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01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02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

    一、小说(共1小题)

    1.(2022•福清市)文学类文本阅读

    青铜识字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想到这一点呢?

    她将妈妈给她买头绳的钱省下了,给青铜买了铅笔。她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正在干活的奶奶、爸爸妈妈也听到了,都停住了手中的活。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大人们好像于睡梦中忽然听到了一声惊雷,受了一个大的震动,觉得天地为之一亮,但却一时无语。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

    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

    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一个的字,而这些字十分神秘,它使青铜觉得太阳、月亮、天、地、风、雨,所有的一切,不完全是它们原来的样子了,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著《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

    (1)葵花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正确的选项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掉头跑出了门外”,青铜掉头跑出门外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A.贪玩,不想读书

    B.害羞,太激动了

    C.哑巴,怕学不会

    D.家里穷,交不起学费

    (3)“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A.进一步表现青铜好学的特点。

    B.为青铜继续学习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C.渲染了纯净柔和的氛围,烘托了青铜和葵花兄妹真挚的情谊。

    D.与前文“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4)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惊愕激动→     →痴迷喜欢

    (5)青铜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二、散文(共1小题)

    2.(2022•晋安区)

    母爱,踩着云朵而来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

    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就像独自跋涉在沙漠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听完,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

    母亲从未出过远门,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在婶借了做客的衣服—一件 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给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多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来临,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镀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那日,我的宿舍里像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日福,她们吃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只是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一路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找到我的,都成了谜。

    我问过母亲,但她始终一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丁立梅摘自《时代青年●悦读》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文本,以下哪一项不是母亲迷路的原因?     

    A.年纪大了。

    B.稀里糊涂。

    C.夜里黑,辨不清方向。

    D.和同村人聊天,走错了路。

    2.“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A.对伟大母爱的赞叹。

    B.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C.对母爱的迫切渴望。

    D.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以下哪一项不是母亲出发前做的准备?     

    A.拔大萝卜。

    B.烙糯米饼。

    C.做一身新衣服。

    D.用雪菜烧小鱼。

    4.“她始终一笑,不答”,母亲“不答”的原因是什么?     

    A.她觉得不好意思。

    B.她不识字,说不清楚。

    C.事情过去太久,她记不清了。

    D.她觉得为女儿做任何事都不值一提。

    5.对“母爱,踩着云朵而来”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说明母亲年轻时十分利索、能干。

    B.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我特别关心母亲。

    C.“踩着云朵而来”表现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D.“踩着云朵而来”在文中两次出现,强调母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6.“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这件事。

         

    7.文章第7自然段划线部分能删去吗,为什么?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三、文言文阅读综合(共2小题)

    3.(2022•鼓楼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文言文中的楚人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盾      (用成语概括);第二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矛      (用成语概括)。楚人的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可用成语      来形容,最后“其人弗能应也”,可用成语      来形容。

    (2)从这个楚国人的身上,我得到这样一个教训       

    4.(2021•闽侯县)阅读小古文《北人食菱》,完成(1)﹣(4)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②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去壳可以吃中间的果实。②夫[fú],不译。③坐:因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壳入口      

    A.吞并

    B.一起

    C.聚集

    曰:“食菱须去壳。”     

    A.有时

    B.也许

    C.有的人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山后山都有

    B.前山有,后山没有

    C.前山后山都没有

    (3)“其人自护其短”中自护的“短”指的是什么?     

    (4)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边塞风光诗(共1小题)

    5.(2022•福清市)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shù)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A.田园(山水)诗

    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

    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小说(共1小题)

    1.(2022•福清市)文学类文本阅读

    青铜识字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想到这一点呢?

    她将妈妈给她买头绳的钱省下了,给青铜买了铅笔。她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正在干活的奶奶、爸爸妈妈也听到了,都停住了手中的活。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大人们好像于睡梦中忽然听到了一声惊雷,受了一个大的震动,觉得天地为之一亮,但却一时无语。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

    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

    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一个的字,而这些字十分神秘,它使青铜觉得太阳、月亮、天、地、风、雨,所有的一切,不完全是它们原来的样子了,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著《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

    (1)葵花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正确的选项是  D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掉头跑出了门外”,青铜掉头跑出门外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C 

    A.贪玩,不想读书

    B.害羞,太激动了

    C.哑巴,怕学不会

    D.家里穷,交不起学费

    (3)“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D 

    A.进一步表现青铜好学的特点。

    B.为青铜继续学习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C.渲染了纯净柔和的氛围,烘托了青铜和葵花兄妹真挚的情谊。

    D.与前文“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4)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羡慕渴望 →惊愕激动→ 害怕担心 →痴迷喜欢

    (5)青铜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阅读“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青铜将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可知青铜聪明又勤奋好学。 

    【解答】(1)本题考查了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全文,“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分别出现在第2、4、10、14自然段,一共出现了四次。故选D。

    (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能力。阅读“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可知,青铜害怕自己学不会,所以掉头跑出门。

    (3)本题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纯净柔和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快乐幸福的情感;②推动了情节发展;③有利于塑造青铜好学的形象。

    (4)本题考查了人物情感变化。阅读“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可知青铜此时心理满是羡慕与渴望;由“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可知青铜的害怕与担心。据此可知答案。

    (5)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阅读“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可知,青铜喜爱学习;阅读“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可知,青铜对学习很痴迷;阅读“青铜将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可知,青铜聪明,勤奋好学。

    故答案为:

    (1)D;

    (2)C;

    (3)D;

    (4)羡慕渴望   害怕担心;

    (5)阅读“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地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青铜将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可知青铜聪明又勤奋好学。

    二、散文(共1小题)

    2.(2022•晋安区)

    母爱,踩着云朵而来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

    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就像独自跋涉在沙漠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听完,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

    母亲从未出过远门,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在婶借了做客的衣服—一件 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给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多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来临,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镀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那日,我的宿舍里像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日福,她们吃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只是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一路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找到我的,都成了谜。

    我问过母亲,但她始终一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丁立梅摘自《时代青年●悦读》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文本,以下哪一项不是母亲迷路的原因? D 

    A.年纪大了。

    B.稀里糊涂。

    C.夜里黑,辨不清方向。

    D.和同村人聊天,走错了路。

    2.“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A 

    A.对伟大母爱的赞叹。

    B.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C.对母爱的迫切渴望。

    D.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以下哪一项不是母亲出发前做的准备? C 

    A.拔大萝卜。

    B.烙糯米饼。

    C.做一身新衣服。

    D.用雪菜烧小鱼。

    4.“她始终一笑,不答”,母亲“不答”的原因是什么? D 

    A.她觉得不好意思。

    B.她不识字,说不清楚。

    C.事情过去太久,她记不清了。

    D.她觉得为女儿做任何事都不值一提。

    5.对“母爱,踩着云朵而来”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D 

    A.说明母亲年轻时十分利索、能干。

    B.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我特别关心母亲。

    C.“踩着云朵而来”表现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D.“踩着云朵而来”在文中两次出现,强调母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6.“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这件事。

     大字不识、从未出过家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里路,去偌大的校园看望“我”的经历。 

    7.文章第7自然段划线部分能删去吗,为什么?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不能删去。这段话是景物描写,交代了母亲到来时的季节和美丽的景色,渲染了当时母女见面时的温暖感人的气氛,烘托了女儿看到的母亲是的快乐和激动之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可知,D项不是母亲迷路的原因。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竟然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我”的学校,表现了“我”对伟大母爱的赞叹。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她们吃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可知,“做一身新衣服”不是母亲出发前做的准备。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可知,“她始终一笑,不答”,母亲“不答”的原因是她觉得为女儿做任何事都不值一提。

    5.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母爱,踩着云朵而来”可知,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强调母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6.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指的是:大字不识、从未出过家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里路,去偌大的校园看望“我”的经历。

    7.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阅读句子“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来临,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可知,这是对校园风景的描写,即交代了母亲来学校的季节,又表现了学校的环境优美。再结合下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为“我”在教室见到到来的母亲的那份惊喜作铺垫。

    故答案为:

    1.D;

    2.A;

    3.C;

    4.D;

    5.D;

    6.大字不识、从未出过家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里路,去偌大的校园看望“我”的经历。

    7.不能删去。这段话是景物描写,交代了母亲到来时的季节和美丽的景色,渲染了当时母女见面时的温暖感人的气氛,烘托了女儿看到的母亲是的快乐和激动之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综合(共2小题)

    3.(2022•鼓楼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文言文中的楚人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盾  坚不可摧 (用成语概括);第二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矛  无坚不摧 (用成语概括)。楚人的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可用成语  自相矛盾 来形容,最后“其人弗能应也”,可用成语  瞠目结舌 来形容。

    (2)从这个楚国人的身上,我得到这样一个教训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成语的运用能力。“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因此可以用成语“坚不可摧”来概括。“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的意思是: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因此可以用成语“无坚不摧”来概括。楚人的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可用成语“自相矛盾”来概括。“其人弗能应也”的意思是:那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了。因此可以用成语“瞠目结舌”来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文言文主要讲了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间他:“如采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了的故事,因此我们从楚人身上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教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故答案为:

    (1)坚不可摧 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 瞠目结舌。

    (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4.(2021•闽侯县)阅读小古文《北人食菱》,完成(1)﹣(4)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②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去壳可以吃中间的果实。②夫[fú],不译。③坐:因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壳入口  B 

    A.吞并

    B.一起

    C.聚集

    曰:“食菱须去壳。” C 

    A.有时

    B.也许

    C.有的人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前山后山都有

    B.前山有,后山没有

    C.前山后山都没有

    (3)“其人自护其短”中自护的“短”指的是什么? 不知道怎么食用菱角的缺点。 

    (4)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孔子不能决 ”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意: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其人自护其短”意思是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自护的“短”指的是不知道怎么食用菱角的缺点。

    (4)考查了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得知,“强不知以为知也”与“孔子不能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故答案为:

    (1)①B;

    ②C;

    (2)A;

    (3)不知道怎么食用菱角的缺点。

    (4)孔子不能决。

    四、边塞风光诗(共1小题)

    5.(2022•福清市)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shù)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C 

    A.田园(山水)诗

    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

    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解答】(1)考查诗歌题材。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状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等,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属于边塞(征战)诗。故选C。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风吹一夜满关山”是说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故选B。

    (3)考查了诗歌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要抓住诗句中“雪、天、马、月、笛、楼”几个字,发挥想像,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分析三四句的思想情感,抓住“梅花”一物来理解,胡地没有梅花,所以“梅花”是虚写,是借梅花写士兵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故答案为:

    (1)C;

    (2)B;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相关试卷

    河南省商丘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小说&散文):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小说&散文),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三篇材料,按要求作答,阅读,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课内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小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现代文阅读(散文、小说、童话、说明文):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现代文阅读(散文、小说、童话、说明文),共15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