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备课ppt课件
展开地球知识
宇宙环境
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要素/景观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
必修 地理1 (12条内容标准)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1、内容的新变化与学考知识、原理、规律 能力、实践
水平1辨识水平2简单分析水平3说明各要素的变化规律水平4分析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
2、课标与教学要求的变化识记、理解、掌握 辨识、实践、评价
学考3-4 学考1-2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②学会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③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变化
课改前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重难点在于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演变2、整体性和差异性:重难点在于地表生物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改后1、常见的地貌类型:重难点在于实地观察或图文资料辨识地貌、描述景观特点,了解地貌观察方法和内容。2、通过实地观察或图文资料识别植被类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实地观察或图文资料掌握土壤的观察内容、方法、形成要素、功能与养护,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运用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人地协调观),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资料辨识常见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2.简单分析地貌和其它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和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选择并进行观察,描述常见地貌4.借助合作或他人帮助、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地貌要素和相关地理现象进行初步或深入的观察,并做简要的解释。
课程标准: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岩石、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1、重视地理概念和地理视角2、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体验,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3、注重学习重要思想和方法,突显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4、重视地理学的核心素养养成教育
1.常见的地貌类型重难点重点落实“地貌类型和地貌景观特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着重明确以下几点:①初中五种地形主要是以外部形态为指标划分的;高中时在此基础上按成因分类为河流、喀斯特、风沙、海岸、冰川、黄土等地貌;②景观特点主要指具体的自然环境中的地貌景观的特点,而这些地貌景观是实体要素,所以特点涵盖了地貌本身,兼顾区域环境背景;③地貌的概念要明确地貌的含义、主要类型、次一级地貌类型等。
1.课程标准没有规定何种地貌类型,只是规定3-4种,所以教学中重在举例,不宜过多,同时给课程教学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2.内容要求的地貌类型为大分类,即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等,不是具体次级地貌,所以课标实施中可能会涉及次级地貌;3.在教学中关注分布广泛、学生常见的地貌,不要选择分布范围狭窄而且学生无法到达或野外考察难以实现的地貌类型;4.地貌景观辨识时重点是区别、归类;描述时重在学科视角和术语,包括形态、组成和成因三个视角,如地貌形态、空间尺度规模、景观色彩和微观地貌组合等。5.地貌观察主要是从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完成对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与理性认识的双重融合,所以地貌观察内容和方法是教学核心。
2.植被重难点重点落实“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和识别主要植被”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但注意这里务必明确课标要求的是天然植被,着重明确以下几点:①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整体非个体);②基于学业考试评价要求,不要涉及植被的种群、群落等概念;更不要从地域分异的角度探索此内容以导致过高,增加教学落实难度;③植被与环境关系中水热两个条件是基础,因此以水热差异为入口进行;④在植被的特点中强调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两个具体表现即可。
1.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和如何识别主要植被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时可以从概念入手,以植被的垂直结构为工具说明识别主要植被的方法(植被的环境适应性是识别主要依据);2.在教学中要以森林为主体开展,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引领学生明确植被的环境适应性特征;3.从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出发可以选用校园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作为案例进行学习,这样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办法使学生掌握植被的环境适应性特征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分析“红树林的环境适应性”,达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生产。
3.土壤重难点重点落实“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但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重点落实好以下两方面:①以土壤的形成要素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说明自然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②学生合作探究五大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这一环节老师要做好引导,协助学生理清土壤形成过程中五大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落实“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但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①借助教材或其它材料重点介绍土壤的观察方法和内容,注意重在说明,不可过深讲解;②土壤类型划分过于复杂,所以在引领时不要强调不同的类型,只需要笼统的说明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即可;适当情况渗透一些土壤的特征,如颜色、质地等。③土壤功能和养护属于扩展内容,主要是突显人地协调观,所以让学生知道人类活动对优良土壤种养结合、对劣质土壤需要改良。本部分内容不宜涉及过多、过深。
本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都要求野外观察和实例分析,所以从考情看对知识的检测的基础上更加要求体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业要求预测考情如下:(一)地貌:①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辨识地貌类型并描述地貌景观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②地貌野外观察的基本方法,认识和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地貌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据此读图回答1·2题1、该类地貌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广西、云南 B、江西、湖南 C、新疆、甘肃 D、山西、陕西——————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该类地貌在地下常见有 ( )A、石钟乳 B、溶沟 C、洼地 D、残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探寻世界生命的超级天眼射电望远镜坐落月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大窝函洼地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读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选址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和大窝函射电望远镜景观图。2、据右图说明大窝函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峰林耸立、地表崎岖 B.沙丘广布、起伏和缓C.峡谷众多、河道曲折 D.崖柱并立、穴桥相伴 ——————综合思维3.右图天眼实景最可能拍摄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 ———地理实践力答案:1.C 2.A 3.A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本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都要求野外观察和实例分析,所以从考情看对知识的检测的基础上更加要求体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业要求预测考情如下:(一)植被与土壤:①简单分析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②野外观察植被、土壤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在稳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类的植被群体通过生存竞争而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优越的地区植被垂直结构越复杂。下图为泰山山麓植被垂直分层结构图。据此回答1.推断图中的植被类型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 ————————地理实践力2.稳定的植被中,不同植被为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往往会争夺( )而形成垂直分层结构A.空间 B.热量 C.光照 D.水分 ————————综合思维3.下列叙述不符合植被成层现象特征及主要成因的是A.喜光植物在密林深处依靠透射的阳光依然能够正常生长 B.喜阴植物多分布于垂直结构的底层以获取密林庇佑才能健康生长C.山地植被垂直结构丰富程度与山地高度和纬度有关D.山地植被垂直结构丰富程度与山地坡度和坡向有关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答案:1.B 2.C 3.C
【题源】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改编】图1为春季拍摄于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因疏于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1)指出当地自然植被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状态下(疏于管理),杂树丛生”说明林木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适应性),“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这里的树种主要属于落叶阔叶林。(2)指出常绿灌木在我国分布的主要气候区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你是否赞成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城市大量栽种常绿灌木,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赞成:可绿化(美化)环境;城区条件较好,可改造水热条件。不赞成: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水分不足,不适合常绿灌木的栽种;若栽种,则成本太高。
高中第一节 水循环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水循环备课课件ppt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学第一课,关于我,认识地理,地理与生活,如何学习,“一年的四季变换”,地理是什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应用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说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矿物质,不同粒级,②耕作土壤剖面,有机质,营养元素,阳坡与阴坡,耕作土壤,有机界,无机界,地理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