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选择题(基础提升)
展开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选择题(基础提升)
一.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共6小题)
1.(2018•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
B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适量镁粉,过滤 |
A.A B.B C.C D.D
2.(2021•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B | NaCl溶液 | BaCl2 | 加适量硫酸钠溶液,过滤 |
C | CuO | C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足量的镁粉,过滤 |
A.A B.B C.C D.D
3.(2020•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Cl,加水溶解、过滤
4.(2019•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N2(水蒸气) | 通过浓H2SO4 |
B | NaOH溶液(Na2CO3溶液) | 加入过量稀盐酸 |
C | Cu粉(Fe) | 用磁铁吸引 |
D | NaCl(泥沙)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
A.A B.B C.C D.D
5.(2019•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H2 (H2O) | 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
B | Cu(NO3)2溶液(AgNO3) |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
C | CO2 (HCl) | 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D | CuO (Cu)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6.(2018•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CO2(CO) |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
B | Cu粉(Fe粉) |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
C | FeCl2溶液(CuCl2) | 加过量铁粉,过滤 |
D | CaO粉末(CaCO3粉末) |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A.A B.B C.C D.D
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3小题)
7.(2022•青海)下列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 |
B | 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C | 区分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
D | 铜屑中混有铁屑 | 可用磁铁吸引法分离出铁屑 |
A.A B.B C.C D.D
8.(2021•青海)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9.(2020•西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D |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共1小题)
10.(2019•青海)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为3g
B.在烧杯中配制溶液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俯视读数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四.蒸发与蒸馏操作(共1小题)
11.(2019•西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D.蒸发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共1小题)
12.(2019•青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共1小题)
13.(2018•西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pH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量取9.3mL液体
七.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共2小题)
14.(2019•青海)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 B.红磷 C.硫粉 D.镁条
15.(2019•西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八.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6.(2019•西宁)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九.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共1小题)
17.(2018•西宁)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则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
D.利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一十.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2小题)
18.(2022•青海)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5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50℃降至40℃时,乙析出的固体更多
19.(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硝酸钾的溶解度 |
A | 从60℃升温至80℃ | 变大 | 变大 | 不变 | 变大 |
B | 从60℃降温至40℃ | 变小 | 变小 | 不变 | 变小 |
C | 恒温蒸发部分水 | 变小 | 变小 | 不变 | 不变 |
D |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 不变 | 变大 | 变大 | 变大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共6小题)
1.(2018•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
B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适量镁粉,过滤 |
A.A B.B C.C D.D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适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2.(2021•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B | NaCl溶液 | BaCl2 | 加适量硫酸钠溶液,过滤 |
C | CuO | C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足量的镁粉,过滤 |
A.A B.B C.C D.D
【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BaCl2能与适量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足量的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3.(2020•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Cl,加水溶解、过滤
【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和氯化钡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2019•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N2(水蒸气) | 通过浓H2SO4 |
B | NaOH溶液(Na2CO3溶液) | 加入过量稀盐酸 |
C | Cu粉(Fe) | 用磁铁吸引 |
D | NaCl(泥沙)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
A.A B.B C.C D.D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能被磁铁吸引,Cu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5.(2019•西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H2 (H2O) | 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
B | Cu(NO3)2溶液(AgNO3) |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
C | CO2 (HCl) | 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D | CuO (Cu)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解答】解:A、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足量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6.(2018•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CO2(CO) |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
B | Cu粉(Fe粉) |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
C | FeCl2溶液(CuCl2) | 加过量铁粉,过滤 |
D | CaO粉末(CaCO3粉末) |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A.A B.B C.C D.D
【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3小题)
7.(2022•青海)下列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 |
B | 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C | 区分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
D | 铜屑中混有铁屑 | 可用磁铁吸引法分离出铁屑 |
A.A B.B C.C D.D
【解答】解:A、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B、取少量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C、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有酒的气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白醋,故选项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被磁铁吸引,可用磁铁吸引法分离出铁屑,故选项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故选:B。
8.(2021•青海)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线,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A。
9.(2020•西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D |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得到盐酸,该选项设计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故选设计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铝、铜表面都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铝、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等物质,说明铜、铝都比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铝的活泼性,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故选:B。
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共1小题)
10.(2019•青海)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为3g
B.在烧杯中配制溶液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俯视读数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解:A.需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为:50g×6%=3g,故A正确;
B.应该在烧杯中配制溶液,故B正确;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故C错误;
D.俯视读数,使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C。
四.蒸发与蒸馏操作(共1小题)
11.(2019•西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D.蒸发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共1小题)
12.(2019•青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解答】解:A.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碰到试管壁,要悬空滴加,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共1小题)
13.(2018•西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pH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量取9.3mL液体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3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七.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共2小题)
14.(2019•青海)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 B.红磷 C.硫粉 D.镁条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2019•西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八.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6.(2019•西宁)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正确;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九.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共1小题)
17.(2018•西宁)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则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
D.利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解答】解:A、混合物中不一定含义两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就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错误;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正确;
D、利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利用木炭不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故选:C。
一十.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2小题)
18.(2022•青海)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5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50℃降至40℃时,乙析出的固体更多
【解答】解:A、甲和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由于溶解度增加,故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故B错误。
C、5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5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甲60g,故5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甲和乙饱和溶液质量没有说明是相等的,降温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C。
19.(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硝酸钾的溶解度 |
A | 从60℃升温至80℃ | 变大 | 变大 | 不变 | 变大 |
B | 从60℃降温至40℃ | 变小 | 变小 | 不变 | 变小 |
C | 恒温蒸发部分水 | 变小 | 变小 | 不变 | 不变 |
D |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 不变 | 变大 | 变大 | 变大 |
A.A B.B C.C D.D
【解答】解:A、从60℃升温至80℃,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B、从60℃降温至40℃,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C、恒温蒸发部分水,溶解度不变,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完全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固体不能溶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选择题(基础提升): 这是一份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选择题(基础提升),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12页。
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选择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选择题(基础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1﹣7,9﹣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