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点14 钠的化合物-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02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衔接点14 钠的化合物-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02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衔接点14 钠的化合物-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025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衔接点14 钠的化合物-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展开衔接点14 钠的化合物
&知识精讲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
②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CO2=Na2CO3
③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HCl=2NaCl+H2O
据反应③,我们把Na2O称为碱性氧化物。
主要用途:用于制取少量Na2O2 2+ O22Na2O2 ,说明Na2O2 比Na2O稳定
(2)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实验3-5】 分别向盛Na2O和Na2O2的试管里加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02,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
实验现象: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后褪色,木条复燃。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解释:由滴入酚酞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根据质量守恒,还可推知气体产物只可能是氢气和氧气。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气体为氧气。推得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褪色说明Na2O2氧化性强,具有漂白性。
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②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③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4HCl=4NaCl+2H2O+O2↑
据反应③,我们不能把Na2O2称为碱性氧化物。
主要用途: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2.Na2CO3和NaHCO3
(1)Na2CO3:白色粉末,俗名苏打
(2)NaHCO3:白色细小晶体,俗名小苏打
【科学探究】(1)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进行比较,它们外观的细小差别。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水,振荡试管,用手触摸两支试管,有什么感觉?
②继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其现象?
③向试管内分别滴加1~2滴酚酞溶液有什么其现象?
Na2CO3溶液呈红色 NaHCO3溶液呈浅红色
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步骤
Na2CO3 1 g
NaHCO3 1 g
①
加几滴水
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白色细小晶体,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②
加10 mL水
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
固体量减小
初步结论
易溶;碳酸钠易与水结合形成晶体,反应方程式是Na2CO3+10H2O=Na2CO3·10H2O,并放出热量。水溶液呈碱性。
可溶,溶解度比Na2CO3小。水溶液呈碱性。
解释:在20℃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1.5g,NaHCO3的溶解度是9.6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粉末,且都能溶于水;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的热效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与水反应得到晶体。
【科学探究】(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含有CO2和H2O 。由此可知,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2NaHCO3Na2CO3+CO2↑+H2O
【科学探究】(3)Na2CO3和NaHCO3的其他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慢的比较
按上图要求完成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少量等质量的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的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
实验现象:①两个气球均膨胀;②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快且大
实验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多且剧烈。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离子方程式:CO32- + 2H+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离子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总结
名称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物理性质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
化学性质
稳定性
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H+反应
CO+2H+ = H2O+CO2↑
HCO+H+ = H2O+CO2↑
与碱反应
[Ca(OH)2]
与OH-不反应,但Ca2++CO= CaCO3↓
Ca2++OH-+HCO= CaCO3↓+H2O(碱过量)
Ca2++2OH-+2HCO= CaCO3↓+CO+2H2O(碱不足)
盐
CaCl2
Ca2++CO= CaCO3↓
不反应
硫酸铝
2Al3++3CO+3H2O=2Al(OH)3↓+3CO2↑
3HCO+Al3+=Al(OH)3↓+3CO2↑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相互转化
① H2O+CO2;②少量盐酸
Na2CO3 NaHCO3
①固体加热;② NaOH溶液
二、焰色反应
1.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种现象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2.操作
酒精灯
灼烧
蘸取
酒精灯
灼烧
用盐酸
洗涤
酒精灯
灼烧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应用:①检验元素的存在;②制焰火、信号弹。
【归纳】
(1)常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某些常见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物理现象。它不是金属元素自身发生燃烧而产生各种火焰,其原理是金属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受热获得能量后跃迁到激发态,在回到基态后多余的能量以特定颜色(即特定能量)的光的形式放出,从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在这一过程中,无电子得失,铂丝上的金属离子因在高温下挥发损失的焰色逐渐消失焰色反应产生的火焰颜色与元素的存在状态无关,如:灼烧钠的化合物和单质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2)火焰的选择:最好用煤气灯或酒精喷灯,可用酒精灯的外焰。
(3)金属丝的选择:最好用铂丝,也可用铁丝、镍铬丝、钨丝来代替。
(4)金属丝的洗涤:用盐酸而不用硫酸:金属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而硫酸盐熔、沸点高,难以挥发,不易洗净,对后续实验会造成干扰。
(5)钴玻璃片的使用: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钻玻璃,原因是钾的单质或化合物往往混有少量钠或钠的化合物,而钠的黄色火焰会影响钾的焰色的观察.蓝色钴玻璃会滤去黄光。
"实验探究
例.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 (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 (填“K1”或“K2”),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
。
(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最终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
。
"跟踪训练
准确性训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2.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3.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D.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HCO3<Na2CO3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5.下列有关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 D.全对
敏捷性训练
6.把过氧化钠投入含有HCO、Cl-、Mg2+、Na+的水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变的是 ( )
A.HCO B.Cl- C.Mg2+ D.N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肯定含有钠元素
B.某物质的焰色反应不显紫色(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该物质中肯定没有钾元素
C.焰色反应不能用于物质的鉴别
D.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2H+= CO2↑+H2O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CO+2H+= CO2↑+H2O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 = 2Na++2OH-+O2↑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OH-= CO+H2O
9.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10.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
A.只有①④ B.只有③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
广阔性训练
11.将等物质的量的Na、Na2O、Na2O2、NaOH,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小的( )
A.Na B.Na2O C.Na2O2 D.NaOH
12.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 )
A.溶液呈碱性 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受热易分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B.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由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①中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C.2Na2O2+2H2O=4NaOH+O2↑,是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D.过氧化钠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易变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B.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15.某溶液中含有HCO、SO、CO、CH3COO- 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
A.CH3COO- B.SO C.CO D.HCO
灵活性训练
16.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
17.将O2、CH4、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 ℃条件下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且将残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放出。则O2、CH4、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的成分为 ( )
A.1∶2∶6;Na2CO3和NaHCO3 B.2∶1∶4;Na2CO3
C.1∶2∶6;Na2CO3和NaOH D.2∶1∶4;Na2CO3和NaOH
18.在10 mL 0.01 mol·L-1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 mL 0.05 mol·L-1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
A.1.344 Ml B.2.24 mL C.0.672 mL D.0 mL
19. 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五颜六色的焰火是物质本身燃烧的颜色
B.氢气、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颜色,这也是焰色反应
C.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可证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有K+
D.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
20.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 B. C. D.
1. 【答案】B
【解析】Na2O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2. 【答案】B
【解析】某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颜色,A、D不正确;焰色反应为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态或游离态)无关,同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相同,B正确。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
3. 【答案】B
【解析】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4. 【答案】B
【解析】Na2O+H2O=2NaOH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5. 【答案】D
【解析】由于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所以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黄光,避免钠的干扰。
6.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Na+数目增多,而OH-能够与HCO、Mg2+发生反应,使两种离子数目减少,离子数目不变的是Cl-。
7. 【答案】A
【解析】B选项焰色反应时,钠元素的黄光会干扰钾元素的紫色,可用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C选项焰色反应常被用于物质的鉴别;D选项,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8. 【答案】B
【解析】A项HCO不能完全电离,不能拆成离子,错;C项氧原子不守恒,错;D项忽视了CO与Ca2+生成CaCO3沉淀。
9. 【答案】C
【解析】加热,NaHCO3分解生成Na2CO3,增加了Na2CO3的量,且不引进杂质。
10. 【答案】A
【解析】①中生成H2和Fe(OH)3,②中生成NaAlO2,③中生成CaCO3沉淀,④中生成O2和Fe(OH)3。
11. 【答案】D
【解析】假设取四种物质各1 mol,投入足量a g H2O中,则有:
2Na+2H2O===2NaOH+H2↑
23 g 40 g 1 g
w=×100%=×100%
NaOH w=×100%
Na2O+2H2O===2NaOH
62 g 80 g
w=×100%
2Na2O2+2H2O===4NaOH+O2↑
78 g 80 g 16 g
w=×100%=×100%
四式相比较可知,投入NaOH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小。
12. 【答案】D
【解析】单质AB(淡黄色),则A为Na,B为Na2O2,依据转化关系推出D为NaOH,C为Na2CO3。Na2CO3热稳定性好,D项错。
13. 【答案】B
【解析】A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衣怒发从-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降低到-2价,因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1mol电子,所以生成0.1molO2,转移01.mol电子,A错,C项,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错误,D选项,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而变质,D错误。
14. 【答案】B
【解析】A项Na2O2中钠的化合价为+1,1molNa只能失去1mole-,A错误;C项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C错误;D项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D错误。
15. 【答案】A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HCO+OH-=CO+H2O,HCO浓度减小,CO浓度增大;SO具有还原性,被Na2O2氧化,浓度减小;CH3COO-浓度几乎不变。
16. 【答案】B
【解析】A项,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变暗的原因是钠被氧化生成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故A错误;C项,Na2O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反应有2Na2O2+2CO2=2Na2CO3+O2和2Na2O2+2H2O=4NaOH+O2↑(主要),NaOH发生潮解,故C错误;D项,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Ca2++OH-=CaCO3↓+H2O,故D错误。
17. 【答案】C
【解析】若气体与Na2O2均无剩余,反应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O2+2CH4+6Na2O2= 2Na2CO3+8NaOH。
18. 【答案】D
【解析】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是,第一步先生成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是,第一步先生成NaHCO3,此过程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NaHCO3+HCl=NaCl+H2O+CO2,本题中HCl不足,故不能产生CO2气体。
19. 【答案】D
【解析】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所具有的特殊颜色,A、B错误。C中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紫色可掩蔽其他焰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K+,C错误。
20. 【答案】A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m(NaHCO3) g (w1-w2) g
质量差为(w1-w2) g,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g,样品中Na2CO3质量为w1g-g,其质量分数为==
衔接点15 氯气的性质-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这是一份衔接点15 氯气的性质-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氯的单质---氯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衔接点18 气体摩尔体积-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这是一份衔接点18 气体摩尔体积-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的特点,气体摩尔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衔接点12 离子共存离子检验-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 这是一份衔接点12 离子共存离子检验-2022年高一化学预科班 含答案 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离子共存,离子检验与推断,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化合物组成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治理水中的污染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