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第1页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第2页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

    展开

    初中语文学习专题提升课堂:古诗词里的那些高频典故典故分为事典语典两种。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事典多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出现过的典故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梳理时可采用“出处+诗句+典故内容+作用赏析”的形式进行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失国身死,魂化为杜鹃,悲啼不已,鸣声凄苦,“不如归去”的叫声,最容易触动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心弦,也常用以表现环境的凄凉。相传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被用来表达亡国之痛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①归雁:据《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者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在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来代指书信、音讯【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典故】①送酒:据南朝梁箫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赏析】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重阳习俗去登高,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这首诗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典故】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据传旧时长安之东有一桥名曰”灞桥“,当时的人们常常会折摘柳枝送给朋友。“柳”谐音“留”,所以人们常用“折柳”来委婉表达对朋友的挽留和惜别之情,离别之意。【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暗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5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典故】①出自《后汉书·张俭传》,张俭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②出自《后汉书·杜根传》,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杜根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然后摔死,行刑者仰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想待其出宫放了他。太后怀疑,派人调查,看到杜根眼中生蛆才相信。直到邓太后死后,他被拜为侍御史。【赏析】身处囹圄的谭嗣同借张俭“望门投止”的典故述怀,希望仓促出逃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又借杜根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6野望      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典故】①采薇:据《史记·伯夷万传》记载,相传周武干灭商后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人们常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赏析】这里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之情,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7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所以后人常用“燕然勒功”来代指成就功勋。【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同时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愿。 8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临危受命,刺杀秦王。出发前,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高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广招天下人才。【赏析】①这里借该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的昂扬斗志。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9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立有大铜雀而得名,台上住姬妾歌妓。【赏析】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1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典故】①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写出了大鹏高飞的壮大景观。【赏析】词人把自己比作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梦境里凭借着九万里的大风扶摇直上,像大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暗示自己胸怀大志,不畏艰难。  11行路难         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典故】①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磷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③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赏析】李白暗用这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典故】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思旧赋》来悼念嵇康。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 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赏析】①这个典故寄托了诗人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②诗人借这个典故,隐晦地表达自己被贬太久,回乡后,有恍如隔世之感,不由产生惆怅的心绪。 13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典故】①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写下《吊屈原文》。后把“吊屈”用为被贬谪者抒发失意不平情怀或对被贬谪者表示同情的典故。【赏析】从贾谊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更何况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诗人借此将那种抑郁无诉、徒呼无门的心境,刻画得十分真切。  14无题         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典故】①蓬山:即蓬莱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所思女子住处。②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赏析】诗人借上古神话传说的典故,给诗歌平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含蓄地表达在重重困难中自己微茫的追求。 15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典故】①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记载, 东吴孙权曾骑马射虎,马为虎所伤,他镇定自若,以双戴投掷,击退猛虎。②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云中郡守魏尚是抵御匈奴的良将,因上报杀敌数字较实际多六人,而被削职。冯唐向汉文帝提意见,认为处罚太重。文帝接受了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③天狼:指天狼星。传说天狼星“主侵略”,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赏析】①诗人以孙权自比,表现出了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②诗人暗用冯唐的典故,以西汉名将魏尚自比,是希望自己也能再次得到朝廷的信任,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③末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用“八百里”指牛。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赏析】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意思是把酒食分享给部下享用,上级体贴部下,军营团结和谐,同时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②马快弦急表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7满江红         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典故】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公元前203年,韩信率领四十万大军围歼楚军,把项羽楚军包围在垓下,项羽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晚上听到汉军营里从四面传来楚地流行之歌声,项羽大惊,推想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以为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后用此典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赏析】暗示当时列强逼近,中国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前途危殆的状态。 1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典故】①传说月中有桂树,吴刚日夜伐桂。“婆娑”指树影摇曳的样子。【赏析】词人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恶势力,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只有铲除这些势力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 1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典故】①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赏析】作者在这里赞颂孙权,是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同时也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 20别云间         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典故】①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赏析】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又含有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爱国之情。 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上面这样的形式,继续摘抄并整理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句。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拓展延伸,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课外典故! 课外典故集锦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也正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所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尺素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在《踏莎行》中所写:“骤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中所写:“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4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在《登洛阳故城》中所写:“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5梦蝶、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在《菩萨蛮》中所写:“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8尾生之信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如李白在《长干行》中所写:“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9漱石枕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用“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枕石、枕石漱流”等借写隐居或闲逸生活,或称品质的高洁无尘。 10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效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驾便归。”原指家乡风味,后来也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所写:“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用典的好处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杜牧的《赤壁》)(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如杜牧的《泊秦准》)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如李白的《行路难》)(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渲染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典故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实战演练 1【2019年湖州中考卷】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奉诚园闻笛(唐)窦卑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次韵刚父即事绝句(元)赵孟頫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注】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17.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4分)  2【2020年鹿城区语文一模卷】典故小贴士:19.下面这首律诗尾联用了“樵风”典故,有何妙处?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怀别越中友人(宋)释文珦白首苍山里,生涯旧已空。别离人易远,江海意无穷。夜月悲新蛋,秋烟落断鸿。遥思来往处,朝暮有樵风。如果说诗文是一匹锦缎,那么典故就是华美的刺绣,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讲究”。恰到好处的典故,可寻诗文的归处。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注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诗人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此来以古论今,借古抒怀入典的人、事、物是为诗人表情达意服务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是一扇可以窥见诗人情感的窗。但要想真正打开这扇窗,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综合运用多种读诗策略,才能更好地悟诗情。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