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0阿长与《山海经 》 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996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共3页。
9 阿长与《山海经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背景资料
1、“阿长”
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 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 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 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3、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 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 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 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 1926 年 3 月 25 日《莽原》半月刊上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 诘问
() 霹雳() 辟头() 画舫()
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3、本文选自()。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书( )篇文章,外加 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忆( )( )( )时期不同生 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
2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
3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渴慕:
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 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 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 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 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 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 切感情。
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 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 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1 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 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2 题目用的是 46 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因为《山海经》很难找,别人不能做,不愿做,而没有文化的阿长却能买到。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用意是表明阿长与《山海经》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神秘莫测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童心。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 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用了先抑后扬;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 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6、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作者从童年的眼光看的,不满她的切切查查、睡相不好,但从成年的眼光来看,作者还是持 怀念态度的。
四、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 19~29 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 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 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 心情。
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 心情?
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 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 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表达作者对童年、阿长的怀念。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文中最后一段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文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几件事,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 特点?
○1 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心
○2 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
○3 买来《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
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阅读记叙文,
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
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有时议论在叙述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 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叙述、描写的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要时时留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随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板题,示标 二,二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