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 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 《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 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们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这种时代精神。
2. 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体现。
B.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魏晋时期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的观点。
C. 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
D. 文章第④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C.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D.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间,本题B 项,由第二段“它们与……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知,“这种感喟”指的就是“人生无常的慨叹”,而并非是“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而形成的感喟;C 项,原文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D 项,原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而不是“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每一个重点。本题C项,“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论证的观点错误。应该是魏晋“人”的觉醒,使他们的诗篇具有了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故本题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考生首先应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看选项表述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本题A项,“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不合文意,原文中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故本题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蹈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然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进行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还有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经不断打磨修改,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赢得观众的喜爱。
B. 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 《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 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公认为范本且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宫夜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 《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 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 《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6. 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要尊重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历史,并还原历史文化现场。
②要将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完美结合,要注重现代技术与文化遗产气质的契合。
③要赋予文化遗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④不能简单照搬、批量复制成功经验,而要沉心研究,深刻理解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错误。由原文“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可知,原文是“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并没有说“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
B.“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曲解文意。由原文“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可知,原文说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并不是说“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
D.“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错误,原因表述不完整。由原文“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可知,还有使用现代舞美技术的因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错误。由原文“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可知,关系混淆,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还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由材料二中《唐宫夜宴》成功的原因看,传统文化要“出圈”需要尊重历史,还原现场,原文“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陷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可知,要尊重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历史,并还原历史文化现场。
材料二中《唐宫夜宴》对高科技的利用很出彩,原文“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热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可知,要将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完美结合,要注重现代技术与文化遗产气质的契合。
《唐宫夜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从内容到形式都很让人喜爱,原文“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可知,要赋予文化遗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当然,传承传统文化不一定非要用一种形式,要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原文“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可知,不能简单照搬、批量复制成功经验,而要沉心研究,深刻理解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自杂记
朱自清
①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
②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象玩具似的,正象坐惯了普通火车的人,乍踏上个碧石小火车,会觉得象玩具似的一样。但是住下来,就渐渐觉得有意思。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书店,文具店,点心店,电筒店,差不多闭了眼可以找到门儿。城外的名胜去处,南湖,湖里的嵩岛,军山,三山公园,一下午便可走遍,怪省力的。不论城里城外,在路上走,有时候会看不见一个人。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这教我想起了台州和白马湖,在那两处住的时候,也有这种静味。
③大街上有一家卖糖粥的,带着卖煎粑粑。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净,又便宜,我们联大师生照顾的特别多。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儿。他爱点古玩什么的,每张桌子上,竹器磁器占着一半儿;糖粥和粑粑便摆在这些桌子上吃。他家里还藏着些“精品”,高兴的时候,会特地去拿来请顾客赏玩一番。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我们管这个铺子叫“雷稀饭”,管那掌柜的也叫这名儿;他的人缘儿是很好的。
④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门对儿。这里许多门对儿都切合着人家的姓。别地方固然也有这么办的, 但没有这里的多。散步的时候边看边猜,倒很有意思。但是最多的是抗战的门对儿。昆明也有,不过按比例说,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种氛围气,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记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这似乎也算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建国,是值得鼓励的。眼前旧历年就到了,这种抗战春联,大可提倡一下。
⑤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除党部的标语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记载。他们将一座旧戏台改为演讲台,又每天张贴油印的广播消息。这都是有益民众的。他们的经费不多,能够逐步做去,是很有希望的。他们又帮忙北大的学生办了一所民众夜校。报名的非常踊跃,但因为教师和座位的关系,只收了二百人。夜校办了两三个月,学生颇认真,成绩相当可观。那时蒙自的联大要搬到昆明来,便只得停了。教育局长向我表示很可惜;看他的态度,他说的是真心话。蒙自的民众相当的乐意接受宣传。联大的学生曾经来过一次灭蝇运动。四五月间蒙自苍蝇真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张口便飞进一个去。灭蝇运动之后,街上许多食物铺子,备了冷布罩子,虽然简陋,不能不说是进步。铺子的人常和我们说,“这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的呀。”可见他们是很虚心的。
⑥蒙自有个火把节,四乡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那晚上城里人家都在门口烧着芦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们手里更提着烂布浸油的火球儿晃来晃去的,跳着叫着,冷静的城顿然热闹起来。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四乡地方空阔,都用一棵棵小树烧;想象着一片茫茫的大黑暗里涌起一团团的热火,光景够雄伟的。四乡那些夷人,该更享受这个节,他们该更热烈的跳着叫着罢。这也许是个祓除节,但暗示着生活力的伟大,是个有意义的风俗;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⑦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湖堤上种了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象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十刹海。再加上嵩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象十刹海了。嵩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 几个朴素小亭儿。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这不能不感谢那位李嵩军长。南湖上的路都是他的军士筑的, 嵩岛和军山也是他重新修整的;而这个小小的公园,更见出他的匠心。这一带他写的匾额很多。他自然不是画家,不过笔势瘦硬,颇有些英气。
⑧联大租借了海关和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是蒙自最好的地方。海关里高大的由加利树,和一片软软的绿草是主要的调子,进了门不但心胸一宽,而且周身觉得润润的。树头上好些白鹭,和北平太庙里的“灰鹤”是一类,北方叫做“老等”。那洁白的羽毛,那伶俐的姿态,耐人看,一清早看尤好。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条灌木林的甬道,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另一个角落长着些芒果树和木瓜树,可惜太阳力量不够,果实结得不肥,但沾着点热带味,也叫人高兴。银行里花多,遍地的颜色,随时都有,不寂寞。最艳丽的要数叶子花。花是浊浓的紫,脉络分明活象时,一丛丛的,一片片的, 真是“浓得化不开”。花开的时候真久。我们四月里去,它就开了,八月里走,它还没谢呢。
写于 1939.4.30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记录了作者在抗日时期的心态,文中几次提到了抗战,言谈中充满了对民众的赞美之情。
B. 文中写到四川姓雷的掌柜,他脸上常挂着微笑,不是为了巴结顾客,而是懂得经营之道,人缘好,最终还是为了把生意做好。
C. 文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这火光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寄寓着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D. 文章风格质朴缜密,清隽自然,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看似平静的文字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8. 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蒙自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请简要概括。
9. 本文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归纳。
【答案】7. B 8. 活得自得其乐的卖糖粥的雷掌柜;很多宣传抗战建国的春联;乐意接受宣传的虚心的民众;城乡迷人的火把节;南湖及联大优美的风景。
9. ①对自己曾在蒙自这个平静的小城感受的简单自由的生活的怀念之情。②对蒙自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众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蒙自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小城蕴含的正义力量和抗战精神的赞美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找准对应区间,仔细对比选项。本题B项,“最终还是为了把生意做好”,表述错误,从文本第三段“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儿。他爱点古玩什么的,每张桌子上,竹器磁器占着一半儿;糖粥和粑粑便摆在这些桌子上吃。他家里还藏着些“精品”,高兴的时候,会特地去拿来请顾客赏玩一番。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可见,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蒙自人的纯正至美。故本题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准答题段落,找出重要语句,筛选整合答案。本题“表现蒙自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主要在第三段至第八段,第三段写了活得自得其乐的卖糖粥的雷掌柜,待人和善又自得其乐;第四段写了“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门对儿”,这里有很多宣传抗战建国的春联;第五段写“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这里有乐意接受宣传的虚心的民众;第六段写了城乡迷人的火把节;第七段和第八段写了南湖及联大优美的风景。这些都能展现蒙自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能力。考生应细读文本,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认真分析整合答案。文章开头段,“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表达了对自己曾在蒙自这个平静的小城感受的简单自由的生活的怀念之情。文章主题部分写蒙自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美丽的南湖和联大风景,以及卖糖粥的雷掌柜和迷人的火把节等,都对蒙自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众生活的喜爱之情。文章四五段写到抗战春联和民众虚心接受宣传的情节,说明蒙自人民积极投身革命,表达了对小城蕴含的正义力量和抗战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课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自《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时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
B. 乐府,指掌管音乐的官署,也指其采集配乐的歌词。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也称乐府。
C. 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职的还有谪、放、左除、左降、左转等。
D. 六义,出自《诗•大序》,一般是指《诗》的分类风、雅、颂和《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表现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使得他仕途不顺。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只信奉佛教。
1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
(2)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名词“位”作动词“出”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言”作“既浮华”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错误,“迁”是调动官职,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只信奉佛教”错,依据“酷好佛,亦经月不荤”“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等内容可知,白居易信奉佛教和道教。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言事”,进谏;“见听”,被采纳;“除”,授予官职、担任。
(2)“成”,完成;“老妪”,老婆婆;“问解”,询问理解;“录”,抄录。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去京城游玩,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做官的心情低沉落寞。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 “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15. 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直抒胸臆。“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
②借景抒情。颔联写“山涧”清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③借事抒情。“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表现手法的分类,然后明确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解释使用这种手法的作用。
诗歌首句“怅恨独策还”,属直抒胸臆,写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独”“怅恨”体现作者的孤独惆怅之情;
颔联中,“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是借景抒情,写“山涧”清浅流露出诗人坦然自适心态;
三四联中,运用借事抒情的手法,作者运用“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自己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的情怀。
【点睛】解答表现手法题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 ,_________”来描写远处朦胧静谧、炊烟袅袅的乡村。
(5)《涉江采芙蓉》中写出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夙兴夜寐 ②. 靡有朝矣 ③. 青青子衿 ④. 悠悠我心 ⑤.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⑥. 固前圣之所厚 ⑦. 暧暧远人村 ⑧. 依依墟里烟 ⑨. 同心而离居 ⑩. 忧伤以终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夙、寐、靡、衿、伏、固、暧、墟、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______。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_____,许多篇章为人们_____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___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修辞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和组合
B. 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C. 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D. 语言材料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处不在 代代相传 耳熟能详 琅琅上口
B. 无处不在 薪火相传 耳熟能详 字正腔圆
C. 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熟视无睹 字正腔圆
D. 比比皆是 薪火相传 熟视无睹 琅琅上口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B.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C.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
D.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括号前面句子“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和后面句子“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的阐述对象都为“修辞”,所以括号里面句子应以“修辞”为主语。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突出修辞运用极其广泛,故选“无处不在”,排除CD;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的对象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所以选“代代相传”,排除B。耳熟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原句“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存在的问题为:“传递和接受”的宾语应为“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只有D项修改到位。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 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
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1) 。
【答案】脚下走得到的距离叫梦想,脚下走不到的距离叫幻想。
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嘴里说不出来的话叫内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式的能力。
本题,先要分析例句,它是下述结构:“……到的地方叫……,……不到的地方叫……”仿写的句子也必须符合这种结构。而且从内容上看,每个例句前后句是对比关系。如“梦想”与“幻想”,“内容”与“内涵”。还要注意,起句都是人体的器官,如“眼睛”,仿句也要这样,比如“脚下……”“嘴里……”。
21. 下面是某校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70周年校庆活动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2019年12月4日,母校将迎来70周年生辰。学校将在校内庄重举行庆典活动。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五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你们惠顾,重温求学时光,同览发展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共话美好前景。相信母校7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更加精彩。
【答案】“生辰”改为“华诞”“庄重”改为“隆重”“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惠顾”改为“光临”“手足”改为“同窗”。
【解析】
【详解】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解答此类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生辰”,生日,对象指人。此处对象误用,应改为“华诞”。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不能修饰和“庆典活动”搭配,应该为“隆重”。“我要代表”语体不符,口语化。改为“我谨代表”。“惠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此处对象误用,改为“光临”。“手足”,指兄弟,校友之间应为“同窗”。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荷秋槐是风景,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览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人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和声细语的气度是风景,三省吾身的追求是风景……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风景在路上
总是听大人们说,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我也一样,明知道是一个奢望,却也偷偷地在心里种下了这颗美丽的种子,希望它能够“发芽”。
于是,盼望着,盼望着……
终于,盼到了放假期;终于,盼完了补习;终于,盼来了这场带给我惊喜和收获的旅行。
那天,补习完功课回到家,妈妈很神秘地问我:“潘妞,想不想去旅行啊?”“当然想。”我的答案脱口而出,这个问题不需要思索。“那我们明天就出发!”说实话,听到妈妈的话,我真有种被幸福的雨点儿砸到的感觉——美美的,晕晕的。
翌日,启程。全家人带着自驾游首秀的兴奋,欢歌笑语,一路向南,我的许久企盼也在车轮的转动中飞扬。按妈妈的说法,旅行就是要感受一种久违的、恬静的、轻松的慢生活。所以,从哈尔滨到北戴河,一千多公里,别人两天的路程,我们歇歇停停,走了四天三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沿途中,每路过一地妈妈都会带我去了解那里的人文历史,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一时,我因体验到光影的神奇而雀跃,因听闻清末政府的无能而愤慨;那一刻,我又为热血少帅的传奇人生而倍感惋惜。
当然,我们也不会错过沿途的每一道风景。当我伫立于古长城的起点,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脚下,登时被古长城的巍峨,险峻,雄伟,恢弘之气势所震惊。两道目光紧紧流连着古长城的高耸和绵延,痴迷于那城、那墙、那楼阁之中。我不知它有多高,不知它有多宽,不知它有多长,只知一眼望去,巍巍长城宛如浩浩长江,滚滚向西流去,苍茫在烟雾迷蒙中。当我站在高耸的城楼之上向下俯瞰,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眼前浮现出了宁远之战的惨烈,耳畔飘荡着金锣战鼓的铿锵节奏。
五天后的清晨,当我们的汽车稳稳地停在海边的那一秒,我便迫不及待地飞奔向大海,接近它,拥抱它,呼吸它的味道,聆听它的歌声……
那些天的日子是轻松惬意的,在某个傍晚,你会看到一个青春阳光的女孩儿,滑稽地学着大人的模样,戴着耳机故作慵懒,闲适地漫步在北戴河的海滩,她的耳边流动的是许巍那首熟悉的旋律——《旅行》。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
是的,那就是我,正在歌与景的交汇中享受着,感悟着这一场旅行。没错,它就像我们的人生,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只有当我们看到梦想中的景色之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不是信手掂来,而是一步步走来的。
走吧,朋友!让我们一路同行,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半部分有一段优美的语句,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是材料中的关键句,这句提示考生本材料所谈的风景不仅是有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内心高尚的品质和向上的人生追求。“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是在告诉考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瞬间,陶冶情操,升华内心。
这一题目中关键字词是“风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美意”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蕴含美景的,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试题要求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作,也就是说主要以记叙文或抒情性散文为主。对“风景”进行抒情或记叙时,注意这里的“风景”可以指“美丽的事情”或者“美好的情感”,如“我”在这一路的风景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看到风景中蕴含的历史人文,或善良的人际关系让“我”看到社会的美景等。
立意:
1.风景在长城之路上
2.风景高速公路上
3.风景在三峡变迁中
4.风景这边独好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