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学生版) 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学生版) 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学生版) 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04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能力达标必备试题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学生版),文件包含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解析版docx、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新课标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考查范围:22.文言文二则 23.月光曲 24.京剧趣谈 语文园地七】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40%)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qín xián qīng yōu pǔ xiě pù shàitáo zuì chún shú shī míng jǐng xiàng 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人场券(juàn quàn) 蜀国(shǔ shú) 奴婢(bì bēi)莱茵河(yīng yīn) 霎时(shà chà) 驰骋(chěng pìn)三、选词填空 (2分) 著名 驰名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_____ 的乐曲。2.万里长城 _____ 中外。微弱 虚弱3.讲台上的李老师脸色苍白,显得十分 _____ 。4.在 _____ 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四、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善:①擅长,长于;②善良,慈善;③好;④容易,易于;⑤熟悉。(1)人之初,性本善。 (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3)这位姐姐我有些面善。 ( )(4)他这个人太善变了。 ( )五、补充词语,并给词语分类。(8分)①____ ____之音 ②____ ____绕梁 ③黄钟____ ____ ④画龙____ ____⑤____云____水 ⑥惟____惟____ ⑦____ ____如生 ⑧____笔____花1.赞美声音优美动听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写作水平极为高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赞美模仿或艺术形象等生动通真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积累运用。(8分)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造句。亮相 压轴 行当 行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京剧发展并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下列有关做课堂笔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3分)A.做课堂笔记,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进我们思考。B.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顺便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C.听课过程中若产生了疑问,可以先记录下来,课后再继续思考或查阅资料。D.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有内容,无论是否重要,都需要记录下来。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九、阅读与理解。(15分)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1.这段话主要写( )。A.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奇丽景色。B.贝多芬看到的景象。C.皮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联想。2.“波光粼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象一下,“浪花涌过来”时音乐是( )。A.平缓低沉 B.高昂激越 C.抑扬顿挫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十、阅读理解(15分)_________《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国景色。一列行旅,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黄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 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围绕这一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1.给选文拟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介绍中国古代一幅传世画作,作者着重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画面__________的特点。3.作者是怎样处理城门横断画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的景物,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B.本文作者是按照画面展开的顺序来介绍的,这样表述层次清晰。C.《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散点透视”技法,远近人物,城楼房屋,铺内刀剪,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赞叹!5.读完选文,你怎样评价《清明上河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十一、习作。(30分)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生活中,自己最擅长的,就是你的拿手好戏。如唱歌、变魔术、钓鱼、做玩具……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顺序清楚,重点突出,把“拿手”写具体;2.先写出提纲;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一、琴弦 清幽 谱写 曝晒 陶醉 纯熟 失明 景象二、quàn shǔ bì yīn shà chěng三、著名 驰名 虚弱 微弱四、② ③ ⑤ ④五、天 籁 余 音 大 吕 点 睛 行 流 妙 肖 栩 栩 妙 生 ①②③ ④⑤⑧ ⑥⑦六、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知音 高山流水七、贝多芬谱写了乐曲。 她穿好行头,走上舞台,来了个精彩的亮相。 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技了。 京剧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八、D九、1.C2.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3.B4.因为盲姑娘完全被贝多芬的音乐陶醉了,感染了。5.平静 轻柔 欢快 激昂十、1.示例:中国绘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2.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3.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4.A5.《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十一、例文:我的拿手好戏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我的拿手好戏是做饭。 我的饭做得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饭菜飘香的外公家。外公年轻时,是名技艺精湛的工人,心灵手巧。退休后在家,更是练就了一手做饭的好功夫。我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天天看着外公做饭,耳濡目染,跟着外公一点点学会了不少做饭的本事。 后来,随着我慢慢长大,做饭的天赋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年前的一个周末,家里亲戚聚餐,正愁如何下厨。这时,外公用鼓励的眼神对我,向大家发话了:“让安祺试试吧,她从小就跟着我学,一家会做得很好,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身手了。”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妈妈将信将疑:“是吗?可她只是个小孩子啊,会不会烫着什么的……”舅舅立马打断她:“没问题的,她姥爷都同意了,肯定没问题!”可妈妈还是不放心:“那……我得看着她。”虽然我心中万分的不服气,但还是忍住了,心想:我要靠实力让妈妈心服口服。 我自信满满地走进厨房,看了看厨柜上的食材:一根莴苣、三棵娃娃菜、几条海带和一些鱼片。我灵激一动:做道酸菜鱼! 我先拿出一些米,淘了两遍,加进没过米一半的水,并对妈妈说:“这种东北大米肯吸水,少加水才劲道。”妈妈赞许地点点头。我盖上电饭锅盖,摁下“喷香米饭”键,便到一旁着手准备做酸菜鱼了。 我先把莴苣叶揪掉,洗了两遍留下的梗,用刀去皮,然后娴熟地用滚刀把莴苣切成小块。一旁的妈妈忍不住说:“你的刀功可真好啊!”“那当然!”我得意起来。接着,我把娃娃菜剥开,用水冲干净,几片几片地叠在一起,切成了方块。每一刀压下去,我都能看到妈妈一缩肩膀。切完菜,我心生好笑,不住说:“你别怕啊,切不到手的。”海带已经切好,直接用就行。我接了半锅水,先倒进海带:“海带比青菜难熟,所以要先放。”妈妈勾了一下我的鼻子:“你懂得可真多!”她说完,我把菜贴着锅边也放了进去。菜都焯熟了,我捞出来,把鱼片放进去。菜捞出来后,我又过了一遍凉水,为的是让它们变得更绿更脆。鱼也熟了,我把酸菜倒进水里,盖上锅盖。 焖了十分钟,打开锅盖,顿时热气飘起,鱼香四溢,让人直流口水。这时,爸爸走进来。他先是很享受地用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由衷地赞叹:“好香啊,一切井井有条!”妈妈听了,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此时,电饭锅响了,排压完成后,我盛出香喷喷的米饭。米饭不硬不软,口感适中。 菜已上桌,同志们一片赞叹。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外公也赞不绝口:“真好,没想到小外甥现在也成了美食家了啊!”我得意地回应:“那是,这得完全感谢您平时对我的熏陶呢!”全桌人都笑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