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2022广州七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
2.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在答题卡中。
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张家口赛区具备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雪期较长等环境条件,初步形成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延庆赛区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长城等多个风光独特的旅游资源;北京赛区的鸟巢、冰立方、新建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是冬奥核心区域。下图是北京冬奥赛区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三大赛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拥有相同的范围和环境 B. 都具有相似项目的场馆
C. 各区间有明确自然界线 D. 有因地制宜办奥运条件
2. 位于北京首钢工业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建设,体现该园区产业( )
A. 发展的巨大成就 B. 技术的完美应用
C. 结构的转型升级 D. 建筑的完整补充
3. 北京、张家口两地联动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有利于( )
①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②利于区域经济的竞争发展
③助力完成脱贫攻坚 ④彻底解决区域劳动力就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D 2. C 3. B
东京都市圈是东京都及其周边居民日常工作和通勤的空间范围,有众多卫星城、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强。很多人在东京都工作,住在神奈川县、千叶县。下图是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东京大都市圈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中心区与其他区域仅以机动车国道相联 B. 近郊发展区重点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主
C. 卫星城开发区有大量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居住 D. 大都市圈加剧居住地与就业地空间分离程度
5. 东京大都市圈发展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A.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根本方法是建设放射状交通干道
B. 城市中心区不能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 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实行城郊统一规划
D. 大都市的职能分化、人员外迁促进卫星开发区的建设
【答案】4. D 5. C
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下图是我图各省(市)地级市规划区范围浅层地热能可采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的是( )
A. 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 B. 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
C. 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湖南 D. 南方地区的宁夏、云南、广东
7.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南方省区出现
B. 多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
C. 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利用易造成地区水位持续下降
D. 各省区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对城市环境污染
【答案】6. A 7. C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大局,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有关我国高标准农田省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5千万亩以上规模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B. 达到2-4千万亩规模都分布在南方地区
C. 2千万亩规模以下均以低等级耕地为主 D. 5千万亩以上规模耕地全是高等级耕地
9. 有关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建高标准农田
B. 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北粮南运
C. 南方地区应注重高标准农田的防寒防旱防蝗
D. 青藏地区快速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需求
【答案】8. A 9. B
甘肃白银市地处通向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现代能源物流通道。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曾有丰富铜矿及伴生矿产资源,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祥地。经多年利用后出现矿产资源枯竭和萎缩,2008年被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后,通过梳理分析区位、政策、土地和能源资源等优势条件,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下图是甘肃省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白银市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祥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有丰富非金属、能源矿产资源 B. 丝绸之路各国对工业品需求
C. 临近水源,拥有便利交通条件 D. 科技人才众多,劳动力丰富
11. 白银市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最适宜发展的是( )
A. 利用古丝绸之路文化沉淀,单一发展旅游产业
B. 利用交通优势,重点转型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
C. 发挥土地优势,重点培育农业、食品加工产业
D. 建设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
【答案】10. C 11. D
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一致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初期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水资源和农业减贫等五方面合作。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见证通车的中老铁路(昆明到老挝万象)是高质量共建绿色环保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下图是澜湄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梯级水电站保障能源需求 B. 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河运,增强经济互联互通
C. 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增强综合利用 D. 加快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减轻旱灾对农业影响
13. 中老两国交界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有利于( )
A. 有效沟通和促进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发展旅游
B. 减轻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对大气、水资源污染
C. 体现铁路对途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绿色环保
D. 保护自然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14. 联系中老两国的钢铁巨龙和澜湄经济圈体现了( )
A. 共同保护流域自然环境 B. 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
C. 科技创新促进互联互通 D. 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完成
【答案】12. C 13. D 14. B
2020年6月7日央视网直播了对“南海一号”沉船的发掘。该船是距今800多年南宋初外运瓷器木质失事的远洋商船,也是世界上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上沉船。现保存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陵岛的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是国家AAAAA级景区和十大宝岛之一。下图是海陵岛示意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南海一号”的发现与存在,说明( )
A. 中华民族始终主导着海洋贸易 B. 自古以来就存在全球海洋经济竞争
C. 中华文明从来没有离开过海洋 D.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标志国际合作
16. 海陵岛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的发展利于( )
A. 加强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控制 B. 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C. 保障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稳定 D. 宜示我国海洋主权管辖权利
【答案】15. C 16. B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2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与各地交通联系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依托外来资本、丰富低技能劳动力和充足土地资源等优势,从原来以种植业、农副业、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起家电、家具、机械等制造业专业镇区,成为全国著名的制造业大区。近年新增“科技顺德”建设专项资金,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预计达70.9%,智能机器人产业产值爆发式增长205%,多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成5G基站2744座,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18人、博士超2100人。图1是珠江三角洲1小时生活图分布图;图2是“机器代人”战略带动下的产业平台空间扩散与集聚过程图。
(1)分析顺德能保持全国制造业大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顺德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3)说明顺德地区“机器代人”战略实施以来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4)分析智能机器人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对顺德地区制造业的主要影响。
【答案】(1)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位置优越;市场腹地较广阔、机制较完善灵活:劳动力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不断发展高效交通方式;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好:侨乡和毗邻港澳,外来投资和对外联系便利;注重科技和人才投入,促进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
(2)从农业(第一产业)发展到制造业(第二产业),再到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高技术产业(第三产业)。
(3)与机器人相关的新产业空间并逐步向外扩散;传统产业空间(机械功能区)逐渐被新兴产业空间取代。
(4)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适应和增强产品市场供给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或机器人研发设计;或高技能劳动力市场需求大量增加);互联网专业(或信息技术;或数据处理:或新兴产业教育培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部分高山地区,是体现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明显的证据。它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供给、水文和生态调节等各种惠益,也带来雪崩、泥石流等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冰冻圈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图是1979—2019年北极海冰和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图。
(1)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说出与冰冻圈联系密切的圈层名称。
(2)分析地球北极、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特点。
(3)冰冻圈范围变化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造成的。分析其形成机制。
(4)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2)全球(北、南极)海冰整体规模缩减;北冰洋海冰(北极海冰)自1980年以来海冰整体范围呈减少趋势;南大洋海冰(南极海冰)海冰范围较稳定;2015年后两地区的海冰范围均为减少趋势;20世纪最后几年到2015年间还略有增长。
(3)(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可见光(太阳短波辐射)有高度透过性,对地面长波红外线辐射有高度吸收性,通过大气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返还地面,补充地面能量损失,产生对地面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影响角度):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自然界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浓度)升高;加快全球大气温度的上升,产生和加剧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造成全球冰冻圈范围的不断缩减。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02排放: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能耗);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新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使用清洁能源),调整和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和提升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消化能力;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能源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国际合作,实施减缓措施等。
2022菏泽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菏泽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3高二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广州三校联考(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广州三校联考(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