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渤海大学附中高三考前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2届辽宁省渤海大学附中高三考前测试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原核生物
B.发菜和水稻细胞中都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D.肺炎双球菌和水绵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无活性BiP-PERK复合物发生解离,形成游离的BiP蛋白与PERK蛋白。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一方面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另一方面促进BiP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
B.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不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
C.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
D.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属于反馈调节
3.已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和蛋白质,碘液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请判断下列利用相关材料,试剂开展的实验,实验目标能够达成的是( )
A.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
C.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蛋清液、蛋白酶、双缩脲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脊柱发育不良(SMDK)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TRPV4基因的突变有关。现有一SMDK患者家系如下图1,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TRPV4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员
测序结果
I-1、I-2、Ⅱ-1
…TACTTCACCCGTGGGCTGAAG…
Ⅱ-2、III-1
…TACTTCACCCGTGGGCTGAAG…和…TACTTCACCCATGGGCTGAAG
A.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
B.TRPV4基因发生了A-T碱基对替换为G-C导致突变
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V4基因隐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
D.Ⅱ-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V4基因显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
5.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一条单链RNA(+RNA)组成,其+RNA进入人体细胞后,既可以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还可以按“+RNA→-RNA→+RNA”途径合成复制出+RNA,+RNA与蛋白质组装成子代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该病毒可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子代病毒
B.+RNA与-RNA所含的碱基总数、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均相等
C.复制出一个+RNA分子所消耗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D.+RNA复制与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有差异
6.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一段双链DNA序列)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该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利用培养技术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这样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A、T、C、G)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n(n≥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7.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O2与RuBP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光呼吸抑制剂SoBS溶液,实验测得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呼吸强度如下表。(光合强度用固定CO2量表示:SoBS溶液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叶片吸收和放出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SoBS浓度/(mg/L)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光合强度/(CO2mol·m2·s-1)
18.9
20.9
20.7
18.7
17.6
16.5
15.7
光呼吸强度/(CO2mol·m2·s-1)
6.4
6.2
5.8
5.5
5.2
4.8
4.3
A.光呼吸中RuBP与O2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B.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光呼吸释放CO2将增加
C.喷施100mgLSoBS的水稻叶片其光补偿点比未喷施SoBS的低
D.据表分析可知,农业生产中喷施200mg/LSoBS溶液最有利于水稻增产
8.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现有四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1叶色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X
Y
绿
第5组
X
Z
绿
第6组
Y
Z
绿
A.若四种突变体分别是不同的基因突变的结果,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
B.实验结果表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Y和Z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C.若第5组和第6组F1自交获得的F2中绿叶:浅绿叶=9:7,则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在三对染色体上
D.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第4、5、6三组实验的F1自交所得F2均为绿叶:浅绿叶=1:1
9.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10.某研究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53只鼠,第二次捕获42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200只/公顷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D.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20%
11.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也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的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C.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S期
D.由实验结果可推测,Met通过抑制DNA复制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12.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角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体内不同腺体合成并分泌的
B.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表现为拮抗作用
C.突变体1和2分别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和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与GR24相比,独脚金内酯作用时间更长久,效果更稳定
1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题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
B.信息分子C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由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
C.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
14.通过引物设计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突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性内切酶a和限制性内切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定向插入
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解旋酶、Taq酶、ATP等
C.第2轮PCR,引物1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在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8
1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免疫后得到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用96孔板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C.ADC通过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
D.ADC在肿瘤细胞里被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使肿瘤细胞死亡
16.有氧呼吸第三阶段,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ATP合成过程可能发生在好氧性细菌的细胞膜上
B.图中ADP和Pi合成ATP的直接动力是膜内外H+浓度差
C.图示中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质
D.在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过程消耗的[H]仅来自于丙酮酸
17.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②
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④
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①②和①③
D.反应①②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反应①③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进行
18.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A点膜电位变化为图2中曲线甲,EF过程Na+内流
B.图1中有3个神经元,④和⑧均为传出神经
C.如果刺激图1中③处,则②发生膝跳反射,N处电位变化为图2中的丙
D.若图1中⑤为抑制性神经元,③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使⑤神经元Cl-内流
19.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光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单位:mm),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
处理时间/min
30
60
90
120
红光
向光侧
0.20
0.40
0.60
0.80
背光侧
0.20
0.40
0.60
0.80
蓝光
向光侧
0.20
0.26
0.33
0.42
背光侧
0.20
0.55
0.90
1.22
A.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尖端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单侧红光照射,若在背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一定会引起向光性
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来调控胚芽鞘的生长发育,对于红光基本不吸收
D.蓝光照射30分钟大麦胚芽鞘未表现出向光性,因为生长素的运输需要一定时间
20.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为制备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作为抗原分别注射到3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
B.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VP2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效果最佳
C.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取小鼠的体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1.干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包括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前者是指干旱使气孔开放数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后者指干旱使光合结构遭到破坏或活性下降,此时胞间CO2浓度并不亏缺。科研工作者探究干旱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CK为对照组(土壤含水量75%~80%),W1为轻度干旱组(土壤含水量60%~65%),W2为中度干旱组(土壤含水量50%~55%),W3为重度干旱组(土壤含水量35%~40%)。
(1)相比于对照组,在轻度干旱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_____,气孔导度下降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
(2)相比于对照组,在中度干旱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伴随着_____大幅下降和_____大幅下降,这表明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作用所致。浇水可解除干旱胁迫,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说明给植物浇H218O形成C6H1218O6的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_____。
(3)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植物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_____(填“相同”或“相反”)。研究者分析其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所致,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请你分析植物在重度干旱条件下,生理方面的变化:①水分亏缺导致_____被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②干旱胁迫导致将CO2固定、合成_____的一系列酶活性减弱;③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光合作用继续进行。
22.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人在饥饿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2所示。
(1)图1中,A所示物质名称是_____,每个cAMP分子含有_____个特殊的化学键。
(2)图2中,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人体内环境的是_____。
a、肾上腺素; b、cAMP; c、葡萄糖; d、糖原
(3)图2中,人体通过_____(神经/内分泌/神经和内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发生图2示生理过程时,血管C、D、E三处的血糖浓度大小关系最可能为_____。
(4)结合图2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的有_____。
A.体内产生G2蛋白抗体 B.体内产生肾上腺素受体的抗体
C.信号分子X含量过高 D.控制酶P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5)据图2和已有知识,阐述人体进餐后血糖调节过程_____。
23.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且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
(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Bt基因,则需先将B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__________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定律。
(2)将三个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
甲×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乙×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甲×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99:1
判断甲、乙、两三个品系中Bt基因所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__________
(3)通过基因工程另获一对纯合抗虫基因的品系丁,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写出
①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得益于对雄性不育性状的利用,下面是袁隆平团队对某水稻品系中发现的雄性不育基因开展的系列研究过程。
(1)水稻在抽穗期间对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S2表现为高温条件下(≥25℃)雄性不育,此雄性不育性状由RNZ基因控制。为了研究高温对RNZ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S2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低温、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
①提取叶片或幼穗总RNA检测RNZ基因的表达情况,(备注:以基因转录相对数量为指标,检测S2叶片和幼穗RNZ基因表达情况)。
②实验记录数据如图。
与S2叶片中RNZ基因表达情况比较,温度变化对S2幼穗中RNZ基因表达的影响是:无论_____________,S2幼穗中RNZ基因表达量均比叶片要少;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使幼穗RNZ基因表达量减少的更多。
(2)已知RNZ基因编码的核糖核酸酶在生物体各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催化tRNA的加工。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研究人员猜测,由于叶片光合速率不同于幼穗,RNZ基因编码产物可能也分布于叶绿体中。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①构建RNZ-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此表达载体除具有融合基因、启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应具有供筛选用的标记基因。
②将表达载体导入离体水稻体细胞中,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转入RNZ-GFP融合基因的水稻幼苗。
③实验者将转基因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波长光谱的激发下(该操作会使叶绿体会发出红色荧光),观察到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叠,证明RNZ蛋白定位在_____________中。
④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组:将只含_____________导入离体水稻体细胞培育为水稻苗,结果为叶绿体红色荧光与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位置不重叠。
25.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外,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___________,另一部分___________。
(3)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草鱼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
(4)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4:1,则C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池塘中还生活着其他食性的动物,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肉食性动物数量较植食性动物数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黑藻是水生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发菜属于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水稻属于高等植物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含藻蓝素,B错误;C.酵母菌细胞中两种核酸都存在,遗传物质为DNA,C错误;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有核糖体、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正确。故选D。
2.B
【解析】A.由题可知,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说明细胞中没有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则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A正确;B.由题可知,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蛋白质被运出需要内质网形成囊泡,说明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B错误;C.由题意可知,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PERK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即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C正确;D.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即内质网中的多肽链较多时,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这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
3.C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淀粉酶,淀粉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A错误;B.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而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故而不能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错误;C.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而淀粉遇碘液变蓝,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催化水解,可以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蛋白质,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蛋白酶,蛋白质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D错误。故选C。
4.D
【解析】A.根据系谱图推测I-1和I-2应该携带致病基因,但是根据表格中TRPV4基因测序结果,可知I-1和I-2并不携带致病基因;II-2、III-1同源染色体上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III-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2,而II-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新基因产生的途径),A错误;B.根据表格TRPV4基因序列比对,可知TRPV4基因发生了G-C碱基对替换为A-T,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V4基因隐性突变,因为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会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C错误;D.Ⅱ-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V4基因显性突变,II-2会出现SMDK,II-1不携带致病基因,会导致后代有可能患病,所以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D正确。故选D。
5.C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存,因此用含35SO42-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该病毒,不能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子代病毒,A错误;B.+RNA与-RNA所含的碱基总数相等,但是所含的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B错误;C.复制出一个+RNA分子,需要先以一个+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也就是合成了两条互补的RNA链,所以复制出一个+RNA分子所消耗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C正确;D.+RNA复制与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没有差异,都是A与U配对、C与G配对,D错误。故选C。
6.D
【解析】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产物依然是DNA,因此所需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A、T、C、G),A正确;B.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A,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型记为Aa,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aa=1:2:1,有3/4的植株含T-DNA,B正确;C.M中只有1个DNA分子上的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但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的只有1个,所以这种细胞的比例为1/2n,C正确;D.如果M经3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3/8,D错误。故选D。
7.D
【解析】A.二氧化碳可与RuBP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暗反应过程,由题意可知,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故光呼吸中O2与RuBP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A正确;B.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则CO2与RuBP的结合减少,RuBP更多与O2结合,即进行光呼吸,光呼吸可释放二氧化碳,B正确;C.叶片吸收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与未喷施SoBS溶液相比,喷施100mg/L的SoBS溶液的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围定的CO2增加,光呼吸释放的CO2减少,即叶片的CO2吸收量增加,释放量减少,故在更低的光照强度下,两者即可相等,C正确;D.光呼吸会消耗有机物,但光呼吸会释放CO2,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抑制光呼吸可以增加作物产量,由表可知,在SoBS溶液浓度为200mg/LSoBS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差值最大,即光合产量最大,故SoBS溶液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应在100~300mg/L之间,D错误。故选D。
8.D
【解析】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Y(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自交后代F2,为laaBBCC(浅绿叶)、1AAbbCC(浅绿叶)、2AaBbCC(绿叶),即绿叶:浅绿叶=1:1;同理第5组和第6组的结果也是绿叶:浅绿叶=1:1。因此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三组均为绿叶:浅绿叶=1∶1。若突变体X、Y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Z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Y(AAbbCC),结果与=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时相同,即绿叶:浅绿叶=1∶1;第5组为X(aaBBCC)×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生配子时,A、a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F1产生4种配子,自交后代,符合9:3:3:1,由于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则F2的表现型为绿叶∶浅绿叶=9∶7。第6组为Y(AAbbCC)×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配子时,B、b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F2结果与第5组相同,即绿叶:浅绿叶=9∶7。因此若突变体Y、Z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X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第5组和第6组绿叶:浅绿叶=9∶7,第4组绿叶∶浅绿叶=1∶1。A.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是指同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如A→a1、a2等,若四种突变体分别是不同的基因突变的结果,不能体现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A错误;B.分析表格:W、X、Y、Z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形成的浅绿叶突变体,第1组W、X杂交,下,仍为浅绿叶,说明W和X为相同隐性基因控制;第2组W、Y杂交,第3组W、Z杂交,F1均表现绿叶,说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Y、Z不是同一基因,即属于非等位基因,但不能判断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C.若第5组和第6组F1自交获得的F2中绿叶∶浅绿叶=9∶7,是9∶3∶3∶1的变式,则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有一对连锁,C错误;D.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第4、5、6三组实验的F1均只有一对基因杂合,自交所得F2均为绿叶∶浅绿叶=1∶1,D正确。故选D。
9.C
【解析】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100%=4%,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也为4%,A正确;B.根据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得BB的基因型频率为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32%,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64%+32%)]×1/2×100%≈17%,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64%、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2%、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雄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80%,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b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该果蝇种群的进化,D正确。故选C。
10.B
【解析】A.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因此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知该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B.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353-53)×420÷105≈1200只/公顷,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53÷1200×100%≈4.42%,B正确,D错误;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错误。故选B。
11.C
【解析】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B正确;C.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两种Met浓度处理后的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细胞都减少了,说明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C错误;D.由图2推测Met通过抑制DNA复制,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C。
12.B
【解析】A.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没有分泌的腺体,A错误;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野生型豌豆中,用6-BA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长,说明6-BA促进侧枝生长;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短,说明GR24抑制侧枝生长,所以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拮抗,也就是相抗衡,B正确;C.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突变体1和突变体2豌豆中,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都比对照组短,但是突变体2比突变体1抑制更显著,说明外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突变体2比突变体1产生的独脚金内酯多,所以突变体1是独脚金内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突变体1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比6-BA组短(相差显著),而突变体2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与6-BA组相差不大,说明外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突变体1比突变体中GR24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所以突变体2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C错误;D.GR24是独脚金内酯的类似物,与独脚金内酯相比,GR24的作用时间更长久、效果更稳定,D错误。故选B。
13.B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A.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D正确;B.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内分泌腺垂体释放后,由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在肾脏处发挥作用,B错误;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结合,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故选B。
14.A
【解析】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可以配合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帮助目的基因定向定点插入运载体,避免发生自身环化,A正确;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Taq酶等,但不需要加入解旋酶和核糖核苷酸,B错误;C.在第3轮PCR中,物质②是引物2以引物1拓展得到的D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得到的,故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错误;D.在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有2个,总DNA分子共8个,所以比例为1/4,D错误。故选A。
15.C
【解析】A.效应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但是不具有增殖能力,而骨髓瘤细胞具有无线增殖的能力,因此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利用该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A正确;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至少经过两次筛选,一次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即用96孔板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就可获得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C.由题图可知,ADC进入肿瘤细胞是胞吞的方式,C错误;D.ADC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溶酶体使其裂解,释放药物,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D正确。故选C。
16.ABC
【解析】A.好氧性细菌虽然无线粒体,但也可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有氧呼吸,该ATP合成过程可以发生在在好氧性细菌的细胞膜上,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说明ADP和Pi合成ATP的直接动力是膜内外H+浓度差,B正确;C.结构①能够驱动ATP合成,因此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C正确;D.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来自于丙酮酸、水和葡萄糖,D错误。故选ABC。
17.ACD
【解析】①②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①③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①④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A.若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当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①②过程,A正确;B.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进行了产生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即酵母菌进行了图示中①③过程,B错误;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所以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①②和无氧呼吸①③过程,C正确;D.①②为有氧呼吸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①③为无氧呼吸过程,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故选ACD。
18.BCD
【解析】分析图1,根据③上面有神经节及虚线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①为感受器,③为传入神经,④和⑧则为传出神经,伸肌②和屈肌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感受器,兴奋传导到A点使A兴奋,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电位。分析图2,甲曲线在E点之前膜电位为负值,代表静息电位,F点膜电位是正值,代表动作电位,而从E点到F点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A.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③上面有神经节,可判断③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A点兴奋,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对应的是图2中曲线甲,EF过程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发生Na+内流,A正确;B.从细胞体和神经节的数目判断,有4个神经元,B错误;C.完成反射活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③处会发生膝跳反应,而不是反射,C错误;D.若⑤为抑制性神经元,⑤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加强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BCD。
19.BCD
【解析】A.据题表可知,用单侧红光处理大麦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长度增加值相等,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尖端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正确;B.单侧红光照射,若在背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当浓度适宜时会促进生长表现出向光性,当浓度较高时会抑制生长表现出背光性,B错误;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C错误;D.蓝光照射30分钟大麦胚芽鞘未表现出向光性,因为生长素的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D错误。故选BCD。
20.BD
【解析】A据图可知,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与EV71、VP1和VP2三种抗原结合强度都有一定的相对值,说明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A正确;B.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VP1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效果最佳,依据是第2组血清抗体可以结合EV71病毒(和VP1蛋白),而第3组(VP2免疫)血清抗体无法特异性结合EV71病毒,仅能结合VP2,B错误;C.血清中存在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取小鼠的脾脏中相应的B淋巴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能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株,D错误。故选BD。
21.(1)下降;暗反应
(2)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
(3)相反;虽然气孔导度下降,但是胞间CO2浓度升高,且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植物自身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少于该条件下可为暗反应提供的CO2浓度;类囊体薄膜;C3
【解析】
(1)
从图1可知,W1组的净光合速率低于CK组,据此可知,在轻度干旱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由图2中W1组和CK组对比可知,轻度干旱使气孔导度下降,使得CO2进入细胞减少,因此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2)
气孔导度下降使胞间CO2浓度降低;植物自身的光合结构遭到破坏或活性降低(如叶绿素含量下降)使胞间CO2浓度升高。当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时,胞间CO2浓度变化的方向依赖于占优势的因素,因此可根据胞间CO2浓度变化的方向来判断哪个因素占优势。从图1可知,W2组和CK组对比胞间CO2浓度大幅下降,从图2可知,W2组和CK组对比叶绿素含量下降不明显,而气孔导度大幅下降,综合分析,中度干旱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伴随的是胞间CO2浓度大幅下降和气孔导度大幅下降,表明该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所致。给植物浇H218O,通过光合作用形成C6H1218O6的过程中,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然后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18O2被固定,最终形成糖类,18O的转移途径:。
(3)
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植物胞间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两者的变化相反。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所致,判断的理由是虽然图2中气孔导度下降,但是图1中胞间CO2浓度升高,且图2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植物自身光合作用需要的CO2少于该条件下可为暗反应提供的CO2浓度。植物在重度干旱条件下的生理方面的变化有: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干旱胁迫导致将CO2固定、合成C3的一系列酶活性减弱;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光合作用继续进行。
22.(1)腺嘌呤;0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c
(3)神经调节;D<C<E
(4)BCD
(5)进餐后,血糖增多,X分泌增多,抑制肝糖原分解,同时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下降
【解析】
(1)
由题意可知,图1表示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示意图,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所以图1中,A所示物质名称是腺嘌呤,由于ATP脱去两个磷酸基,所以每个cAMP分子含有0个特殊的化学键。
(2)
动物细胞合成ATP来自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人们把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肾上腺素是激素,可以出现在血液和组织液中,a正确;分析图2可知,cAMP是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可以出现在血浆等细胞外液中,c正确;糖原只会出现在肌细胞(肌糖原)和肝脏细胞(肝糖原)中,不会出现在细胞外,d错误,故选ac。
(3)
结合图2分析可知,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元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由题意可知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图示中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因此E最高,而C、D都还未经过肝脏,因此都比E小,且C到D的过程中血糖也在被其它细胞消耗,因此血糖浓度:E>C>D。
(4)A.结合图2可知,X与G2蛋白结合,抑制血糖上升,若体内产生G2蛋白抗体,则会影响X的结合,出现高血糖,A错误;B、体内产生肾上腺素受体的抗体,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会导致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减少,导致低血糖,B正确;C、信号分子X含量过高,X会抑制血糖升高,因此会出现低血糖症状,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酶P处于活化状态,可以使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若控制酶P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D正确,故选BCD。
(5)
进餐后,由于消化吸收,血液中葡萄糖增多,X分泌增多,抑制肝糖原分解,同时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下降。
23.(1)T-DNA;染色体或核DNA;(基因的)分离
(2)甲和乙、乙和丙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甲和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和乙、乙和丙Bt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甲和丙位于相同染色体上);15:1
(3)将丁与甲/丙,乙分别杂交,F1自交,统计F2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若两组的F2抗虫:不抗虫均为15:1,则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
【解析】
(1)
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Bt基因)时,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因为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都出现了抗虫的性状,说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染色体或核DNA上。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一共四种组合方式,说明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2)
甲×乙杂交所得F1的自交后代一共16种组合方式,说明甲和乙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同理乙和丙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甲×丙杂交所得F1的自交后代几乎都是抗虫,说明甲和丙Bt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综上所述,甲和乙、乙和丙Bt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甲和丙位于相同染色体上。
甲乙杂交的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基因的:不含抗虫基因的=3:1,乙丙杂交的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基因的:不含抗虫基因的=3:1,只要含有抗虫基因就表现为抗虫,因此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15:1。
(3)
要想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将丁与甲/丙杂交,丁与乙杂交,接着两组杂交实验所得F1自交,统计F2抗虫与不抗虫的比例。如果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丁与甲/丙杂交,则F1都抗虫,F1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虫基因的:不含抗虫基因的=3:1,则F2抗虫:不抗虫为15:1。同理,若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丁与乙杂交,F2抗虫:不抗虫为15:1。若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的染色体和甲、乙、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两组实验的F2都为抗虫。
24.(1)低温和高温;高温;低温
(2)终止子;植物组织培养;叶绿体;GFP的表达载体
【解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与S2叶片中RNZ基因表达情况比较,温度变化对S2幼穗中RNZ基因表达的影响是表现为无论高温和低温,S2幼穗中RNZ基因表达量均比叶片要少;综合数据分析,与S2叶片中RNZ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可知,高温条件下比低温条件下使幼穗RNZ基因表达量减少的更多。
(2)
①构建RNZ-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此表达载体除具有融合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外,还应具有供筛选用的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带有目基因的受体细胞的筛选。
②将表达载体导入离体水稻体细胞中,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获得转入RNZ-GFP融合基因的水稻幼苗。
③实验者将转基因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波长光谱的激发下(该操作会使叶绿体会发出红色荧光),观察到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叠,说明叶绿体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同时也说明目的基因位于叶绿体中,据此可证明RNZ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
④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组:将只含GFP的表达载体导入离体水稻体细胞培育为水稻苗,结果为叶绿体红色荧光与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位置不重叠,据此可说明GFP基因进入叶绿体不是荧光蛋白基因导致的,从而能证明RNZ基因编码产物可能也分布于叶绿体中。
25.(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h/a;一;1.96;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
【解析】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外,还包括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即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后者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还有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
(3)据图分析,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h,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h/a;草鱼粪便中的能量是草鱼没有固定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4)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设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x/2÷10%+x/2÷10%÷10%=55x;当食物由A∶B为4∶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4y/5÷10%+y/5÷10%÷10%=28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28y,则y=1.96x,即C的能量是原来的1.96倍。
(5)食物链(网)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少,一般生物数量也越少,所以池塘中肉食性动物数量较植食性动物数量少。
2023年四川重点大学附中高考生物考前热身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重点大学附中高考生物考前热身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word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