界线 A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方法点拨】结合我国地形和山脉分布图,识记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联系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明确其界线划分的依据。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因素。【例题 2】(2011 年福建安溪)读图 14-4,回答下列问题。图 14-4
(1)图中③是我国第二长河__________,在④________(省份简称)注入海洋。(2)图中⑤和④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相同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所示的铁路线⑥是__________线,沿此铁路线从北
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
A.一望无际的平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深秋时节,沿途树木变化:树叶常绿→树叶枯黄→树叶全部脱落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都是季风气候)
C.阳春三月,沿途见到车站中人群的服装在变多变厚,沿
途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D.旱地麦浪如金,苹果、梨子初上枝头→河湖众多,鱼池、
【方法点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该铁路沿线景观的变化,与沿线地区不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相适应。
以畜牧业为主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 14-5图 14-6
【例题 3】(2011 年湖北恩施)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 年 4 月 14 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 7.1 级特大
地震,造成 2 220 人遇难,70 人失踪。
材料二:2010 年 4 月 16 日至 26 日,恩施某考察团赴青藏地区进行了考察。他们目睹了前去玉树救灾的繁忙场面,领略了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所到之处他们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见图 14-7)。
(1)青藏铁路起止点的城市名称:A 是西宁,B 是______。(2)图中四张照片最能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是第______张照片;被誉为“高原之舟”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___;第 3张照片 B 市宗教建筑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发生地震的玉树地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的名称分别是: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是澜沧江。
(4)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河谷地带,
(5)考察团来到青藏高原后,其大部分成员出现头痛、运动时呼吸困难、流鼻血等高原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玉树发生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
玉树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或玉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例题 4】(2011 年福建晋江)读图 14-8,回答(1)~(2)题。图 14-8(1) 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
(2)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 1 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方法点拨】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 1 月份 0℃等温线重合。
【高频考点清单】 §1.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差异:(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_________。(3)地势:自西向东,呈_______分布,逐级下降。2.人文差异:(1)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_________。(2)农业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分布:东部___,西部___。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2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2张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人文地理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考前考点梳理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45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考前考点梳理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45张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法1,考法2,人文地理差异,命题点1,命题点2,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一篇 核心知识 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共10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一篇 核心知识 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共10张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