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00—2010年城市群流入人口的流动范围有所变化,表现在( )
A.成渝城市群流入人口省内县际和省际占比下降
B.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的平均流动范围小于内陆
C.长三角城市群省内流入人口增速快于省际流入
D.珠三角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数始终占绝对优势
2.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户籍对流入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高 B.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优
C.生活成本和流动阻力低 D.与家乡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小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
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流入人口省内县际和省际占比提高,A错;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中省际流动人口占比远远大于内陆城市群,故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的平均流动范围大于内陆,B错;长三角城市群省内流入人口基数大,增速低于省际流入,C错;珠三角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一直维持在60%以上,省际流动人口数始终占绝对优势,D正确。故本题选D。
2.
城市的户籍对收入的直接影响不大,A错;越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对户籍准入的条件越高,只有取得当地户籍,才能享受与当地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故B正确;城市的户籍不会降低生活成本和流动阻力,C错;取得城市户籍后与家乡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拉大,D错。故本题选B。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东北逐渐出现一些“空城”,东北三省七年间合计净流出人数高达164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空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B.东北气候寒冷 C.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D.国家政策影响
4.调查显示,东北籍老年人迁移去南方的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三亚等地,此类移民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提供充足劳动力②抬高住房价格③提升生产水平④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C
4.D
【解析】
【分析】
3.
长期以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较高,随着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大量人口外迁,导致东北地区出现空城,C正确;传统思想会限制人口迁移,A错误;气候寒冷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是东北地区长期的气候特点,B错误;国家正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D错误。所以选C。
4.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主要迁移人口为老年人,不会提供充足劳动力,不会提高生产水平,①、③错误;大量外来人口进入,会提高当地的房价,②正确;大量老年人迁入,会促进养老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
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由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5.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6.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 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5.C
6.C
【解析】
【分析】
5.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B错,C正确;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消失,D错。故本题选C。
6.
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
【点睛】
城市群形成区位分析:从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与植被等自然条件分析,优越地理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交通与通讯是城市群形成重要条件,城市群内资金、信息、物流紧密联系,需要有更紧密交通、网络与通讯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很多城市将铺设普通水泥砖的停车坪改造为铺设草坪砖的停车坪(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改造后的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反映出草坪砖( )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
B.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多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8.城市大规模改造停车坪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停车位数量 B.提高周边房价
C.增加地表水下渗 D.缓解交通拥堵
【答案】7.A
8.C
【解析】
【分析】
7.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改造后的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降低,表明草坪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这是因为草坪砖热容量较大,加上草类植被和土壤的蒸发和蒸腾消耗了部分热量,使得草坪砖温度偏低,则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A符合题意;草坪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水泥砖低,吸收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排除B、C;白天草坪砖近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则大气逆辐射偏小,草坪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排除D。故选A。
8.
城市通过用草坪砖替代水泥砖大规模改造停车坪,可以减少不透水的硬化地表,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改善城市生态,减少内涝,C符合题意;城市大规模改造停车坪,并不能增加停车位数量、 提高周边房价 、 缓解交通拥堵,排除ABD。故选C。
【点睛】
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云南省食用菌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的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云南省食用菌资源种类多、分布较为分散原因是(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市场广阔,技术先进
C.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 D.地形多样,气候复杂
10.针对食用菌易腐烂变质的特性以及分布分散的市场供应,云南应( )
A.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B.提高农民种植技术
C.改变食用菌的品种 D.扩大市场影响范围
【答案】9.D
10.A
【解析】
9.
形成云南省食用菌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的主要原因是云南的自然环境,云南省纬度低,水热条件好,气候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再加上云南地形起伏大自然环境多样,D正确。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大,故ABC错误。故选D。
10.
根据题干可知,食用菌易腐烂变质,不便长途运输,且市场分散,在距离市场路程一定的情况下,便利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条件是供应市场的保证,A正确;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改变食用菌品种不能改变食用菌易腐烂变质的特性,BC错误;扩大市场影响范围恰恰要依赖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D错误。故选A。
【点睛】
食用菌的生长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气候条件和地形是其主导因素。只有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才能及时地将易腐烂变质的食用菌从分散的农户运到市场。
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数目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数目最多的是( )
A.东部季风区 B.东部地区 C.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12.多年来,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但却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形崎岖,水热条件的限制较大 B.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相对较少
C.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劳动力短缺 D.农业科技落后,农产品单产较低
【答案】11.A
12.B
【解析】
【分析】
11.
读图可知,粮食产量超百亿的地市主要位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省级行政区大部分都位于东部季风区,A正确;图中粮食产量超过百亿的地市所在省级行政区位于东部地区的只有山东、河北、江苏,B错误;北方地区不包括内蒙古西部、湖北、安徽与江苏的南部,C错误;图中粮食产量超过百亿的地市所在省级行政区位于东北地区的只有吉林与黑龙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D错误。故选A。
12.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广大,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河南省粮食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河南为我国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大、密度大,人均耕地较少,商品率低,B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河南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可判断商品率低与劳动力短缺、科技水平低无关,C、D错误。故选B。
【点睛】
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受俄乌局势影响,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完成下面小题。
13.与海运相比,俄罗斯采用管道运输天然气的优势是( )
A.损耗小,运费低 B.运输量大,灵活性强
C.距离近,技术要求低 D.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好
14.在受俄乌局势影响前,该管道的建设对俄罗斯的影响有( )
A.增加就业岗位 B.加快产业转移
C.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D.促进新能源的开发
【答案】13.D
14.A
【解析】
13.
与海运相比,俄罗斯采用管道运输天然气的优势是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好,D正确;海运的运费较低,A错误;海运的灵活性较强,B错误;管道运输的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所以选D。
14.
该管道的建成,可以加速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促进天然气开发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A正确;管道建设对于产业转移没有影响,B错误;天然气出口不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C错误;管道的建成会加速天然气的出口,不会促进新能源的开发,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15.下图为某城市地铁钱路图。a、b、c三个站点都是该地铁系统的起点或终点,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a站点附近可能有本市最大的商业区 B.b站点可能与著名的旅游景点相连
C.c站点附近可能是该市的对外交通枢纽 D.a、b、c三个站点都有可能建卫星城
【答案】A
【解析】
【详解】
大规模的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区,而a站点位于地铁线路的起点,不可能有本市最大的商业区,A说法不可信,符合题意;b点附近交通便利,因此可能与著名的旅游景点相连,B说法可信,不符合题意;通过c点可以到达城市中b,a,因此c站点附近可能是该市的对外交通枢纽,C说法可信,不符合题意;a、b、c三个站点交通便利,可能建卫星城,D说法可信,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杭州西湖区梅家坞村的农业结构经历了由水稻-采茶-休闲观光农业的转变,影响该村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科学技术 B.市场需求 C.国家政策 D.自然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会发生变化,促使了当地农业结构的变化,B正确。市场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科技、政策等不是影响该村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明显因素,AC错。自然条件变化不大,D错。故选B。
【点睛】
2021年9月以来,受“能耗双控”持续加码影响,多地区推出限电措施严控能耗强度,江苏、浙江等地拉闸限电,上千家企业限产停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不属于被限产停工的企业的是( )
A.生物制药 B.化学工业 C.印染工业 D.钢铁工业
18.对于拉闸限电地区而言,正确的做法是( )
①政府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减排
③企业加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④政府采取多途径积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7.A
18.D
【解析】
【分析】
17.
据材料可知,推出限电措施严控能耗强度,化学工业、 印染工业 、钢铁工业都属于高能耗的产业,是被限产停工的企业,故BCD错,生物制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能源资源消耗少,不属于被限产停工的企业,故A正确。
18.
对于拉闸限电地区而言,政府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采取多途径积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故①②④正确,企业加大生产规模,会加大能源消耗,故③错,本题选D,ABC错。
【点睛】
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项重要措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19.A
20.D
【解析】
19.
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故选A。
20.
读图可知,甲农业带为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专业化程度高;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较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均以牧牛为主,南非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羊为主。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1.下表为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和三次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四大地区中,叙述正确的是( )
指标
甲
乙
丙
丁
人口(%)
27.2
25.8
40.0
7.0
第一产业(%)
32.6
25.8
32.2
9.4
第二产业(%)
20.4
23.5
51.6
4.5
第三产业(%)
19.9
20.4
54.9
4.8
A.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乙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C.丙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 D.丁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丙的人口占全国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应为东部地区;丁的人口占全国最少,经济占比最少,应为东北地区;甲的人口占比高于乙,甲应为西部地区,乙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A错误;东部地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B错误;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C正确;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D错误。所以选C。
22.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下图示意两种种植方式,坡耕地采取顺坡垄作方式的优势有( )
①充分利用光照②水土保持良好③利于排水④利于通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易发生水土流失,②错误;一般分布在降水频率高,强度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的地区,顺坡垄作方式,作物种植存在高差,能够充分利用阳光,较好的排水,通风,①③④正确,所以选择C。
【点睛】
横坡垄作具有保水的特点,可以减缓水土流失,一般分布在降水不足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下表为湖南、辽宁、浙江、甘肃四省区2020年的人口与产业相关数据,完成问题。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常住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增长率
甲
3.4%
40.9%
55.8%
64613
5850
1.97%
乙
10.2%
38.1%
51.7%
41781
6918.4
0.28%
丙
8.74%
38.26%
52.99%
25115
4351.7
-0.17%
丁
12.05%
32.83%
55.12%
9017
2647.43
0.39%
23.甲、乙、丙、丁依次是( )A.浙江、湖南、辽宁、甘肃
B.湖南、浙江、甘肃、辽宁
C.浙江、辽宁、湖南、甘肃
D.湖南、辽宁、浙江、甘肃
24.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区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区域内部处于低水平平衡状态
B.甲地区民营企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丙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是由于出生率过低
D.丁地区区域内部差异小,对外联系强
【答案】23.A
24.B
【解析】
【分析】
2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省区是四个省区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应为四省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浙江;丁地区生产总值最低,应为四省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甘肃;丙常住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是人口迁出区,为四省区中的辽宁,则乙为湖南。所以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4.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浙江,浙江的民营企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B正确;乙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错误;丙为辽宁,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迁,C错误;丁为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对外联系弱,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我国东北三省,随着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以及众多资源型城市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外流,成为我国主要的人口净流出区。
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高山滑雪中心。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条滑雪道( )
A.落差均超过800米 B.甲道沿山脊分布
C.乙、丙道位于阴坡 D.丁道坡度最陡峭
26.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比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的市场潜力更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基础设施 B.地理位置 C.环境容量 D.运营成本
【答案】25.A
26.B
【解析】
25.
图示四个滑雪道的最高点的海拔高度是2199米,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最大是1300米,相对高度是899米,超过800米,A正确。图示甲道南半部等高线向小数值凸出,为山脊,是沿着山脊分布,北部不是山脊,B错误。图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丙道位于山地南坡,是阳坡而不是阴坡,C错误。丁道所在位置的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比较缓而不是最陡,D错误。故选A。
26.
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在北京延庆县,与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相比,北京延庆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一些人口多的城市,比东北的游客会多,市场潜力更大,B正确;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基础设施更完善些,但是对提升市场潜力影响相对不大,A错;与北京延庆县的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相比,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的环境容量更大、运营成本更低,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2.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凸出就是山脊,山脊地势比两侧高,是分水线,所以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3.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凸出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水源能汇聚在一起,所以山谷会形成河流。4.鞍部是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下图为“某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7.图示都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南京 B.芜湖 C.淮安 D.滁州
28.关于该都市圈的正确叙述有
①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彼此相距越远
③滁州比南京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淮安距南京较远,等级也比镇江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7.A
28.C
【解析】
【分析】
27.芜湖、南京、淮安、滁州四个城市中,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服务范围最广,城市等级最高,芜湖、淮安、滁州为地级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城市等级较低,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8.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城市间距离越大,城市服务范围越广,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芜湖、南京、淮安、滁州四个城市中,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服务范围最广,城市等级最高,芜湖、淮安、滁州为地级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城市等级较低。南京城市等级最高,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滁州比南京城市等级较低,滁州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①、③正确,②错误;淮安和镇江都是江苏省所辖的地级市,等级相同,④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城市间距离越大,城市服务范围越广,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下图是休斯顿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休斯顿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休斯顿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
B.进一步突出石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C.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30.发展航天产业对休斯顿的有利影响有( )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提高城市等级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29.D
30.C
【解析】
【分析】
29.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休斯顿的产业发展是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末,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B错误,D正确;没有体现产业布局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D。
30.
发展航天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①正确;发展航天产业不会提高休斯顿的城市等级,②错误;发展航天产业不会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③错误;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宁夏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2013年以来,宁夏逐步推进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21年12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制油分公司年产出油化品405万吨,全球单套规模最大制油项目首次达产。下图示意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宁夏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土地价格低③市场消费量大④铁路运力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2.与传统煤化工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特点是( )
①产业布局更集中②生产工艺更简单③产品附加值更大④资源转化率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1.A
32.B
【解析】
【分析】
31.
由材料“宁夏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和所学知识可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宁夏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①正确;位于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②正确;经济欠发达,市场消费量小,③错误;铁路线少,铁路运输能力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
读图可知,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只有两条,产品只有焦煤、煤焦油和钢铁。现代煤化工形成了煤气化、液化,合成了氨,制成了汽、柴油、天然气,化肥等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更复杂,产品附加值更大,资源转化率更高,产业布局不是产业链的特点。由此分析可知,①②错误,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发展。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3.下列有关甲乙丙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B.乙地大气能见度高 C.丙地海拔一定最低 D.丙地风速比甲乙地小
34.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
【答案】33.D
34.C
【解析】
【分析】
33.
由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甲地是起沙之地,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乙地是大风携带沙尘运动过程中,大气能见度低,B错误;不能判断丙地海拔的高低,C错误;丙地是风停沙消之地,因此丙地风速比甲乙地小,D正确,故选D。
3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A错误;乙地风力搬运,但不是风沙起源地,不易形成戈壁,B错误;丙地沙尘沉积,为风力沉积区,易形成沙丘,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陆上丝绸之路是由连云港到鹿特丹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上海经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至鹿特丹的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非洲 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36.一批商品从上海运往鹿特丹,最近的传统海上航线需经过( )
A.好望角 B.直布罗陀海峡 C.波斯湾 D.琼州海峡
【答案】35.A
36.B
【解析】
35.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所以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A正确;不包括北美洲,拉丁美洲,BCD错误,所以选择A。
36.
上海至鹿特丹传统航海线依次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该航线必需经过直布罗陀海峡(B正确),不需经过波斯湾(C错误),经过好望角航线太远(A错误),最近航线不经过琼州海峡(D错误),所以选择B。
【点睛】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4-8月为鄱阳湖流域丰水期),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鄱阳湖支流大型水利工程建成运行、流域生态环境改善、2003年三峡蓄洪工程运行等,使鄱阳湖出入湖泥沙量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库容。下图为鄱阳湖出湖泥沙时间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关于鄱阳湖出湖泥沙量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枯水季,河流流速慢,出湖泥沙少 B.枯水季,湖区水位低,出湖泥沙多
C.丰水季河流携沙量大,出湖泥沙多 D.丰水季长江水位高,出湖泥沙量少
38.三峡蓄洪工程建成运行,对鄱阳湖年均出入湖泥沙量和库容的影响为( )
A.出湖泥沙增加,库容扩大 B.出湖泥沙减少,库容缩减
C.入湖泥沙增加,库容缩减 D.入湖泥沙减少,库容变大
【答案】37.D
38.A
【解析】
【分析】
37.
读图丰水期鄱阳湖出湖泥沙减少,枯水期出湖泥沙增多;鄱阳湖能够调蓄长江径流,丰水期长江水位高,长江汇入鄱阳湖,受长江顶托作用,出湖的流速慢,出湖泥沙量少,故C错,D对;枯水期,长江水位低,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鄱阳湖流入长江,出湖泥沙量多,故AB错误,该题选D。
38.
根据材料鄱阳湖入湖泥沙主要来自周边河流,所鄱阳湖主要的入湖泥沙来自于丰水期;鄱阳湖位于三峡水库的下游,水库蓄水泥沙在库区沉积,丰水期长江入湖径流含沙量降低,且丰水期入湖径流减少,则入湖的泥沙减少,D错误;入湖径流含沙量降低,湖区淤积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增强,则湖床下降,库容增加,且出湖泥沙增加,故BC错误,A正确。
【点睛】
三峡工程建成后,鄱阳湖水位、含沙量和水质都将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鄱阳湖径流的年内分配比原来更加均匀,湖内泥沙淤积放缓,侵蚀增强,库容增加,水质有所改善。
我国黄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完成下面小题。
39.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反映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
A.水资源综合利用 B.上游水能开发
C.中游生态建设 D.下游堤坝加固
40.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 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
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 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答案】39.C
40.C
【解析】
【分析】
39.
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说明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泥沙来源于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反映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中游生态建设,进行了水土保持,C正确。水资源综合利用、上游水能开发、下游堤坝加固和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4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利于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A项因果关系颠倒,A错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是由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不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的原因,B错误。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河床泥沙减少,利于泄洪,利于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C正确。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入海泥沙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减少,不利于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是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读下面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 )
A.南方丘陵地区 B.西南地区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42.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
③人口多、耕地少
④降水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41.B
42.D
【解析】
【分析】
4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B正确。南方丘陵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石漠化均无西南地区严重,排除AC。西北地区主要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问题并不严重,D错。故选B。
42.
贵州省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同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较强,石漠化严重,②④正确。人口多,耕地少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等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①③。故选D。
【点睛】
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 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效益。完成下面小题。
4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 B.吸引农村人口回流
C.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D.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44.下列最适宜实施产业融合发展的地区是( )
A.南疆葡萄种植区 B.杭州西湖龙井茶园区
C.内蒙农牧交错带 D.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答案】43.A
44.B
【解析】
【分析】
43.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第一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分享加工(第二产业)、流通、休闲旅游(第三产业)带来的效益。属于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A正确。吸引农村人口回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是主要的目的,B、C、D错误。故选A。
44.
南疆葡萄种植区距离旅游市场比较远,A错误;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园,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近,接近经济发达地区,靠近旅游市场,最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也可以发展第二产业,B正确;内蒙农牧交错带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远,旅游资源组合较差,C错误;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远,远离旅游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B。
【点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
根据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值(R),将其分为土地扩张型(R>0)、人口增长型(R<0)、人地协调型(R=0)和人地收缩型(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四类。下图显示近20年间黑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类型的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5.2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是该省( )
A.南部地区 B.北部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46.与本省的其它城市相比,该省三个城市为人地收缩型,最可能是这三个城市( )
A.自然环境条件差 B.人口出生率最低 C.矿产资源近枯竭 D.城市化水平降低
【答案】45.A
46.C
【解析】
【分析】
45.
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时,即R>0,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读图可知,黑龙江南部地区多为土地扩张型,即R>0,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低,A正确。北部地区,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土地扩张型均无南部地区明显。故选A。
46.
人地收缩型即人口和用地规模均缩减,可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接近枯竭,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加之环境污染较重,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C正确。自然环境条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地区人口数量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迁移率均有关系,人口出生率最低,其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B错。地区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三个城市为人地收缩型,即是三个城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并不能代表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D错。故选C。
【点睛】
资源型城市要注意其转型和发展,其转型发展的措施一般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关闭或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等。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各要素贡献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7.图中甲曲线表示的要素为( )
A.技术创新 B.交通运输 C.矿产资源 D.人口数量
48.丁曲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移民政策 B.教育水平 C.市场变化 D.资源开发
【答案】47.C
48.B
【解析】
【分析】
47.
鲁尔区城市的形成是借助于本区域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初期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贡献度最大的是甲或乙,但随着城市发展,甲的作用上升到第一位,也就是城市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鲁尔区的衰落,煤炭资源的地位下降,所以甲为矿产资源。C正确,兴起时技术、交通、人口不是优势条件,ABD错误,故选C。
48.
丁要素随着城市的发展,重要性不断上升应该是科技要素。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B正确。科技与移民、市场、资源没有太大关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7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振兴措施:首先发展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促进区内经济结构多样化;第二调整区内生产布局,开发原来相对落后的莱茵河左岸和鲁尔区北部,与此同时拓展南北向交通网,以利新区开发;第三大力发展文教科研,推进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整治环境,消除污染。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下面不属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 )
A.大水漫灌 B.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
C.地下水位埋藏深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50.与单一种植春小麦相比,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及原因( )
A.小 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B.大 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C.大 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D.小 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答案】49.C
50.D
【解析】
【分析】
49.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之后,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受地面蒸发旺盛影响,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水分蒸发后,水中盐分会在地表积累,造成盐碱化。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与大水漫灌、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有关。和地下水位埋藏深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50.
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D正确。可以增加绿色覆盖密度,不能改良土壤结构,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部镇是我国小提琴、电吉他、二胡等乐器产业集群基地。下图示意部镇乐器产业发展历程。完成下面小题。
51.该镇乐器厂吸引韩商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开放 B.生产成本较低 C.原材料较丰富 D.铁路运输便利
52.21世纪初该镇乐器产业走出困境主要依赖于( )
A.市场 B.政策 C.劳动力 D.技术
【答案】51.B
52.D
【解析】
【分析】
51.
据材料可知,韩国客商与昌乐乐器厂合资生产的吉他运往韩国后再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说明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低利润高,销往其他国家,说明质量优、工艺好,故B正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吸引韩商来中国投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乐器生产不需要丰富的能源资源,故C错。利用的是便利的海运条件,不是铁路,故D错。所以选B。
52.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1世纪初,企业利润低,产量、价格受制于人。企业要摆脱产量、价格受制于人的困境,就要创设自主知名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利润,故D正确。市场、政策、劳动力等因素不是影响在产业走出困境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凭借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投资设厂。现在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宽市场,提高企业利润。
将新疆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紧缺地区,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53.与我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相比,“疆电外送( )
A.能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D.输送成本高
54.“疆电外送”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 B.扩大了能源生产规模
C.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 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答案】53.D
54.B
【解析】
53.
据材料可知,新疆具有丰富的能源,A错误。“将新疆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紧缺地区”,表明我国某些地区能源比较紧缺,所以国内市场广阔,B错误。“疆电外送”采用高压输电方式,与交通条件关系不大,C错误。新疆距离东部主要市场较远,高压输电损耗大,输送成本较高,D正确。故选D。
54.
新疆能源丰富,不紧张,“疆电外送”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A错误。“疆电外送”有利于新疆电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能源生产规模,B正确。对东部地区来说,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C错误。新疆地区发展电力工业,会对新疆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D错误。故选B。
【点睛】
西电东送: 对西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东部:缓解了能源不足,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解决关中的用水问题。该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石抗压强度高(多石英岩),隧洞围岩的岩体较破碎。下图示意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秦岭输水隧道工程修建难度大,主要表现为( )
A.暴雨、洪水、台风频发 B.易涌水、岩石硬、裂缝多
C.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D.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多
56.引汉济渭工程利于( )
A.解决关中地区的盐碱化问题 B.减轻渭河的纳污和冲沙能力
C.提高关中地区水源配置能力 D.减弱关中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
【答案】55.B
56.C
【解析】
55.
本题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原因。根据题干中“岩石抗压强度高,隧洞围岩的岩体较破碎”可得出,秦岭输水工程会遇到岩石硬、裂隙多的问题,同时经过多个水库和河流,也会出现易用涌水的问题,故选B。
56.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利于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提高关中地区水源配置能力,C对;关中地区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起盐碱化问题,A错误;渭河水量增加,会提高渭河的纳污和冲沙能力,B错;同时可以加强关中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D错,故选C。
【点睛】
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下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7.工程Ⅰ和Ⅱ输送的资源分别是( )
A.水资源、天然气 B.煤炭、水资源 C.天然气、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58.图中甲省区( )
①省内气候南北差异大 ②多承接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③省内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57.C
58.C
【解析】
【分析】
57.
由图可知,工程Ⅰ经过安徽、江苏到上海,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工程Ⅱ经过湖北、江西,继续向南,为西气东输的二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资源都是天然气,C正确;我国输送煤炭的资源调配工程是北煤南运,输送水资源的是南水北调,ABD错误。故选C。
58.
根据甲的位置和轮廓,图中甲省区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省内气候南北差异大,①正确;安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③正确;安徽东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故安徽多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②错误;安徽经济较落后,还未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④错误。故选C。
【点睛】
西气东输一线:库尔勒、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干塘、靖边、柳林,临汾、郑州、南京、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乌鲁木齐、鄯善、哈密、嘉峪关、武威、靖边、西安、枣阳、南昌、广州。西气东输三线: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乌鲁木齐、鄯善、哈密、柳园、酒泉、武威、干塘、西安、枣阳、长沙、厦门、福州、广州。
二次能源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转化而来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否可再生取决于原料。下表为能源分类表,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分类
自然资源
二次能源
非可燃烧能源
可燃烧能源
非可燃烧能源
可再生能源
热能与非热电力等
生物能源
甲
乙
非可再生能源
核能等
丙
汽油、焦炭等
丁
59.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应是( )A.升甲降乙 B.降甲升丁
C.升乙降丙 D.降丁升丙
60.我国能源调配工程中,输送丁类能源较多的是( )
A.西电东送北线工程 B.西电东送中线工程
C.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D.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答案】59.C
60.A
【解析】
59.
读表可知,甲乙均属于可再生能源,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所以应升甲、乙,AB错;丙丁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其中丙属于非可再生的可燃烧自然资源,应属于矿物能源,为节能减排,应降低矿物能源的消费比重,即降丙,D错。综上分析,可升乙降丙,C正确,故选C。
60.
丁属于非可再生能源、非可燃烧能源、二次能源。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丁可能为以煤为原料的电力资源。西电东送北线工程以火电为主,A正确;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以水电为主,B错;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天然气不属于二次能源,C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表格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理解自然资源和二次能源的区别,同时抓住表格中能源是否可再生、能源是否可燃烧等进行分析判断。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其次,我国西电东送三条通道中,北部通道以火电为主,中部通道以水电为主,南部通道火电、水电兼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云南省略图。图2为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区域地图。
材料二: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附近城市。
材料三:枇杷喜光、喜温、不耐寒,10-12月为花期,次年5-6月为果期,枇杷在我国种植广泛,福建莆田、浙江余杭、江苏苏州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著名的枇杷之乡。攀枝花米易县位于干热河谷(如图2所示),是全国最大的早熟、优质枇杷基地,11月下旬即可采摘上市。
(1)说出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区位条件。
(2)与其他的枇杷之乡相比,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米易县所产的枇杷具有的优势。
(3)从三次产业的角度,为米易县枇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靠近铜矿产地,矿产资源丰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布局在城市中,可利用当地的劳动力、科技、基础设施等。
(2)气温高,成熟早,上市早;上市期间接近元旦春节,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干热河谷,多晴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品质好,广受消费者青睐。
(3)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水果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条件,树立品牌,依托电商开拓市场;利用水果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云南的铜矿生产、枇杷种植为背景,涉及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枇杷的市场需求优势分析及枇杷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交通及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云南省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布局大型铜冶炼厂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冶炼厂靠近城市布局,可以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
(2)
米易县所产的枇杷具有的市场优势主要从枇杷的品质和错峰上市两方面分析。干热河谷,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品质好;气温高,成熟早,上市早,11月下旬即可采摘上市,其他产地5-6月上市,所以与其他产地错峰上市;上市期近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市场需求大,市场价格高。
(3)
三次产业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从农业的角度看,米易县枇杷产业应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质;从工业的角度看,米易县枇杷产业,应发展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米易县枇杷的附加值;从服务业角度看,米易县要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产品外运,扩大销售范围;从品牌和销售角度: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开拓市场;还可以依托枇杷种植采摘、加工发展旅游业等。
6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桑蚕业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珠三角曾是我国重要的桑蚕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20世纪末,我国桑蚕业开始了空间转移,珠三角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材料二:2006年,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把桑蚕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向中西部转移。其中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蚕桑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图1为该区域位置图,图2为蚕桑产业的发展类型。
(1)根据材料,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桑蚕业风光不再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广西蚕桑业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3)根据图2,结合所学分析蚕桑资源的综合应用对蚕区农村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农业结构调整,受市场影响改种水果、花卉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少。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桑树生长;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离港口近,交通便利,便于出口;靠近珠三角,便于引进技术(经验);国家战略支持。
(3)优化、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企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桑蚕产业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涉及桑蚕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分析,蚕桑资源的综合应用对蚕区农村的有利影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珠江三角洲桑蚕业风光不再的原因:珠三角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体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市场导向型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桑蚕业经济效益下降;政策优势减少。
(2)
广西发展蚕桑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通过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桑树生长旺盛;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离国界线和海洋港口近,对外交通便利,便于蚕丝出口;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和经验,2006年,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体现了国家战略,政府支持。
(3)
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应用对蚕区农村的有利影响,要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回答。社会方面: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经济方面:从多角度延长蚕桑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生态方面:促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排放,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义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义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