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217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甲骨文,青铜器,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知识归纳,人物档案,张仲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了解纸问世之前书写材质的变化,“蔡侯纸”有何特点?造纸术的改进与外传有何影响?2、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3、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它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又有何历史地位?4、了解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东传情况。
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的缺点是什么?
缺点:书写不方便;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丝帛太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不易推广。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
原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观看视频,说说“蔡侯纸”的造纸原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世界文明古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简要描述造纸术向外传播的时间和地区。观察地图,说说汉纸出土地点分布上的特点。
①便利了典籍的保存和流传;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到19世纪时,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已传遍世界五洲列国,走完了它传遍全球的千年万里历程。回顾这段历史,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纸术的改进和外传有何意义?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
蔡伦,走出中国。
东汉宦官蔡伦 ,称“蔡侯纸”。
便利了典籍的保存和流传;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春秋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知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相关史事: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相关史事,归纳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张仲景和华佗简介视频下载链接链接: 提取码:abxw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观看视频,说说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有哪些?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收录了大量药方,仅治疗外感热症的即多达113个。
传统中医学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中医药仍然是国际社会治病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应科学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中医药文化。
据国家中药管理局,1月27日起,在四川省份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观察显示,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绍,专家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多个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 ——《人民日报》微博2020年2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统中医对现代社会的贡献,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中医?
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
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游, 遍览名山大川
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忍辱负重、顽强不屈胸怀天下、追求真理
《史记》介绍视频下载链接链接: 提取码:7suk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观看视频,了解史记的体例及记载哪段时期的史事。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前句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后句是说其文学成就。史学价值:教材讲述的从炎黄传说到汉武帝时代的很多内容,都以《史记》为基本依据。文学价值:本身也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优秀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它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所写人物栩栩如生,例“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语言特色。中学语文课中,同学们还要学到很多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
通史是连贯地记载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编年体通史就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纪传体通史就是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断代史就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如班固所著的《汉书》。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宁拆三座庙,不毁一门亲
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领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世界领先)、“五禽戏”
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道教(本土)、佛教(古印度)传入。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思考:两汉时期为什么能有如此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继承并创新春秋战国、秦朝的科技文化;3、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努力拼搏的结果。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不打就垮。
1.(2020·江苏无锡·2)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A.发明了指南针 B.发明了火药C.改进了印刷术 D.改进了造纸术2.(2020·贵州遵义·19)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华佗 B.扁鹊C.张仲景 D.李时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铜器,竹木简,古代书写材料,埃及欧洲两河流域,放马滩纸,蔡伦改进造纸术,旧鱼网,成就及地位,擅长技术,生活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司马迁,人物时期,西汉时期,代表作品,《史记》,历史巨著《史记》,探究精神,求真求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技展厅,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展厅,---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和华佗,史学展厅,历史巨著《史记》,宗教展厅,---道教与佛教,道教和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