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题
展开辽宁省大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5实验题
一、实验题
1.(2019·辽宁大连)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得到相对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的操作是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选择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
2.(2020·辽宁大连)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可用________验满。
3.(2018·辽宁大连)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用装置A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 ______ ,发生装置相同的理由是:______,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2)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4.(2020·辽宁大连)某粉末中含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铁,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铁。为了从粉末中得到铜并判断是否含有氧化铁,设计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需试剂足量)。
资料:1无水氯化钙常用作干燥剂。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吸水后变成蓝色固体。
3氢气和全属氧化物加热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水。
(1)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从安全角度考虑,点燃酒精灯前,需要收集从装置E排出的气体并_______。写出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加热,使粉末与通入的氢气充分反应;停止加热,持续通入氢气至固体冷却到室温。反应后从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中得到铜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判断原粉末中是否含有氧化铁,如果加热前只称量装置D的质量,则固体冷却到室温后还需要称量_______;利用以上数据,写出推断是否含有氧化铁的过程。
5.(2021·辽宁大连)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装置C开始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__________。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其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验满。
6.(2022·辽宁大连)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7.(2022·辽宁大连)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收集方法为_______。
(2)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此装置的收集方法是利用氧气具有_______的性质,可用_______验满。
8.(2019·辽宁大连)“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测定某废铜屑(含铜、铜锈、氧化锌)中铜元素的含量,以便合理回收金属,化学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分别用如下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说明:铜锈的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Cu2(OH)2CO32CuO+CO2↑+H2O;方法一所用部分装置如图;无水硫酸铜用于吸收水分。
(1)方法一中,过滤后所得滤液的溶质是_____;此步骤还可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理由是_____。
(2)结合图中装置,为测定废铜屑中铜元素的含量,方法一中需要称量并记录的数据有_____。实验中,待锥形瓶内的反应结束后,可用注射器向瓶内多次推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
(3)写出方法二中“……”处省略的两个实验步骤_____。
9.(2019·辽宁大连)超氧化钠(NaO2)是一种固体供氧剂,可应用于家庭急救,其供氧的原理是4NaO2+2H2O=4NaOH+3O2↑.为探究长期存放的超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
Ⅱ.另取少量固体,用足量水溶解后,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实验过程中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1)I中现象能否判断超氧化钠已变质?说明理由_____。
(2)Ⅱ中现象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可取少量固体充分溶解后继续实验,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
(3)将I、Ⅱ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得到澄清溶液。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_____。
10.(2021·辽宁大连)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1)打开K1,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内,立即关闭K1,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浑浊产生。查找原因,该异常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混入了氢氧化钙,产生白色浑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同学分析后确认,即使所加溶液中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反应后A中仍无氢氧化钙剩余,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一步分析后确定,继续实验仍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利于观察现象,打开K2前A装置需要___________;打开K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后,将A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对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需加入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KMnO4K2MnO4+MnO2+O2↑ E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H2O22H2O+O2↑ B 不需要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
【解析】
【详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可选用装置E作收集装置;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的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需要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可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
【点睛】
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酒精灯 D B 燃着的木条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答案为:酒精灯、、D;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混合不加热即可反应生成气体,则应该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则应该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集满。故答案为:、B、燃着的木条。
3.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H2O+CO2=H2CO3
【解析】
【分析】
(1)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分析;
【详解】
(1)A装置的发生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相同;图中的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点睛】
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4.浓硫酸 检验纯度 (或其它合理答案) 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洗涤、干燥(或其它合理答案) 反应后装置D的质量、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的质量及其中铜的质量(或其它合理答案),根据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的质量及其中铜的质量,可求铁的质量,假设不含氧化铁,根据铜、铁的质量,可分别求出原粉末中氧化铜、氧化亚铁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将两个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差进行比较。(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详解】
(1)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从安全角度考虑,点燃酒精灯前,需要收集从装置E排出的气体并检验纯度(验纯);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在氢之前,铜在氢之后,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反应后从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中得到铜的具体操作: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或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判断原粉末中是否含有氧化铁,如果加热前只称量装置D的质量,则固体冷却到室温后还需要称量反应后装置D的质量、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的质量及其中铜的质量(或其它合理答案);根据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的质量及其中铜的质量,可求铁的质量。假设不含氧化铁,根据铜、铁的质量,可分别求出原粉末中氧化铜、氧化亚铁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将两个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差进行比较。
5.(1) A 导管口处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2) 密度比空气大 燃着的木条
【解析】
【分析】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故发生装置选用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故填:;A;导管口处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2)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燃着的木条。
6.(1)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速反应速率
Na+、Cl-
(2)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5mL水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和氯离子;
(2)稀盐酸中含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也能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该实验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实验需补充一个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是水,一个实验中是稀盐酸,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是5mL水,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比较,可得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7.(1) 是固体和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排水法
(2) 密度比空气略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故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的反应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此装置的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氧气具有密度比空气略大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或燃烧更剧烈),则证明是氧气已收集满。
8. 硫酸铜、硫酸锌、硫酸 滤渣中含有铜,说明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即锌比铜活泼 反应前后装置及其装置中物质的质量、过滤得到的铜的质量 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出,减小误差 把固体和足量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解析】
【详解】
(1)在方法一中,稀硫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过滤后所得滤液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锌、硫酸;此步骤还可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理由是滤渣中含有铜,说明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即锌比铜活泼。
(2)结合图中装置,为测定废铜屑中铜元素的含量,方法一中需要称量并记录的数据有反应前后装置及其装置中物质的质量(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硫酸铜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硫酸铜中铜元素质量)、过滤得到的铜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出铜元素质量的含量;
实验中,待锥形瓶内的反应结束后,可用注射器向瓶内多次推入空气,其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出,减小误差;
(3)方法二中“……”处省略的两个实验步骤:把固体和足量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铜和锌);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9. 不能;因为超氧化钠可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产生氧气,故通过Ⅰ中的现象不能判断超氧化钠已变质; 碳酸钠 超氧化钠 氯化钙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氯化钠、氯化钙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超氧化钠可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产生氧气。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或超氧化钠,故通过Ⅰ中的现象不能判断超氧化钠已变质;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另取少量固体,用足量的水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实验过程中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没有超氧化钠,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若要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可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若要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可取少量固体充分溶解后继续实验,需用到的试剂有;氯化钙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3)分析混合后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实验I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加入了足量的盐酸,反应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实验Ⅱ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能和碳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将I、Ⅱ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得到澄清溶液,盐酸和碳酸钙反应,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已和盐酸反应完全。故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钙,一定没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可能有氯化氢。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氯化钠、氯化钙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
10.(1) (或)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远小于氢氧化钠,所加溶液中即使氢氧化钙饱和,其含量也远小于其中氢氧化钠的量,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故反应后氢氧化钙不会剩余。
(2) 充分静置 B中液体倒流入A,A的上层清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减缓倒流液体对A中溶液的冲击,防止A中已沉淀的碳酸钙的干扰
(3)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分析】
(1)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混入了氢氧化钙,产生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或。
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远小于氢氧化钠,所加溶液中即使氢氧化钙饱和,其含量也远小于其中氢氧化钠的量。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故反应后氢氧化钙不会剩余。
(2)
因为(1)中A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故在打开K2前,需将A装置充分静置。
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A内压强减小,打开K2后的现象为装置B内液体倒流入装置A中,A中的上层清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过程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主要作用是缓冲倒流液体对A中溶液的冲击,防止A中原有的沉淀对后续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3)
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所以要加酸进行中和处理。故填:稀盐酸、稀硫酸等。
海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题,共6页。
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题: 这是一份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题,共6页。
辽宁省大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