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汇知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汇知中学八年级(下)
期末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器材或装置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吸盘式挂钩 B. 船闸
C. 吸尘器 D. 活塞式抽水机
2.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A. 沙尘暴来袭时漫天黄沙 B. 秋天到来,树叶飘零
C.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 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纸屑,此过程中( )
A. 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 负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间转移
C. 丝绸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D. 正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间转移
4. 如图是某中学进行拔河比赛的场景。下列做法,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
A. 穿崭新的运动鞋 B. 选脚大的队员 C. 选体重大的队员 D. 向地面撒些沙
5. 如图所示,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着橡胶制成的水堵头,则水堵头( )
A. 受到水的压力,但不受浮力
B. 不受水的压力,但受浮力
C. 既受水的压力,也受浮力
D. 不受水的压力,也不受浮力
6.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
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若绳子断的瞬间,灯笼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灯笼将匀速竖直下落
D. 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作用点相同
7. 体积相同的铝球、铁块和木块,浸在同种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B.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 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8. 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砖块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和p丙(已知砖块的长>宽>高),则( )
A. p甲=p丙>p乙 B. p甲=p丙
p乙>p丙 D. p甲
9. 小明在盆中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烧杯中装入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②将一个樱桃放入盐水中,测得总质量为87.8g。③把盐水和樱桃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60.0mL。④把樱桃从盐水中拿出,测得剩余盐水读数50.0m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天平前,如果分度盘指针如图乙所示,小明可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 由图甲可得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6.0g
C. 由以上数据可测出樱桃的密度约为1.2g/cm3
D. 小明认为,樱桃取出时,虽沾了少量的盐水,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10.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若将一个物体分别轻放入两容器中,其静止后状态如图所示,此时( )
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甲>F液乙
C. 物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1. 木雕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如图所示,这是一名木雕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刀能够雕刻木头,说明刻刀比木头的______大;雕刻过程中木头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宇宙是一个______(选填“有”或“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______做长度单位。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并提出的两种模型,其中______(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3. 双手击打排球,排球随即向上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运动员感觉手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使运动员手疼的施力物体是______;排球离开手之后在空中飞行,最终排球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______的作用.
14. 雾霾天气里,快速行驶的B车司机看到不远处的A车后立即刹车,由于______仍撞到A车,造成追尾事故.事故中,A车司机依靠______(选填“安全带”或“汽车头枕”)保护了自身安全;安全带做的宽些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人体的压强.
15. 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______来实现的。如图所示,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潜水艇底部受到水的压强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 如把边长L=0.5m、密度ρ=0.8×103kg/m3的正方体A放入底面积为S=1m2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后正方体A的状态如图甲所示。正方体A的质量为______kg,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若将物块B轻放在正方体A的上面(如图乙所示),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0.02m,物块B的质量为______kg。(ρ水=1.0×103kg/m3,g=10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花样滑冰比赛的精彩瞬间,请你画出“冰墩墩”在滑冰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重心)。
18. 如图所示,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9. 请按要求完成与下列实验有关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会张开,原因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简易气压计,将其从四楼移到一楼的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位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的______来反映的;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的关系。
20. 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实验,步骤如下:
(1)比较步骤______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比较步骤①、③和④可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______无关。
(3)比较步骤______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N。
21.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四次操作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为______N;若要验证猜想①,应比较______两次实验.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_____,且发现:压力相同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2. 小雨同学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端的液面______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雨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如图乙、丙所示两杯液体中,她发现乙杯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乙杯中盛的是密度较大的盐水,小雨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
(4)在乙杯中,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中橡皮膜的朝向,发现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同一位置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5)小雨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拓展实验。如图丁所示,她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微微凸起,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然后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高度为h2,用小雨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3. 3D打印技术是将打印线材加热熔化后,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有序凝固,常在科技、工业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如图甲是某品牌3D打印机,小科同学选用如图乙所示的ABS塑料作为打印线材,如图丙所示是小科打印的作品——蜗牛(实心)。已知蜗牛的体积为20cm3,质量为21g,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cm2,求:(g=10N/kg,ρ水=1.0×103kg/m3)
(1)ABS塑料的密度是多少?若用不锈钢来铸造同等尺寸的蜗牛作品,则需要不锈钢的质量是多少?(不锈钢密度为7.8×103kg/m3)
(2)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对桌面的压强。
(3)若将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浸没在水中,释放后,蜗牛作品是上浮、漂浮还是沉底,说明理由。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4. 中国“辽宁号”航母护卫舰下水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航母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关参数如表所示,新型固定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训练平台上的着落、起飞试验已取得成功。问:(g=10N/kg,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
满载排水量/t
67200
总功率/kW
1.5×105
最高航速km/h
54
最大舰载机数量/架
30
最大舰长/m
304
歼-15舰载机推重比
0.5
最大舰宽/m
70.5
歼-15舰载机的质量/t
21
(1)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形状,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使舰载机产生向上的升力。
(2)水下10m处,舰母受到海水的压强为多大?
(3)航母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4)5架歼-15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减小多少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物品,故A不符合题意;
B、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船闸使用了连通器原理,没有利用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
C、吸尘器工作时,吸尘器内的气体的压强变小,垃圾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尘器内,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活塞上移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对各选项涉及到的器材或装置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分析时不要说成“被吸上来”,而是“被外界的大气压压上来”。
2.【答案】C
【解析】解:ABD、沙尘暴来袭时漫天黄沙、秋天树叶飘落,瑞雪飘飘,这些都是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物体,都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BD不正确;
C.玉兰花开放时,闻到香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注意分子运动和物体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小颗粒物体的运动是看得见的。
3.【答案】B
【解析】解: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而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带电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电子是负电荷,故B正确。
故选: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就会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就会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本题主要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一道好题。
4.【答案】C
【解析】解:A、穿崭新的运动鞋,是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B、选脚更大的队员,增大了与地面的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压强,不能够增大摩擦,故B错误;
C、选体重大的队员,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
D、向地面撒些沙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C。
(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此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选项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摩擦力的变化。
5.【答案】A
【解析】解: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着橡胶制成的水堵头,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但水堵头的下表面没有水,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所以水堵头不受浮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的作用,这个压力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适用于气体和液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本题考查了浮力的产生原因,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A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
C、若绳子断的瞬间,灯笼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灯笼保持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灯笼对绳子的拉力作用点在绳子上,绳子对灯笼的拉力作用点在灯笼上,二力作用点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7.【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铝球、铁块和木块均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体积相同的铝球、铁块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故选:D。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可知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要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8.【答案】A
【解析】解:
已知3块砖完全相同,设长方体砖块的长、宽、高分别为a、b、h,
则1块砖竖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F甲S甲=G甲bh,
2块砖平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F乙S乙=2G甲ab=G甲12ab,
3块砖竖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丙=F丙S丙=3G甲3bh=G甲bh,
由题和图知,a>b>h,且h<12a,
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丙>p乙。
故选:A。
(1)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2)根据压强公式p=FS,考虑在不同情况下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而确定压强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确定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9.【答案】C
【解析】解:A,使用天平前,应先将游码调回零刻度,若指针偏右,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故A错误;
B、由图甲知,标尺分度值0.2g,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0g+20g+5g+0.8g=75.8g,故B错误;
C、一个樱桃放入盐水中,测得总质量为87.8g,一个樱桃质量为87.8g-75.8g=12g,
由实验步骤③④可得,一个樱桃的体积为60.0mL-50.0mL=10mL=10cm3,
樱桃的密度ρ=mV=12g10cm3=1.2g/cm3,故C正确;
D、樱桃取出时,沾了少量的盐水,使得测量剩余盐水体积偏小,樱桃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知,密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使用天平前,按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调节平衡螺母;
(2)天平读数时,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
(3)根据实验步骤计算出樱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樱桃的密度;
(4)樱桃取出时,沾了少量的盐水,使得测量剩余盐水体积偏小,由此分析。
本题是测物体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读数,密度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中常考的实验,要掌握好。
10.【答案】B
【解析】解:AC、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甲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即F浮甲=G,ρ甲>ρ物;物体在乙液体中下沉,浮力小于重力,乙液体的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即F浮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因为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体积相同,ρ甲>ρ乙,根据m=ρV知m甲>m乙,故G 甲>G乙,由A知F浮甲>F浮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G甲排>G乙排,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甲=G甲+G甲排>F液乙=G乙+G乙排,即F液甲>F液乙,故B正确;
D、因为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体积相同,ρ甲>ρ乙,根据m=ρV知m甲>m乙,故G 甲>G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的重力和物体重力之和,所以G甲+G+G容>G乙+G+G容,所以F容甲>F容乙,根据p=FS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容甲>p容乙,故D错误。
故选:B。
(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关系,以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液体体积相同和密度的关系判断液体的质量的关系得知液体重力的关系;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的重力和物体重力之和,根据p=FS判断出甲、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
11.【答案】硬度 不变
【解析】解:由题意知,一名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刀能够雕刻木头,说明刻刀比木头的硬度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所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硬度;不变。
(1)雕刻刀能够雕刻木头,说明刻刀比木头的硬度大;
(2)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相同。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基本属性以及密度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2.【答案】有 光年 B
【解析】解:(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
故答案为:有;光年;B。
(1)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即是长度的单位;
(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宇宙起源、光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的 排球 重力
【解析】解:(1)运动员将静止的排球击出,球的运动速度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的手会有疼痛感,表明运动员的手对球施加力作用时候,运动员的手同时受到球对手施加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排球最终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的;排球;重力。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都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时候,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就是力作用的相互性;
(3)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本题不但要求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等基本概念,还要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和应用。
14.【答案】惯性 汽车头枕 减小
【解析】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B刹车后由于惯性仍撞到汽车A;
在车辆发生追尾时,A车司机的头部由于惯性会向后倾,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
安全带做的宽些,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惯性;汽车头枕;减小。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汽车与前面发生撞击,对人起保护作用的是安全带;从后面发生撞击对人起保护作用的是汽车头枕。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减压压强的实例,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会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15.【答案】自身重力 不变 变大
【解析】解:(1)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2)潜水艇在海面下继续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潜水深度h增加,根据p=ρ水gh可知,潜水艇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自身重力;不变;变大。
(1)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2)深度增加,根据p=ρ液gh判断压强的变化,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所受浮力不变。
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度不大。
16.【答案】100 等于 20
【解析】解:(1)正方体A的体积:VA=L3=(0.5m)3=0.125m3,
正方体A的质量:
mA=ρAVA=0.8×103kg/m3×0.125m3=100kg;
因为A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此时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
(2)将物块B轻放在A的上面,A排开水的体积增大量:
ΔV排=SΔh=1m2×0.02m=0.02m3,
则A受到的浮力的增大量:
△F浮=ρ水gΔV排=1×103kg/m3×10N/kg×0.02m3=200N,
由于A、B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故物块B的重力等于A受到的浮力的增大量,
即:GB=ΔF浮=200N,
物块B的质量:
mB=GBg=200N10N/kg=20kg。
故答案为:100;等于;20。
(1)根据V=L3求出A的体积,根据ρ=mV算出A的质量,再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得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根据V=Sh求出将物块B轻放在A的上面后,A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量,利用浮力公式求出增大的浮力,再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出B的重力,最后利用重力公式求出B的质量。
此题考查重力和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求出将物块B轻放在A的上面后,A受到的浮力增大量。
17.【答案】解:
根据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冰墩墩重心O竖直向下画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据此画图。
本题考查重力示意图的画图,知道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是关键。
18.【答案】解:
不计空气阻力,物体A受到自身重力G、传送带的支持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为物体A在随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过物体A的重心,沿竖直向下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表示重力G,垂直于传送带向上的支持力F和沿传送带向上摩擦力f,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物体A跟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运动,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物体A受到自身重力G、传送带的支持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9.【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下降 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大小
【解析】解:(1)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出现夹角,其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的过程中,高度变小,外界的大气压变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内的一部分水被压入瓶内,所以玻璃管内水位下降;
(3)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的;
比较a、b图所示实验,压力大小相同,乙中受力面积较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故答案为:(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下降;(3)凹陷程度;受力面积大小。
(1)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大气压随高度的降低而增大;
(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相同受力面的形变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通过受力面形变程度的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的是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简易气压计的工作原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属于基础题。
20.【答案】①②③ 深度 ①④⑤ 1.2
【解析】解:(1)比较步骤①②③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浮力大小不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比较步骤①、③和④可知,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相等,则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比较步骤①④⑤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浮力的大小下相等,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步骤①⑤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4N-2.8N=1.2N。
故答案为:(1)①②③;(2)深度;(3)①④⑤;(4)1.2N。
(1)(3)比较实验,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分析;
(2)比较步骤①、③和④可知,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可以得出结论;
(4)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此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称重法测浮力、液体密度的计算等,关键要能够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
21.【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4.4 甲乙 ③ 接触面越粗糙 不必拉动长木板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解析】解:
(1)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2)四次操作丙图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即4.4N;若要验证猜想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选择甲、乙两次实验。
(3)甲、丙两图中,压力大小、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所以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正方体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且无论拉木板速度多少,摩擦力都一样,不改变摩擦力大小,便于操作。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4.4;甲乙;
(3)③;接触面越粗糙;
(4)不必拉动长木板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接触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与拉力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掌握,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是中考常考题型。
22.【答案】高度差 转换法 B 不可靠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等 都相等 h1h2ρ水
【解析】解:(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
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安装好左侧软管,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的气压和大气压不相等,向U形管内倒出或加入适量的水都不容易使液面相平,不容易操作,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是最便捷的方法,故B正确,A错误。
(3)如图乙、丙所示两杯液体中,橡皮膜所在液体的深度不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4)在乙杯中,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中橡皮膜的朝向,发现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相等,实验得到:液体内部同一位置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5)橡皮膜没有形变时,盐水产生向上的压强和水产生向下的压强相等,
所以,p盐水=p水,
ρ盐水gh2=ρ水gh1,
盐水的密度:ρ盐水=h1h2ρ水。
故答案为:(1)高度差;转换法;(2)B;(3)不可靠;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等;(4)都相等;(5)h1h2ρ水。
(1)用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时,用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安装好左侧软管,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需要重新安装软管。
(3)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
(4)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5)橡皮膜没有形变时,盐水产生向上的压强和水产生向下的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相等列出等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本题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液体压强实验的重点实验题,要熟练掌握。
23.【答案】解:(1)ABS塑料材料的密度:ρ=mV=21g20cm3=1.05g/cm3;
不锈钢的密度ρ钢=7.8×103kg/m3=7.8g/cm3,
若用不锈钢来铸造同等尺寸的此作品,则不锈钢作品质量:
m钢=ρ钢V实=7.8g/cm3×20cm3=156g;
(2)蜗牛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F=G=mg=21×10-3kg×10N/kg=0.21N,
蜗牛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
p=FS=0.21N4×10-4m2=525Pa;
(3)ABS塑料的密度:ρ=1.05g/cm3=1.05×103kg/m3>1.0×103kg/m3,
由于ABS塑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将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浸没在水中,释放后,蜗牛作品将沉底。
答:(1)ABS塑料的密度是1.05g/cm3;
若用不锈钢来铸造同等尺寸的蜗牛作品,则需要不锈钢的质量是156g;
(2)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对桌面的压强为525Pa;
(3)将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浸没在水中,由于ABS塑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释放后,蜗牛作品将沉底。
【解析】(1)知道ABS塑料材料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mV求出这种材料的密度;
若用不锈钢来铸造同等尺寸的此作品,不锈钢的体积等于ABS塑料材料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不锈钢作品质量;
(2)根据F=G=mg得出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根据p=FS得出对桌面的压强;
(3)比较ABS塑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将ABS塑料制作的蜗牛作品浸没在水中,释放后,蜗牛作品的浮沉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换做不锈钢来制作该作品时不锈钢的体积等于ABS塑料材料的体积。
24.【答案】小
【解析】解:(1)飞机的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空气流速小。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所以飞机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小,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是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差,正是这个向上的压强差为舰载机提供了向上的升力;
(2)水面下10m处的航母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10m=1×105Pa;
(3)航母的最大排水量为m排=67200t=6.72×107k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该航母满载时静止在海面上所受浮力:
F浮=G排=m排g=6.72×107kg×10N/kg=6.72×108N;
(4)5架歼-15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航母总质量的减少量:Δm=m舰载机=5×21t=105t=1.05×105kg;
航母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所以航母所受浮力的减少量:ΔF浮=ΔG排=Δm排g=Δmg,
即:Δm排=Δm,
由ρ=mV可得,航母排开海水体积的减少量:
ΔV排=Δm排ρ海水=1.05×105kg1.0×103kg/m3=105m3。
故答案为:(1)小;
(2)水下10m处,舰母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105Pa;
(3)航母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6.72×108N;
(4)5架歼-15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减小105m3。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根据p=ρ海水gh得出水面下10m处的舰母受到海水的压强;
(3)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航母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4)起飞的舰载机的质量就是减少的排开海水的质量,根据密度计算公式求出减小的排开海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kg/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