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招真题分析第3讲 含简答 试卷 10 次下载
初升高自主招生招真题分析第1讲 含简答
展开01自招真题分析第1讲真题分析纵观去年的四校自招题,大部分题目集中在力学(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运动学(多物体)、电学(电压串并联、电流表)部分,而对于光学、声学及热学的考察较少,一般是各一道题,华二和上中各有一题对于杠杆平衡的考查。不难看出,就物理而言,自招考试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选拔更好的适合高中物理体系的有高中物理逻辑的中学生,考题还在侧重在初高衔接知识,或者说是在高一物理体系中占更大比例的,同样是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板块,如运动学和力学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着重考查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以及运动学的参考系选择能力。考点一:光学【华二】纸面上有一个30°的角,用2倍的放大镜去看,则此角应为( )A.60° B.30° C.15° D.不一定【解析】用放大镜看角,边长变长了,但是两边夹角没变,只是整体被放大了,角度大小不变,还是30°,所以选B【答案】B如图所示,容器内有一凹面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如果在送期内注满水,其他条件不变,则焦点的位置比不注入水的时候( )A.向下移动 B.保持不变C.向上移动 D.水平移动【解析】由于是平行光入射,光经过水面不会发生偏折,还会以直线传播,当经过凹透镜是光经过凹透镜发生偏折,与没有水是偏折情况相同,所以焦点位置与没注入水时保持不变。选B【答案】B为什么人靠近平面镜时,他认为自己的像变大了?【解析】本题考查有关视物原理的知识,理解人眼视物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在物体的高度一定时,人眼离物体的距离越近,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就越大.1、本题是一道关于平面镜成像和视物原理的光学基础题,理解视物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视角越小;3、当人向平面镜靠近时,所成像的大小没有变化,但人眼与像之间的距离近了,视角变大,据此解答本题.【答案】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当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眼离像的距离变小了,在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视角变大,因此觉得自己的像变大了.考点二:受力分析【华二】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拉至D点,则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将( )A.逐渐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C.逐渐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解析】向下拉绳,人对绳做功,绳的机械能肯定增加,动能不变,只能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重心升高 【答案】A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N1减小,FN2减小 B.FN1增大,FN2增大C.FN1增大,FN2减小 D.FN1减小,FN2增大【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小球受重力G、墙壁对小球的弹力FNA (大小等于FN1)、板对小球的弹力FNB(大小等于FN2)。根据矢量合成法则,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由力的特点可知,重力是个定值,起点和终点都是确定的,墙壁对小球的弹力FNA方向总是水平的,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板对小球的弹力FNB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由乙图中的矢量三角形容易观察到,该过程FNA、FNB都在减小,所以FN1和FN2都减小,故应选A。【答案】A【华二】如图所示,若在湖水里固定一细长圆管,它的下端位于水面上,活塞的底面积S=1cm2,质量不计,水面的大气压强p0=1.0×105Pa,现把活塞缓慢地提高H=15m,则在活塞缓慢上升5m时拉力为 N,整个活塞上升15m过程中拉力对活塞做的功为 J。(g=10N/kg,水的密度为1000kg/m3)。【解析】水上升阶段知:设任意时刻向下的大气压力和管内的水向上的压力为F下、F上,管内、外水位差为h,则:则有F下=p0S,F上=(p0-ρgh)S,由于活塞始终平衡,故F-F下+F上=0,即F-p0S+(p0-ρgh)S=0,解得:F=ρghS=5N;从开始提升至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的过程中,活塞始终与管内的液面接触,拉力克服水和重力做功.活塞从10m到15m的过程中,液面不变,F为恒力,大小,做功为W 2 =10×5J=50J所以拉力做的总功为W=W 1 +W 2 =100J【答案】5,100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金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如图所示为充气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设大气压强为p0,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p,气体通过阀门S1、S2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开通,S2关闭B.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开通,S2关闭C.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关闭,S2开通D.当橡皮碗被压缩时,p<p0,S1关闭,S2开通【解析】橡皮碗向下是被压缩,向上是被拉伸。如果橡皮碗向上则会导致开关和橡皮碗之间的气室内空间增大,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左侧与大气连通的开关s1会被大气向上压开,右侧开关是向鱼缸内部打开的,所以不会向上打开。反之,如果橡皮碗向下被压缩,s2打开,s1关闭。【答案】B【上中】一个均匀的等腰三角形物块A,将其水平切割为B、C两块,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求pB和pC的大小关系。【解析】假设切去部分高为,剩余部分高为。则切去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令两部分压强相等,得,当比值增大时,增大,减小。反过来当比值减小时,减小,增大。【答案】当切去部分高度与剩余部分高度比值等于时,两部分压强和大小相等。如果切去部分高度与剩余部分高度比值大于时,大于。如果切去部分高度与剩余部分高度比值小于时,小于。考点三:漂浮物体受力分析题【复旦附中】 如图所示,试管A漂浮在水面上,试管B悬浮在水中,试管A与试管B都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试管A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A试管不会回到原来位置 B.将试管A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会回到原来位置 C.将试管B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会回到原来位置D.将试管B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会回到原来位置 【解析】对于试管A,以试管A和管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可知 (P0=ρgh)S=G+ P0S,化简得ρghS=G,即:F浮=G。试管向上提,则F浮减小,而重力不变,则试管必然下沉到原来位置,而试管向下压,则F浮变大,而重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必然上浮回到原来位置,故A错误B正确;对于试管B,上提时,试管内空气柱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减少,气体体积增大,即V排增大,所受浮力增大,所以放手后会上浮,下压时相反会下降,故CD 错误。【答案】B【华二】有一个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现把该物体分成a、b两部分,若不讨论总质量的改变,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a、b两个部分都漂浮在水面上 B.a、b两个部分都沉在水底 C.一部分漂浮在水面上,一部分沉在水底 D.a、b两个部分都悬浮在水中间【解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把物体分成a,b两个部分,物体的密度不变,仍小于水密度,所以两部分仍都漂浮在水面上,故BCD不可能出现,A可能出现。【答案】BCD如图所示,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F1,当把石块卸入水中后,小船所浮力为F2,池底对石块的支持力为N,这时( )A.石块所受的浮力为F1-F2-NB.池底所受压力减小了NC.石块所受的重力大于F1-F2D.船所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F2+N)/水g【解析】石块置于船中时,整个装置处于漂浮状态,则F1=G船+G石;石块置于池底后,有F2=G石-FN【答案】A【华二】某食盐溶液的密度随深度h的变化规律为ρ=ρ0+kh,式中ρ0=1.0×103kg/m3。为了求出式中的k值,现向溶液中投入两只用一根细线系在一起的小球A和B,每个球的体积为V=1cm3,其质量分别为mA=1.2g和mB=1.4g。当将小球A置于水下,球心距水面的距离为0.25m时,A、B两个球在溶液中均处于静止,且线是拉紧的,两球心的距离为10cm,试求k值的大小。【解析】k为1.0×103kg/m4.分析:由题意可知在同一高度时两小球所受浮力相同,则可分得两小球在液体中的位置;据浮沉条件列式即可求得k的数值.解答:解:设A球在液面上hA处,B球在液面上hB处,由于mB>mA,所以B球应在A球下方;即hB=hA+l=0.25m+0.1m=0.35m;将A、B看作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可得:ρAgVA+ρBgVB=mAg+mBg则A、B密度表达式及VA=VB=V=1cm3,mA=1.2g,mB=1.4g等代入可得:(ρ+khA)gV+(ρ+khB)gV=mAg+mBg;k===1.0×103kg/m4;【答案】k为1.0×103kg/m4.考点四:运动学【复附】下雨了。如果忘了带伞又必须在雨中行走,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节目《流言终结者》中,两位实验专家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的结论是跑步比走路淋雨多。但节目中也提及美国北卡罗来州的两名气象学家曾做过这个实验,得到结果却是跑步比走路淋的雨少40%。同样的问题的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让我们建立如下物理模型,讨论这个问题。淋雨量问题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单位体积降雨量ρ,竖直雨速,水平风速v雨,人的行走速度v人(当跑步时,v人比较大),行走的直线距离L1和人的淋浴面积。人可简化为一个长方体模型,如图所示,可能被淋到的面为:S顶、S正(代表人的正面)和S背。若以上条件均已知,则:(1)在无风的情况下,即v风=0,人在雨中行走或跑步,S顶、S正和S背三个面中,哪个面的淋雨为0?(2)请写出无风时,淋雨量不为0的各面的淋雨量的表达式。在无风的情况,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3)若有风,且背面有风,求雨滴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并写出总淋雨量的表达式,说明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解析】(1)在无风的情况下,人的行走速度水平向前,雨滴下落的速度竖直向下,若以人为参照物,则雨滴相对人的速度是斜向人的后下方,则雨滴不会落到人的背部。(2)淋雨的时间:,则顶部的淋雨量: 可以假设空间中是布满雨滴的,则当人穿过这个空间时,从中间掠过的体积就是淋雨的体积,则(3)不管有没有风,雨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是不变,所以顶部的淋雨量是不变的:①当风的速度与人行走的速度相同时,雨相对于人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为零,则背面和正面都不会淋雨。②当v风<v人时,雨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人的速度为(v人 – v风),则淋雨量为③当v风>v人时,雨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人的速度为(v风 – v人),则淋雨量为因此,总淋雨量为Q=或Q=【答案】(1)S背(2) ;(3)Q=或Q=【上海中学】很多士兵排成一列纵队,相邻两个人士兵前后间距均为1m,正在匀速行军通过某隧道。传令兵甲从隧道入口开始匀速快走前进到隧道出口处,该过程中恰好从151名士兵身边经过(始末时刻的两名已计入其中),甲到出口处得到命令后迅速跑步匀速返回入口处,此过程又恰从301名士兵身旁经过(始末时刻的两名已计入其中),若传令兵甲跑步速度为士兵行军速度的五倍,停留时间不计,则其跑步速度是快走速度的 倍,该隧道全长 m。【解析】2,250【答案】2,250【华二】有一个人在街上匀速行走,他注意到每隔12min就有一辆电车超过他,而每隔6min他就迎面遇到开来的一辆电车,设电车一到终点就回头,且往返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问每隔 min就有一辆电车从起点或者从终点开出?电车与人的速度关系是v人= v车。【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如下:发出的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总是固定的,由这一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假设人的速度是,电车的速度是,由题意可得答:每隔8分钟就有一辆电车从终点或起点开出。【答案】8min ; 3 考点五:牛顿运动定律 【华二】人在蹦极过程中,从静止下落开始至最低点整个过程中,速度怎么变化?机械能怎么变化?【解析】从静止开始由于重力作用开始加速直到重力和弹力大小相等此时速度最大,继续往下运动开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0;整个过程中,由于有空气摩擦所以机械能是在减小的。【答案】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减小【华二】在广场游玩时,一个小孩将一个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1,气球(含球内氢气)的质量为m2,气球体积为V,空气密度为ρ(V和ρ均视作不变量),风沿水平方向吹,风速为v,已知空气对气球作用力F1=ku(式中k为一已知系数,u为气球相对空气的速度)。开始时,小石块静止在地面上,如图所示。(1)若风速逐渐增大,小孩担心气球会同小石块一起被吹离地面,判断是否会出现这一情况并说明理由。(2)若细绳突然断开,已知气球飞上天空后,在气球所经过的空间中风速v为不变量,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小石块不会被风吹离地面.以气球和小石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地面对小石块支持力的大小为N,则N=()g-ρgV恒定,跟风速v无关.(2)将气球的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最大,求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速度的最大值.解析:当起球的最大水平速度等于风速,竖分速度最大,即ρgV-g-k=0,解得:=,则根据速度合成法则:==【答案】(1)小石块不会被风吹离地面.以气球和小石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地面对小石块支持力的大小为N,则N=()g-ρgV恒定,跟风速v无关.(2)==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路线运至D处,AB段海拔高度为h1米,CD段海拔高度为h2米,如图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米/秒运动,汽车t=0时经过A处,tl时经过B处,t2时经过C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所示(P1、P2、tl和t2也为已知量)。(1)请分析说明汽车在AB段和BC段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关系。(2)请用已知量求汽车沿斜坡BC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的表达式(总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解析】(1)因为汽车在AB 段和CD段运动的速度恒定,P2>P1,根据公式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汽车在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做正功,一部分转化为自身的重力势能,剩余的克服阻力做功,所以,,。【答案】(1)小于(2)考点六:电磁学【华二】有一家用电熨斗,其电路结构如图所示,电热丝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改变内部连线方式可以使电熨斗处于断开状态和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挡,下图是它的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电熨斗处于断开状态对应的连接方式是 ,其中能获得高挡温度和低挡温度时热功率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分析电路串并联关系,A项接法电路断开;B项接法、串联,外电阻最大,总电功率最小为;C项接法单独工作,;D项接法、并联,外电阻最小,总功率,此接法对应高档温度连接方式,【答案】A ;(R1+R2)2/R1R2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滑动过程中,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U1和△U2,那么( )A.△U1<△U2B.△U1>△U2C.△U1=△U2D.因为无具体数据,故无法比较【解析】滑动变阻器R与电阻R1并联,再与R2、R3串联,电压表V1测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V2测中间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由B向A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引起并联电路部分的总电阻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变化量为△U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分压特点可知,定值电阻R2、R3两端的电压变大;∵U1=U-U2-U3,∴△U1=△U2+△U3,∴△U1>△U2.【答案】B.【华二】如图1所示,其中非线性电阻R两端电压u(单位:V)随通过该电阻的直流电流i(单位:mA)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为7.0V,且R1=1000Ω(不随温度变化)。(1)如果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V,这时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2)若改变R2的阻值,使加在AB和BC间的电压相等,这时R的阻值为多大?通过R的电流为多大?【解析】(1)由图可知,当R两端电压为1V时,电流I≈0.7mA,所以R1两端电压U1=0.7mA*1000Ω=0.7V。∴R2两端电压U2=7V-0.7V-1V=5.3V,R2=5.3V/0.7mA=7570Ω。(2)如图所示,,做R1伏安特性曲线,R1=1000Ω,可得图中斜线,当AB和BC间的电压相等时,电压UAB=UBC=3.5V,由图像可知,当电流I=1.5mA时,电阻R电压UR=2V,电阻R1的电压UR=1.5V。∴此时电阻R的阻值R=2V/1.5mA≈1300Ω。电流I=1.5mA。【答案】(1)7570Ω(2)1300Ω;1.5mA压强选择巩固(19年徐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原来的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解析】(1)由图可知: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
(辅导班专用)新高一物理(暑期)初升高衔接讲义17新高一招生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一)(教师版含详解): 这是一份(辅导班专用)新高一物理(暑期)初升高衔接讲义17新高一招生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一)(教师版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招真题分析第3讲 含简答: 这是一份自招真题分析第3讲 含简答
自招真题分析第4讲 含简答: 这是一份自招真题分析第4讲 含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