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 题 | 第八单元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 |||||||||
课标要求 |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 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 |||||||||
教学目标 | 1.构建时空图,了解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时空观念) 2.研读史料,分析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史料实证) 3.通过分析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理解福利国家的优势与弊端,做出正确 的判断与理解。(历史解释) | |||||||||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福利国家”。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发展与变化。 | |||||||||
教学过程 |
【教学导入】 构建历史时间轴,回顾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 设置疑问: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又有怎样的变化与调整? 一战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 ???
【学习新课】 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概念释义]:国家在经济运行中,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发展。 (一) [史料探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背景 史料一: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史料二: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实施了第一个 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史料三:20世纪中期以后,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资本主义史》
原因梳理·⑴惨痛教训——经济大危机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⑵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实践成功的例证) ⑶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⑷外部因素——苏联的强大(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⑸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⑹现实需求——战后经济破败,需要发展 [升华点拨]: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与需求的结果,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三)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 方法突破:表格对比
表2:
得出结论: 50-70年代初,“黄金时代”。 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 (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调整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五)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 方法突破:关注教材,理解教材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深化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 [升华点拨]: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认识 问题1: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国营企业后,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国家马上要变成社会主义了”,你怎么认为? 问题2:西方国家用计划调节经济,能不能说他们已经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了呢? [加深理解]: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运行过程仍然以市场调控为主,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 国家宏观调控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变化二:“福利国家” [概念释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国家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重点分析:福利国家的优势和弊端 方法突破:材料展示,由感性到理性深入的思考。 材料一:70年代的瑞典 1.几乎100%家庭生活富裕。 2.高收入者纳税高达80%,低收入者免税。 3.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 4.每年享受2个月假期,近100天的休假; 5.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 6.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材料二:法国一名44岁的健康男子,他是第一批用上手机的人,是健身俱乐部的永久会员,夏天去海边度假,圣诞节到阿尔卑斯山滑雪。但他24年,从未工作一天。 材料三:选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为维持高福利制度,希腊的财政赤字增加到144.9%。 总结:辩证认识福利国家 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效地缓解社会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积极)。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也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局限)。 [升华点拨]: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社会福利保障应该量力而行;关注社会公平的同时,关注社会效益。
变化三:科技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一)科技的新发展 方法突破:整合教材内容,深化理解 背景(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 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 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概念释义]:新中间阶层是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新中间阶层已经成为战后发达国家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 方法突破:引用表格,直观突破难点——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增加。 。
变化四:社会运动的新发展 (一)黑人民权运动 方法突破:史料探究 史料一:美国宪法修正案 第13条宪法修正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奴隶制度。 第14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凡出生在美国或归化的美国人都享有公民权。 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各州不得以种族、肤色和曾经是奴隶身份为理由限制公民的投票权。 [思考]:公民权的赋予真的意味着黑人和白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了吗? 史料二:美国民权法案 1964年的的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等公共场所,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 1965年的民权法也称《选民登记法》,禁止在选民登记时采取文化考察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1968年的民权法又称《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售、出租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 [升华点拨]:由于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等。黑人民权运动的开展,最后的成果是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二)妇女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三)学生运动 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如美国“言论自由运动”、“反对越战的运动”,法国爆发的“五月事件”,意大利的“热秋运动”,等等。 [升华点拨]: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同时构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如此强烈的冲击,这本身就昭示着一个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时代的来临
本课知识线索:
| |||||||||
小 结 |
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周期性循环的规律,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拓展阅读资料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
资本主义国有化亦称“资产阶级国有化”。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拨款或用高价收买及其他补偿办法把某些企业、部门的生产资料转归资产阶级国家所有。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形成的一个途径。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随着生产资料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手段的发展,它主要表现为由国家来承担私人资本无力承建的矿山、铁路、公路、港口、邮电等工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密切结合,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进一步扩大,国有化趋势加强,相继建立起国有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有化大多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较快,一旦战争结束、经济危机过去,国有化企业就大大收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有化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欧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英国于1948年率先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各国纷纷效仿,再之后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又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推崇。 [2] 其中,最典型的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西方福利国家的“橱窗”。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英国削减福利制度的改革,是由其财政压力带来的,此后,削减福利的改革浪潮逐步席卷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而自从1990年苏东剧变以后,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实行了扩大福利制度的改革。国外有学者认为,英国作为昔日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它的福利制度已不是贝弗里奇模式了;相反,北欧国家却继承了英国模式的“衣钵”,成为贝弗里奇模式的典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通过了不同方式完成了经济恢复,在此基础上,整个世界迎来了20年左右的高度繁荣。在这一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它们的“黄金时代”。
经济滞胀
滞胀即停滞膨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从根本上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经济滞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是经济危机周期性规律的特殊体现。毫无疑问,滞胀这个出现于战后的西方经济病的形式,将会长期困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恰如周期性规律的作用一样。
历史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堂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国际托管制度,国际格局,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