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后提升试卷(52份)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4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后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4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后提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五单元 第42讲一、选择题1.(2021·广西贵港模拟)阅读下面的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地点铁器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柄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 A.西南地区农业已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地区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铁农具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而且类型多样,说明铁农具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故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未列举西南地区的其他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铁器分布,无法判断这类铁器是外地流入还是本区域铸造的,因此无法推知冶铁水平的变化,排除D项。2.唐代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和出售古琴为业,其中著名的有雷霄、郭亮、张钺、沈镣等人。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这反映了( )A.古琴制作水平日渐提高 B.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狭隘局限C.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 D.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雷氏的古琴制造技艺由于“其子孙渐志于利”而失传,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狭隘局限,故选B项。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这说明唐代(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匣钵的使用是制瓷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的制瓷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不是强调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而且官窑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故D项错误。4.(2021·河北保定模拟)明太祖下诏:“临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田者往开种。就以所种田为己业,给资粮牛种,复三年……又北方府县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明初政府的上述措施( )A.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B.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推动了经济区域化分工【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令五郡民无田者往开种”“以所种田为己业”“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皆免三年租”可知,明太祖鼓励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去耕种荒地,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政府有“给资粮牛种”“免三年租”等措施,保证垦荒的农民自己能够耕种,一般不会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解决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没有提到如何处置收获后的农产品,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政府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提到种什么,所以也没有涉及经济区域化分工的问题,排除D项。5.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也日渐普及。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交流使小农经济成为东西方当时主流的生产方式B.东西方家庭生产模式的出现均源于生产力的进步C.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推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D.男耕女织的分工构成东西方农业生产的最初形式【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产生是我国古代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西方氏族部落解体这一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古代成为东西方的主流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东西方交流无关,排除A项;中国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无关,排除C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集体劳动转变为个体家庭的生产,排除D项。6.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工场,形成了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形成了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动力方面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无法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很多,无法体现“特有”,故D项错误。7.(202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830年,英国曼斯菲尔德伯爵在反对圈占汉普斯特德荒野的议案时说,它作为“城市之肺”之一,对伦敦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最终该议案因牺牲公众利益而被否决。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贵族操纵政治生活 B.城市理念发生变化C.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对伦敦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最终该议案因牺牲公众利益而被否决”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出现了关注环境、注重公众利益等城市理念,故B项正确;圈占汉普斯特德荒野的议案是因为“牺牲公众利益而被否决”,不能说明贵族操纵政治生活,排除A项;化学工业污染严重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说明城市发展空间要注重公众利益,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的场所,歌剧、舞剧、马戏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发生变化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答案】D 【解析】酒吧、咖啡馆是人们休闲的场所,歌剧、舞剧、马戏和舞会是人们的娱乐活动,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故选D项。9.(2021·湖北黄冈质检)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举世震惊。有意思的是,苏联公布了卫星搭载的两个发射器的接收频率,其中一个发射器的接收频率与美国的广播授时台所发出的强大频率基本一致,同为20MHz信号。苏联此举( )A.刺激美国新一轮技术的革新和发展B.表明意识形态是美苏争霸的关键C.说明此时的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D.意味着美苏争霸开始进入新领域【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尤其是在航天领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刺激了美国新一轮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没有涉及意识形态,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苏联在太空领域的成就刺激美国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作“数字帝国主义”。此材料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 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C.数字跨国公司冲击国家主权 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答案】A 【解析】材料“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反映了科技革命对国际地位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信息技术中占有优势的国家将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没有涉及跨国公司,也无法直接体现科技革命对主权国家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作‘数字帝国主义’”反映出一些国家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确立新的霸权主义,排除D项。11.美国科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美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A.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B.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C.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 D.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作为新科技革命第一梯队的国家对处于第二梯队龙头地位的中国的企业采取了打压行为,反映了大国之间在科技方面的竞争,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故A项错误;中美之间的竞争并非冷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国际经济新秩序,故D项错误。12.(2021·河北唐山模拟)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度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力提高,有人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认为机器和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的劳动,但现实中,人们的工作强度并未降低,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多,因此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社会危机、就业竞争及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威胁只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十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来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制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研究》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摘编自[东汉]崔定《政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答案】(1)历史条件: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大量土地的开发;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列国变法的推动。(2)特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诞生。为了将日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如晶体管收音机等电子消费产品。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从此时起,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电子产业。1986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随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后两次与美国签订半导体协议。通过协议,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同时规定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1993年,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还强化了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尖端产品的优势。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被评价为“不再重要”。——摘编自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的特点。【答案】(1)原因: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美国的支持;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影响:重创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影响日本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维护了美国企业的垄断利润,确保了美国在半导体市场的绝对优势;为美国对后发国家的高科技发展采取限制政策提供了先例。(2)特点: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大致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期起步;从封闭、半封闭发展到融入全球化潮流;虽经历曲折,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从适应国家计划需要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需求;受政治环境和政策影响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6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管子·海王》记载,王祯《农书》记载一种“龙骨车”,下表为英国的手表年销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